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流浪地球2》撬不动中国科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流浪地球2》撬不动中国科幻

中国科幻需要更多“大刘”。

文|燃次元 陶淘

编辑|曹杨

“我从没想过能将昔日偶像的作品影像化。”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制片人与编剧龚格尔,在回忆自己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时,至今觉得如坠梦中。

20世纪80年代,还在读小学的龚格尔,就已经对《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刘慈欣的科幻中短篇小说着迷。

“故事中,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带来的吸引力,也成为了我后来学习电影专业的原动力。”龚格尔对燃次元回忆,上了大学之后,《三体》小说问世,“我又在其中感悟到了‘对生命有着颠覆性理解的震撼’。”

而在《流浪地球2》的创作团队中,还有许多和龚格尔一样,看着刘慈欣科幻小说长大的工作人员。带着对刘慈欣个人的崇拜以及对小说的深度理解,他们在《流浪地球2》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大刘(刘慈欣的昵称)《时间移民》和《三体》等小说中的意象和构思,并使之成为《流浪地球2》对“AI与永生哲思”的灵感来源。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龚格尔们”的存在,电影《流浪地球2》才得以延续《流浪地球》的口碑与票房。

截至1月25日晚22时,上映4日后的《流浪地球2》,总票房已破16亿元。微博上,#电影流浪地球2#的相关话题流量已高达11亿次。与此同时,在豆瓣,其自开分便稳定在8.3分左右,口碑暂高于《流浪地球》的7.9分,更有部分网友直接将《流浪地球2》比作“中国版的《星际穿越》”。

实际上,《流浪地球2》也只是近年来刘慈欣IP热的冰山一隅。

自2022年底,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动画版《三体》、国内电视剧版《三体》的先后开播,再到《流浪地球2》的上映,无论黑红,都无一例外冲上热搜。截至1月25日晚7时,开播仅10天的电视剧《三体》,其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高达190亿。

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IP备受大众关注的背后,一方面与其小说的精彩程度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与资本对其的竞逐密不可分。

公开信息显示,从《三体》《流浪地球》到《球状闪电》,刘慈欣的作品先后受到多家影视文化公司的垂青。从早期入局的游族网络,到后入场的腾讯、B站,刘慈欣的科幻IP,在不断被视觉化的过程中,挖出了许多“宝藏”。

“科幻IP开始从‘垂类’向‘大众化’变迁,是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最大贡献。”编剧梧桐对燃次元如此评价道。

但与此同时,梧桐也直言,“尽管刘慈欣受科幻黄金一代的影响很深,但其在创作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科幻的破圈并不能靠‘刘慈欣’的一己之力,科幻产业的充分发展还需要更多元的人才。”

在资深电影策划王双看来,科幻影视发展的短板不仅仅是人才短缺,“目前,国内影视工业体系化相对不足,对科幻影视的发展也是一种制约。”

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现阶段中国科幻产业羽翼未丰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急速发展之下,其未来依旧可期。

《流浪地球2》是如何炼成的?

“完全原创的剧情还能这么精彩。”读过《流浪地球》原著小说的小圆子对燃次元表示,在观影时,自己一直觉得有幕后黑手,却没想到影片的剧情出乎自己的意料,“原来是Moss!结尾彩蛋一下子填上了前面的坑,非常惊喜。”

同样是科幻迷的Cristina,在看完《流浪地球2》后感慨道,“这部影片只是沿用了原著的设定,没想到在前传‘刹车时代’,除书中的基本情节之外,还糅合了对‘生死定义’的探讨:数字记忆能否像肉身一样,意味着活着?这或许是在不远的未来,就需要人类去直面的伦理问题,喜欢这种冷峻的视角。”

网友能够给出这种较高的评价,与主创团队的认真态度不无关系。燃次元发现,《流浪地球2》无论是内容的纵深感、特效的逼真度、氛围的代入性,以及情节逻辑的严密性,都与主创团队希望将刘慈欣IP视觉化的热情,以及对大刘各个科幻IP的详实了解息息相关。

