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外管理 庄文静
责编|任慧媛
华为前员工,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前不久,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22年净利润超39亿元。而这家公司有一个明显的标签,就是“华为前员工”。
创业于2003年的汇川技术,在19位发起人中,有16人都有华为的工作背景;在9名董事会成员里,有4名华为前员工。其中,核心人物董事长朱兴明曾担任过华为产品总监。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变频器、电机、工业机器人等通用自动化产品,已是一家市值近1900亿元的大公司了。2022年,公司营收超215.3亿元,同比增长超20%,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很多同行。
而像汇川技术这样,由华为前员工创业的企业,在各行各业都不乏杰出的精英。有人甚至说,或许有一天会有一个“前华为人创业指数”出现在业界。
任正非在一次访谈中也曾表示:“其实外面离职的华为员工已经比在职员工多!”华为在职人员有近20万,按任正非的说法,这么多年从华为出来的华为前员工,也有20多万了。“华为前员工”已经成为他们身上永远都抹不去的印记,甚至,成为他们以后得以安身立命的资本。
那么,有哪些华为前员工还在做老东家生意?又有哪些创业成功的前华为员工?
图源:公众号“新财富”
华为:科技界的“黄埔军校”
“我的管理生涯从华为开始,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华为。”朱兴明首先借鉴了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把员工利益与公司进行了绑定。作为老板,朱兴明的持股份额也并不多,据天眼查显示,朱兴明和女儿朱瀚玥合计持有汇川9.7%的股份。而高管李俊田、刘迎新分别持有3.6%和3.3%的股份。
朱兴明对于员工也很大方,截至2022年9月,汇川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做了六期。仅最近这一期,公司就向837名核心员工,发放了1272.6万份股票期权,按当时价格算,股票价值就达7.3亿元。
朱兴明在华为学到的第二点,就是特别重视研发投入。在2022年上半年,汇川收入103亿元,研发投入就有10亿元,研发费用率约10%,远远高于高新技术企业3%的研发费用占比标准。2022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再超1400亿元!占营收比为22.4%。在近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已近万亿。在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上,华为在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谷歌、脸书与微软公司。
可以说,汇川技术复制了华为“让努力工作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让奋斗者吃亏”的文化基因,用“创新研发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的核心理念,成就了如今汇川技术的成功。
华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就是科技界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很多创业精英,也创造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重要地位。比如,小牛科技创始人李一男——科技类企业连续创业者;深信服创始人何朝曦——企业级网络安全、云计算、IT基础设施领域的头部厂商;艾为电子创始人孙洪军——国内模拟IC(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的电路)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鼎汉技术董事长顾庆伟——国内轨道交通信号智能电源系统的头部企业;麦格米特创始人童永胜——国内最大的LCD/LED电视电源厂商;深圳市赛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腾讯投资的医学传感器芯片及其应用技术公司;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汤昌茂——印制电路板(PCB)领域领先企业……
事实上,激励前华为人在各行各业都脚踏实地创业的第一动力就是华为文化。这群被称为“华为系”的创业者,在华为进军全球市场、肉搏多个大牌IT企业的战斗中成长起来。无论是创业,还是继续做打工人,都继承着华为精神和基因,华为文化也透过他们被传播到各个领域。
学习华为,是一门生意
众所周知,华为有多么重视借助外脑的力量。一如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的“管理即借力”,任正非绝对是最会借力并且最成功的企业家。
在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十分重视一个角色,那就是外部的管理咨询智囊团。从1996年起,华为累计用于各类咨询公司的咨询费就高达几十亿美金,帮助华为构建了研发、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制度、流程体系。据了解,华为还曾聘请过17家咨询外脑,像IBM、埃森哲、波士顿、普华永道、美世、合益等咨询公司。
除了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和机构,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就是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教授专家,辅助任正非起草了《华为基本法》,而撰写这一基本法的专家被称作“华为六君子”,即彭剑锋,包政、黄卫伟、吴春波、杨杜、孙健敏,如今均已成为中国管理学界的领军者。而这些服务过华为的咨询公司和专家,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将华为成功的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和传播,为许多中国公司解决了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从90年代华为的“基本法”,到《大纲1.0》版本,再到今天的《大纲2.0》版本,华为的总纲领在不断发展,而作为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表示:“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还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他可以赶上数字化时代、大连接时代、智能化时代的新思想。”
因此,华为的发展是一个优秀企业在时代大潮中的应变与发展,这对于时代、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典范。
“华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最后实现超越的过程。华为从一个小企业真正成长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可能复制一个任正非。”彭剑锋谈道,“但是华为可以复盘,通过复盘去看华为怎么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今天的世界级企业,研究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面临过什么样的成长烦恼和问题,并采用了怎样的系统解决方案。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瓶颈。通过去复盘和持续学习华为,等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因此,“学习华为管理”必然成为国内管理咨询界的一门生意。
前华为人,反哺中国咨询业?
