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戴晶晶
“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演习‘BALTOPS 22’的掩护下,放置了远程触发的炸弹。三个月后,炸弹摧毁了北溪四条管道干线中的三条。”
当地时间2月8日,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 在其个人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是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的文章,直指“北溪”管道爆炸的幕后方是美国。
西摩在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信息,详细描述了在美国白宫指令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主导破坏“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过程。此外,文章提及挪威当局也深度参与了此次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娅·扎哈罗娃公开要求美国回应。随后,美国和挪威官方火速否认参加了对管道的破坏。白宫称,这是“完全虚假和彻头彻尾的虚构”。
戏剧性的是,一年前的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曾在电视讲话中公开表示:“如果俄罗斯进军乌克兰,未来将不会存在“北溪二号”,我们将终结它。”
欧洲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员对界面新闻表示,西摩的报道可能是目前最接近事实的,破坏“北溪”的技术含量很高,一般国家难以实现,但不会有国家公开承认这件事。
“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是两条平行的天然气管道,分别由两条干线组成,从俄罗斯的维堡(Narva Bay)出发,穿越波罗的海到达德国的卢布明(Lubim)。两条管道每年的天然气运输能力均达550亿立方米。
2022年9月,瑞典测量站在“北溪”管道发生泄漏的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随后确认发现四处泄漏点,三条干线被破坏。北约发表声明认为,“北溪”管道遭到蓄意破坏。
随着调查的进行,俄罗斯、美国及北约各国,均互相指责对方损坏“北溪”管道,这一事件的真相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作为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战略性管道,“北溪”管道的损坏,对欧洲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欧洲国家不得不加大对美国、卡塔尔等国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目前,美国是欧盟最大的LNG供应国。
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输气量减少,美国对欧洲LNG出口量大增。当年上半年,美国LNG出口量已超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跃居全球首位。同时,由于美欧两地天然气市场价的巨大差距,美国从出口LNG中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2年1-11月,美国LNG出口量超3.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991亿立方米),同比增10%;同期,美国LNG的出口均价达到12.4美元/千立方英尺(约合人民币2.97元/立方米),同比高出67%。
俄罗斯对欧输气量降低,也提高了挪威对欧洲的供气地位。据CNBC援引挪威财政部数据报道,在高气价下,预计2023年挪威油气销售收入收入将达到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8%,较2021年增长近五倍。
“预计2023年,欧洲还将继续增加美国的LNG进口。”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王亚飞对界面新闻表示。
根据欧盟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数据,截至2月7日的当周,俄罗斯向欧盟出口天然气4.4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低77%,仅为2021年同期的14%。
2021年底,俄罗斯对欧出口的天然气占欧盟总进口量的41.2%。2022年11月,这一占比降至12.9%。
王亚飞分析指出,从供应面看,截至2月7日,欧洲整体天然气供应同比减少20.27%。按照1月欧盟27国的供应情况,预计全年供应量为2688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供应量还将比去年降低。
“如果消费量不变,供需仍不平衡,欧洲仍需加大LNG采购,增加美国的进口。”但王亚飞同时指出,预计美国增产的能力仍不足以满足欧洲需求。
对于“北溪”管道而言,在西方对俄的制裁下,它的修复和重启显得遥遥无期。
作为全长超过1200公里的大型管道,光是“北溪二号”在建设时就投入了95亿欧元的资金,涉及到荷兰、奥地利、法国和德国等国的合作。
修复时,也需要管道破坏区域的国家,以及投资方给予相应资金的支持。
去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北溪”天然气管道运营商开始评估修复管道和恢复天然气流动的费用,其中一项维修费用估计约5亿美元起。俄罗斯的顾问则在研究受损的管道能承受多长时间暴露在海水中。
“在制裁下,北溪管道无法修复。”上述研究员对界面新闻称。
据路透社今年2月1日报道,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发表声明称,欧盟的制裁导致该公司无法为受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提供检修所需的服务和设备。
“挪威外交部指出,如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开展检修工作,会违背挪威以及欧盟的制裁规定。”该公司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