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广州各区2022年GDP出炉:天河超6200亿元,白云和从化等负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广州各区2022年GDP出炉:天河超6200亿元,白云和从化等负增长

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张熹珑

截至2月8日,广州市各区2022年GDP成绩均已放榜。

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8.31亿元,增长3.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2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1.4亿元,增长0.97%。

“国内经济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广州市统计局表示。

整体来看,2022年各区增速都有明显放缓,例如去年增速冠亚军南沙、增城从10%下滑至4%左右。也有三个区出现负增长,分别是白云、花都和从化。

天河区和黄埔区仍以绝对优势拿下冠亚军,GDP分别达到6215.72亿元和4313.76亿元,而第三名的越秀区有点“意难平”,增速仅0.1%,GDP为3650.18亿元。

新老城区的分化进一步体现,“南沙、增城目前处于粗放式增长,可以靠固定投资拉动增速。相比之下,越秀的增长空间则有限。”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城市研究专家孙不熟认为,如果说南沙、增城处于青春期,那么越秀、荔湾则已到中老年阶段。后来追赶者面临基数不足的问题,而老城区也需要应对空心化、新产业不足等挑战。

2022年广州各区GDP排名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天河、黄埔:三产和二产“一哥”

天河是全市唯一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城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总量占比长期保持21%以上。

2022年天河区GDP达6215.72亿元,增长2.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65.81亿元,增长2.6%。

天河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七成左右,也是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299.04亿元,增长3.7%,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孙不熟提到,“天河区主要为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多,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运作。例如网络游戏这些产业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甚至有更高的增速。”

1-11月(错月数据),天河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规上软件业营收增长5.4%;游戏产业、应用软件开发等分别增长11.3%、5.5%。

目前,天河集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60%的规上软件业企业、1/3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和70%的人力资源机构。2022年天河新增企业8.25万家和外商投资企业959家,均居全市第一,并引进太平洋保险大湾区总部等重点产业项目152个。

金融业大区同样也是消费大区,天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79亿元,是全市唯一超2000亿元的城区。

而工业则是天河的弱项,持续低位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5%,制造业产值下降2.7%。

不过,另一个“一哥”则补上了这个短板。

2022年黄埔区GDP为4313.76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总产值8873.82亿元,同比减少4%,占全市比重达37.8%。

目前,黄埔形成5大千亿级和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206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8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920.8亿元,占全市比重23.1%,投资总额位居全国经开区和全省各区第一。

黄埔在利用外资方面也有相当快的增长。2022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624.14亿元和193.81亿元,同比增长70.5%和10.9%。

这个工业和投资大区今年也设下更大的目标:GDP增长目标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亿元,增长25%左右。

南沙、增城增速均超4%

南沙和增城GDP增速分别达到4.2%和4%,拿下增速第一、二名。全年看来,两个区也是在保持上半年增速后进一步提速。

南沙GDP为2252.58亿元。这是继黄埔之后的工业大区,规上工业产值3805.49亿元,居全市第二,增长6.1%。

目前南沙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其中装备制造业2515.35亿元,增长13.6%;汽车制造业1956.99亿元,增长19.3%;化工制造业151.47亿元,下滑12.2%。

相比之下,高技术行业产值224.73亿元,比重不到6%,仍属于“萌芽”阶段。

黄埔、南沙的制造业比重最大,受疫情冲击也比较小,例如制造业可以封闭式管理职工。”孙不熟认为。

增城则实现生产总值1325.27亿元,增长4%。自2021年超越荔湾后,两区的距离正在拉大。“由于增城本身基数低,因此增速容易拉动,呈现一个超越的趋势。”孙不熟表示。

但不能忽视的是,区域内规上支柱产业整体下滑。除了汽车及零配件增长6.1%,其他摩托车及零配件、纺织和服装、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下滑10.5%、17.7%和8%。

“此前增城转移了很多服装厂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汽车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目前已经初步见效。”但孙不熟也认为,增城应有更好的表现,“面积超过1600平方公里,也有广深高速的区位优势。虽然增速上来了,但从总量来看还是比较差。”

此外,去年增城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的下落,为877.76亿元,增速-17.7%;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分别是163.26亿元和444.33亿元,增速为8.7%和-34.6%。

实际上,不少城区都出现房地产开发负增长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形,但未公布具体数据。而根据增城,可见房地产开发在固定投资中占了较大份额,其他投资项目加速未能抵过房地产的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撑不起固定资产投资,例如番禺。

