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对话制片人白一骢:片酬降下来了,做剧怎么还是这么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制片人白一骢:片酬降下来了,做剧怎么还是这么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文|毒眸

近几年来,剧集行业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新的题材交替成为风口,新的面孔出现在屏幕当中,短剧、互动剧等新类型也在不断涌现。

作为一直记录着这些变化的行业观察者,我们对所有新的变化感到兴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也希望能够汇聚成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现在与未来,我们正在、且会持续关注那些对剧集行业带来新变化的从业者。

这是我们【新剧人】系列诞生的背景,我们关注他们,是因为他们是真正躬耕在行业一线的“实践者”,可以与我们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形成互补,他们讲述,我们传达。然后,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变化的推演。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们邀请到了灵河文化创始人、制片人白一骢。

自2014年担任《暗黑者》总制片人起,白一骢一直活跃在剧集工作的第一线,几乎贯穿了整个网剧时代。白一骢身上的“新”标签不在阅历,而在作品,从《御赐小仵作》《终极笔记》再到年初播出的《三体》,几乎每一部剧集都代表了某种新的成功路径。

科幻剧《三体》的播出,让“影视工业化”再度在行业内被提起,这也是我们这次聊天相对比较“窄”的切口。在美好的蓝图背后,只有一线从业者才能感受到,我们离工业化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我们还有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是毒眸【新剧人】系列的第一篇。

以下是毒眸与白一骢的对话:

工业化,还差得很远

毒眸:上次聊《三体》的时候,你的观点是“中国影视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成体系”,那在做完《三体》这样体量相对比较大的项目之后,有在项目流程或者制片管理的方面有新的收获吗?

白一骢:《三体》是个比较特殊的项目,它不能看作是一个戏,因为每个部分风格差别比较大,可以看作是好几个戏。对于我们制片组来讲,主要是考验管理和衔接的部分。但因为我们本身在流程这一块,过往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

对团队的经验累积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从工业化的角度说,对于流程管理或者是工业体系搭建的提升微乎其微。因为《三体》的大部分工作,包括特殊场景的设定、供应商的协调等等,可以复用到其他项目里的部分很少。

毒眸:大概两年前,云尚制片系统刚推出的时候,你提到一些很细碎的、剧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比如餐食浪费等等,这些问题这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吗?

白一骢:坦白说,还差得不少。因为系统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在使用中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再去进行版本的修正。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样本太少了,我们做剧比较“粗放”的状态依然存在。

毒眸:所以是看似很清晰的管理流程,在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行业的真正的规模化、效率化依然需要大量的磨合工作。

白一骢:是这样。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是好的,但剧组管理不能与之等同。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大量突发情况。这不是某一个剧组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在我们疲于解决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去做真正的流程管理了。

毒眸:我们有听其他制片人和导演聊到,现在剧组人员的冗余情况比较严重,差不多体量的剧,现在比几年前需要的人手多得多,所以相应的成本也会变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白一骢:这个我也很惆怅。大概一两个月以前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正好也聊到这个问题。这几年感觉莫名其妙地多出很多我们之前都没听过的、很怪异的工种,比如移动组。以前可能一个人能干的活,现在被拆成了四五个人去干。

我理解是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是我们对于人员的基础培训上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能在一个工种内承担多项任务的人变少了。

其实行业有大量演员、导演和编剧的培训,但基层岗的培训做得太糟糕了。基层岗的培训目前就是一个师父带徒弟的过程,现在项目也变多了,能吃苦的小孩少,而且收入又低,师父们可能也没办法了,就拆开来教呗。以前那种综合性的基础岗位人才就没有了。

第二就是很现实的收入问题。对于每个部门的老大来说,他带10个人进组和带20个人进组,他的收入肯定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报一万的工资,他抽个两千,10个人就肯定没有20个人抽得多。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老大们的收入去解决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我把这事儿包给他,团队多少人他自己找,他会觉得够用就行。但现在因为要求具体到人了,所以这个问题就很难避免。

