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河南很“中”,还可更“前”,最终真“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南很“中”,还可更“前”,最终真“能”

河南的文旅宣传做得如何?

文|执惠旅游  肖远山

“中”这个字对河南有非凡的意义,饭桌上我跟当地朋友学会了它的发音,但“中”字不仅不土,而且文化意义深厚。

这篇考察收获,我就先从河南为什么很“中”开始说起。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执惠集团董事长刘照慧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河南文旅的“中”表现在哪里?

汉语中用于表示肯定的词很多,比如说“行”、“可以 ”、“好的”,再比如“是”,还有“成”。

从音调上比较,“是”有点太急促,“可以”有点软软的,“成”也不提气,只有这个“中”就像一个石头扔到水里,声音恰到好处,听起来就觉得舒坦。

河南人给你回答这个“中”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踏实。他们用这个字,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豪气和底气,特别铿锵有力,特别自信。

自2018年文旅加速融合以来,河南当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河南卫视通过传统佳节“奇妙游”系列出圈,已成为河南文旅的品牌形象。

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 图源:河南卫视

在河南文旅的发展优势里,我总结了三个“中”。

① 地理位置居“中”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

17日15:17我从洛阳白马寺拜谒完出来,我有点担心地问:18点在郑州河南饭店的接待晚宴,我不会迟到吧?

结果我17:50信步走进晚宴餐厅,途中我们还花了半个多小时,去看朋友在社区新做的项目,这只是河南交通区位优势的一个缩影。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飞抵郑州均在2小时以内,坐高铁深圳最远,也在7小时以内,跟到温州的时长差不多。

郑州是全国唯一拥有米字型铁路线的城市,顺时针依次可以直达北京、济南、徐州、合肥、武汉、重庆、西安、太原。

河南米字形铁路 图源:笔者提供

河南省内高速路网密度堪比珠三角和长三角,13个5A景区的9个距高速出口在10公里内,郑汴洛之间交通便利度,让外地人根本看不出这是3个地级市。

“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文旅业,自然少不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助力。

② 发展状态的“中”庸表现出的大气从容

“中”还代表中庸,我从河南朋人的身上,体会到中庸更深层次的2个意思。

第一个是“和”,以和为贵,从他们发自内心热情友善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即便一个饭店服务员,操着我听不懂的浓重乡音,脸上却带着朴实的笑容,腿脚还很勤快。

第二个是“正”,对事公正、对人正直,这几年我没听过河南文旅消费中的高曝光负面新闻。

在景区买商品,在路边吃排档,绝不会因为你说普通话,就会摆出两幅面孔、拿出两套价格。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们很少能够长期践行它”。

河南文旅业的发展状态,既不见海南云南的雍容华贵,也缺少新疆贵州的冷艳清绝。

它就像河南人一样中庸,四平八稳,不温不火,大气从容地往前迈步。

③ 产品特色的“中”国风深受年轻人喜爱

到洛邑古城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全洛阳的小姐姐恐怕都集中到这里来了,穿汉服打卡的人比穿便装的游客还多。

洛阳正在建设全国首个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力求打造最具专业性、最高知名度、最大影响力的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我在洛阳随手拍了一些照片,发现它确实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丽的古风装扮,沉浸感十足的街景,热闹的吆喝叫卖声……

洛阳古风旅拍场景 图源:笔者摄

很可惜此行没去开封,我猜那边盛况恐不输洛阳,大众点评搜索“汉服体验”,洛阳共有结果60多条,开封20条,而1800万人口的深圳也只有22条。

河南卫视奇妙游之所以出圈,底层逻辑是90后的主流消费人群,已经把中国风当作时尚潮流,正如我年轻时的港台风一般。

逢“中”必捧已成为主流价值观,作为文旅从业者,我找不到比河南更符合的场景,可以在产品中植入中国风元素。

华夏九州正中,中庸从容大气,最潮的中国风,河南文旅的资源基础,真的很“中”。

哪些还可以再靠“前”一点?

我是湖南人,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它是近代湖南人群星璀璨、揽天下兴亡于一身的根基,照亮了彼时旧中国的深邃夜空。

我也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让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写下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不朽篇章。

在“中”的基础上,河南文旅业还可以勇敢地冲得再“前”一些,胆子再大一点。

① 优秀的文旅IP再多一点

河南的文旅宣传做得如何?有河南卫视珠玉在前,谁也不敢说它做得不好。

我们仔细想想,省级官媒层面的宣传,从传播量去分析,目前是火得不行。

问题是,ROI呢?其实很难测算,因为体制内的宣传,几乎是不会带货产品的。

今年的元宵奇妙游再火,我看完后再动心,除了购买去郑州的机票,我还能购买什么具体产品呢?