“刘慈欣老师的小说成功出圈,作为大刘粉丝的我们,为何不以此为土壤,将它填充得更加丰富呢?这样热爱他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在科幻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谈及《流浪地球2》中高比例的“含刘作品量”,龚格尔对燃次元如是说道。

看过刘慈欣主要作品的读者都不难发现,《流浪地球2》中涉及的科幻想象与伦理叩问,不仅来自小说《流浪地球》中 “带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构想,还包括《三体》中的“太空天梯”以及《时间移民》中“数字生命”等概念。

“如果没参透大刘在数部作品中想表达的‘数字生命并非人类的终极生存法则’的内核,是无法在《流浪地球2》中搭建出与小说并不违和的人文高度的。”梧桐分析道。

而影片中,宏大场面的逼真度则离不开超强科学家顾问们的加持。

据龚格尔透露,《流浪地球2》的剧本,是在包括理论物理科学家、天体物理科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家等在内的多位专业人士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撰写的,其中部分专家甚至长期跟组参与到影片的拍摄过程当中。

“这些专家在尊重《流浪地球》原著基础设定的情形之下,会将很多细节更加合理化,比如太空天梯的高度、材料、上升的方式,甚至宇航员进行考核时,他们填写的问卷内容。”龚格尔补充道。

除此之外,编剧龚格尔文艺的笔调,搭配导演郭帆具象化地思考,共同展现出了《流浪地球2》中多个触动人心的极具氛围感的场景。

“我不是编剧科班出身,在剧本中对环境的刻画,更像是文艺青年的呓语,经常会出现类似‘一根忧郁的烟’这样的心理描写。”据龚格尔回忆,“此时,郭帆就会告诉我,要把这样的语句变成美术组同事能明白的语言,比如,‘一根吐着蓝色烟圈的烟’。”

高口碑之下,也不乏质疑与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争议则集中在电影节奏和观影门槛两方面。

“电影开篇的1个小时节奏有些拖沓,其实完全可以压缩一些割裂的情感元素。”科幻影视爱好者林夕对燃次元表示,“即便后续可以用低开高走来评价影片,但还是多少会影响观影体验。”

“没看影评前,包括AI大Boss Moss对剧情的关键推动作用,还有那几个闪回镜头的意义,我都没完全看懂。”在与林夕一同观影的伙伴看来,“理解《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对于想在春节放松的消费者来说,信息密度有些太大了,这可能也是《满江红》在大年初三票房反超了《流浪地球2》的原因之一吧。”

刘慈欣带动国产科幻

事实上,《流浪地球2》中,无论是科幻想象、伦理思考还是感情桥段,都能够如此丰富的原因,更多地源于刘慈欣原作中构建的世界观、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理工男式的浪漫的刻画。

“在大刘的作品中,面对灾难时,不同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中式的集体主义深谙着中式文化。除此之外,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每一个物种本性的悲观,对数字生命存在意义的怀疑,还有对‘人类中心论’的叩问,都无时不刻给人以冲击。”小圆子感慨道。

当然,正是这些科幻想象与背后深刻的人文思考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走近科幻。

“刘慈欣在科幻杂志上连载多年的科幻内容,给我少年时的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很强。我之后之所以走向科幻电影这条道路,也与之密切相关。”龚格尔说道。

不止龚格尔,在《解码<三体>》节目中,新华社记者、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也表示,“刘慈欣的作品是带我走进科幻写作的直接驱动力量。”

姬少亭还在节目中提到,“《三体》的意义在于,科幻在中国变成了一个更商业的内容,它可以显得更‘高大上’,它变成了一种能在更多场合被谈论的文化。”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末,《三体》已经在全球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销量突破2900万册,创下了中国图书海外版权销售纪录。除此之外,包括《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等刘慈欣的中短篇作品,也陆续被改编。