毒眸:现在很多剧组的基础工种,还是沿用一种比较江湖的模式对吧?比如也有媒体报道过的那种“一个村的灯光组”,和院校培训差别很大。

白一骢:院校会培养所谓的高阶职业人才,但是院校永远不会培养基础人才,比如说培养摄影助理、灯光助理,没有这样的“蓝翔技校”。所以只能靠大哥带着他们,大哥当然是一村一村带人了。

我们公司这么多年来想做制片人系统,就是想摆脱这样的模式,把师徒式的传承变成一种流程式的传承,让一个人快速地、系统地掌握工作能力,而不是师父跟你说这个东西搁这,那个东西搁那,师父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放,但是他师父说“这是我师父教我的”。

毒眸:培养剧组基础工种的“蓝翔技校”如果有可能实现的话,会是由谁来牵头做比较好呢?

白一骢:其实跟几个导演和制片人朋友都聊过这个需求,大家都有这个设想。但这个事儿做起来真的蛮痛苦的,因为占用的精力很大,投入也很大,但是效果甚微,因为需求量太小了,就业面其实也没那么广。

毒眸:行业开始提倡“降本增效”也有一段时间了,落到一线工作当中,有什么比较明显的改善吗?

白一骢:坦白讲很少,因为现在的情况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4年看,你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和现在差距很大,那个时候好便宜,现在好贵。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5年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说你们觉得未来电视剧的价格单集成本会不会到500万?当时我在台上,另外几位都是非常资深的行业大佬,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我还说:“你给我500万我都不知道怎么花。”

到现在过去五六年时间,大家发现500万不够了。演员片酬先不谈,是因为整个基础配置的价格提高了很多,这部分价格提上去是降不下来的。不是说演员片酬从一个亿降到几千万能解决的,而是要从120块降到105块。比如过去群演可能是60块,现在是80块,100块,你说这个钱怎么降?

毒眸:相当于基础工种的基础价格整体上升了,每个部分的上升幅度都不大,但积累起来就会是很大一笔成本。

白一骢:对,前些年在横店住宿,一天几十块,后来有钱的剧组过去,酒店说住满了,他们就多给钱,说“100一天让我们住”,价格就这么一点点抬上去了,现在差不多是200块一天。你再让酒店降回60一天,人家肯吗?所有的价格都是这样,不是说一句降本增效就能降下来的。

毒眸:如果我们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影视工业化体系,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办法建立工会和统一的标准,比如规定全国所有酒店都得是这个价格,类似这样。

白一骢:两个原因吧。第一就是我们国内没有工会,因为工会可以让所有人保持步调一致,违反规定的人就会被排除在外,所以没有人敢违反。

简单对比一下就是,把现在已经降下来了的演员片酬转移到广大的制作体系来看,这里面有几十万人,他们拿的不是几百万的片酬,是几千块钱的工资。

这时候,你能跟他们说“对不起,我一个月砍掉你1000块”吗?人家说“我不跟你玩了,我干别的去了”。现在置景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你给的价格太低,他们就不干了,去家具厂了。

第二,其实平台自己也很难作为代表出面谈判,哪个平台都没法去跟横店说“我来拍戏你房价给我多少多少,否则我不来了”,大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人家说你爱来不来,反正项目很多,少几个无所谓。所以没有人能破这个局,整体价格的水位就卡在这里了。

毒眸:有没有可能几家平台去做联合呢?

白一骢:不太现实。除非有一个极其有公约力的公会或者是机构去做。早些年我刚入行的时候,这个行业曾经有一个编剧组织,大家一起扛价,低于这个价格不接。那个组织当时团结了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十位编剧,我也在其中。

我当时对主办方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如果别人就是给我比这个价格低,我做还是不做呢?对方想了半天,跟我说,你就要坚持说不做。我就说我不相信这个事儿。

后来果然是这样,很多编剧出去跟人聊,都是说“如果你绕开组织单找我,我一集给你便宜多少钱”,都不用别人来压价,自己就把价格放下去了。

“很多人对制片人的工作有误解”

毒眸:之前听到过一些故事,制片人跟导演在拍摄过程当中会因为立场不同而有一些争执,你是做编剧出身,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内容创作者的思维吗?

