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2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介绍,根据生态环境部调度数据,全国已经累计排查24.5万公里河湖岸线,查出入河、入海排污口近23万个,将来随着排查工作深入,数量还会继续增加。目前为止,23万个排污口约三分之一已完成整治。
黄小赠介绍,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各地正在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设置审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近年来累计审批了入河排污口8000余个,备案入海排污口900余个。
黄小赠表示,排污口整治涉及的资金量比较大,尤其是涉及到管网建设、污水收集等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真金白银。这几年各地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相关模式,吸引专业化的治理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带动了一批控源截污,环境基础设施,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发挥了社会资本的效应,并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小赠介绍,2023年目标任务是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七个流域的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要全面完成排污口排查。所有的排污口都要查出来,还要完成80%的溯源,以及30%的整治任务。
此外,黄小赠指出,这几轮中央环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发现,有的地方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甚至都不到10%。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应该是在污染治理上做表面文章。当然,还有一些地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天上万吨污水直排,导致当地的一些重要水体,甚至是“母亲河”变成了“纳污河”,群众对此意见比较大。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究其原因还是一些地方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污染治理‘重面子、轻里子’,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比如说污水管网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些方面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能容忍的。”黄小赠表示。
黄小赠称,生态环境部将指导督促地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加强系统治理,强化控源截污,通过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措施,大幅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2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降低2.1%、6.8%。
针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黄小赠称,“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将群众反映强烈、面积较大的4000余条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2023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相关任务已分解下达各省份。
2022年,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对全国15个城市根据项目投资额和申报治理面积,给予2亿元、1亿元、5000万元的分档奖补。今年两部门还将继续遴选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