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春节档卖电影份额背后,荐股群群主才是诡秘之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春节档卖电影份额背后,荐股群群主才是诡秘之主

“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娱乐资本论 肖三军

“买电影份额吗?稳赚不赔的那种。”

今年春节档六十多亿元的总票房令行业振奋不已,也让一些一度沉寂的乱象再度活跃起来,比如“影视投资”的骗局。热门大片,当红演员,著名导演……靠着这些名词包装起来的电影项目,只要花上几万元就可以起投参与。但是这些普通投资者在花费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之后,面对的却是份额销售公司的人去楼空,只留下了近乎废纸的合同和无法追回的资金。

在看了不少关于关于“影视投资”的骗局之后,我发现它们大多都跟荐股群有所牵连,一个炒股的朋友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叫刀爷的人,应该知道我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引荐,刀爷表示愿意见面聊聊。

数以万计的韭菜,等待来自电影份额的镰刀

在北京东城区的一间咖啡厅里,我见到了这位“刀爷”。刀爷经历复杂,早些年什么火做什么,赚过钱,也亏过钱,接触过电影份额投资,最后回到荐股这个行当,用他的话说,“这个不折腾,就是图个清闲”。跟刀爷聊了一个下午,我才发现买卖电影份额这个行当,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而荐股群仅仅是这个产业里的一个下游而已。

刀爷的生意说穿了很简单,一边靠荐股吸粉拉群,另一边卖群给需要的人。至于买群的人什么来路,刀爷就不管了,但他表示,卖影视份额的很喜欢来他这儿买群,因为容易“榨出钱来”。

据刀爷讲,他手里大约有两百多个群,总人数好几万,“一水儿的荐股群,群里都是奔着发财来的,其实相当于筛过一遍了,用户精准。这些群,相当抢手,都是韭菜,好割嘛。”

“来我这儿买群的,买回去做群主,在群里讲讲课,分析分析股市和汇市,过上几个月,自然有人信任。做这行的,信任是可以拿来变现的。只要他信任你,完全可以把稻草当成黄金卖,有时候卖了群之后我偶尔也回群里转转,这种事儿见多了。群主会在群里安插一些托儿,关键时刻在一旁摇旗助威,在那种氛围里卖什么都事半功倍。”

“你觉得我这两百多个群不多?其实群数量也不重要,很快可以再聚起来,永远不缺想发财的人。”在征得了刀爷的同意之后,他把我拉进了一个100多人的群,“群还没满,还得养几天,快满了就可以卖了。”

谈了半天关于买卖群的生意经之后,我渐渐把话题引到关于电影份额上面来,询问刀爷为什么这个事情会跟荐股群扯上关系。

“我这几年不怎么掺和电影份额的事儿了,但是毕竟之前在这行待过,也认识一堆做这个的,随便说说吧。在买卖电影份额这行没有选择荐股群之前,都是一对一地聊。QQ也好,微信也罢,某一天你会一个好友申请,一般借口都是加错了,但是打招呼的话会勾起你的好奇心,让你通过。然后慢慢聊天得到信任。这种东西都是拿软件群发,广撒网,总有上钩的。”

“可这样的成本高啊,而且上钩也不全是有闲钱的。荐股群不一样啊,炒股的人,手里总有一些活钱。毕竟市面上普通人接触的投资能发财的太少了,股票算是一个,但股票风险太大。一旦在荐股群里得知有另一个可以发财的项目,告诉他有高额收益,风险也不高,很多人都会投。”

刀爷随口说了一家跟他有过多次合作的公司,按他的说法,这家公司常年投资春节档的电影。我在猫眼专业版里查到了这家公司的名字,确实出现在多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名单中。

“想成为一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大概要购买3%左右的份额,然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出现在这部电影的相关资料中。这是可以查的,各种平台随便查,包括电影公映许可证,上面出品单位里面白字黑字都写着公司的名字。”

“也有的公司舍不得花这笔钱,那就只能从联合出品方那里购买了,没有署名,顶多给买份额的人出示一份授权书。不过这个份额肯定有溢价,买到份额之后,再加上溢价拆成小份转卖给个人或者公司,有的公司还会继续往下转卖,最后到普通投资者手里,一份3万或者5万都有,我还知道有的热门电影一份卖20万,卖得都还不错。”

刀爷的叙述到这里为止,关于投资电影份额的逻辑还没什么问题,但是他接下来的讲述就有些超出我的认知了。

“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但电影这东西毕竟有风险,万一票房不行,那这些投资的公司不就亏了吗?所以得把风险转嫁出去。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宣传上肯定会有所夸张,当然了,有些买了1%份额的公司,一口气卖出去更多的份额也是有的。”

“你是说超发?”

