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媒圈-传媒头条 零壹
第95届奥斯卡的话题热点终于回到了电影本身上。
主演杨紫琼捧起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亚裔影后,终于在“功夫女星”之外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表演没有边界;51岁的华裔演员关继威夺得了最佳男配角奖,童星出道、在电影行业默默打拼多年的关继威泪洒现场。
《瞬息全宇宙》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女配角等七项大奖,成为实至名归的最大赢家。这一成绩虽不及《宾虚》《泰坦尼克号》《指环王3》曾狂揽11项奥斯卡的历史盛况,但无论从题材风格还是演员角度来看,《瞬息全宇宙》都是历届最有“新意”的奥斯卡选择之一;
此外《西线无战事》获得包括最佳国际影片、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在内的四个奖项,是《瞬息全宇宙》之外的又一赢家;《鲸》则是闷声发大财,仅三项提名最终收获两项。
比起去年奥斯卡上威尔·史密斯现场暴打主持人、把观众从昏昏欲睡中惊醒的抓马桥段,本届奥斯卡在情绪和结果上都是对奖项价值本身的一次回归。
01、“史上最好猜”的一届奥斯卡
在奥斯卡颁奖季之前《瞬息全宇宙》早就“赢麻了”,该片拿遍了一众“奥斯卡风向标”奖项,囊括美国四大电影行业工会最高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基本很难旁落,此次在奥斯卡大获全胜也是理所应当,预期之内。
杨紫琼在影后之路上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凭《塔尔》提名的“大魔王”凯特 布兰切特,后者在片中饰演一位事业极为强大的女指挥家,导演在这个角色身上倾注了性别、取消文化、身份权力等诸多议题,凯特的演绎也是炉火纯青。
但杨紫琼的优势在于《瞬息全宇宙》中更加多元的身份演绎,以及远超此前“打女”刻板印象的实际表现,其亚裔身份对奥斯卡多元化的目标可能也有意义,杨紫琼此前在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美国演员工会奖、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已经胜出。
《瞬息全宇宙》
但在颁奖前杨紫琼的ins发言一度遭到争议,她引用杂志“已有20年没有诞生非白人影后了,2023年这一现象是否会改变?”的段落,似乎直指对手的白人女星身份,这一违反奥斯卡公关规则的转发在随后被删除。好在有惊无险,没有影响到最后的评选结果。
布兰登·费舍凭借《鲸》拿下最佳男主的结果也在多数人预料之中。这位在《木乃伊》系列中出名的金发帅气好莱坞男星以颠覆性的形象再次出镜,戏里戏外都诠释了何谓敬业逆袭,《鲸》虽然在本届提名不多,但最佳男主、最佳化妆&发型两项的归属却是基本没有悬念的结果。
《鲸》
最遗憾的是《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九项提名仅次于《瞬息全宇宙》却一个未中。
至于《阿凡达2》获得最佳视觉效果,《西线无战事》最佳国际影片,《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获得最佳动画长片也都是毫无悬念的结果,《阿凡达2》对水下摄影和动作捕捉的尝试前无古人,《西线无战事》基本被评论家认为是近十年来最好的战争片之一,《匹诺曹》则刚刚拿下动画领域最有分量的安妮奖,这三部电影在各自领域基本没有对手可言。
所以仅从结果来看没什么惊喜,这届奥斯卡可能是史上最好猜的了。
02、“新势力”开启奥斯卡统治?