白一骢:我个人是经历过从创作者到制片人的转化的,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对制片人的工作有误解,会认为制片人就是管钱、管生产的。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公司一直采取的是“以编剧为主导,导演深度参与的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的特点是制片人拥有最高的决策权,我不知道跟其他公司是否一样,但我们目前一直是这个方向。

所以我们会要求所有的制片人不能够在拿到剧本之后再开始筹备工作,我们的工作都是从孵化开始,一般前期的孵化周期是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当导演加入项目的时候,其实前期很多东西都已经做完了。

毒眸:所以《三体》也是这样的流程,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定调的工作。

白一骢:是这样的,杨磊加入之前,我们已经工作了4年了,包括美术、概念设计等等,已经有七八千张图了。他加入之后也不是说马上就拍了,大家一起再讨论,他可以按照他的意见来调整。但核心来讲,当一个剧开始筹备的时候,是由制片人来确定基调和品控的。

我知道也有很多公司是把前期工作交给导演去做,但我们这套流程的好处是前期时间相对没那么紧迫,质量能相对高一点,而且对导演来说,也能帮他们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毒眸:也就是说,制片人是会深度参与到包括内容在内的所有环节里面去的。

白一骢:对,我们要求制片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即便开机前一天导演才到,他也能拍。当然这是个极端的设定,意思是你要确保所有前期的筹备工作都万无一失。

不是说导演不重要,导演非常重要,但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让一个导演前期花很长的时间来做筹备工作是不现实的。所以《三体》是个特例,因为后期时间比较长,加上疫情,而且杨磊也是愿意全心投入这个项目的。但大部分情况下你不能把一个导演锁在一个项目里好几年,这也不合理。

所以在我们的制片系统下,要求一个剧组任何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很快速地恢复运转,这就是好的制片体系。

毒眸:相当于在制片流程建立健全的前提下,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空间可以调整。

白一骢:首先不管剧组里面哪个主创需要被换掉,都意味着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但是,你能够在多短的时间内,在不影响剧组生产的情况下换掉,确实代表着制片管理水平有多高。

你的流程需要非常精细,才能做到另一个团队进来之后,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的衔接。能够在一个系统里面看到项目的所有进展,接下来要做些什么。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毒眸:你说的这个制片系统,目前落地的情况怎么样?

白一骢:现在还是一个非线上的状态。当时我们跟阿里一起做云尚制片,初衷是希望能做一个专业级的行业软件,用户是每个项目的制片人,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软件掌握剧组的所有信息动态,管理所有细节,而且反馈链条极短。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系统,把剧组生产的所有内部反馈控制在一分钟以内,换句话说,制片人可以在一分钟内了解剧组目前的所有信息。

目前我们自己在重新梳理所有的节点,按照我们的需求去调整。但这是个极漫长极痛苦的过程,不知道哪天能做出来。

毒眸:未来有没有可能国内的剧集行业会发展成“块状的工业化生态”呢?就像你们在做的这样,每家影视公司或平台都按照自己最合适的节奏制定一套相对比较合理的流程?

白一骢:客观来看路还是很长。因为公司养一批员工还是挺贵的,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我们公司是因为我自己比较“任性”,一般来讲,这样的系统只有全行业都在用,成本才能降下来。目前我们肯定是做不到那样的程度,只能寄希望于这套东西完全做好之后,能够在行业内部通用。

我们目前开发的东西也是偏模块化的,每个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定制,比如说我有100个功能,对应着100种不同的细节管理,可以个性化定制。包括我们公司内部每个项目也不可能完全用一模一样的系统。

毒眸:现在有跟其他公司合作吗?