普陀山有小帅、杭州有小黑、泰山有娟姐、西安有冰蛋和皮卡晨,河南有谁?恕我孤陋寡闻了。

个人大V可以完全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在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同时,带来更实际的订单转化。

仅仅靠一家河南卫视力度也不够,何况它只在全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带来5波海量的关注度。

自媒体宣传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除了建议打造更多个人IP,各级文旅主管机关、各家河南文旅企业,也需要全面参与进来。

还是用数据来对比,作为浙江丽水的一个县,“遂昌文旅”公众号多年来一直保持日更,平均阅读量在600+。

遂昌文旅已发布1587篇原创内容

而郑州下属某文旅资源大县的公众号,更新频率在每周2次左右,平均阅读量不足100。

党和国家已经把自媒体渠道当作核心的宣传喉舌,对于河南的朋友们而言,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河南卫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和元素材,只要去好好利用,进行二次创作即可,这可是人家没有的优势。

② 产品主题化设计再深一点

河南缺少能提供优秀体验的文旅项目吗?不缺,只有河南算一个,清明上河园算一个......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但这些项目太碎了,它们以“点”状散布,缺乏主题性的“线”路,更谈不上形成全省层“面”的文旅高地,比如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

一旦这些点要游客自己去串,就增加了转化的难度,很大一部分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选择结束行程回家。

我们到巴塞罗那,知道去哪些地方可以寻找高迪的灵感;我们去阿姆斯特丹,梵高之旅也是早已清晰界定的路线。

德国的“浪漫之路”、“黑森林之路”、“童话之路”也不是旅行社做出来的,而是基于当地历史文化沉淀的公认产品。

德国“浪漫之路” 图源:作者提供

我们河南的“神都武曌之旅”、“国花牡丹行”、“白居易之路”,在哪里呢?

在我主持的圆桌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张杨博士,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为我们总结了文旅融合5年来的行业宏观成果。

我东施效颦一下,在产品为王的当下,河南文旅产品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到底是哪一头出了问题。

先看需求端,河南卫视的活干得确实漂亮,加上前面总结过的年轻人猛追国潮风,按理市场需求不存在问题。

再看供给侧,我搜索了上海2家头部旅企的小程序,稻草人没有河南产品,麦淘亲子只有1条河南产品,而青海有11条。

麦淘亲子仅有一项河南产品可售

结果很明显,河南文旅业需要更多优秀的产品经理,研发是产品的第一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销量。

③ 美食菜品的创意再新一点

此次河南行,东道主用碳水炸弹满足了我这个吃货的胃,回程发现肚子又大了整整一圈。

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豫菜提供了足够多的故事性和仪式感,洛阳水席里的燕菜,其实是当年百姓献给女皇的一只特别的萝卜罢了。

别说外省几乎见不到豫菜的身影,即便到了河南省内,餐饮的创新性颇有些乏善可陈,尤其缺乏正餐的爆款菜品。

相比川菜、湘菜,为何它们越来越成为异地年轻人的消费选择,根源我认为在足够新颖且层出不穷的创意。

陈麻婆豆腐、李子坝梁山鸡、文和友口味虾、费大厨小炒肉,都是日销过万份的爆款,哪怕它们并不那么好吃。

正如我吐槽过的徽菜,在10、20、30年后,主流餐馆里能点到的仍是小时候那些SKU,不知道是说它坚守传统、还是不敢创新呢?

如何让河南文旅产业真的“能”

我在河南学到的除了“中”,还有一句“能”,这个字用在不同语境里,会表达出完全相反的意思。

"能"有时候表示质疑,“你这么能啊”实际是反感讽刺,好像别人什么都不知道,就你什么都知道似的。

但更多的时候,在河南话中“能”是个好话,夸人的时候会说这个人“能”,“恁能”也是聪明,能耐大的意思。

本文选择这个“能”字,是从褒义的角度去理解,并从势能、动能、潜能三个方面展开,如何才能让河南的文旅产业真的“能”。

① 传播的势能

河南这几年连续破圈的传播动作,就是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用平视的视角去跟年轻人交流,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更加精致刻画,更加突出文化的特色和潮流的美感。

唐宫夜宴 图源:豫记文旅

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外省人对河南过去很穷的刻板印象,它把河南文化的顶层价值观,定位在了有中国味、中华韵的落脚点上,正如西藏的纯净,泰国的友善和日本的精致。