“这正是因为包括腾讯视频、B站、灵河文化、Netflix、艺画开天、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等在内,越来越多的出品方与承制方,都加入了挖掘刘慈欣IP矿藏的赛道中。”一位影视行业相关从业者如此分析。

但刘慈欣IP的辐射力,带动的远不止其个人科幻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还包括对整个科幻产业的贡献。

其中,科幻小说、漫画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国内的文娱作品中被改编、被提及,涉及的类型不仅有电影、电视剧,还包括动画以及舞台剧等。

如2019年,根据江南的科幻小说《上海堡垒》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堡垒》上映;2022年夏天上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则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漫画。除已经上映的作品,2023年还将播出的科幻悬疑电视剧《第19层》,则由蔡骏的同名小说改编。

科幻影视作品的增多,也直接带动了整个产业值的提升。

2022年《中国科幻10年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科幻产值(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影视、游戏等行业)已超700亿元,5年来增长了8倍。在科幻阅读领域,零售品种超过3000种,头部效应更加凸显,《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系列稳居前三。

科幻产业的增长,也推动着行业活动的发展。

2016年,也是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之后的第一年,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集影视、嘉年华、文学最高荣誉颁奖为一体的中国科幻大会举办。2019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幻为主题的电影节“蓝星球电影周”,开始融合科幻影视与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视角,促进科幻影视更专业地发展。

科幻界需要更多“大刘”

不可否认的是,刘慈欣活化了中国科幻市场,大大提升了我国科幻文学与科幻产业的发展。

然而,大量的数据也同样透露着一个事实,即,“国内科幻产业需要更多大刘”。

《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读物销量中,《三体》占比67%。与此同时,自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至今的4年内,国内热播、上映的头部和腰部影视、动漫作品中,来自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内容,也占据了大半。其中包括《三体》剧集、动画多部、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以及《疯狂的外星人》。

尽管其它科幻影视作品,诸如动画《灵笼》、电影《独行月球》《上海堡垒》、电视剧《在劫难逃》等,也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一定关注,但其影响力却远未及刘慈欣的作品。

对此,梧桐表示,“《三体》获奖后多年,国内出圈的科幻作者依然只有大刘,这就说明国内的科幻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当下的国内显然还需要更多大刘。”

“从文学创作端来看,想要挖掘更多科幻人才,就必须从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做起。”对此,王双补充表示,“开发已有的、强有力的科幻IP,打造动画、漫画或是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带动该IP的全产业链发展,也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幻的兴趣。”

事实上,教育界对科幻的重视,已经在一定程度得以体现。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8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两道与科幻有关的题目。此外,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被收入课本;《三体》《银河帝国》《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小说,均入选了中小学推荐阅读书目当中。

与此同时,文化与出版界对科幻人才的重视,也在同步加码。

2020年以来,除华语经典的科幻文学奖项银河奖、星云奖之外,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许多新的科幻文学奖,比如,“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贺财霖·科幻文学奖、读客科幻文学奖等。

而在科幻影视的创作方面,科幻导演郁刚直言,“从《独行月球》到《流浪地球》,再到《流浪地球2》,这两年国内科幻影片的特效水准在稳步提升,观众可以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技术水平充满信心。”

对此 ,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谈到,中国的科幻影视与动漫,若懂得进一步借力于科学界,还会迎来下一个飞升。

“美国在上世纪就建立了‘科影融合项目’,科学顾问把关科幻电影,早已验证了其可行性。如今,国内的相关尝试也已开始,从去年暑期的《独行月球》,到正在上映的《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都已经参与其中。”

李东东补充道,“《流浪地球2》的第一拨观众也是科学家,其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的同时,可见科幻影视创作团队已经愈发重视作品的科学性,相信未来的科幻作品还会对科学细节做更多打磨。”

不难看出,中国科幻的工业化之路,虽然刚刚起步,但路虽远,行则将至。

参考资料:

《解码<三体>》,来源:腾讯视频;

《<三体>占科幻读物销量的67%,中国需要更多“大刘”》,来源:长江日报。

*文中林夕、梧桐、小圆子、Cristina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流浪地球2》撬不动中国科幻