白一骢:自己公司都没用上呢,我们现在也只有前期的几个模块在用,像剧本拆解的,评估的,选素材的等等。我们还有个选演员的系统,还没启用,就是每个人对于演员反馈的记录,汇总之后形成一个综合评价,防止有人往剧组乱塞人,或者恶意屏蔽演员信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制片人白一骢:片酬降下来了,做剧怎么还是这么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文|毒眸

近几年来,剧集行业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新的题材交替成为风口,新的面孔出现在屏幕当中,短剧、互动剧等新类型也在不断涌现。

作为一直记录着这些变化的行业观察者,我们对所有新的变化感到兴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也希望能够汇聚成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现在与未来,我们正在、且会持续关注那些对剧集行业带来新变化的从业者。

这是我们【新剧人】系列诞生的背景,我们关注他们,是因为他们是真正躬耕在行业一线的“实践者”,可以与我们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形成互补,他们讲述,我们传达。然后,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变化的推演。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们邀请到了灵河文化创始人、制片人白一骢。

自2014年担任《暗黑者》总制片人起,白一骢一直活跃在剧集工作的第一线,几乎贯穿了整个网剧时代。白一骢身上的“新”标签不在阅历,而在作品,从《御赐小仵作》《终极笔记》再到年初播出的《三体》,几乎每一部剧集都代表了某种新的成功路径。

科幻剧《三体》的播出,让“影视工业化”再度在行业内被提起,这也是我们这次聊天相对比较“窄”的切口。在美好的蓝图背后,只有一线从业者才能感受到,我们离工业化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我们还有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是毒眸【新剧人】系列的第一篇。

以下是毒眸与白一骢的对话:

工业化,还差得很远

毒眸:上次聊《三体》的时候,你的观点是“中国影视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成体系”,那在做完《三体》这样体量相对比较大的项目之后,有在项目流程或者制片管理的方面有新的收获吗?

白一骢:《三体》是个比较特殊的项目,它不能看作是一个戏,因为每个部分风格差别比较大,可以看作是好几个戏。对于我们制片组来讲,主要是考验管理和衔接的部分。但因为我们本身在流程这一块,过往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

对团队的经验累积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从工业化的角度说,对于流程管理或者是工业体系搭建的提升微乎其微。因为《三体》的大部分工作,包括特殊场景的设定、供应商的协调等等,可以复用到其他项目里的部分很少。

毒眸:大概两年前,云尚制片系统刚推出的时候,你提到一些很细碎的、剧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比如餐食浪费等等,这些问题这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吗?

白一骢:坦白说,还差得不少。因为系统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在使用中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再去进行版本的修正。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样本太少了,我们做剧比较“粗放”的状态依然存在。

毒眸:所以是看似很清晰的管理流程,在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行业的真正的规模化、效率化依然需要大量的磨合工作。

白一骢:是这样。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是好的,但剧组管理不能与之等同。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大量突发情况。这不是某一个剧组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在我们疲于解决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去做真正的流程管理了。

毒眸:我们有听其他制片人和导演聊到,现在剧组人员的冗余情况比较严重,差不多体量的剧,现在比几年前需要的人手多得多,所以相应的成本也会变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白一骢:这个我也很惆怅。大概一两个月以前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正好也聊到这个问题。这几年感觉莫名其妙地多出很多我们之前都没听过的、很怪异的工种,比如移动组。以前可能一个人能干的活,现在被拆成了四五个人去干。

我理解是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是我们对于人员的基础培训上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能在一个工种内承担多项任务的人变少了。

其实行业有大量演员、导演和编剧的培训,但基层岗的培训做得太糟糕了。基层岗的培训目前就是一个师父带徒弟的过程,现在项目也变多了,能吃苦的小孩少,而且收入又低,师父们可能也没办法了,就拆开来教呗。以前那种综合性的基础岗位人才就没有了。

第二就是很现实的收入问题。对于每个部门的老大来说,他带10个人进组和带20个人进组,他的收入肯定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报一万的工资,他抽个两千,10个人就肯定没有20个人抽得多。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老大们的收入去解决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我把这事儿包给他,团队多少人他自己找,他会觉得够用就行。但现在因为要求具体到人了,所以这个问题就很难避免。