经济的发达,文化的自信,国潮的兴起,底层逻辑也在于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有了更强的底气,平视包括漂亮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你也不过如此。

河南代表着中原文化,但更代表着中国文化,它帮年轻人从仰望世界到平视世界,最终到拥有文化自信,所以他们爱河南,爱传播河南的文化内容。

这股文化上的传播势能已如气吞牛斗,喷薄而来。

② 发展的动能

相比传播的势能,在发展的动能上,河南文旅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我有一种感受,对河南而言,文化跑得太快了,旅游有点跟不上,这并非文旅融合顶层设计的本意。

上文已经提到,河南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结构层次不够丰富,旅游这个文化的载体一旦缺失,那文化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如果不能把出圈的传播势能转变成发展的持续动能,可能这一阵子热度过去了,受众对套路手法审美疲劳了,河南文旅业就会沦入沉寂了。

河南必须用这一波的势能形成的传播影响力,带去整个供给端的改造和变革,加大优质产品的供应量和各种业态的优质服务。

产品始终为王,文化脉络清晰的优质产品矩阵,是王中王。

③ 未来的潜能

产品供给一旦补上,未来持续发展的潜能在哪里呢?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一点小建议。

宏观层面,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机制,带领全省文旅从业者持续认知提升和理念转变。

敢于走出来,到沿海去,到上海、到深圳去,学习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比如浙江的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观层面,区域定位还要进一步明确,避免同质化竞争,内部打乱仗,伤害到友军。

比如说郑汴洛一体化,洛阳怎么定位?开封怎么定位?开封讲大宋文化,洛阳讲大唐文化,大唐文化又涉及到和西安怎么去差异化定位等。

微观层面,要让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高居全国城市首位,这跟深圳民营企业的活力是分不开的。

帮助文旅企业引入更多优秀的顶级人才,如果他们实在不能去河南扎根,那就把产品的研发中心设到沿海城市去。

最后的话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心灵故乡,老家河南”,这些广告语我们都不陌生。

我们对河南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宏观宣传口号的层面,往下到中观的产品矩阵和创新脉络,其实是缺失的。

微观层面,洛阳汉服旅拍的火爆和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亮眼,不足以让整个河南冲到全国旅游目的地的前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南很“中”,还可更“前”,最终真“能”

河南的文旅宣传做得如何?

文|执惠旅游  肖远山

“中”这个字对河南有非凡的意义,饭桌上我跟当地朋友学会了它的发音,但“中”字不仅不土,而且文化意义深厚。

这篇考察收获,我就先从河南为什么很“中”开始说起。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执惠集团董事长刘照慧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河南文旅的“中”表现在哪里?

汉语中用于表示肯定的词很多,比如说“行”、“可以 ”、“好的”,再比如“是”,还有“成”。

从音调上比较,“是”有点太急促,“可以”有点软软的,“成”也不提气,只有这个“中”就像一个石头扔到水里,声音恰到好处,听起来就觉得舒坦。

河南人给你回答这个“中”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踏实。他们用这个字,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豪气和底气,特别铿锵有力,特别自信。

自2018年文旅加速融合以来,河南当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河南卫视通过传统佳节“奇妙游”系列出圈,已成为河南文旅的品牌形象。

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 图源:河南卫视

在河南文旅的发展优势里,我总结了三个“中”。

① 地理位置居“中”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

17日15:17我从洛阳白马寺拜谒完出来,我有点担心地问:18点在郑州河南饭店的接待晚宴,我不会迟到吧?

结果我17:50信步走进晚宴餐厅,途中我们还花了半个多小时,去看朋友在社区新做的项目,这只是河南交通区位优势的一个缩影。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飞抵郑州均在2小时以内,坐高铁深圳最远,也在7小时以内,跟到温州的时长差不多。

郑州是全国唯一拥有米字型铁路线的城市,顺时针依次可以直达北京、济南、徐州、合肥、武汉、重庆、西安、太原。

河南米字形铁路 图源:笔者提供

河南省内高速路网密度堪比珠三角和长三角,13个5A景区的9个距高速出口在10公里内,郑汴洛之间交通便利度,让外地人根本看不出这是3个地级市。

“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文旅业,自然少不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助力。

② 发展状态的“中”庸表现出的大气从容

“中”还代表中庸,我从河南朋人的身上,体会到中庸更深层次的2个意思。

第一个是“和”,以和为贵,从他们发自内心热情友善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即便一个饭店服务员,操着我听不懂的浓重乡音,脸上却带着朴实的笑容,腿脚还很勤快。

