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行业复苏了? 化妆品零售额迎来正向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行业复苏了? 化妆品零售额迎来正向增长

跑赢大盘。

文|青眼

经历连续半年的同比下滑后,我国化妆品零售额终于迎来正向增长。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其中,化妆品品类零售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8%。这是今年以来官方首次发布的化妆品零售额数据,尽管增幅不大,但相较于去年全年整体下滑的颓势而言,也让美妆从业者看到了行业复苏的迹象。

跑赢大盘,历时半年终于转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化妆品品类零售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8%。从增速上看,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略高于整个社会消费品领域,跑赢了大盘。由此从侧面说明了,在整个消费者领域来看,化妆品行业展现出了不错的韧性。

回顾去年全年的化妆品零售额情况,除1-2月、6月、7月外,其余8个单月的化妆品零售额全部为同比下滑状态。其中,去年4月下滑幅度最大,高达22.3%;另外,去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的同比下滑幅度也接近20%。

由此可见,今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实现了继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正增长。这也意味着,历经了近半年的市场低迷后,化妆品行业终于在今年春天迎来了复苏迹象。

但仍需注意的是,青眼梳理了近10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额情况后发现,除疫情之初的2020年取得了14.1%的大幅同比下滑外,其余9个年份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均为正向增长。而在这9年中,又尤其以2021年的同比增幅最高,为40.7%。2021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558.2亿元,这一数据即便是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也是增长了107.2亿元,增长率为23.8%。而在剩下的8年中,则以今年的同比增长率最低,其余7个年份的同比增长率均在10%上下徘徊。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除2020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滑外,在取得同比增长的9年中,尤其以今年的增幅最低。

虽然,今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的同比增幅较低,但总归是为今年赢得了一个开门红,并给低迷已久的行业增添了不少信心。青眼注意到,“复苏”“开门红”“大干一场”等关键词在行业朋友圈出现频次越来越高。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行业人士对今年的美妆市场充满着信心。

有喜亦有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市场数据给行业以信心,但疫情后的首个38节大促的化妆品销售表现,却又让不少行业人表示“不能高兴地太早”。为何这样说?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38节作为今年首个大促节点自然会被不少品牌寄予厚望,但从多方数据来看,今年38大促的事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据第三方平台公开发布的2023年天猫38节近7天的交易额数据显示,除欧莱雅、珀莱雅、优时颜、自然堂、相宜本草、谷雨等少数品牌取得同比增长外,大多数美妆护肤品牌均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其中,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希思黎、资生堂、科颜氏、雪花秀、薇诺娜、韩束、逐本等国内外头部知名品牌均下滑幅度超过了30%。

不止是天猫,在抖音平台中,今年38大促的化妆品销售额,大部分国货品牌的成绩也不太理想。据飞瓜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38大促期间(2023.3.1-2023.3.4),国内品牌中,仅有珀莱雅、丸美、米蓓尔、可复美等少数品牌呈增长趋势。其中,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同比增长146.3%,增速迅猛。国际美妆大牌中,则是赫莲娜、雅诗兰黛、SK-II等品牌获得了同比增长;雪花秀、资生堂等品牌则呈现出了下滑趋势。

有行业人士表示,38节消费者消费力的疲软,一方面是因为电商促销过多导致消费者对大促已经麻木了;另一方面,可能是被线下分流了。“疫情三年,消费者的体验感也被压抑了三年,因此,疫情放开后,他们会更倾向于去线下购物。”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实体店铺经营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中,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6%,增速分别高于上年全年6.3和0.1个百分点;百货店零售额由2022年全年下降9.3%,转为增长5.5%。

另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今年1-2月,10092家线下门店的销售额为18.86亿元,店均月销售额为92988元。而去年同期统计的10527家线下门店的销售额则为18.78亿元,店均月销售额为89989元。由此也可以说明,线下复苏明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更是向青眼透露道,“多个线下连锁美妆店今年1-2月的销售额涨势迅猛,甚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销售额都上涨了近三成。”该人士还称,“目前线下渠道的行业人士普遍对今年整体业绩都是信心满满的状态。”

“大干但不能蛮干”