毒眸:现在很多剧组的基础工种,还是沿用一种比较江湖的模式对吧?比如也有媒体报道过的那种“一个村的灯光组”,和院校培训差别很大。

白一骢:院校会培养所谓的高阶职业人才,但是院校永远不会培养基础人才,比如说培养摄影助理、灯光助理,没有这样的“蓝翔技校”。所以只能靠大哥带着他们,大哥当然是一村一村带人了。

我们公司这么多年来想做制片人系统,就是想摆脱这样的模式,把师徒式的传承变成一种流程式的传承,让一个人快速地、系统地掌握工作能力,而不是师父跟你说这个东西搁这,那个东西搁那,师父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放,但是他师父说“这是我师父教我的”。

毒眸:培养剧组基础工种的“蓝翔技校”如果有可能实现的话,会是由谁来牵头做比较好呢?

白一骢:其实跟几个导演和制片人朋友都聊过这个需求,大家都有这个设想。但这个事儿做起来真的蛮痛苦的,因为占用的精力很大,投入也很大,但是效果甚微,因为需求量太小了,就业面其实也没那么广。

毒眸:行业开始提倡“降本增效”也有一段时间了,落到一线工作当中,有什么比较明显的改善吗?

白一骢:坦白讲很少,因为现在的情况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4年看,你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和现在差距很大,那个时候好便宜,现在好贵。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5年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说你们觉得未来电视剧的价格单集成本会不会到500万?当时我在台上,另外几位都是非常资深的行业大佬,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我还说:“你给我500万我都不知道怎么花。”

到现在过去五六年时间,大家发现500万不够了。演员片酬先不谈,是因为整个基础配置的价格提高了很多,这部分价格提上去是降不下来的。不是说演员片酬从一个亿降到几千万能解决的,而是要从120块降到105块。比如过去群演可能是60块,现在是80块,100块,你说这个钱怎么降?

毒眸:相当于基础工种的基础价格整体上升了,每个部分的上升幅度都不大,但积累起来就会是很大一笔成本。

白一骢:对,前些年在横店住宿,一天几十块,后来有钱的剧组过去,酒店说住满了,他们就多给钱,说“100一天让我们住”,价格就这么一点点抬上去了,现在差不多是200块一天。你再让酒店降回60一天,人家肯吗?所有的价格都是这样,不是说一句降本增效就能降下来的。

毒眸:如果我们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影视工业化体系,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办法建立工会和统一的标准,比如规定全国所有酒店都得是这个价格,类似这样。

白一骢:两个原因吧。第一就是我们国内没有工会,因为工会可以让所有人保持步调一致,违反规定的人就会被排除在外,所以没有人敢违反。

简单对比一下就是,把现在已经降下来了的演员片酬转移到广大的制作体系来看,这里面有几十万人,他们拿的不是几百万的片酬,是几千块钱的工资。

这时候,你能跟他们说“对不起,我一个月砍掉你1000块”吗?人家说“我不跟你玩了,我干别的去了”。现在置景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你给的价格太低,他们就不干了,去家具厂了。

第二,其实平台自己也很难作为代表出面谈判,哪个平台都没法去跟横店说“我来拍戏你房价给我多少多少,否则我不来了”,大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人家说你爱来不来,反正项目很多,少几个无所谓。所以没有人能破这个局,整体价格的水位就卡在这里了。

毒眸:有没有可能几家平台去做联合呢?

白一骢:不太现实。除非有一个极其有公约力的公会或者是机构去做。早些年我刚入行的时候,这个行业曾经有一个编剧组织,大家一起扛价,低于这个价格不接。那个组织当时团结了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十位编剧,我也在其中。

我当时对主办方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如果别人就是给我比这个价格低,我做还是不做呢?对方想了半天,跟我说,你就要坚持说不做。我就说我不相信这个事儿。

后来果然是这样,很多编剧出去跟人聊,都是说“如果你绕开组织单找我,我一集给你便宜多少钱”,都不用别人来压价,自己就把价格放下去了。

“很多人对制片人的工作有误解”

毒眸:之前听到过一些故事,制片人跟导演在拍摄过程当中会因为立场不同而有一些争执,你是做编剧出身,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内容创作者的思维吗?