第二个是“正”,对事公正、对人正直,这几年我没听过河南文旅消费中的高曝光负面新闻。

在景区买商品,在路边吃排档,绝不会因为你说普通话,就会摆出两幅面孔、拿出两套价格。

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们很少能够长期践行它”。

河南文旅业的发展状态,既不见海南云南的雍容华贵,也缺少新疆贵州的冷艳清绝。

它就像河南人一样中庸,四平八稳,不温不火,大气从容地往前迈步。

③ 产品特色的“中”国风深受年轻人喜爱

到洛邑古城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全洛阳的小姐姐恐怕都集中到这里来了,穿汉服打卡的人比穿便装的游客还多。

洛阳正在建设全国首个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力求打造最具专业性、最高知名度、最大影响力的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我在洛阳随手拍了一些照片,发现它确实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丽的古风装扮,沉浸感十足的街景,热闹的吆喝叫卖声……

洛阳古风旅拍场景 图源:笔者摄

很可惜此行没去开封,我猜那边盛况恐不输洛阳,大众点评搜索“汉服体验”,洛阳共有结果60多条,开封20条,而1800万人口的深圳也只有22条。

河南卫视奇妙游之所以出圈,底层逻辑是90后的主流消费人群,已经把中国风当作时尚潮流,正如我年轻时的港台风一般。

逢“中”必捧已成为主流价值观,作为文旅从业者,我找不到比河南更符合的场景,可以在产品中植入中国风元素。

华夏九州正中,中庸从容大气,最潮的中国风,河南文旅的资源基础,真的很“中”。

哪些还可以再靠“前”一点?

我是湖南人,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它是近代湖南人群星璀璨、揽天下兴亡于一身的根基,照亮了彼时旧中国的深邃夜空。

我也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让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写下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不朽篇章。

在“中”的基础上,河南文旅业还可以勇敢地冲得再“前”一些,胆子再大一点。

① 优秀的文旅IP再多一点

河南的文旅宣传做得如何?有河南卫视珠玉在前,谁也不敢说它做得不好。

我们仔细想想,省级官媒层面的宣传,从传播量去分析,目前是火得不行。

问题是,ROI呢?其实很难测算,因为体制内的宣传,几乎是不会带货产品的。

今年的元宵奇妙游再火,我看完后再动心,除了购买去郑州的机票,我还能购买什么具体产品呢?

普陀山有小帅、杭州有小黑、泰山有娟姐、西安有冰蛋和皮卡晨,河南有谁?恕我孤陋寡闻了。

个人大V可以完全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在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同时,带来更实际的订单转化。

仅仅靠一家河南卫视力度也不够,何况它只在全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带来5波海量的关注度。

自媒体宣传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除了建议打造更多个人IP,各级文旅主管机关、各家河南文旅企业,也需要全面参与进来。

还是用数据来对比,作为浙江丽水的一个县,“遂昌文旅”公众号多年来一直保持日更,平均阅读量在600+。

遂昌文旅已发布1587篇原创内容

而郑州下属某文旅资源大县的公众号,更新频率在每周2次左右,平均阅读量不足100。

党和国家已经把自媒体渠道当作核心的宣传喉舌,对于河南的朋友们而言,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河南卫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和元素材,只要去好好利用,进行二次创作即可,这可是人家没有的优势。

② 产品主题化设计再深一点

河南缺少能提供优秀体验的文旅项目吗?不缺,只有河南算一个,清明上河园算一个......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但这些项目太碎了,它们以“点”状散布,缺乏主题性的“线”路,更谈不上形成全省层“面”的文旅高地,比如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

一旦这些点要游客自己去串,就增加了转化的难度,很大一部分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选择结束行程回家。

我们到巴塞罗那,知道去哪些地方可以寻找高迪的灵感;我们去阿姆斯特丹,梵高之旅也是早已清晰界定的路线。

德国的“浪漫之路”、“黑森林之路”、“童话之路”也不是旅行社做出来的,而是基于当地历史文化沉淀的公认产品。

德国“浪漫之路” 图源:作者提供

我们河南的“神都武曌之旅”、“国花牡丹行”、“白居易之路”,在哪里呢?