不过,于品牌端而言,则看法不一。一位品牌方负责人向青眼表示,“由于去年全年美妆零售整体下滑,因此,在疫情结束后,今年1-2月获得一定的增长是很正常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释放的是去年被积压的购买力。”在其看来,真正的购买增长需要看来自经济复苏、科技创新、企业愿意投入、用户购买意愿的增加等维度的情况,“目前这4点似乎还没有完全被验证。”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认为,行业复苏也不一定代表着所有品牌都会“过上好日子”。因为在经历过低迷期后,复苏之后的行业竞争会更大,而部分品牌此前在渠道布局上并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在疫情期间诞生的新品牌,它们大多仅布局了线上,而没有在线下进行开拓。疫情结束后,它们就是“跛腿”状态,难以与真正有实力、渠道广的品牌竞赛。

事实上,历经三年疫情后,各行各业都处于慢慢复苏状态。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稳经济也是国家当前的重中之重。以化妆品产业重地广东为例子,今年1月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场会议规模高达万人且全程公开直播,这也给不少广东的化妆品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一位来自广州市的化妆品企业负责人即表示,“我们公司注册地所属的广州黄埔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7.5%。因此,我们要大干一场。”

不过,多数行业人士也普遍表示,“大干一场但不能蛮干”。譬如,溯华品牌创始人李佳即认为,“加大研发,并不断输出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和市场转化,用前沿科研成果赋能市场,开发出创新型的产品”才是制胜市场的关键。她介绍,其品牌除了自研的重组胶原蛋白四大原料外,还储备了微流控包裹技术、生物传感技术、Chatgpt垂直领域研究等。“我认为只有从源头创新、从科技创新,国货才能真正有机会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毫无疑问,自新规落地实施以来,行业已逐渐扭转了此前卷营销、低价竞争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科技、研发、创新为竞争壁垒,行业也逐渐呈现出良性竞争的局面。

真所谓“祸兮福所倚”,虽然,三年疫情叠加新规落地让不少化妆品企业/品牌深陷泥泞甚至是一夜消失,但随着疫情的消退和新规稳步实施,最终能够挺过来的企业也终于迎来了行业复苏。

并且,就目前整体的消费环境来看,也呈现出一片向好之势。国家统计局表示,“总体来看,1-2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恢复态势较好。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意愿仍待增强,消费条件还需提升改善,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相关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新增长点将不断拓展,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总的来说,从今年国家发布的首份化妆品零售“成绩单”来看,也反映了化妆品产业仍旧是保持着高增长的大热赛道。因此,有部分行业人士还预计,“去年化妆品零售首次跌破了4000亿,但今年或将重回这一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行业复苏了? 化妆品零售额迎来正向增长

跑赢大盘。

文|青眼

经历连续半年的同比下滑后,我国化妆品零售额终于迎来正向增长。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其中,化妆品品类零售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8%。这是今年以来官方首次发布的化妆品零售额数据,尽管增幅不大,但相较于去年全年整体下滑的颓势而言,也让美妆从业者看到了行业复苏的迹象。

跑赢大盘,历时半年终于转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化妆品品类零售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8%。从增速上看,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略高于整个社会消费品领域,跑赢了大盘。由此从侧面说明了,在整个消费者领域来看,化妆品行业展现出了不错的韧性。

回顾去年全年的化妆品零售额情况,除1-2月、6月、7月外,其余8个单月的化妆品零售额全部为同比下滑状态。其中,去年4月下滑幅度最大,高达22.3%;另外,去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的同比下滑幅度也接近20%。

由此可见,今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实现了继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正增长。这也意味着,历经了近半年的市场低迷后,化妆品行业终于在今年春天迎来了复苏迹象。

但仍需注意的是,青眼梳理了近10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额情况后发现,除疫情之初的2020年取得了14.1%的大幅同比下滑外,其余9个年份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均为正向增长。而在这9年中,又尤其以2021年的同比增幅最高,为40.7%。2021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558.2亿元,这一数据即便是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也是增长了107.2亿元,增长率为23.8%。而在剩下的8年中,则以今年的同比增长率最低,其余7个年份的同比增长率均在10%上下徘徊。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除2020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滑外,在取得同比增长的9年中,尤其以今年的增幅最低。

虽然,今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的同比增幅较低,但总归是为今年赢得了一个开门红,并给低迷已久的行业增添了不少信心。青眼注意到,“复苏”“开门红”“大干一场”等关键词在行业朋友圈出现频次越来越高。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行业人士对今年的美妆市场充满着信心。