“超发,肯定超发啊,不超发,他们靠什么赚钱?这里有个度,万一超发控制不好,这公司只能跑路了,因为它拿不出钱来分红。当然了,你说有没有规规矩矩完全不超发的公司,当然有,只是我这些年没碰上过。”

多重算计,买卖份额前已经找好退路

听着刀爷的讲述,我更好奇这些在销售中超发的公司如何规避风险,面对我的问题,刀爷并不觉得意外。

“外人都觉得投资电影份额风险大,但对于这些卖份额的公司来说,是可以通过一些运作来化解风险的。比方说我知道一家公司A,业内也挺有名,这些年光是投资各种电影份额就砸进去了3个多亿,这家公司就另外弄了一家公司B,专门授权它帮自己卖份额,但是实际上两家公司没有任何的联系,万一B公司在卖份额这块儿出了事,根本查不到A公司头上。反过来A公司还能说被B公司坑了。”

“投这么多钱,那公司资本也得挺雄厚吧?”

刀爷撇了撇嘴,“雄厚不雄厚也难说,有的完全就是借鸡下蛋,先开一家能募集资金的公司,然后拿募集的钱去购买电影份额。”

“那要是投资赔了呢?”我问道。

“赔了就跑路啊,这行里跑路的公司可太多了,光这个月我就听说仨了。当然,这些手段都是从制度设计上开始算计,为了撇清自己。也有一些公司在合同里算计,比如说在销售份额的时候一种说法,等到合同里是另一种说法。还有的公司会兜售一些凭证,样式跟明信片差不多,承诺可以作为分红凭证,这就挺出格了,其实什么用也没有。”

“好些年前有这么一个片子,有一家卖它份额的公司就靠着这种凭证卖了三个多亿,这才一家公司。据我所知,这个片子的份额还有其他公司在卖,想想也知道肯定超发了。他们干得多少有些出格了,什么保本回购之类的,卖得太火了,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跑路。”

“很多时候,你跟买份额的人说有内部关系比给他们看合同强,合同上的那些条款,其实多数人也不会去细看,只要你表示出公司背景好实力强,买账的人不会少。再说了,合同那还不是随便写吗?还是那家卖份额凭证的公司,从我这儿买了几十个群,每个群的合同都不一样,完全是靠底下业务员随便发挥。”

在跟刀爷聊完之后,我在网上找到他说的这种凭证,正式的名称叫“版票”。也确定了这部电影应该是《狐踪谍影》,而兜售它的公司则是苏州工业园区长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受害人口中的长润影视。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于2021年6月被吊销。

在长润影视的贴吧里,密密麻麻都是声讨这家公司的帖子。我尝试着联系了一下其中的受害人,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也从侧面证实了刀爷所说的话并非虚言。

据受害人王女士透露,长润影视在最初的宣传中保证投资这部电影可以获得四期收益:第一期是电影票房分红、第二期是电视台版权分红、第三期是海外版权分红、第四期是网络版权分红。如果电影票房不如预期,还承诺按照版票的原价回收。

按照合同中的说法,这种电影版票是一种凭证,最小购买单位是1张,最高不能超过200张。可王女士提供的合同中,却显示其购买数量为241张,显然超出了规定上线。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信息,法院最后审计长润影视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47亿,约有60%流向了长润旗下的分销公司和业务员。正是他们在大量的荐股群里寻觅目标,许下动听且虚假的承诺,兜售这些根本没有价值的电影版票。

王女士回忆起当初购买版票时的场景,还是止不住的气愤:“我们好多受害人碰头之后才发现,几十个人的合同居然找不到两份完全一致的,这摆明了就是忽悠我们!”