中国科幻需要更多“大刘”。

文|燃次元 陶淘

编辑|曹杨

“我从没想过能将昔日偶像的作品影像化。”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制片人与编剧龚格尔,在回忆自己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时,至今觉得如坠梦中。

20世纪80年代,还在读小学的龚格尔,就已经对《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刘慈欣的科幻中短篇小说着迷。

“故事中,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带来的吸引力,也成为了我后来学习电影专业的原动力。”龚格尔对燃次元回忆,上了大学之后,《三体》小说问世,“我又在其中感悟到了‘对生命有着颠覆性理解的震撼’。”

而在《流浪地球2》的创作团队中,还有许多和龚格尔一样,看着刘慈欣科幻小说长大的工作人员。带着对刘慈欣个人的崇拜以及对小说的深度理解,他们在《流浪地球2》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大刘(刘慈欣的昵称)《时间移民》和《三体》等小说中的意象和构思,并使之成为《流浪地球2》对“AI与永生哲思”的灵感来源。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龚格尔们”的存在,电影《流浪地球2》才得以延续《流浪地球》的口碑与票房。

截至1月25日晚22时,上映4日后的《流浪地球2》,总票房已破16亿元。微博上,#电影流浪地球2#的相关话题流量已高达11亿次。与此同时,在豆瓣,其自开分便稳定在8.3分左右,口碑暂高于《流浪地球》的7.9分,更有部分网友直接将《流浪地球2》比作“中国版的《星际穿越》”。

实际上,《流浪地球2》也只是近年来刘慈欣IP热的冰山一隅。

自2022年底,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动画版《三体》、国内电视剧版《三体》的先后开播,再到《流浪地球2》的上映,无论黑红,都无一例外冲上热搜。截至1月25日晚7时,开播仅10天的电视剧《三体》,其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高达190亿。

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IP备受大众关注的背后,一方面与其小说的精彩程度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也与资本对其的竞逐密不可分。

公开信息显示,从《三体》《流浪地球》到《球状闪电》,刘慈欣的作品先后受到多家影视文化公司的垂青。从早期入局的游族网络,到后入场的腾讯、B站,刘慈欣的科幻IP,在不断被视觉化的过程中,挖出了许多“宝藏”。

“科幻IP开始从‘垂类’向‘大众化’变迁,是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最大贡献。”编剧梧桐对燃次元如此评价道。

但与此同时,梧桐也直言,“尽管刘慈欣受科幻黄金一代的影响很深,但其在创作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科幻的破圈并不能靠‘刘慈欣’的一己之力,科幻产业的充分发展还需要更多元的人才。”

在资深电影策划王双看来,科幻影视发展的短板不仅仅是人才短缺,“目前,国内影视工业体系化相对不足,对科幻影视的发展也是一种制约。”

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现阶段中国科幻产业羽翼未丰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急速发展之下,其未来依旧可期。

《流浪地球2》是如何炼成的?

“完全原创的剧情还能这么精彩。”读过《流浪地球》原著小说的小圆子对燃次元表示,在观影时,自己一直觉得有幕后黑手,却没想到影片的剧情出乎自己的意料,“原来是Moss!结尾彩蛋一下子填上了前面的坑,非常惊喜。”

同样是科幻迷的Cristina,在看完《流浪地球2》后感慨道,“这部影片只是沿用了原著的设定,没想到在前传‘刹车时代’,除书中的基本情节之外,还糅合了对‘生死定义’的探讨:数字记忆能否像肉身一样,意味着活着?这或许是在不远的未来,就需要人类去直面的伦理问题,喜欢这种冷峻的视角。”

网友能够给出这种较高的评价,与主创团队的认真态度不无关系。燃次元发现,《流浪地球2》无论是内容的纵深感、特效的逼真度、氛围的代入性,以及情节逻辑的严密性,都与主创团队希望将刘慈欣IP视觉化的热情,以及对大刘各个科幻IP的详实了解息息相关。