在我主持的圆桌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张杨博士,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为我们总结了文旅融合5年来的行业宏观成果。

我东施效颦一下,在产品为王的当下,河南文旅产品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到底是哪一头出了问题。

先看需求端,河南卫视的活干得确实漂亮,加上前面总结过的年轻人猛追国潮风,按理市场需求不存在问题。

再看供给侧,我搜索了上海2家头部旅企的小程序,稻草人没有河南产品,麦淘亲子只有1条河南产品,而青海有11条。

麦淘亲子仅有一项河南产品可售

结果很明显,河南文旅业需要更多优秀的产品经理,研发是产品的第一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销量。

③ 美食菜品的创意再新一点

此次河南行,东道主用碳水炸弹满足了我这个吃货的胃,回程发现肚子又大了整整一圈。

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豫菜提供了足够多的故事性和仪式感,洛阳水席里的燕菜,其实是当年百姓献给女皇的一只特别的萝卜罢了。

别说外省几乎见不到豫菜的身影,即便到了河南省内,餐饮的创新性颇有些乏善可陈,尤其缺乏正餐的爆款菜品。

相比川菜、湘菜,为何它们越来越成为异地年轻人的消费选择,根源我认为在足够新颖且层出不穷的创意。

陈麻婆豆腐、李子坝梁山鸡、文和友口味虾、费大厨小炒肉,都是日销过万份的爆款,哪怕它们并不那么好吃。

正如我吐槽过的徽菜,在10、20、30年后,主流餐馆里能点到的仍是小时候那些SKU,不知道是说它坚守传统、还是不敢创新呢?

如何让河南文旅产业真的“能”

我在河南学到的除了“中”,还有一句“能”,这个字用在不同语境里,会表达出完全相反的意思。

"能"有时候表示质疑,“你这么能啊”实际是反感讽刺,好像别人什么都不知道,就你什么都知道似的。

但更多的时候,在河南话中“能”是个好话,夸人的时候会说这个人“能”,“恁能”也是聪明,能耐大的意思。

本文选择这个“能”字,是从褒义的角度去理解,并从势能、动能、潜能三个方面展开,如何才能让河南的文旅产业真的“能”。

① 传播的势能

河南这几年连续破圈的传播动作,就是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用平视的视角去跟年轻人交流,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更加精致刻画,更加突出文化的特色和潮流的美感。

唐宫夜宴 图源:豫记文旅

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外省人对河南过去很穷的刻板印象,它把河南文化的顶层价值观,定位在了有中国味、中华韵的落脚点上,正如西藏的纯净,泰国的友善和日本的精致。

经济的发达,文化的自信,国潮的兴起,底层逻辑也在于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有了更强的底气,平视包括漂亮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你也不过如此。

河南代表着中原文化,但更代表着中国文化,它帮年轻人从仰望世界到平视世界,最终到拥有文化自信,所以他们爱河南,爱传播河南的文化内容。

这股文化上的传播势能已如气吞牛斗,喷薄而来。

② 发展的动能

相比传播的势能,在发展的动能上,河南文旅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我有一种感受,对河南而言,文化跑得太快了,旅游有点跟不上,这并非文旅融合顶层设计的本意。

上文已经提到,河南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结构层次不够丰富,旅游这个文化的载体一旦缺失,那文化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如果不能把出圈的传播势能转变成发展的持续动能,可能这一阵子热度过去了,受众对套路手法审美疲劳了,河南文旅业就会沦入沉寂了。

河南必须用这一波的势能形成的传播影响力,带去整个供给端的改造和变革,加大优质产品的供应量和各种业态的优质服务。

产品始终为王,文化脉络清晰的优质产品矩阵,是王中王。

③ 未来的潜能

产品供给一旦补上,未来持续发展的潜能在哪里呢?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一点小建议。

宏观层面,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机制,带领全省文旅从业者持续认知提升和理念转变。

敢于走出来,到沿海去,到上海、到深圳去,学习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比如浙江的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观层面,区域定位还要进一步明确,避免同质化竞争,内部打乱仗,伤害到友军。

比如说郑汴洛一体化,洛阳怎么定位?开封怎么定位?开封讲大宋文化,洛阳讲大唐文化,大唐文化又涉及到和西安怎么去差异化定位等。

微观层面,要让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高居全国城市首位,这跟深圳民营企业的活力是分不开的。

帮助文旅企业引入更多优秀的顶级人才,如果他们实在不能去河南扎根,那就把产品的研发中心设到沿海城市去。

最后的话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心灵故乡,老家河南”,这些广告语我们都不陌生。

我们对河南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宏观宣传口号的层面,往下到中观的产品矩阵和创新脉络,其实是缺失的。

微观层面,洛阳汉服旅拍的火爆和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亮眼,不足以让整个河南冲到全国旅游目的地的前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