番禺GDP为2705.47亿元,同比增长1.4%。2022年,番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15.2%,其中新建和扩建下滑37.3%、其他投资下滑37.5%,房地产开发增长6.5%。

部分重点行业也出现负增长,例如通用设备为358.09亿元,下跌14.3%;金属制品为101.57亿元,下跌29.1%。规上工业利润总额90.79亿元,跌幅为5.4%;亏损企业亏损额37.29亿元,增大81.6%。

白云、从化、花都负增长

广州11区中,有三个出现负增长,分别是白云、从化和花都。

从上半年成绩来看,当时白云和从化已出现负增长,白云的降幅从3.2%扩大至3.3%;而从化从5.7%缩减至1.9%。当时增速为0.3%的花都经过下半年后由正转负,为-1.1%。

白云GDP为2476.2亿元,下降3.3%。其中二产和三产都出现下滑,增加值分别下降4%和3.3%。

众所周知,白云区在广州内担任着交通枢纽的重要角色。在占比超过七成的第三产业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将近17%,其生产总值为418.9亿元,同比下滑10.2%。

2022年广州交通运输业运行承压明显,全市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21.5%和7.8%。铁路客运量降幅较大,同比下降25.9%。

不过,交通运输投资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1%,例如白云火车站预计今年年底竣工,白云二线等也预计今年建成通车。

此外,孙不熟提到,白云产业结构中有相当的批发专业市场,属于比较低端的服务业,需要人际线下接触,受疫情冲击非常大。

而花都GDP为1770.81亿元,同比下降1.1%。主要是二产拖了后腿,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509.12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358.61亿元,同比下降4.3%。

花都汽车产业的实况实际上是广州制造业失色的缩影。以多次被拿来比较的重庆为例,重庆汽摩产业增加值增长7.1%,而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长4.8%,表现略逊于重庆。

去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曾出现单月负增长,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车企一度出现停产状况。一个原因是,汽车产业链由于疫情零部件断供,究其根本则是上游产业的缺失,不少芯片等关键零部位都来源于长三角。

从化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现410.92亿元,同比下降1.9%。

包括汽车制造业等在内的重点行业均出现负增长。2022年从化规上工业增加值98.8亿元,下降4.5%。由于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滑较大,合计拉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个百分点。

越秀实现逆转,海珠、荔湾增速放缓

位于区位核心的老城区,则出现增速放缓以及增速持平。

GDP第三的越秀区实现增速逆转。2022年上半年,越秀下滑2.8%;全年增速0.1%,GDP为3650.18亿元。越秀同样也是服务业大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24.13亿元,增长0.4%。

“越秀比较有意思,区域内既有总部经济,也有大量的专业批发市场,所以勉强维持正速增长。”孙不熟说。

1-11月(错月数据),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059.71亿元,增长1.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15.8%、2.6%、4.4%。

但是个体户经济和消费则陷入负增长。越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21亿元,同比下降2.4%。期内个体工商户数为7.53万户,同比减少6.2%;开业户数仅1476户,下滑36.5%。

今年越秀提出GDP增长4.5%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各区中属于垫底。孙不熟认为,越秀缺少新产业,比不上黄埔的生物科技或天河的网络游戏,“所以这个目标还是很务实的。”

另外两个“老三区”海珠、荔湾增速放缓。上半年,两区的增速分别是3.1%和1.9%;全年为1.4%和1.1%。

海珠区GDP为2502.52亿元。受10月份疫情影响,海珠规上工业持续下跌,产值806.33亿元,下降9.4%,比前三季度下滑4.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4588.77亿元,增长5%,比前三季度下滑8.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在数字经济和都市工业的加持下,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完成478.02亿元,增长14.8%,增速全市第一。

其中,建设改造投资208.39亿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269.63亿元,增长26.6%。这也是11区中少有的的房地产正增长选手。去年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

孙不熟指出,海珠主要靠楼宇经济,例如琶洲的写字楼。从新房价格来看,海珠也是中心城区最高的。

随着海珠琶洲试验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规划正式发布以及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放申请获国务院批复,琶洲成为海珠有力的增长点。

再看荔湾,表现得中规中矩,GDP为1215.57亿元,同比增长1.1%。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81.73亿元,下滑14.3%。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09亿元,增长0.5%。

“荔湾也反映了老城区的共同问题,空心化。”荔湾正加快白鹅潭太古里、万象城等项目建设,但孙不熟也坦言,建成仍需等待,太古里不久前才开工,万象城“还停留在PPT上”,“对于土地和财政相对有限的荔湾来说,仍需要克服‘兑现慢’的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广州各区2022年GDP出炉:天河超6200亿元,白云和从化等负增长