有喜亦有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市场数据给行业以信心,但疫情后的首个38节大促的化妆品销售表现,却又让不少行业人表示“不能高兴地太早”。为何这样说?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38节作为今年首个大促节点自然会被不少品牌寄予厚望,但从多方数据来看,今年38大促的事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据第三方平台公开发布的2023年天猫38节近7天的交易额数据显示,除欧莱雅、珀莱雅、优时颜、自然堂、相宜本草、谷雨等少数品牌取得同比增长外,大多数美妆护肤品牌均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其中,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希思黎、资生堂、科颜氏、雪花秀、薇诺娜、韩束、逐本等国内外头部知名品牌均下滑幅度超过了30%。

不止是天猫,在抖音平台中,今年38大促的化妆品销售额,大部分国货品牌的成绩也不太理想。据飞瓜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38大促期间(2023.3.1-2023.3.4),国内品牌中,仅有珀莱雅、丸美、米蓓尔、可复美等少数品牌呈增长趋势。其中,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同比增长146.3%,增速迅猛。国际美妆大牌中,则是赫莲娜、雅诗兰黛、SK-II等品牌获得了同比增长;雪花秀、资生堂等品牌则呈现出了下滑趋势。

有行业人士表示,38节消费者消费力的疲软,一方面是因为电商促销过多导致消费者对大促已经麻木了;另一方面,可能是被线下分流了。“疫情三年,消费者的体验感也被压抑了三年,因此,疫情放开后,他们会更倾向于去线下购物。”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实体店铺经营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中,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6%,增速分别高于上年全年6.3和0.1个百分点;百货店零售额由2022年全年下降9.3%,转为增长5.5%。

另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今年1-2月,10092家线下门店的销售额为18.86亿元,店均月销售额为92988元。而去年同期统计的10527家线下门店的销售额则为18.78亿元,店均月销售额为89989元。由此也可以说明,线下复苏明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更是向青眼透露道,“多个线下连锁美妆店今年1-2月的销售额涨势迅猛,甚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销售额都上涨了近三成。”该人士还称,“目前线下渠道的行业人士普遍对今年整体业绩都是信心满满的状态。”

“大干但不能蛮干”

不过,于品牌端而言,则看法不一。一位品牌方负责人向青眼表示,“由于去年全年美妆零售整体下滑,因此,在疫情结束后,今年1-2月获得一定的增长是很正常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释放的是去年被积压的购买力。”在其看来,真正的购买增长需要看来自经济复苏、科技创新、企业愿意投入、用户购买意愿的增加等维度的情况,“目前这4点似乎还没有完全被验证。”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认为,行业复苏也不一定代表着所有品牌都会“过上好日子”。因为在经历过低迷期后,复苏之后的行业竞争会更大,而部分品牌此前在渠道布局上并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在疫情期间诞生的新品牌,它们大多仅布局了线上,而没有在线下进行开拓。疫情结束后,它们就是“跛腿”状态,难以与真正有实力、渠道广的品牌竞赛。

事实上,历经三年疫情后,各行各业都处于慢慢复苏状态。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稳经济也是国家当前的重中之重。以化妆品产业重地广东为例子,今年1月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场会议规模高达万人且全程公开直播,这也给不少广东的化妆品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一位来自广州市的化妆品企业负责人即表示,“我们公司注册地所属的广州黄埔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是7.5%。因此,我们要大干一场。”

不过,多数行业人士也普遍表示,“大干一场但不能蛮干”。譬如,溯华品牌创始人李佳即认为,“加大研发,并不断输出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和市场转化,用前沿科研成果赋能市场,开发出创新型的产品”才是制胜市场的关键。她介绍,其品牌除了自研的重组胶原蛋白四大原料外,还储备了微流控包裹技术、生物传感技术、Chatgpt垂直领域研究等。“我认为只有从源头创新、从科技创新,国货才能真正有机会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毫无疑问,自新规落地实施以来,行业已逐渐扭转了此前卷营销、低价竞争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以科技、研发、创新为竞争壁垒,行业也逐渐呈现出良性竞争的局面。

真所谓“祸兮福所倚”,虽然,三年疫情叠加新规落地让不少化妆品企业/品牌深陷泥泞甚至是一夜消失,但随着疫情的消退和新规稳步实施,最终能够挺过来的企业也终于迎来了行业复苏。

并且,就目前整体的消费环境来看,也呈现出一片向好之势。国家统计局表示,“总体来看,1-2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恢复态势较好。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意愿仍待增强,消费条件还需提升改善,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相关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新增长点将不断拓展,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

总的来说,从今年国家发布的首份化妆品零售“成绩单”来看,也反映了化妆品产业仍旧是保持着高增长的大热赛道。因此,有部分行业人士还预计,“去年化妆品零售首次跌破了4000亿,但今年或将重回这一水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