但在没有黑马、惊喜不多的获奖结果背后,国际影市的风向或许也已经出现了变化。
最大的特征就是:电影新势力至此在奥斯卡全面上位。
作为《瞬息全宇宙》和《鲸》背后的主要投资、发行方,独立电影公司A24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等主要奥斯卡奖项类别的电影公司。
A24成立于2012年,是在互联网风潮中崛起的一家“品味独特”的电影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与传统好莱坞完全不同的“异类”。国内大众未必注意到的是,这家公司已经迅速崛起为艺术性和市场表现兼顾最好的片方之一,迄今为止的代表作有:
2015年的《机械姬》,在当时已经是科幻片圈层中赫赫有名的奇作;2016年的《月光男孩》,奥斯卡最佳影片,《房间》帮助后来的“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封后;2017年《伯德小姐》,格蕾塔·葛韦格转型导演,西尔莎·罗南凭借本片获奖无数。
还有讲述汽车旅馆贫困人群故事的《佛罗里达乐园》,架空未来人性题材的《龙虾》,《遗传厄运》《女巫》《X》等恐怖片,以及去年的《肉体啊肉体》《珀尔》《瞬息全宇宙》,A24选择的角度往往是与好莱坞主流大片全然不同的——话题新颖,比如边缘群体、反惯例的表达、对宗教人性等高深问题的讨论,成本可控,不需要太高的票房回收预期。
行业对A24也早有评价——比起好莱坞公司,更像是一家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公司,用国内的话来说就是有“网感”。
以奥斯卡为缩影,另一个发展特征是流媒体站位继续稳固。
Apple TV+去年凭借《健听女孩》拿下最佳影片;A24在此前也与苹果的Apple TV+达成了多项合作,为后者制作多部独立电影;
Netflix发行的《西线无战事》在本届拿下四项大奖,《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摘得最佳动画长片;Netflix在前几年耗费巨资打造原创电影,从《罗马》到《犬之力》《爱尔兰人》《不要抬头》虽然并未次次拿奖,但已经持续建立起了在电影市场中的较高话语权。
比起这些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锐”势力,传统好莱坞巨头只剩下用大资金搅动的商业大片和院线市场了。
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能够同时在学院奖和院线市场中双赢的作品了。迪士尼旗下电影里《阿凡达2》《黑豹2》拿下视觉和造型两个技术奖,《壮志凌云2》搬走最佳音效,但《泰坦尼克号》《指环王3》那样的市场和奖项通吃的盛况已经再难出现。
越是商业大作越难以在当下的市场中有“个性化表达”。《阿凡达2》所讲述的家庭矛盾、原住民反击侵略的故事主题近乎全球通用,但也意味着很难超出大众预期,漫威同样面临着大众化叙事新意难寻的问题,商业大片和普通中小成本电影至此基本成了“两个物种”。
而进军院线市场的门槛也会随之越来越高,留给非大众叙事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流媒体在多元内容的承载价值上或许会越来越超过院线市场,疫情之后好莱坞恢复院线以来,基本遵循了大片窗口期长,中小成本电影窗口期短甚至同步的情况,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参与的电影经常只在部分影院上映,而非全面发行。
在可以目见的未来中,这种割裂很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于好莱坞而言如此,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也同样是一种考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拥抱流媒体时代的电影行业也会迎来更多机会,特别是对年轻影人、先锋类型电影而言。比如《健听女孩》的导演夏安·海德此前只独立执导过一部长片,是凭借Netflix2016年推出的原创电影《塔卢拉》而有一定名气;《罗马》更是Netflix投资尊重个性艺术创作表达的著名案例。
在头部商业片市场日渐固化的情况下,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只能靠A24和Netflix这些新势力了。
03、“流量时代”的奥斯卡效应
在2014年到2021年间,奥斯卡的收视率从4370万下降至了985万,而上一届奥斯卡原本会是更低的低谷。可是在威尔·史密斯打人之后,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电视收视率直接从9.6M暴增至17.4M,去年奥斯卡瞬间从关注度“历史新低”变成了“近年最高”。
当时笔者就认为,一巴掌成了奥斯卡的最大亮点,成为全网狂欢的谈资,虽然网友们玩得很嗨,但对影迷群体来说,这一现象恐怕折射出了悲哀的现实,这种流量乱象背后意味着学院奖分量的削减。
就像我们提到电影市场要面临网络时代传播语境的改造一样,奥斯卡本身也越来越面临这样的矛盾,如何在所有人都在发声的社交媒体中提升自身的话题性?于是我们看到奥斯卡主持人变本加厉地玩梗,威尔·史密斯的打人梗被说了多次:
“如果谁上台使用暴力,就能获得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和超长致辞机会。”“如果你要上台揍我可以,但要先跟奎迪打拳,跟杨紫琼比武,跟蜘蛛侠决斗,再打败曼达洛人就行了!”
而对国内观众来说,奥斯卡影响力的边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数年之前,我们还能看到《绿皮书》《敦刻尔克》《水形物语》《爱乐之城》《海边的曼彻斯特》《极速车王》《罗马》等奥斯卡提名/获奖影片进入内地市场;但随着奥斯卡题材越来越注重“政治正确”,许多题材就越发难以与国内观众见面,像去年的《犬之力》《驾驶我的车》基本都只在影迷圈层中传播。
某种程度上,奥斯卡面临的问题就是电影本身面临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冲击下,除了那些席卷全民的头部电影项目外,剩下的电影应该如何寻找存在感?如果找不到,那么又应该如何去“对接”那些潜在的受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