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电魂 冯同
近一年来,各地时不时传来家电连锁卖场歇业、综合商超关门、现代卖场倒闭的新闻,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到底是怎么了?曾经风靡一时、令人羡慕的商超、卖场们,怎么就江河日下、衰败没落了呢?
对此,行业间无不热议,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几十多年间恍如隔世,在市场上来了一个轮回。其背后真实的逻辑是对时代的把握,跟得上时代节奏的继续勇往直前,跟不上时代节奏的原地踏步,甚至被时代所抛弃。
店还是那个店,为何以往可以横行
不论是综合商超,还是家电连锁卖场,曾经红红火火的时候的确令人羡慕,买个东西结账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就这样,一些厂家供应商、代理商想把产品铺到卖场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就如现今能搭上抖音、快手这样红极一时的销售平台。
很多家电企业记忆犹新,当年是花费了巨大的资源,才把自己的产品送进连锁卖场,图的一方面是进入卖场后沾连锁品牌的光以提高市场形象,另一方面还是指望通过卖场终端多实现销售增长。毕竟,那个时候连锁也好,商超也罢,与传统专卖店相比都是强势渠道,委曲求全是不得已的策略。
以连锁卖场为例,在商流渠道单一的时候,连锁卖场凭借规模化下的价格优势、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用户眼球卖场陈列等一系列优势,将传统的单体专卖或小店竞争的只能退避三舍。在2008年前后,家电连锁卖场集中到苏宁、国美两家后,占据了整体家电渠道的30%左右,这是集中在一二线渠道的情况下。其强势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单一厂家、供应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据厂家供应商的业务人士回忆,当年要进大连锁系统,敲门砖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先要交一笔不菲的进店费,并且是先送货后结账,账期一般是在3个月至半年。实际情况是,半年能结算到货款就是烧高香了。
此外,连锁卖场凭借在一、二级市场几乎占据渠道终端的垄断地位,要求进场厂家、供应商定期不定期的缴纳店庆费、堆头费、宣传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若不交,就有可能被限令撤出卖场。可以说,当年卖场就是依靠收取各种费用赚得盆满钵满。在此情况下,滋生了卖场坐收渔利的经营思想,严重干扰了厂商之间的公平合作。
那个时候,厂家、供应商无奈于连锁卖场、商超等终端渠道的强势,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为了借助优质终端渠道,不得不掏这些莫名其妙的各种费用和摊派。连锁卖场的风靡一时,是建立在与厂商、供应商不平等的合作基础之上,这也给后来渠道转换埋下了伏笔。
依旧是那个店,为何现在就不行了?
家电连锁在国内起步于新世纪前后,当时国美、苏宁、五星、永乐等跑马圈地迅速扩张,成为家电一二级市场垄断者,很多专业经销商无法与连锁卖场、综合商超抗衡,要么认输出局,要么退守连锁大卖场势力尚不能触及的三四线以下的市场。
十多年后的今天,家电连锁大卖场却门庭冷落,已少了十多年前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些人说看不懂,店依旧是那个门店,厂家、供应商还是那些厂商、供应商,为何十多年去可以横行于世,现今就不行了呢?
显然,这不能仅仅从表明去看,表面看确实门店、形态都没啥变化。但不论连锁卖场还是综合商超,不仅店面冷落、人气走低,就连投资者也不待见这些曾经的香饽饽。算得上是破鼓乱人锤,虽说外界舆论对其有口诛笔伐之势,但终究还是自身衰败才是根本。
究其原因,就是商流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渠道结构变化极为明显,原来专卖店主导三四级以下市场,连锁卖场主导一二级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从阿里系、京东系、拼多多这样的线上平台出现以来,渠道结构就开始变化。再往后,渠道多元化更为明显。不仅有了像抖音、微视、小红书这样的社交渠道,还有像建材市场、家居市场等也来分一杯羹。
在享受过超长账期和收取各种苛捐杂税带来的超额利润后,遇到商流渠道格局分化的变革时,进取之心已经丧失殆尽连锁卖场哪还有回天之力。曾经傲视行业的商业帝国,不知不觉中就已是败絮其中。就是想借助互联网来重振辉煌也是无济于事,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重在转变思路,传统观念早该换换
从深层次来说,渠道变革的根本在于用户的变化。包括用户经济实力提升后对家电在居家生活的定位变化。比如说,随着居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家电品已经从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购买就比较谨慎,不在线下实体店看个明白,体验感受一下,是不会轻易下单的。而生活必需品的话,就是在线上购买也都习以为常。
互联网讲的是流量,实体店讲的是人流。近几年最大的变化在于用户在线上购物已经习惯,原来不敢在线上下单购买的大家电品,现在线购买已经习以为常。特别是疫情三年,线下购物不便,客观上培养了用户线上购物,时间一长就成为习惯。线上既有购物的方便,价格也比线下实惠,对用户来说何乐而不为呢?卖场的人流消失最终导致了门店的亏损。
实际上,连锁卖场也好,综合商超也罢,在互联网线上渠道出现后,都有触网上线布局的努力,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努力。不过连锁卖场在线下门店实力过于雄厚,转型线上总瞻前顾后,生怕线上业务影响到线下,结果是线上根本不能深化,线下萎缩后在线上根本不能填补,真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再从用户消费行为来说,原先家电相当于是居家奢侈品,购买家电都是要去连锁卖场体验后才肯下单交易。而现在,在线上购买既方便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加上疫情期间,人们在线下实体店购物不易,从用户习惯上就有了本质性改变。人们购物不进卖场已完全可以,况且三年疫情把很多人赶到了线上。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从来不会给任何所谓成功者面子。
由此可见,渠道结构变化是连锁卖场、综合商超不断弱化的重要原因。厂家、供应商在不平等的合作之下,早就心存不满,摆脱连锁卖场是早有端倪,只不过是在找一个适合的时机,线上渠道多方面开花就是最好的时机。
有位企业家说得好,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综合商超、连锁卖场,在传统时代生命力强盛,就在于他们非常适合当时那个时代的产品能力、消费特点和市场环境。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不仅线上渠道崛起,还有渠道多元化遍地开花,轻松分流了连锁卖场、综合商超的人流。没有人流的卖场还有什么价值呢?
不得不说,连锁卖场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他们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不过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时也、运也、命也!其实,自己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顺势变革,还沉湎于过去成功经验中自嗨,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命运不言自明。卖场、商超纷纷被资本抛弃不就是最好的印证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