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黄月
电影《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讲述了人类在太阳即将毁灭的时代对于如何自救的不同意见:中国提出移山计划,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脱离地球离开银河系寻找新的家园;美国提出方舟计划,在地球轨道建立空间站,利用空间站带领人类逃离太阳系。在危机当头、意见不一的时刻,如何说服对方、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随着剧情的进展,人们发现了可以通过炸毁月亮获得动力的方法。如果说《流浪地球2》中有一种声音可以团结全人类的话,那无疑是马兆的遗言,“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正因如此,人类就算是炸掉月球,也要推动奇迹的发生,保全地球上的人类。
被炸掉的月球
《流浪地球2》故事里的两个主角家庭——刘培强一家与图恒宇一家——在亲缘结构上有些相似:刘妻韩朵朵与图恒宇的妻子均意外离世,父亲不得不又当爹又当妈,为子女倾尽心力。正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他们踏上了拯救世界的风险极大的不归路。
影片选择以家人作为行动的原因,刘培强为了孩子能获得地下城的名额去报名参加任务,非成功不可;图恒宇在女儿濒死时保存下她的数字生命,为了让女儿的数字生命能超出两分钟,几乎威胁了马主任。
因母亲意外离世,父亲承担起所有职责,这样的情况使人易于理解、产生同情。影片《星际穿越》事实上也是如此,主角库珀是一个单身父亲,与岳父共同抚养两个孩子。相比之下,《流浪地球2》的亲情元素在推动主角行动方面更为重要,或者说更加纯粹。
《星际穿越》中库珀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动机更多在于其自我定位是开拓者,而非照顾者,他已经不适应在大地上的耕种生活;而刘培强的动机当然包括个人志向,但更多是为了给儿子争取名额。库珀的被迫是他不得不面对宿命,他要在宇宙间探索生命的出路,刘培强的无奈则是名额有限。
《流浪地球2》的特别之处在于,如果我们将父亲出力、母亲缺失的结构视为一种有意味的象征,它与故事主线便形成了某种对照——面对太阳危机,人们想到通过炸掉月亮以获得动力。自我拯救需要通过“适当”放弃来达成,月亮正是被放弃的对象。
与母亲缺失的小家形成对照的,是人类牺牲月亮的集体行动,这两个叙事彼此交织嵌套。太阳危机使得太阴所代表的孕育绵延与温情滋养弱化甚至消失,我们会对影片中佟丽娅饰演的母亲角色出场时间如此短暂感到惊奇,她在笑着跟女儿聊天时就被飞来横祸夺走生命,她与图恒宇的结婚照也在图专心研究时被挪走;而朵朵作为母亲大多数时间躺在病床上,处于被照顾的状态,她的格斗本领派不上用场——除了让她与刘培强相知相识相恋,她的依恋也将成为家人的负累。
生存危机迫近之时,朵朵的玫瑰、丫丫母亲的婚纱照已经失去容身之处。刘培强带着朵朵夜间航行浪漫了一把,在人类陷于危机的情境下显得过于奢侈:镜头转向已经变为废墟的上海三件套与高层小区,朵朵对昔日家园的留恋是重症者的一次回光返照。在这趟浪漫旅程的结尾,坐在老房子的阳台边缘,夫妻俩的表现也相当现实:刘培强用手机刷着自己面试的结果,韩朵朵适时表达了要自我放弃的决心:到了认清现实的时刻,她已时日无多,让别人提出来太残酷,自己先说出来比较好。
不要月亮的隐喻深深嵌入整个影片。人们信服马主任的遗言,“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生存本位的意念自此奠基,玫瑰花、婚纱照正是保全生存之时要被抛弃的“文明”和“奢侈”之物,此时,失去母亲与告别月亮都显得那样自然。
作为象征的月亮