“刘慈欣老师的小说成功出圈,作为大刘粉丝的我们,为何不以此为土壤,将它填充得更加丰富呢?这样热爱他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在科幻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谈及《流浪地球2》中高比例的“含刘作品量”,龚格尔对燃次元如是说道。

看过刘慈欣主要作品的读者都不难发现,《流浪地球2》中涉及的科幻想象与伦理叩问,不仅来自小说《流浪地球》中 “带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构想,还包括《三体》中的“太空天梯”以及《时间移民》中“数字生命”等概念。

“如果没参透大刘在数部作品中想表达的‘数字生命并非人类的终极生存法则’的内核,是无法在《流浪地球2》中搭建出与小说并不违和的人文高度的。”梧桐分析道。

而影片中,宏大场面的逼真度则离不开超强科学家顾问们的加持。

据龚格尔透露,《流浪地球2》的剧本,是在包括理论物理科学家、天体物理科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家等在内的多位专业人士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撰写的,其中部分专家甚至长期跟组参与到影片的拍摄过程当中。

“这些专家在尊重《流浪地球》原著基础设定的情形之下,会将很多细节更加合理化,比如太空天梯的高度、材料、上升的方式,甚至宇航员进行考核时,他们填写的问卷内容。”龚格尔补充道。

除此之外,编剧龚格尔文艺的笔调,搭配导演郭帆具象化地思考,共同展现出了《流浪地球2》中多个触动人心的极具氛围感的场景。

“我不是编剧科班出身,在剧本中对环境的刻画,更像是文艺青年的呓语,经常会出现类似‘一根忧郁的烟’这样的心理描写。”据龚格尔回忆,“此时,郭帆就会告诉我,要把这样的语句变成美术组同事能明白的语言,比如,‘一根吐着蓝色烟圈的烟’。”

高口碑之下,也不乏质疑与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争议则集中在电影节奏和观影门槛两方面。

“电影开篇的1个小时节奏有些拖沓,其实完全可以压缩一些割裂的情感元素。”科幻影视爱好者林夕对燃次元表示,“即便后续可以用低开高走来评价影片,但还是多少会影响观影体验。”

“没看影评前,包括AI大Boss Moss对剧情的关键推动作用,还有那几个闪回镜头的意义,我都没完全看懂。”在与林夕一同观影的伙伴看来,“理解《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对于想在春节放松的消费者来说,信息密度有些太大了,这可能也是《满江红》在大年初三票房反超了《流浪地球2》的原因之一吧。”

刘慈欣带动国产科幻

事实上,《流浪地球2》中,无论是科幻想象、伦理思考还是感情桥段,都能够如此丰富的原因,更多地源于刘慈欣原作中构建的世界观、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理工男式的浪漫的刻画。

“在大刘的作品中,面对灾难时,不同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中式的集体主义深谙着中式文化。除此之外,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每一个物种本性的悲观,对数字生命存在意义的怀疑,还有对‘人类中心论’的叩问,都无时不刻给人以冲击。”小圆子感慨道。

当然,正是这些科幻想象与背后深刻的人文思考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走近科幻。

“刘慈欣在科幻杂志上连载多年的科幻内容,给我少年时的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很强。我之后之所以走向科幻电影这条道路,也与之密切相关。”龚格尔说道。

不止龚格尔,在《解码<三体>》节目中,新华社记者、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也表示,“刘慈欣的作品是带我走进科幻写作的直接驱动力量。”

姬少亭还在节目中提到,“《三体》的意义在于,科幻在中国变成了一个更商业的内容,它可以显得更‘高大上’,它变成了一种能在更多场合被谈论的文化。”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末,《三体》已经在全球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销量突破2900万册,创下了中国图书海外版权销售纪录。除此之外,包括《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等刘慈欣的中短篇作品,也陆续被改编。

“这正是因为包括腾讯视频、B站、灵河文化、Netflix、艺画开天、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等在内,越来越多的出品方与承制方,都加入了挖掘刘慈欣IP矿藏的赛道中。”一位影视行业相关从业者如此分析。