白一骢:我个人是经历过从创作者到制片人的转化的,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对制片人的工作有误解,会认为制片人就是管钱、管生产的。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公司一直采取的是“以编剧为主导,导演深度参与的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的特点是制片人拥有最高的决策权,我不知道跟其他公司是否一样,但我们目前一直是这个方向。

所以我们会要求所有的制片人不能够在拿到剧本之后再开始筹备工作,我们的工作都是从孵化开始,一般前期的孵化周期是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当导演加入项目的时候,其实前期很多东西都已经做完了。

毒眸:所以《三体》也是这样的流程,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定调的工作。

白一骢:是这样的,杨磊加入之前,我们已经工作了4年了,包括美术、概念设计等等,已经有七八千张图了。他加入之后也不是说马上就拍了,大家一起再讨论,他可以按照他的意见来调整。但核心来讲,当一个剧开始筹备的时候,是由制片人来确定基调和品控的。

我知道也有很多公司是把前期工作交给导演去做,但我们这套流程的好处是前期时间相对没那么紧迫,质量能相对高一点,而且对导演来说,也能帮他们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毒眸:也就是说,制片人是会深度参与到包括内容在内的所有环节里面去的。

白一骢:对,我们要求制片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即便开机前一天导演才到,他也能拍。当然这是个极端的设定,意思是你要确保所有前期的筹备工作都万无一失。

不是说导演不重要,导演非常重要,但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让一个导演前期花很长的时间来做筹备工作是不现实的。所以《三体》是个特例,因为后期时间比较长,加上疫情,而且杨磊也是愿意全心投入这个项目的。但大部分情况下你不能把一个导演锁在一个项目里好几年,这也不合理。

所以在我们的制片系统下,要求一个剧组任何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很快速地恢复运转,这就是好的制片体系。

毒眸:相当于在制片流程建立健全的前提下,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空间可以调整。

白一骢:首先不管剧组里面哪个主创需要被换掉,都意味着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但是,你能够在多短的时间内,在不影响剧组生产的情况下换掉,确实代表着制片管理水平有多高。

你的流程需要非常精细,才能做到另一个团队进来之后,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的衔接。能够在一个系统里面看到项目的所有进展,接下来要做些什么。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毒眸:你说的这个制片系统,目前落地的情况怎么样?

白一骢:现在还是一个非线上的状态。当时我们跟阿里一起做云尚制片,初衷是希望能做一个专业级的行业软件,用户是每个项目的制片人,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软件掌握剧组的所有信息动态,管理所有细节,而且反馈链条极短。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系统,把剧组生产的所有内部反馈控制在一分钟以内,换句话说,制片人可以在一分钟内了解剧组目前的所有信息。

目前我们自己在重新梳理所有的节点,按照我们的需求去调整。但这是个极漫长极痛苦的过程,不知道哪天能做出来。

毒眸:未来有没有可能国内的剧集行业会发展成“块状的工业化生态”呢?就像你们在做的这样,每家影视公司或平台都按照自己最合适的节奏制定一套相对比较合理的流程?

白一骢:客观来看路还是很长。因为公司养一批员工还是挺贵的,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我们公司是因为我自己比较“任性”,一般来讲,这样的系统只有全行业都在用,成本才能降下来。目前我们肯定是做不到那样的程度,只能寄希望于这套东西完全做好之后,能够在行业内部通用。

我们目前开发的东西也是偏模块化的,每个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定制,比如说我有100个功能,对应着100种不同的细节管理,可以个性化定制。包括我们公司内部每个项目也不可能完全用一模一样的系统。

毒眸:现在有跟其他公司合作吗?

白一骢:自己公司都没用上呢,我们现在也只有前期的几个模块在用,像剧本拆解的,评估的,选素材的等等。我们还有个选演员的系统,还没启用,就是每个人对于演员反馈的记录,汇总之后形成一个综合评价,防止有人往剧组乱塞人,或者恶意屏蔽演员信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