荐股群与买卖电影份额,小骗与大骗

“难道就没有中途觉得不对,上门要求退款的人?”我抛出了另一个疑惑。

“当然有,但是这也是有说辞的,合同里也有规定,如果是前期要求退款,那电影没上映,没有办法退款。要是后期的话,付得出来的公司正常分红,付不出来的公司多半也就跑路了。个别实在闹得凶,有的公司担心影响后续的份额销售,也就退了,不差这几份。”

王女士讲述的遭遇同样佐证了刀爷的说法。据她讲,她认识的另一个受害者,因为醒悟得早,其遭遇跟她截然不同。“她是买了另一部电影的份额,花了大概10万,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的时候觉得这事儿可能有问题,就去卖份额的公司要求退款。结果没要出来,她就把心一横,直接跑到这个电影的制作方在北京CBD的总部,说不退钱就跳楼,闹得还挺大。经过电影公司给卖份额的公司施压,要求不许在电影上映之前闹出这种事情,最后双方协商把钱退了。”

“后来那部电影的其他受害者也去CBD找那家电影公司来着,但是人家根本不搭理。现在想想,就是她闹的时机对了,电影上映前他们怕影响份额销售和电影声誉,多半能退钱。等我们这种电影上映后发现群解散了才去要钱的,都找不到人,一开始留的电话还有人接,后来就打不通了,更别说退钱了。”言语之中,王女士为自己没有在恰当时机去要回钱款颇感惋惜。

多方奔走未见成效后,王女士选择了求助于媒体。在某年的3·15期间,王女士和其他一些受害者联系了媒体,对长润影视的行为进行了曝光,没过多久,涉及长润影视买卖电影份额一事被正式立案。据王女士透露,此后每当舆论上掀起一点热度,案件总是会有所进展。先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最后经过诸多努力,最终则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跟她签订合同的公司告上法庭,涉案相关的当事人均受到法律制裁。只是王女士购买版票的资金,目前为止还没有追回。该案的最新进展是公司已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5亿元。

在刀爷的叙述过程中,我始终有个疑问,那就是卖电影份额既然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公司乐此不疲呢?

刀爷笑了笑,说“有些事情存在总是有它的道理,电影公司也有提前回款的需求。而且一旦这种份额纠纷闹大了,电影公司会在回款问题上卡这些卖份额的公司。还是那家A公司,他们作为某部春节档热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把该片的份额卖给了另一家公司,结果另一家公司超发之后跑路了,一大堆人就去A公司闹,据我所知最严重的一次有十几个人在他们公司打地铺,住了半个月呢。”

“那最后如何解决呢?”

“还能怎么解决,A公司又没跟这些人签合同,没道理给他们钱。再说了,跑路的公司还欠着A公司的钱没给呢,他们也是受害者。结果这帮人找了媒体,这件事情就闹大了,电影公司就拿这件事为由压着钱不给回款,A公司的老板光CBD就跑了五六趟,折腾了好几年,最后改走法律程序,不过案子还没判呢。”

捋清楚这个逻辑之后,我又问了刀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最初购买这些电影份额的时候,一般合同里会提到这些联合出品方可以转卖吗?”

出乎我的意料,刀爷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我:“出品方能买份额,联合出品方就不能卖?没有道理嘛,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我只能这么说,电影公司需要现金流,投资电影份额的公司也需要现金流。”

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刀爷始终在回避一个骗字,在交谈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刀爷摆摆手,说:“我这叫骗吗?我只是介绍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给他们,他们自己没抓住,能怪我吗?再说,都是成年人了,一点儿警惕性没有吗?我这是教他们吃一堑,长一智。我又没骗他们,在群没卖出去之前,我可没坑他们一分钱!群卖出去之后,我跟这个群就没关系了,他们在群里被骗跟我有什么关系?”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是小骗,这个产业的上游,那才是大骗。自己贪念起来了,别怪别人,怪谁也怪不到我头上。”正说着,刀爷接到了一个电话,不用猜,多半是来向他买群的。

