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随着经济复苏,外资大牌卫浴企业在国内的投资步伐加快。
据大连市政府消息,上周五(3月3日),日本卫浴龙头TOTO总投资30亿元的新项目——卫生陶瓷洁具生产项目已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破土动工,项目总占地23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完工。
大连市政府公告称,该项目达产后,将年产210万台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端一体型坐便器,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年纳税1.6亿元,届时将引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节能设备,与同类企业相比产能提高40%,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60%。
值得注意的是,TOTO在1月底下调了截止2023年3月的2022财年合并营收预测,总营收为707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53.5亿元),比2022年10月的预测减少了1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净利润为36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8亿元)。
作为较早在国内投资的外资卫浴企业,TOTO的海外收入中有一半都来自中国市场,也因此能和来自德国的科勒(KOHLER)比肩。
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2022年精装修卫浴年报》,坐便器、花洒、洗面盆、智能坐便器四大品类品牌集中度较高,前五的品牌份额均达到60%以上,其中前四均为国际品牌,科勒霸主地位稳健,其次是TOTO、杜拉维特(Duravit)、摩恩(Moen),第五是福建的卫浴之光——九牧。
众多想在中国卫浴市场占据更大份额的国际企业中,决定对华加大投入的绝不仅有TOTO这一家。在国内近期的家居展会潮中,科勒、杜拉维特、唯宝(Villeroy&Boch)就开始频繁亮相。
科勒中国区华南区域销售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目前科勒在中国有14个工厂,其中12个是生产厨卫相关,接下来还有可能会在上海厨卫展办展。且科勒在广州设计周(3月3日)的展出颇有“诚意”,带来了两款售价不足1万元的智能马桶产品。
针对此前杜拉维特要在国内建五金厂的传闻,杜拉维特亚太及印度区总裁Peter Bromberger柏亭则向界面新闻否认:“短时期内没有这个计划。”
杜拉维特在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在重庆建设国内第一个陶瓷厂。
柏亭表示,杜拉维特的重庆工厂已经是集团内部最高科技的工厂,目前这个工厂也在扩容,预计明年会实现产能翻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比除德国以外的海外市场投入总额还要多。”
此前杜拉维特的重点渠道为工程渠道,尤其是酒店。其马桶产品受国内一线城市的五星级以上酒店的追捧。和其他两家德国卫浴企业科勒、唯宝的定位也不同,杜拉维特主打高端市场,产品也偏向知名设计师联名款。
与目前泛家居企业更注重开拓C端渠道的趋势相符,这些卫浴企业也在谋划开出更多门店,尤其是目前还没有覆盖到的华南地区。
由于品牌调性和价格使然,高端卫浴品牌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华东。杜拉维特的门店在华东地区有超过60家门店,华北地区有超过20家门店,华南地区目前仅有3家。
“广州有2家门店,其中1家在做焕新,深圳有1家。今年会在华南陆续开出店面,包括珠海、中山。”杜拉维特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
同样是来自德国的唯宝,虽然在上述报告中的卫浴全品类排名中没有入TOP榜,但在国内的坐便器产品中,唯宝位居前列。
3月初,唯宝发布2022财年业绩报告,总营收达到9.94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3.49亿元),同比增长5.2%;息税前利润达到9680万欧元(合人民币约7.15亿元),同比增长7.0%。卫浴与健康事业部收入为6.61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8.91亿元),同比增长5.2%。
2022年唯宝在中国市场表现更突出,总营收增长了22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69亿元),同比增长31.8%。
唯宝早年是从餐具、瓷器起家,再逐渐拓展到现代卫浴的洁具设备上,品牌历史比杜拉维特要久远百余年,但进入中国市场却晚了两年。
目前,唯宝在国内还没有工厂,离得最近的工厂在泰国,但也仅是生产提供给工程渠道的款型。
“我们会大力发展一些零售板块,深圳马上会开两个店。今年会有一些合作伙伴的调整和扩充,所以我们会把这个店开得会多一些。”唯宝中国区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重点强调开店的规划。
除此之外,各中高端国际品牌也不想放弃下沉市场。
唯宝在设计深圳(2月17日)展出的一套非智能开盖的智能马桶,全套价格在9000元左右。
前述唯宝负责人表示,这两年上新的差不多都是偏向入门款,价格会亲民一点,为的是让更多消费者能体验唯宝的产品。“而且它的通配性很高。如果选了一个马桶盖,就配一般的挂厕,或者连体,可能七八千就能搞定了。”
为了兼顾中端市场的消费者,各品牌会通过减少功能去降低价格,智能开盖是第一个会被“剔除”的功能,其次是座圈加热。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南方温度没有北方低,座圈加热功能没有那么重要,此前有团队调研看到杜拉维特销售没有座圈加热功能的产品,用于南方的高端酒店工程业务,“这并非是降低产品质量,而是从市场的需求来快速调整产品。”
(当前日元汇率为0.05 欧元汇率为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