但刘慈欣IP的辐射力,带动的远不止其个人科幻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还包括对整个科幻产业的贡献。

其中,科幻小说、漫画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国内的文娱作品中被改编、被提及,涉及的类型不仅有电影、电视剧,还包括动画以及舞台剧等。

如2019年,根据江南的科幻小说《上海堡垒》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堡垒》上映;2022年夏天上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则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漫画。除已经上映的作品,2023年还将播出的科幻悬疑电视剧《第19层》,则由蔡骏的同名小说改编。

科幻影视作品的增多,也直接带动了整个产业值的提升。

2022年《中国科幻10年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科幻产值(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影视、游戏等行业)已超700亿元,5年来增长了8倍。在科幻阅读领域,零售品种超过3000种,头部效应更加凸显,《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系列稳居前三。

科幻产业的增长,也推动着行业活动的发展。

2016年,也是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之后的第一年,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集影视、嘉年华、文学最高荣誉颁奖为一体的中国科幻大会举办。2019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幻为主题的电影节“蓝星球电影周”,开始融合科幻影视与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视角,促进科幻影视更专业地发展。

科幻界需要更多“大刘”

不可否认的是,刘慈欣活化了中国科幻市场,大大提升了我国科幻文学与科幻产业的发展。

然而,大量的数据也同样透露着一个事实,即,“国内科幻产业需要更多大刘”。

《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读物销量中,《三体》占比67%。与此同时,自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至今的4年内,国内热播、上映的头部和腰部影视、动漫作品中,来自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内容,也占据了大半。其中包括《三体》剧集、动画多部、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以及《疯狂的外星人》。

尽管其它科幻影视作品,诸如动画《灵笼》、电影《独行月球》《上海堡垒》、电视剧《在劫难逃》等,也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一定关注,但其影响力却远未及刘慈欣的作品。

对此,梧桐表示,“《三体》获奖后多年,国内出圈的科幻作者依然只有大刘,这就说明国内的科幻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当下的国内显然还需要更多大刘。”

“从文学创作端来看,想要挖掘更多科幻人才,就必须从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做起。”对此,王双补充表示,“开发已有的、强有力的科幻IP,打造动画、漫画或是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带动该IP的全产业链发展,也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幻的兴趣。”

事实上,教育界对科幻的重视,已经在一定程度得以体现。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8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两道与科幻有关的题目。此外,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被收入课本;《三体》《银河帝国》《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小说,均入选了中小学推荐阅读书目当中。

与此同时,文化与出版界对科幻人才的重视,也在同步加码。

2020年以来,除华语经典的科幻文学奖项银河奖、星云奖之外,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许多新的科幻文学奖,比如,“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贺财霖·科幻文学奖、读客科幻文学奖等。

而在科幻影视的创作方面,科幻导演郁刚直言,“从《独行月球》到《流浪地球》,再到《流浪地球2》,这两年国内科幻影片的特效水准在稳步提升,观众可以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技术水平充满信心。”

对此 ,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谈到,中国的科幻影视与动漫,若懂得进一步借力于科学界,还会迎来下一个飞升。

“美国在上世纪就建立了‘科影融合项目’,科学顾问把关科幻电影,早已验证了其可行性。如今,国内的相关尝试也已开始,从去年暑期的《独行月球》,到正在上映的《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都已经参与其中。”

李东东补充道,“《流浪地球2》的第一拨观众也是科学家,其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的同时,可见科幻影视创作团队已经愈发重视作品的科学性,相信未来的科幻作品还会对科学细节做更多打磨。”

不难看出,中国科幻的工业化之路,虽然刚刚起步,但路虽远,行则将至。

参考资料:

《解码<三体>》,来源:腾讯视频;

《<三体>占科幻读物销量的67%,中国需要更多“大刘”》,来源:长江日报。

*文中林夕、梧桐、小圆子、Cristina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