(本文综合多处采访信源而成,刀爷等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春节档卖电影份额背后,荐股群群主才是诡秘之主

“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娱乐资本论 肖三军

“买电影份额吗?稳赚不赔的那种。”

今年春节档六十多亿元的总票房令行业振奋不已,也让一些一度沉寂的乱象再度活跃起来,比如“影视投资”的骗局。热门大片,当红演员,著名导演……靠着这些名词包装起来的电影项目,只要花上几万元就可以起投参与。但是这些普通投资者在花费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之后,面对的却是份额销售公司的人去楼空,只留下了近乎废纸的合同和无法追回的资金。

在看了不少关于关于“影视投资”的骗局之后,我发现它们大多都跟荐股群有所牵连,一个炒股的朋友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叫刀爷的人,应该知道我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引荐,刀爷表示愿意见面聊聊。

数以万计的韭菜,等待来自电影份额的镰刀

在北京东城区的一间咖啡厅里,我见到了这位“刀爷”。刀爷经历复杂,早些年什么火做什么,赚过钱,也亏过钱,接触过电影份额投资,最后回到荐股这个行当,用他的话说,“这个不折腾,就是图个清闲”。跟刀爷聊了一个下午,我才发现买卖电影份额这个行当,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而荐股群仅仅是这个产业里的一个下游而已。

刀爷的生意说穿了很简单,一边靠荐股吸粉拉群,另一边卖群给需要的人。至于买群的人什么来路,刀爷就不管了,但他表示,卖影视份额的很喜欢来他这儿买群,因为容易“榨出钱来”。

据刀爷讲,他手里大约有两百多个群,总人数好几万,“一水儿的荐股群,群里都是奔着发财来的,其实相当于筛过一遍了,用户精准。这些群,相当抢手,都是韭菜,好割嘛。”

“来我这儿买群的,买回去做群主,在群里讲讲课,分析分析股市和汇市,过上几个月,自然有人信任。做这行的,信任是可以拿来变现的。只要他信任你,完全可以把稻草当成黄金卖,有时候卖了群之后我偶尔也回群里转转,这种事儿见多了。群主会在群里安插一些托儿,关键时刻在一旁摇旗助威,在那种氛围里卖什么都事半功倍。”

“你觉得我这两百多个群不多?其实群数量也不重要,很快可以再聚起来,永远不缺想发财的人。”在征得了刀爷的同意之后,他把我拉进了一个100多人的群,“群还没满,还得养几天,快满了就可以卖了。”

谈了半天关于买卖群的生意经之后,我渐渐把话题引到关于电影份额上面来,询问刀爷为什么这个事情会跟荐股群扯上关系。

“我这几年不怎么掺和电影份额的事儿了,但是毕竟之前在这行待过,也认识一堆做这个的,随便说说吧。在买卖电影份额这行没有选择荐股群之前,都是一对一地聊。QQ也好,微信也罢,某一天你会一个好友申请,一般借口都是加错了,但是打招呼的话会勾起你的好奇心,让你通过。然后慢慢聊天得到信任。这种东西都是拿软件群发,广撒网,总有上钩的。”

“可这样的成本高啊,而且上钩也不全是有闲钱的。荐股群不一样啊,炒股的人,手里总有一些活钱。毕竟市面上普通人接触的投资能发财的太少了,股票算是一个,但股票风险太大。一旦在荐股群里得知有另一个可以发财的项目,告诉他有高额收益,风险也不高,很多人都会投。”

刀爷随口说了一家跟他有过多次合作的公司,按他的说法,这家公司常年投资春节档的电影。我在猫眼专业版里查到了这家公司的名字,确实出现在多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名单中。

“想成为一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大概要购买3%左右的份额,然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出现在这部电影的相关资料中。这是可以查的,各种平台随便查,包括电影公映许可证,上面出品单位里面白字黑字都写着公司的名字。”

“也有的公司舍不得花这笔钱,那就只能从联合出品方那里购买了,没有署名,顶多给买份额的人出示一份授权书。不过这个份额肯定有溢价,买到份额之后,再加上溢价拆成小份转卖给个人或者公司,有的公司还会继续往下转卖,最后到普通投资者手里,一份3万或者5万都有,我还知道有的热门电影一份卖20万,卖得都还不错。”

刀爷的叙述到这里为止,关于投资电影份额的逻辑还没什么问题,但是他接下来的讲述就有些超出我的认知了。

“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但电影这东西毕竟有风险,万一票房不行,那这些投资的公司不就亏了吗?所以得把风险转嫁出去。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宣传上肯定会有所夸张,当然了,有些买了1%份额的公司,一口气卖出去更多的份额也是有的。”

“你是说超发?”

