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点财经 七公
新年刚刚肇始,ChatGPT这只“蝴蝶”就在全球掀起飓风。
这股风吹到吃瓜群众身上,大家一边抢着给ChatGPT布置“作业”,并忍不住发出惊艳的赞叹;一边焦虑打工人的饭碗会被ChatGPT抢走,唬人的新闻和言辞广泛出圈:
“用ChatGPT参加谷歌的编程面试,结果拿下L3级别的工程师。职位对应年薪18万美金。”
“现在学编程,就相当于在打字机诞生后成为抄写员。“
“美国某机构则是裁掉12%的员工,要让ChatGPT上岗写作。”
这股风吹到商业界,则是巨头们不论国别的集体躁动,谷歌、Meta、百度、腾讯、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为ChatGPT以及AI领域的进展“感到激动”,急不可耐地赶着上线对应产品。
01 围猎ChatGPT,科技巨头“肝”了
就像元宇宙、web3、VR,每一个“风口”袭来,最重要的是先上车,而不是等车停稳了,才上车。
微软引燃的ChatGPT火种,正在商业界形成燎原之势。
谷歌第一个烧!火力全开数月后,于2月7日,谷歌通过Twitter发布了一个在线短视频广告,推广其旗下AI聊天机器人Bard。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谷歌的Flag立得太早。这款仓促“肝”出来的产品即青涩又憨傻。
图源:Twitter官网
谷歌演示的GIF显示,在用户提问的“詹姆斯·韦伯(JWST)太空望远镜有哪些新发现,我可以告诉我 9 岁孩子哪些内容?”,Bard给出的回答中有一项是该望远镜拍摄了太阳系外行星的第一张照片。
然而,正如天文学家指出的一样:第一张太阳系外行星照片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ery Large Telescope (VLT) 在2004年拍摄的,并不是JWST。
这处事实错误让谷歌糗大了,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不仅引发外界质疑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Alphabet(谷歌母公司)的股价更是暴跌7.7%,真金白银地在资本市场损失了7000亿元人民币。
追逐微软、谷歌的步伐,国内同行紧跟形势不掉队。
百度先下一城,计划在今年3月份推出对标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代号“文心一言”,最初版本将嵌入其搜索服务中。
据节点财经了解,百度近些年全面向AI转型,涉及到类似ChatGPT的技术,公司有现成储备。文心一言处在模型层,属于百度的全栈布局,包括底层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应用中的其中一层。这是百度敢为人先的底气。
图源:百度官微
阿里和腾讯透露,正在相关领域做专项推进,从曝光截图来看,阿里可能会将AI大模型技术与钉钉生产力工具深度结合;京东表示,将利用过往积累的丰富场景和高质量数据,结合ChatGPT的方法和技术点,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
2月13日,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公布新的创业Plan,将出资5000万美元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剑指AI,打造中国版OpenAI。
当然,齐聚这条赛道上的远不止互联网企业,比如华为、科大讯飞、360、昆仑万维、美图、寺库、蓝色光标等至少数十家公司,均以这种或那样的方式,亦真亦假地“肝”起了自家的“ChatGPT”项目。
尽管表象热火朝天,但遵循技术的科学原理,沉重的现实引力是一道桎梏。
“ChatGPT”看似简单好玩,背后的困难和付出却非比寻常,除了技术壁垒,还有资金壁垒,尤其是高昂的训练成本。
有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想要训练与ChatGPT相匹敌的大模型,每年在显卡、CPU等设备方面投入的成本高达10亿美元。
某算法从业者告诉节点财经:“GPT-3的一次训练成本估计在460-1200万美元之间,再加上高质量标注数据,投入巨大,也就只有大公司能玩得起。”
更何况,中文的多义性与假借现象,又天然提高了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的门槛。
这场席卷全球的“ChatGPT”的争夺战,谁能“肝”到最后?恐怕短时间内难见分晓。
02 ChatGPT的是与非,哪些人要被“抢饭碗”?
那厢是科技巨头疯狂围猎“ChatGPT”,这厢则是吃瓜群众的悲喜交加。
按照OpenAI官网的介绍:“ChatGPT是一款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通过使用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它可以生成人类可读的文本和回答问题,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问答系统、文本生成和对话系统等。”
图源:OpenAI
这意味着,996的“打工人”从此又多了一款摸鱼神器,像写代码、做文案、搜菜谱、解数学题、编小说等事儿,以后都可以委托给ChatGPT了。
而在社交平台,网友们对ChatGPT使用体验的讨论蔚然成风,浓缩成一句话便是:强大到令人震撼。
相比传统的搜索引擎,ChatGPT具备了一定的“人格”和“心智”,它能够按照人类日常说话的习惯,对用户提供的的问题进行比较精准的提炼、剖判,然后给出相对“自洽”和“满意”的答案,而不是只围绕“关键词”做生硬阐述。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是笔者和ChatGPT的对话。很明显,无论是交互过程中对语义的直觉领悟能力,还是回答中的信息检索能力、整合能力,亦或整体逻辑的缜密性和清晰度,文字优美等,都颠覆了我们过往对机器人的印象。
当然,这家伙也有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时候,像把《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混淆,把令狐冲和倚天剑、屠龙刀张冠李戴,弄不明白电视剧《三体》汪淼的演员。这有赖于ChatGPT知识库及时更新、语言模型持续进化、提问者的水平等。
总而言之,作为科技狠活的新物种,ChatGPT足够厉害。由此,“我们会不会被AI替代?”的顾虑再次甚嚣尘上。
《AI·未来》一书中,李开复曾预测过,截至2033年,有40%的工作岗位上的人类员工都将被AI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按照目前的情形,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将首当其冲,因为越是从事模式化、重复性工作的人,越容易被AI取代。
囿于ChatGPT的威力,在洗碗工、快递员、生产质检员、快餐店员、图书管理员等工种之外,这次被AI抢饭碗的人又多了几类:记者、翻译员、金融分析师、套路式的文书写作员、市场研究员、股票交易员,都是可能被“架在火上烤”的职业。
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不被AI裁员和失业?