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张熹珑

截至2月8日,广州市各区2022年GDP成绩均已放榜。

202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839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8.31亿元,增长3.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2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1.4亿元,增长0.97%。

“国内经济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广州市统计局表示。

整体来看,2022年各区增速都有明显放缓,例如去年增速冠亚军南沙、增城从10%下滑至4%左右。也有三个区出现负增长,分别是白云、花都和从化。

天河区和黄埔区仍以绝对优势拿下冠亚军,GDP分别达到6215.72亿元和4313.76亿元,而第三名的越秀区有点“意难平”,增速仅0.1%,GDP为3650.18亿元。

新老城区的分化进一步体现,“南沙、增城目前处于粗放式增长,可以靠固定投资拉动增速。相比之下,越秀的增长空间则有限。”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城市研究专家孙不熟认为,如果说南沙、增城处于青春期,那么越秀、荔湾则已到中老年阶段。后来追赶者面临基数不足的问题,而老城区也需要应对空心化、新产业不足等挑战。

2022年广州各区GDP排名 制图:界面新闻大湾区

天河、黄埔:三产和二产“一哥”

天河是全市唯一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城区。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总量占比长期保持21%以上。

2022年天河区GDP达6215.72亿元,增长2.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65.81亿元,增长2.6%。

天河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七成左右,也是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299.04亿元,增长3.7%,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孙不熟提到,“天河区主要为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多,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运作。例如网络游戏这些产业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甚至有更高的增速。”

1-11月(错月数据),天河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规上软件业营收增长5.4%;游戏产业、应用软件开发等分别增长11.3%、5.5%。

目前,天河集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机构、60%的规上软件业企业、1/3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和70%的人力资源机构。2022年天河新增企业8.25万家和外商投资企业959家,均居全市第一,并引进太平洋保险大湾区总部等重点产业项目152个。

金融业大区同样也是消费大区,天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79亿元,是全市唯一超2000亿元的城区。

而工业则是天河的弱项,持续低位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5%,制造业产值下降2.7%。

不过,另一个“一哥”则补上了这个短板。

2022年黄埔区GDP为4313.76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总产值8873.82亿元,同比减少4%,占全市比重达37.8%。

目前,黄埔形成5大千亿级和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206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8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920.8亿元,占全市比重23.1%,投资总额位居全国经开区和全省各区第一。

黄埔在利用外资方面也有相当快的增长。2022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624.14亿元和193.81亿元,同比增长70.5%和10.9%。

这个工业和投资大区今年也设下更大的目标:GDP增长目标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亿元,增长25%左右。

南沙、增城增速均超4%

南沙和增城GDP增速分别达到4.2%和4%,拿下增速第一、二名。全年看来,两个区也是在保持上半年增速后进一步提速。

南沙GDP为2252.58亿元。这是继黄埔之后的工业大区,规上工业产值3805.49亿元,居全市第二,增长6.1%。

目前南沙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其中装备制造业2515.35亿元,增长13.6%;汽车制造业1956.99亿元,增长19.3%;化工制造业151.47亿元,下滑12.2%。

相比之下,高技术行业产值224.73亿元,比重不到6%,仍属于“萌芽”阶段。

黄埔、南沙的制造业比重最大,受疫情冲击也比较小,例如制造业可以封闭式管理职工。”孙不熟认为。

增城则实现生产总值1325.27亿元,增长4%。自2021年超越荔湾后,两区的距离正在拉大。“由于增城本身基数低,因此增速容易拉动,呈现一个超越的趋势。”孙不熟表示。

但不能忽视的是,区域内规上支柱产业整体下滑。除了汽车及零配件增长6.1%,其他摩托车及零配件、纺织和服装、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下滑10.5%、17.7%和8%。

“此前增城转移了很多服装厂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汽车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目前已经初步见效。”但孙不熟也认为,增城应有更好的表现,“面积超过1600平方公里,也有广深高速的区位优势。虽然增速上来了,但从总量来看还是比较差。”

此外,去年增城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的下落,为877.76亿元,增速-17.7%;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分别是163.26亿元和444.33亿元,增速为8.7%和-34.6%。

实际上,不少城区都出现房地产开发负增长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形,但未公布具体数据。而根据增城,可见房地产开发在固定投资中占了较大份额,其他投资项目加速未能抵过房地产的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撑不起固定资产投资,例如番禺。