华夏基石作为国内咨询行业的领军企业,从其核心团队的构成来看,就有多位前华为管理层的身影。比如集团业务副总裁饶征,曾任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高级顾问;集团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总经理孙波,曾是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高级合伙人何绍茂,原为华为海外CFO;集团业务副总裁孙建恒,原为华为电信战略部副总裁……
而这些投身于咨询行业的前华为员工,对于整个咨询业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畅销书《华为灰度管理法》的作者冉涛,曾任前华为全球招聘总负责人,离开华为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在华为的成功管理实践,融入了对相关行业的分析与对市场的研究,帮助企业制订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冉涛独创的“四四五”人才评价模型,识人评价准确率高达95%,已为国内100余家细分领域的企业数千名核心人才进行了评价鉴定,积累了充分的数据样本和实战经验。
另外,还有从事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华为首任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他曾说:“华为的经营思维理念已经渗入到我的血液里面。”他既是华为思想的传播者,也将这些思想应用到了企业的实践中,还与彭剑锋联合撰写出版了《经营者思维——赢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书,通过解析华为成功的密钥,来谈思维创新。
可以说,“华为系”咨询专家为中国咨询业的发展,贡献了半壁江山。华为不仅是善用外脑的样板,也最终以其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反哺了中国咨询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研究与学习的样板,为中国更多企业的发展成功赋能。
一份加分的履历
华为前员工离开华为后,主要的职业选择是三种情况。
第一种,打工。这是许多基层员工的普遍出路,他们通常能有较好的选择。目前,在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有大量华为前员工,特别是技术部门、产品部门以及HR等职能部门。
第二种,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华为系”与“阿里系”“腾讯系”的最大区别就是,后二者更擅长于模式和概念,这也是BAT(百度、阿里、腾讯)们的普遍特点,而华为系更擅长做产品。华为强调技术、工程师思维,产品为王,是前华为人创业的一大特点。
第三种,内部创业。他们虽然被华为分流,但又能够对公司主业形成某种程度的支持,是“人性化”安置老员工的办法。华为内部曾有文件规定:凡在公司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员工,都可以离职创业申请成为公司产品的代理商。而且,华为还会为创业员工提供专门优惠的扶持措施,包括提供一部分产品。
有猎头公司表示:有华为工作履历的求职者,在人才市场上的确是加分项,他们也比较好找工作,有的都是抢着要。但有些人的收入,不一定能比华为高,有的只能在八成、九成左右。毕竟华为的收入可以说是业内天花板,但其工作强度和绩效也是天花板级别的,这也是现实。另外,由于华为内部招聘体系非常严格,其自身的实力通常不错,而且他们通常都是踏实且勤奋的人,因此就业机会很好。
优秀的老东家,是你抹不掉的职业基因。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或投资机构在看待一个创业项目时,一般都会去考量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学历背景、职业经历、做成功过什么事情等。正所谓,投资就是投人,人是一切的核心。而一份优秀的履历与一位前东家,无疑是重要背书。
因此,我们看到许多职业规划专家,都在传达“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观念,而每一次选择和努力,都将成为你未来人生路上的重要基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