“超发,肯定超发啊,不超发,他们靠什么赚钱?这里有个度,万一超发控制不好,这公司只能跑路了,因为它拿不出钱来分红。当然了,你说有没有规规矩矩完全不超发的公司,当然有,只是我这些年没碰上过。”

多重算计,买卖份额前已经找好退路

听着刀爷的讲述,我更好奇这些在销售中超发的公司如何规避风险,面对我的问题,刀爷并不觉得意外。

“外人都觉得投资电影份额风险大,但对于这些卖份额的公司来说,是可以通过一些运作来化解风险的。比方说我知道一家公司A,业内也挺有名,这些年光是投资各种电影份额就砸进去了3个多亿,这家公司就另外弄了一家公司B,专门授权它帮自己卖份额,但是实际上两家公司没有任何的联系,万一B公司在卖份额这块儿出了事,根本查不到A公司头上。反过来A公司还能说被B公司坑了。”

“投这么多钱,那公司资本也得挺雄厚吧?”

刀爷撇了撇嘴,“雄厚不雄厚也难说,有的完全就是借鸡下蛋,先开一家能募集资金的公司,然后拿募集的钱去购买电影份额。”

“那要是投资赔了呢?”我问道。

“赔了就跑路啊,这行里跑路的公司可太多了,光这个月我就听说仨了。当然,这些手段都是从制度设计上开始算计,为了撇清自己。也有一些公司在合同里算计,比如说在销售份额的时候一种说法,等到合同里是另一种说法。还有的公司会兜售一些凭证,样式跟明信片差不多,承诺可以作为分红凭证,这就挺出格了,其实什么用也没有。”

“好些年前有这么一个片子,有一家卖它份额的公司就靠着这种凭证卖了三个多亿,这才一家公司。据我所知,这个片子的份额还有其他公司在卖,想想也知道肯定超发了。他们干得多少有些出格了,什么保本回购之类的,卖得太火了,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跑路。”

“很多时候,你跟买份额的人说有内部关系比给他们看合同强,合同上的那些条款,其实多数人也不会去细看,只要你表示出公司背景好实力强,买账的人不会少。再说了,合同那还不是随便写吗?还是那家卖份额凭证的公司,从我这儿买了几十个群,每个群的合同都不一样,完全是靠底下业务员随便发挥。”

在跟刀爷聊完之后,我在网上找到他说的这种凭证,正式的名称叫“版票”。也确定了这部电影应该是《狐踪谍影》,而兜售它的公司则是苏州工业园区长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受害人口中的长润影视。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于2021年6月被吊销。

在长润影视的贴吧里,密密麻麻都是声讨这家公司的帖子。我尝试着联系了一下其中的受害人,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也从侧面证实了刀爷所说的话并非虚言。

据受害人王女士透露,长润影视在最初的宣传中保证投资这部电影可以获得四期收益:第一期是电影票房分红、第二期是电视台版权分红、第三期是海外版权分红、第四期是网络版权分红。如果电影票房不如预期,还承诺按照版票的原价回收。

按照合同中的说法,这种电影版票是一种凭证,最小购买单位是1张,最高不能超过200张。可王女士提供的合同中,却显示其购买数量为241张,显然超出了规定上线。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信息,法院最后审计长润影视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47亿,约有60%流向了长润旗下的分销公司和业务员。正是他们在大量的荐股群里寻觅目标,许下动听且虚假的承诺,兜售这些根本没有价值的电影版票。

王女士回忆起当初购买版票时的场景,还是止不住的气愤:“我们好多受害人碰头之后才发现,几十个人的合同居然找不到两份完全一致的,这摆明了就是忽悠我们!”