之所以试图对《流浪地球2》中的月亮做出象征性的解释,或如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所说,神话与象征不会消亡,会化作碎片散落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即使处于最绝望的历史情境中,人们都会吟唱情歌、聆听故事。伊利亚德在《形象与象征》中将月与水、蚌、珍珠联系在一起,提示着一种共同的阴的力量,月亮是阴的根源,阴代表着宇宙中女性、隐形、潮湿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又与繁衍、滋养相关。中国古人相信月能滋养蚌中的珍珠,《吕氏春秋》说,“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
在西方,从古代一直到17世纪的欧洲,人们都相信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月相周期有着对应的关系。在17世纪出版的法国园艺著作《园艺故事》里,园艺师强烈推荐园丁根据月相变化来播种耕作。满月逐渐亏损时,植物的汁液就会流到根部。新月逐渐变成满月时,情况正好相反,此时尤其适合嫁接植物。
我们如果注意到月亮关联生育、繁衍、滋养的隐喻特征,或许可以对影片中人们对月亮的态度产生新的理解。
另一方面,日月星辰也是童话里常常出现的意象,有时是创世童话里的结果、是伟大神力的证据,有时候是人格化的角色,会赋予主人公某种物件或能力。在格林童话《会唱又会跳的小狮怪》中,女主人公整整七年都在追寻变成鸽子的丈夫,先后找到了太阳和月亮,分别得到了一个小盒子与一个蛋,打破后发现是一件能够唤醒丈夫爱慕的美丽裙子。在人类走投无路的时刻,太阳和月亮成为了求助和投奔的终极对象,帮助人类收获幸福的奇迹。
这类叙事的反面也同样存在。比如格奥尔格·毕希纳戏剧《沃伊采克》中的日月童话就显得有些悲伤,讲述了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在一个人都没有的世界里,只能向天上走去,走到月亮上却发现,月亮不过是腐烂的木头,太阳只是枯萎的向日葵,繁星也只是聚在一起的金色苍蝇,他只得回到地球,可地球变成了一只被打翻的锅。这类故事在学术分类上属于典型的反童话,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过上了不幸福与不快乐的生活。
藏在女声背后
在《流浪地球2》里,炸掉月亮之时,盘旋于人们头顶的是一个女声,她以平静释然的语气咏叹着李太白的两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与其说这两句诗表达与月亮作别的惋惜,不如说召唤出了支配着影片主要行动的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今人不见古时月又有何可惜,今月毕竟已经照耀过了古人。诗句从原本的语境中抽离,变成了一句激励愚公移山行动的劳动号角。
以女声吟诵这两句古诗是有趣的。影片中充当中方发言人角色的,是接过权威周老师衣钵的女性官员郝晓晞(后面她被称为郝处长),在多年的磨炼之后,她由一个青涩的、不敢承担重任、自我怀疑的角色,变得坚定而掷地有声。不少观众注意到,她的名字谐音“好消息”确实传达了一些什么。虽然她多次通报的消息都很难简单地概括为好消息,还经常引发会场骚动甚至失控,但这个谐音暗示了她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消息通道”,是中方声音的人格化,因此不应质疑她的资质,而更应看到她的成长。
如果将郝晓晞看成是消息通道的人格代表,那么咏月的女声同样是一个通道,她们以克制、清晰的声音传达惊天动地的内容。对比其他反乌托邦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女性发言人的角色都值得琢磨——《饥饿游戏》里的女发言人铺满厚厚的粉,矫揉造作冷酷无情;《鱿鱼游戏》中播报重要消息的是愉悦空洞的女声。
发言人是权威的,而她们的权威更让她们成为怨恨的靶子,这有点像童话故事里的又老又坏的妇人。正如一些童话研究者认为,童话故事倾向将有力量的女性角色设定成“老妖婆”或者“邪恶继母”。如果观众在听到郝晓晞的好消息和咏月女声时产生了怀疑的心情,可能正与这一叙事传统有关。有趣的是,这层怀疑也使得《流浪地球2》中的消息传达显得具有自我讽刺意味,增加了电影文本的复杂度。
(除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源于豆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