换句话说,ChatGPT时代,哪些工作是安全的?不妨逆势思考,从它无法完全掌握的能力中找到突破口,比如锚定创造力、同理心、灵活性、思想性,不断优化技能,激发潜能,争取二次复兴。
毕竟,初入“职场”的ChatGPT尚在进化中,还算不上一个100%稳妥可靠的虚拟伙伴。
举个例子,如果是艺术、写作和设计领域的从业者,通常机器缺乏独特视角、深刻见解、灵感和人情味,恰恰就是我们要加强的地方,即大幅度拔高创造性工作的产出宽度(够多)和深度(够好)的,用超越性的闪光点筑牢“护城河”。
03 浪大鱼贵,崛取“ChatGPT”的“钱景”?
当科技巨头组团涌向一门新技术,究竟是概念炒作,还是切实的科技趋势,都有待长线观察。
其实,就ChatGPT,不同于以往的大部分题材炒作,他们最终技术没突破、产品没应用或发展空间很有限,ChatGPT的技术初步成形,产品雏形已经出来,应用层面正在尝试,理论上的商业变现之路或能容易些。
东吴证券指出,ChatGPT增强了AIGC在编程语言、自然语言等方面的表现,释放更多潜在AIGC市场空间;Gartner预测,到2025年AIGC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数据的10%,而该比例在2021年不足1%。
偏乐观的信号传递到二级市场,叠加“风浪越大鱼越贵”的信条,先知先觉的行动,造成的结果便是“ChatGPT”东风起劲,反映强烈。
东方财富1月30日新增的“ChatGPT”概念板块,11个交易内9次收红。2月15日,该板块再度高开高走,大涨超5个点。
亢奋情绪刺激下,真假虚实似乎都被抛到脑后。“ChatGPT”得道,鸡犬升天。
具体来看,目前被资本热捧的“ChatGPT”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百度、阿里、腾讯等瞄准ChatGPT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依赖搜索引擎和算法推荐,距离ChatGPT最近,是最害怕被掀翻的一类公司;同时,他们又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类公司,掌控着数据、资金、用户、技术等资源的富矿和市场地位优势。
另一类则是侧重ChatGPT底层软件或硬件,匹配主业的纵深型公司。比如从事生成式大模型研发的云从科技、从事训练数据定制服务的海天瑞声、专注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研发、设计的寒武纪、地平线等,均为AI产业链成员。
还有一类是蹭热点,躺赢型的。比如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等公司。
2月6日,寺库宣布将探索AIGC和ChatGPT技术应用于奢侈品相关业务。当天,寺库每股股价上涨124.4%。实际这家企业已经徘徊在生死边缘,很多供应商欠款和消费者退款都没即时结算,多次被市场监管总局列入失信名单。
勉强攀关系的还有汉王科技,看似与ChatGPT依赖的NLP(自然语言处理)有关联,但公司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公开澄清。在其营收构成中,2022年半年报显示,第一大业务为笔智能交互产品(数位板、电容笔、无纸化签批),占到总营收的61.51%,AI业务占比很少。
所以说,究竟哪些是能打的“ChatGPT”股,哪些是伪装的“ChatGPT”股?哪些是真搞事的“ChatGPT”股,哪些又是赚快钱的“ChatGPT”股?投资者需要从财务基本面、产品力、转化力等指标,谨慎明辨。
而在节点财经看来,无论ChatGPT的发展前景有多么美好,可技术从开发到落地,再到大规模商业化变现,都有它的必然轨迹和客观条件。
2月9日,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接受媒体采访时,除了一如既往挖苦谷歌之外,对于ChatGPT的未来,Sam Altman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这里(ChatGPT)有很大的价值,我们甚至都想不到要如何用它来赚钱,现在也很难判断谷歌将如何适应这项新技术。”
Sam Altman的言下之意,ChatGPT的未来潜力无限,但也充满未知。
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那些“ChatGPT”概念股,以及每一个试图在“ChatGPT”风暴里攫取“钱景”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