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2023年赤字率提高至3%,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率|两会·最关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赤字率提高至3%,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率|两会·最关注

分析师认为,今年中国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是,既要加力提效稳增长,又要防范化解风险,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可持续。

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北京,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3.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00亿元。报告还建议,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

分析人士认为,以上安排和建议体现了今年中国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既要加力提效稳增长,又要防范化解风险,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可持续。

赤字率重回3%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和专项债新增规模都较去年小幅增加,充分反映了财政‘加力’的特点。”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对界面新闻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3%的赤字率既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并未过高提高赤字率,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定基础。这种安排有利于更好支持落实完善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提高微观主体活力;有利于保证必要的支出强度,进而扩大总需求,对冲外需下行;通过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有利于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区域均衡等重大战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进一步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一直以来,学术界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盟条约》确定的3%作为国家赤字率标准。不过,近年来,这一标准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越来越受到质疑。自2020年以来,除了2022年,其他年份我国提出的赤字率目标均达到或超过3%,比如,2020年是3.6%2021年是3.2%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虽然3%的赤字率目标高于2022年,但考虑到去年预算外资金填补了财政缺口,一般公共预算实际赤字规模是5.69万亿元,实际财政赤字率是4.7%。换句话说,2023年赤字率虽然边际上比2022年要高出0.2个百分点,但实际上3%的赤字率目标仍是偏稳健的。

他还指出,2022年预算安排的新增专项债是3.65万亿,但考虑到部分2021年的专项债发行挪到了2022年,还盘活了专项债限额空间5000亿元,实际专项债发行在5万亿元左右。因此,今年专项债发行量未必超过2022年。

根据财政部周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万亿元,增长6.7%。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9万亿元,收入总量为23.6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万亿元 (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增长5.6%。赤字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率

报告对减税降费的建议体现了财政政策的“提效”。和过去四年相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减税降费的着墨相对较少,只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罗志恒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与过往发生重大变化,从追求减税降费的规模转向效率效果和精准性,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他分析称,我国持续推出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主体的现金流,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导致宏观税负持续下行。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8%,较2015年的高点下降了5.3个百分点。

“大国必须保证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应对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等各方面挑战,这就需要稳定宏观税负。从具体实施看,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能够实现政策‘提效’。”罗志恒说。

32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也表示,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

对于可能“延续”的领域,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会长诸斌对界面新闻分析称,2023年要实现经济增长5%的目标,第二和第三产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落脚到财税政策,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可能被延续。

他举例说,针对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相关的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上海临港、海南、珠三角等地的区域性优惠政策都对制造业企业极具吸引力。第三产业中,有关中小微企业、旅游、餐饮以及生活服务业企业居多,与此相关的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也大概率会延续。

对于“优化”,诸斌认为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提高政策的精准化,有些现行的政策目的是好的,但是有没有真正送给到急需的企业。二是,提高政策的公平化,“有些不需要税收优惠支持的企业反而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三是,面对现实,“无论是减税还是退税,必须考虑财政现实,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注重后续政策的可持续性,否则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也不利。”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房地产风险并列为三大风险。这是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后,国务院再次将地方债务风险写进工作报告。

“考虑到过去一年半时间内,房企拿地较为谨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且疫情防控增加了额外医疗支出,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部分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有所加大。”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马泓对界面新闻表示。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统计,2023年债务进入集中偿付高峰期,地方政府债券(含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需偿还3.66万亿元,城投债需偿还3.34万亿元,两者合计高达7万亿元,在地方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债务还本付息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议——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马泓认为可能通过债务置换、债务重组、展期降息等方式进行。同时,下一步政策可能进一步压实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强化并完善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李奇霖则预计,未来隐性债务将和显性债务合并监管,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隐性债务将通过银行信贷展期、债务限额内的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避免债务频繁到期导致财政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也避免债务成本过高拖垮地方财政,使得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传导。同时,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相对稳健,地方变相举债的行为将继续被严控,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严格遏制。

罗志恒指出,从2023年的赤字安排看,新增赤字5100亿元,全部是中央赤字,通过国债发行弥补。具体来看,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增加51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上年持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赤字率提高至3%,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率|两会·最关注

