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东西 迩言
编辑|Juice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华为不再参与广汽埃安AH8项目的联合开发,而是作为集团供应商。由此,广汽和华为的联手“造车”告吹,双方仅保留供应商和采购方关系,广汽埃安重新自主研发这款车。
对此,华为官方回复证券时报,广汽与华为双方经过充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故调整为埃安自主开发,本次调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另外,广汽与华为双方已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上合作都将按原计划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互利共赢的新合作项目。
AH8是广汽埃安自主高端车型,是广汽埃安车型规划中重要的战略车型。之前广汽埃安计划与华为合作,以华为HI模式开发。该项目此前计划投入7.88亿元资金,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官宣“恋爱”近两年的时间内,埃安同华为鲜少“合体营业”,且双方“不和”的传言频发:埃安官方公开吐槽华为太强势、而华为则采取冷处理,双方地位失衡使这段亲密关系也渐渐“名存实亡”。
而年初HI模式主导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COO王军离职,据传是由于HI模式进展受阻,这或许也为广汽埃安和华为解绑埋下了伏笔。
一、埃安“解绑”华为 重新自主造车
3月27日晚,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AH8项目变更的议案》,由此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根据该公告,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AH8项目变更的议案》
此外,该公告还显示,AH8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资金来源自筹解决。这意味着广汽埃安独立研发这款车之后,在这款车上投入的力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多,开发周期或许也会因此而延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AH8 项目上,埃安“解绑”华为的原因并没有具体展现在公告中,仅用了“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几个字概括。
而广汽埃安敢于同华为说再见的底气或许是来源于广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积累,以及正在构建的全栈产业链。
2022年,广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和广汽丰田第五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广汽还启动了总投资额109亿元的因湃电池工厂项目,并积极布局上游锂矿。2023年,广汽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新项目投资预计达208亿元。
智能化方面,广汽更是“双管齐下”,在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就近供应,更是持续加大研发,覆盖从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正在研发的轻量化XR头显设备将应用至智能座舱,广汽智能驾驶也将向高阶发展。
广汽在研发领域的布局在市场上反响极佳。2022年全年,广汽埃安2022年全年共卖出新能源汽车超过27万辆,同比增长126%,创历年最快增速,超额完成年销目标。2023年2月,广汽埃安共计交付超3万辆,同比增长253%,环比增长195%,其中,AION S系列销量约1.7万台,AION Y销量约1.3万台。
广汽埃安作为老牌国企广汽旗下的高端品牌,资金、资质、知名度和制造能力都是行业领先,如今又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有了这些基础才有独自美丽的底气。
二、官宣合作两年内,议价、话语权受限
2021年7月,广汽埃安同华为达成关于AH8车型的合作关系,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
愿望都是美好的,但广汽与华为的接下来合作似乎并不顺利。
2022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公开吐槽华为,称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价格高且不受控,广汽埃安和华为的合作,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肖勇还透露:“在同华为保持合作的同时,广汽内部正在加快自研三电核心技术、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方面,广汽要在未来实现30%依靠自研,市场采购和合作占70%。”
此后一段时间,关于该项目的官方信息寥寥无几,但车市一度流出广汽埃安与华为终止合作、双方只保持零部件供应和采购关系的传闻。对此,广汽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但也承认了双方在利润分成等细节上存在分歧,而华为方面则没有表态。
随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没等到沉寂已久的AH8项目传出量产的相关消息,年初HI模式主导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COO王军被爆因HI模式进展不顺而被停职,由此也可看出几分广汽同华为合作坎坷的端倪。
结语:克服“转型焦虑”关键在“智”造能力
广汽埃安与华为的“分手”不是偶然。
去年8月,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也曾戏称,由于广汽一半的电池都来源于宁德时代,他也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可见,出于华为、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带来的压力,连广汽这样的传统车企面对转型也不得不依靠对外合作。由此,这些传统车企不仅失去了议价能力,被迫承受高昂的供应成本,还要时刻警惕技术受制于人的“转型焦虑”。
而当下汽车行业正处于电气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势力品牌,想要减轻来自供应商的压力,就必须增强“智”造能力,树立更好的技术壁垒,才能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