记者 |
编辑 | 楼婍沁
根据36氪的报道,本土服饰品牌bosie近日完成1亿元B2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投资者,所得金额的用途未被披露。bosie曾经是投资人的宠儿,在截至2021年9月的3年时间里连续获得了5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股东之中不乏金沙江创投和真格基金这样的明星投资机构。
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bosie背后公司伯喜文化创立于2017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为刘光耀。根据官方社交媒体账号,bosie定位“无性别主义服饰”品牌,瞄准的消费群体是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人群。
在2021年9月完成B+轮融资时,bosie对外称销售额已经连续3年实现200%的增长,预计当年最终销售额将达到7亿元。与投资人大撒钱相伴而来的,是这个互联网起家的品牌快速在线下扩张,不仅在上海淮海中路开设大型旗舰店,还不断向新一线城市扩张。
根据《创业邦》的报道,bosie的这些品牌门店都是200至500平方米的大型店铺。 直营店被视为bosie品牌形象店,通常选址于租金昂贵地段,坪效不错但利润率不够高。相反,联营店则是bosie利润来源所在,利润率维持在15%左右。
Bosie称,联营店“目前已经实现全部盈利。而200平方米的bosie门店单月营收在50至60万元左右,500平方米大店营收在70万至100万元左右。
到了2022年,bosie却陷入了沉寂,超过一年未获得任何融资。而许多和bosie同期走红的新一代本土服饰品牌都是如此。在2021年曾获得2亿融资的潮流品牌BEASTER,也已经超过1年没有受到投资者青睐。
但bosie的困境却更能体现这些新兴本土服饰品牌所面临的问题。最明显的是,bosie因为“无性别服饰”这个概念而走红,搭配社交媒体营销和IP联名等方式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在它不断扩张的同时,却没有围绕“无性别”概念做进一步阐释。
如果使用宽松版型以及在色彩和细节上不区分男性和女性的特色就是“无性别”,那么这样的服饰在整个市场中显然无法形成竞争力,可复制性极强。而刘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扩张效率主要靠营销和流量推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从线上向线下扩张速度太快,最终很显然也拖了bosie后腿。过去几年投资人迷恋的互联网和线下场景结合的逻辑是:线上的流量是无限的,只要内容或至少营销做得足够好,就能吸引到关注。尽管最终转化为消费者的人群数量有限,但将这部分人聚集到线下将能爆发出极强购买力。
问题在于,如果bosie只开几家店,那么这个模型能够被验证。可当bosie门店数量超过20家,并且遍布北京、上海、武汉和长沙等多个城市时,消费者在线下的边际效益就会快速递减。更何况,风格这个东西常常是此一时彼一时,很难靠其长期获利。
如今bosie在国内共开设有8家直营店和24家联营店。刘光耀称,如今品牌的发展思路的是“先做美,再做大”。首先是精简产品线,将款式缩减至1500个,不及2021年的一半,折扣也有所减少。此外还有补足供应链和产品质量上的不足。
刘光耀表示,bosie的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按照计划,bosie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中的设计审美水平,并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