分析师认为,今年中国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是,既要加力提效稳增长,又要防范化解风险,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可持续。

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北京,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3.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00亿元。报告还建议,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

分析人士认为,以上安排和建议体现了今年中国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既要加力提效稳增长,又要防范化解风险,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可持续。

赤字率重回3%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和专项债新增规模都较去年小幅增加,充分反映了财政‘加力’的特点。”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对界面新闻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3%的赤字率既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并未过高提高赤字率,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定基础。这种安排有利于更好支持落实完善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提高微观主体活力;有利于保证必要的支出强度,进而扩大总需求,对冲外需下行;通过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有利于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区域均衡等重大战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进一步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

一直以来,学术界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盟条约》确定的3%作为国家赤字率标准。不过,近年来,这一标准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越来越受到质疑。自2020年以来,除了2022年,其他年份我国提出的赤字率目标均达到或超过3%,比如,2020年是3.6%2021年是3.2%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虽然3%的赤字率目标高于2022年,但考虑到去年预算外资金填补了财政缺口,一般公共预算实际赤字规模是5.69万亿元,实际财政赤字率是4.7%。换句话说,2023年赤字率虽然边际上比2022年要高出0.2个百分点,但实际上3%的赤字率目标仍是偏稳健的。

他还指出,2022年预算安排的新增专项债是3.65万亿,但考虑到部分2021年的专项债发行挪到了2022年,还盘活了专项债限额空间5000亿元,实际专项债发行在5万亿元左右。因此,今年专项债发行量未必超过2022年。

根据财政部周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万亿元,增长6.7%。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9万亿元,收入总量为23.6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万亿元 (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增长5.6%。赤字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

减税降费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率

报告对减税降费的建议体现了财政政策的“提效”。和过去四年相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减税降费的着墨相对较少,只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罗志恒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与过往发生重大变化,从追求减税降费的规模转向效率效果和精准性,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他分析称,我国持续推出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主体的现金流,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导致宏观税负持续下行。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8%,较2015年的高点下降了5.3个百分点。

“大国必须保证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应对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等各方面挑战,这就需要稳定宏观税负。从具体实施看,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能够实现政策‘提效’。”罗志恒说。

32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也表示,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

对于可能“延续”的领域,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会长诸斌对界面新闻分析称,2023年要实现经济增长5%的目标,第二和第三产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落脚到财税政策,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可能被延续。

他举例说,针对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相关的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上海临港、海南、珠三角等地的区域性优惠政策都对制造业企业极具吸引力。第三产业中,有关中小微企业、旅游、餐饮以及生活服务业企业居多,与此相关的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也大概率会延续。

对于“优化”,诸斌认为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提高政策的精准化,有些现行的政策目的是好的,但是有没有真正送给到急需的企业。二是,提高政策的公平化,“有些不需要税收优惠支持的企业反而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三是,面对现实,“无论是减税还是退税,必须考虑财政现实,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注重后续政策的可持续性,否则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也不利。”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房地产风险并列为三大风险。这是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后,国务院再次将地方债务风险写进工作报告。

“考虑到过去一年半时间内,房企拿地较为谨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且疫情防控增加了额外医疗支出,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部分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有所加大。”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马泓对界面新闻表示。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统计,2023年债务进入集中偿付高峰期,地方政府债券(含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需偿还3.66万亿元,城投债需偿还3.34万亿元,两者合计高达7万亿元,在地方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债务还本付息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议——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马泓认为可能通过债务置换、债务重组、展期降息等方式进行。同时,下一步政策可能进一步压实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强化并完善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李奇霖则预计,未来隐性债务将和显性债务合并监管,部分高成本、短期限的隐性债务将通过银行信贷展期、债务限额内的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避免债务频繁到期导致财政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也避免债务成本过高拖垮地方财政,使得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传导。同时,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相对稳健,地方变相举债的行为将继续被严控,隐性债务的增量将被严格遏制。

罗志恒指出,从2023年的赤字安排看,新增赤字5100亿元,全部是中央赤字,通过国债发行弥补。具体来看,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增加51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上年持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