荐股群与买卖电影份额,小骗与大骗

“难道就没有中途觉得不对,上门要求退款的人?”我抛出了另一个疑惑。

“当然有,但是这也是有说辞的,合同里也有规定,如果是前期要求退款,那电影没上映,没有办法退款。要是后期的话,付得出来的公司正常分红,付不出来的公司多半也就跑路了。个别实在闹得凶,有的公司担心影响后续的份额销售,也就退了,不差这几份。”

王女士讲述的遭遇同样佐证了刀爷的说法。据她讲,她认识的另一个受害者,因为醒悟得早,其遭遇跟她截然不同。“她是买了另一部电影的份额,花了大概10万,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的时候觉得这事儿可能有问题,就去卖份额的公司要求退款。结果没要出来,她就把心一横,直接跑到这个电影的制作方在北京CBD的总部,说不退钱就跳楼,闹得还挺大。经过电影公司给卖份额的公司施压,要求不许在电影上映之前闹出这种事情,最后双方协商把钱退了。”

“后来那部电影的其他受害者也去CBD找那家电影公司来着,但是人家根本不搭理。现在想想,就是她闹的时机对了,电影上映前他们怕影响份额销售和电影声誉,多半能退钱。等我们这种电影上映后发现群解散了才去要钱的,都找不到人,一开始留的电话还有人接,后来就打不通了,更别说退钱了。”言语之中,王女士为自己没有在恰当时机去要回钱款颇感惋惜。

多方奔走未见成效后,王女士选择了求助于媒体。在某年的3·15期间,王女士和其他一些受害者联系了媒体,对长润影视的行为进行了曝光,没过多久,涉及长润影视买卖电影份额一事被正式立案。据王女士透露,此后每当舆论上掀起一点热度,案件总是会有所进展。先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最后经过诸多努力,最终则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跟她签订合同的公司告上法庭,涉案相关的当事人均受到法律制裁。只是王女士购买版票的资金,目前为止还没有追回。该案的最新进展是公司已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5亿元。

在刀爷的叙述过程中,我始终有个疑问,那就是卖电影份额既然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公司乐此不疲呢?

刀爷笑了笑,说“有些事情存在总是有它的道理,电影公司也有提前回款的需求。而且一旦这种份额纠纷闹大了,电影公司会在回款问题上卡这些卖份额的公司。还是那家A公司,他们作为某部春节档热门电影的联合出品方,把该片的份额卖给了另一家公司,结果另一家公司超发之后跑路了,一大堆人就去A公司闹,据我所知最严重的一次有十几个人在他们公司打地铺,住了半个月呢。”

“那最后如何解决呢?”

“还能怎么解决,A公司又没跟这些人签合同,没道理给他们钱。再说了,跑路的公司还欠着A公司的钱没给呢,他们也是受害者。结果这帮人找了媒体,这件事情就闹大了,电影公司就拿这件事为由压着钱不给回款,A公司的老板光CBD就跑了五六趟,折腾了好几年,最后改走法律程序,不过案子还没判呢。”

捋清楚这个逻辑之后,我又问了刀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最初购买这些电影份额的时候,一般合同里会提到这些联合出品方可以转卖吗?”

出乎我的意料,刀爷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我:“出品方能买份额,联合出品方就不能卖?没有道理嘛,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我只能这么说,电影公司需要现金流,投资电影份额的公司也需要现金流。”

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刀爷始终在回避一个骗字,在交谈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刀爷摆摆手,说:“我这叫骗吗?我只是介绍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给他们,他们自己没抓住,能怪我吗?再说,都是成年人了,一点儿警惕性没有吗?我这是教他们吃一堑,长一智。我又没骗他们,在群没卖出去之前,我可没坑他们一分钱!群卖出去之后,我跟这个群就没关系了,他们在群里被骗跟我有什么关系?”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是小骗,这个产业的上游,那才是大骗。自己贪念起来了,别怪别人,怪谁也怪不到我头上。”正说着,刀爷接到了一个电话,不用猜,多半是来向他买群的。

(本文综合多处采访信源而成,刀爷等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