番禺GDP为2705.47亿元,同比增长1.4%。2022年,番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15.2%,其中新建和扩建下滑37.3%、其他投资下滑37.5%,房地产开发增长6.5%。

部分重点行业也出现负增长,例如通用设备为358.09亿元,下跌14.3%;金属制品为101.57亿元,下跌29.1%。规上工业利润总额90.79亿元,跌幅为5.4%;亏损企业亏损额37.29亿元,增大81.6%。

白云、从化、花都负增长

广州11区中,有三个出现负增长,分别是白云、从化和花都。

从上半年成绩来看,当时白云和从化已出现负增长,白云的降幅从3.2%扩大至3.3%;而从化从5.7%缩减至1.9%。当时增速为0.3%的花都经过下半年后由正转负,为-1.1%。

白云GDP为2476.2亿元,下降3.3%。其中二产和三产都出现下滑,增加值分别下降4%和3.3%。

众所周知,白云区在广州内担任着交通枢纽的重要角色。在占比超过七成的第三产业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将近17%,其生产总值为418.9亿元,同比下滑10.2%。

2022年广州交通运输业运行承压明显,全市客运量、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21.5%和7.8%。铁路客运量降幅较大,同比下降25.9%。

不过,交通运输投资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1%,例如白云火车站预计今年年底竣工,白云二线等也预计今年建成通车。

此外,孙不熟提到,白云产业结构中有相当的批发专业市场,属于比较低端的服务业,需要人际线下接触,受疫情冲击非常大。

而花都GDP为1770.81亿元,同比下降1.1%。主要是二产拖了后腿,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509.12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358.61亿元,同比下降4.3%。

花都汽车产业的实况实际上是广州制造业失色的缩影。以多次被拿来比较的重庆为例,重庆汽摩产业增加值增长7.1%,而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长4.8%,表现略逊于重庆。

去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曾出现单月负增长,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车企一度出现停产状况。一个原因是,汽车产业链由于疫情零部件断供,究其根本则是上游产业的缺失,不少芯片等关键零部位都来源于长三角。

从化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现410.92亿元,同比下降1.9%。

包括汽车制造业等在内的重点行业均出现负增长。2022年从化规上工业增加值98.8亿元,下降4.5%。由于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滑较大,合计拉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个百分点。

越秀实现逆转,海珠、荔湾增速放缓

位于区位核心的老城区,则出现增速放缓以及增速持平。

GDP第三的越秀区实现增速逆转。2022年上半年,越秀下滑2.8%;全年增速0.1%,GDP为3650.18亿元。越秀同样也是服务业大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24.13亿元,增长0.4%。

“越秀比较有意思,区域内既有总部经济,也有大量的专业批发市场,所以勉强维持正速增长。”孙不熟说。

1-11月(错月数据),全区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059.71亿元,增长1.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15.8%、2.6%、4.4%。

但是个体户经济和消费则陷入负增长。越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21亿元,同比下降2.4%。期内个体工商户数为7.53万户,同比减少6.2%;开业户数仅1476户,下滑36.5%。

今年越秀提出GDP增长4.5%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各区中属于垫底。孙不熟认为,越秀缺少新产业,比不上黄埔的生物科技或天河的网络游戏,“所以这个目标还是很务实的。”

另外两个“老三区”海珠、荔湾增速放缓。上半年,两区的增速分别是3.1%和1.9%;全年为1.4%和1.1%。

海珠区GDP为2502.52亿元。受10月份疫情影响,海珠规上工业持续下跌,产值806.33亿元,下降9.4%,比前三季度下滑4.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4588.77亿元,增长5%,比前三季度下滑8.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在数字经济和都市工业的加持下,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完成478.02亿元,增长14.8%,增速全市第一。

其中,建设改造投资208.39亿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269.63亿元,增长26.6%。这也是11区中少有的的房地产正增长选手。去年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

孙不熟指出,海珠主要靠楼宇经济,例如琶洲的写字楼。从新房价格来看,海珠也是中心城区最高的。

随着海珠琶洲试验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规划正式发布以及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放申请获国务院批复,琶洲成为海珠有力的增长点。

再看荔湾,表现得中规中矩,GDP为1215.57亿元,同比增长1.1%。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81.73亿元,下滑14.3%。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09亿元,增长0.5%。

“荔湾也反映了老城区的共同问题,空心化。”荔湾正加快白鹅潭太古里、万象城等项目建设,但孙不熟也坦言,建成仍需等待,太古里不久前才开工,万象城“还停留在PPT上”,“对于土地和财政相对有限的荔湾来说,仍需要克服‘兑现慢’的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