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在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擘画了一幅“大虹桥”“一核两带”宏伟蓝图。
两年间,蓝图落地为实景。
2022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69万亿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两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健全,辐射带动长三角协同开放能力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呈现出提质步稳、纵深推进、亮点纷呈的新局面。
大商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2022年6月,上海美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受邀参加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见钟情”,迅速签约。2023年2月7日,美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正式成立。聚焦“大科创”赛道,美控资产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迅速投资了两个项目,筹建起三个项目,孵化相关科创项目。
不止是美控。两年间,围绕“大商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集聚一批国内外高能级企业、机构、平台。
其中,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各类总部企业500余家,包括罗氏、壳牌、伊顿、统一、联合利华、美的、安踏等世界500强。
此外,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揭牌运作,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南虹桥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虹桥新慧总部湾等总部基地加快建设。
一批知名度高、专业性强、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纷至沓来,目前已落地40家。
此外,金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和华东无人机空港建设,打造无人机产业集聚区、应用场景试验区及规制标准首发地。苏州与中国商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全力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嘉兴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合作建设长三角分院,共同打造一流智能检测科研服务平台。
国际贸易方面,两年间,“中欧班列—上海号”从“大虹桥”始发,实现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三大主要线路全覆盖,2022年累计开行53列、总货值13亿元。
大会展效应持续溢出
2023年3月1日,第六届进博会首批采购商意向需求发布。覆盖进博会全部6大展区,涉及26个品类、100种产品。记者获悉,第六届进博会已有签约参展企业500余家,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全球展商纷纷应约,更显“四叶草”吸引力十足。
2022年,第五届进口博览会吸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海外新商品通过“进博会上首次亮相、跨境电商零售首次贸易”进入我国市场的路径探索形成。
文物免税政策红利逐步放大。自第四届进博会设立文化艺术品专区以来,共有40件、价值7.22亿元文化艺术类展品享受进博会展期内销售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1.31亿元。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花引得百花开。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显现。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在苏州、嘉兴、合肥等地设立17个分中心,高效满足各地消费升级需求,让进博会明显单品,在消费者家门口就能买全球。
东浩兰生“一带一路”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国际时尚创意展示交易中心等“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2022年新增国家馆17个,累计开设国家馆71个,吸引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客商、2万个品牌、9万种商品入驻。
虹桥国际咖啡港、虹桥国际酒窖等百亿级目标的专业品类集散平台全新亮相。
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四叶草”内,各类世界级展会轮番上演,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世界声博会等产业类专业展会在合肥成功举办。
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幕运行,集聚国内外知名会展行业头部企业、会展上下游配套企业200余家。
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充分发挥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平台优势和溢出效应,加快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展览会议,着力拓展会展产业内涵,推动“大会展”成为服务国内外企业抢占全球贸易制高点的战略支撑。
大交通联系日益密切
回想起当初落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原因,因拓普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层说:“ 出差方便,下飞机、出火车站就是公司,这对于人员在全球流动的商贸企业来说太重要了。”
该企业成立于去年9月28日,是瑞士 InterApp 集团的全资销售公司,未来拟将中国总部以取代欧洲总部的部分业务 。
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客货运功能日益完善,内外交通联结更加通畅,流量和要素聚合,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与国际交流更趋密切。
其中,“空铁联运”产品开通苏浙皖大部分城市经上海前往国内各通航城市的双向联运,产品覆盖全国枢纽城市41个、通达645个火车站点。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打造数字货站,通过沪苏信息共享推动苏州虚拟货站无缝对接上海机场。
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线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开工;有望进一步扩大虹桥火车站对长三角周边高铁网络辐射范围。
此外,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机场联络线、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合肥新桥机场S1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嘉闵线北延伸、沪乍杭铁路等跨省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苏州高铁北站等进一步增强枢纽功能,强化与虹桥深度融合。
大科创实现产业协同
2013年6月,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揭牌,同年年底基地正式开园,成为国内首批投入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
园区成立至今,已集聚了百余家北斗导航与定位强关联企业,如华测、联适、威固、海积、普适、势航、道枢、川土等一批“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业内领军和知名企业,成功孵化创业板上市公司总部1家、辅导科创板冲刺企业多家。
两年来,虹桥枢纽的核心区功能在巩固提升原有“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科创”功能,更好提升产业高度、增加要素密度、拓展开放深度。
在“大科创”战略的推动下,一批科创成果成功落地,科创产业链条在大虹桥内徐徐铺开,并实现了产业协同。
松江工业互联网生态服务涵盖沪苏浙皖等12个省市,赋能企业超30万家,连接设备超380万台;嘉兴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内柔性电子技术应用研发制造中心暨国家实验室项目开工建设,争创南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嘉兴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获评国家“千兆城市”。
苏浙不少地区在虹桥商务区设立“科创飞地”,推进前台招商、后台转化;安徽在松江设立了G60松江·安徽科创园,在长三角首创就地招商、就地转化,入园企业的注册、税收均在上海,企业既能享受到上海的政策支持、松江的区位优势,又能获得来自安徽的贴身服务,开辟了不同于传统“飞地”合作的另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更好推进沪皖两地的利益分享和产业链协同。
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各区域坚持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重大机遇、凝聚强大合力,实现了多主体、宽维度、高频次的对接与合作,在区域规划、产业联动、项目协同、政务服务等领域探索立体合作框架,构建了以“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贸易+腹地物流”“虹桥商务+腹地休闲”等为特征的功能布局模式,形成了以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虹桥经验”,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虹桥路径”,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虹桥方案”,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虹桥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