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门
开年以来,咖啡创业一片火热,新店、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春天刚刚开始,我就听到了一些负面反馈:
“某网红咖啡品牌,前后2个月就谢幕了!”
“公务员辞职开咖啡馆,已经赔了30多万。”
“咖啡创业不到一年,赔了150多万……”
2023年开咖啡店都有哪些新坑?那些加盟网红咖啡店的创业者,现在都怎么样了?
加盟网红咖啡的创业者,现在都怎么样了?
前两天,上海一位朋友告诉我,T97在上海永康路开的第一家门店处于关门状态,门头上写着“出租和电话号码”。
这两年,咖啡赛道异常火热,很多创业者都跃跃欲试。加入进来,才能体会到开店有多难。
快速发展的咖啡赛道里,“看不见的坑”还有很多:
一位招商中介告诉我,以某个在网上很火的咖啡品牌为例,加盟合作总费用约为27万元,包括品牌使用费、设备费用、保证金、首批原料器具费用、运营费、收银系统、小程序软件费用、设计费。
此外,一般门店面积在40~80平方米,加上装修费,整体落地下来需要40~45万元。
签约之前,品牌工作人员表示,毛利可以做到45%~55%。
但一位加盟该咖啡品牌的老板透露,因为品牌方有不间断的线上活动,很多顾客都是拿着饮品券而来,真实售价已接近拿货成本,实际毛利只能维持在30%~40%,并且品牌“线下线上冰火两重天”。
投入了近50万元,他的线下门店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也有网友发帖称,这个品牌有些门店已经贴上转租告示,“前后2个月就谢幕了”。
从去年开始,市场上还出现一种更为轻便、低成本的加盟开店形式:“9.9万开一家咖啡店”。
据了解,不少咖啡品牌的加盟商,很多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而来。
短视频和直播是当下最为集中的流量池之一,很多品牌利用这一波风口的红利,也确确实实实现了扩张,几个月时间签约达到上百家。
- 总结经验
“加盟,是品牌实现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方式。”蓝嘴兽咖啡创始人黄凡智说。“但有些品牌,自营模式都没有打通,就大肆招商加盟,这些品牌一定要谨慎加盟。”
现在市面上,很多咖啡品牌和加盟新形式,是咖啡快速发展催生的新形态,为咖啡市场探索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其模式能否真正经得住市场检验,还需验证。
但不论何时,咖啡都是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模式能力的综合体现,只在宣发和营销上发力的品牌,注定不会长久。
“大家一起做咖啡”,结果一年赔了150多万
近两年,很多人的咖啡梦想,都被火热的赛道点燃了。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足够的资金怎么办?没有运营管理能力怎么办?缺乏专业技术怎么办?
很多创业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寻找合伙人,一起开店”。
在常州,小贾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日咖夜酒的咖啡馆,面积上下两层270多平,房租20万左右一年,设计装修加上设备物料,总投入达150万元以上,合伙人有10多位。
开业几个月,咖啡每天出杯量在20杯左右,总营业额两千左右,一直未实现盈利,半年后为了增加营收,推出“咖啡+餐”,并承接团体活动,依旧不太理想。
最终,咖啡店以关门结束,小贾和其朋友共投入20万左右,全部都亏进去了,目前还在打官司。
- 总结经验
和多位咖啡主理人聊过之后,“合伙开咖啡店”一定要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开店方向,合伙人之间要保持一致。如果你的目的是赚钱盈利,合伙人却是为了情怀而开店,那结果很大概率是亏钱,不欢而散。
第二,开店定位要明确,也就是这家咖啡店是卖什么的——是咖啡+简餐,还是咖啡+烘焙?
定位必须统一且明确,而不是“谁管店就听谁的”。
第三,合伙人之间的专业互补,所谓“术业有专攻”,合伙人之间要分清楚各自的工作,负责技术的就主攻产品和培训,擅长运营管理的就负责宣传和传播,“咖啡技术型+运营管理型”的搭配是相对合理的。
第四,关于合伙人之间一定要“明算账”。每个合伙人投入的金额和所占的股份,还有技术入股等,都要在开店之初明确,有很多合伙人之间因为“关系好”,利益分配模模糊糊,最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公务员辞职开咖啡馆,全部家当砸了进去
去年4月,小胡在北方一个五线城市开了一家咖啡店,截止到今年2月份,已经赔了30多万。
他之前是公务员,为了内心的“一腔咖啡梦”辞了职,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这家咖啡馆。
咖啡馆位于当地的一条商业街,周边学校有初中和高中,位置不能说不好。
产品分为咖啡和茶饮两大类,咖啡以经典咖啡为主,价格在10~18元;茶饮包括冰沙、酸奶、苏打汽水、果茶、奶盖茶等,价格在6~15元。
去年4月初开业,中旬开始,反复爆发疫情。
“开业10个月,因为疫情休了4~5个月。一年房租8万,咖啡师、员工都是我自己,原本在我的测算中,每天营业额500元基本就可以实现盈利,结果每天只有100多元的营收,是一包豆子能用四五天。”
小胡发现,当地只有他一家是平价咖啡店,原以为是优势,没想到生意远没有那么好。反而是几家精品咖啡馆,已经开了3~10年,都有比较稳定的忠实客群,口碑也好。
他想明白了,这是一个北方的五线城市,咖啡氛围没有那么浓厚,咖啡觉醒也相对较缓,市场的容量就那么大。
- 总结经验
近一年来,咖啡的下沉市场备受瞩目,很多县城,甚至是乡镇都爆发出了新一轮的咖啡需求增长,很多县城青年都雄心勃勃地想要入局一试。
但入局之前,一定要清晰地了解本土市场的真实现状,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
实际上,迎来咖啡爆发增长的县城和乡镇,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以东南沿海为主。
采访结束时,聊到未来的计划,小胡告诉我,他再尝试两个月,如果坚持到4月依旧没有起色,他就再去参加公考,做回公务员。
其实,关于开咖啡店的坑,并不止于上述3种。
在上海,有家以高科技为主打的咖啡馆,投资达百多万元,最终没撑过一年的时间。还有很多网红店,最终也没有逃过一年半载就关店的宿命。
成熟的咖啡创业者,看重的是咖啡长周期的回报。咖啡具有成瘾性,复购率和用户粘度都较高,这都是真实存在的市场潜力。
但目前,国内咖啡消费频率,仍旧低于很多欧美国家,需要多长的市场成熟周期,还未可知,咖啡创业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链条准备。
而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敬畏市场,才能实现“咖啡梦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