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妆品观察
国际巨头正掀起美妆品牌“抢购潮”。
据《韩国先驱报》(Korea Herald)报道,五至六名战略投资者最近提交了关于收购IMM Private Equity拥有的韩国化妆品集团Able C&C 59.2%股份的意向书,欧莱雅、雅诗兰黛和LVMH集团旗下化妆品和香水子公司LVMH P&C是初步竞标参与者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Able C&C曾是韩国三大化妆品集团之一,体量仅次于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旗下有谜尚、奥馥、初拱辰、诗狄娜等品牌。“许多投标人都是外国实体。”上述报道称,这笔交易包括运营权在内,估值约为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8亿元),IMM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公布投标人的候选名单,最终招标定于5月举行。
这意味着国际巨头“抢牌大战”又多了一例。本月初,也有消息称欧莱雅、LVMH等正抢购巴西美妆巨头Natura&Co旗下美妆品牌Aesop伊索;更早之前,欧莱雅、雅诗兰黛、开云集团等也曾一同竞购Tom Ford品牌。
“巨头竞购同一美妆品牌的案例越来越多,抢购潮来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
年销13亿的老牌韩妆遭“哄抢”
此次股份出售,将引发Able C&C最大股东二度变更。
2017年,Able C&C创始人、前会长Seo Yeongpil以每股4.36万韩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29.3%股份中的近九成转让给投资企业Venus One(IMM Private Equity为收购Able C&C股份而成立的投资企业);通过此次股份转让,Venus One以持股25.54%成为Able C&C最大股东,前会长持股3.77%。
然而时隔不到六年,最大股东似乎失去信心。2022年9月Able C&C发公告称,IMM 正在考虑包括出售股权、招商引资等各种战略措施。从此次媒体披露消息来看,Able C&C最终选择了出售股权的方式,而欧莱雅、雅诗兰黛等竞标者赫然在列。
不过尽管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巨头都对Able C&C表现出了“收购兴趣”,但后者近几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Able C&C成立网络品牌谜尚,通过Beautynet网站(类似女性门户网站)提供服务;2002年,谜尚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开设第一家店,这家店也被视为单品牌店鼻祖。
得益于快节奏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对流行时尚的把握,Able C&C创立初期发展迅猛,2004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2005 年在韩国柯斯达克上市,2006 年先后进军日本和中国市场,2012年实现销售额4523亿韩元,也在该年成为韩国第三大化妆品集团。
此后的发展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Able C&C开设了第一家品牌集合店,但这并未能帮助公司抵挡因单品牌店退潮而带来的业绩低迷。
2017年,Able C&C被IMM收购后,业绩下滑严重,营业额从2017年的3733亿韩元降至2018年的3455 亿韩元;同期营业利润也从亏损 112 亿韩元扩大至190亿韩元。此后,受疫情冲击,公司业绩持续下跌,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307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262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
根据财报,2022年Able C&C销售额为2478亿韩元(约合为人民币13.11亿元),同比下降5.74%;净利润63.38亿韩元(约合为人民币3346万元),同比下降86.08%。
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主力品牌之一谜尚也未能幸免。财报显示,2022年谜尚共损失31.67亿韩元(约合为人民币1678万元),店铺数量相比高峰时期的700家,如今也仅剩不到一半。
在中国市场,迷尚同样经历了潮起潮落。2006年谜尚正式进军中国市场,除开设单品牌店外,还拓展了百货专柜、CS店等渠道。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谜尚以直营和区域代理等模式在中国市场完成了947家网点的铺设,其中单品牌店200多家。2013年-2015年,谜尚中国营业收入分别为344亿韩元、376亿韩元和491亿韩元。
谜尚推出的大红BB霜、气垫等产品在中国市场曾红极一时,其中大红BB霜更成为BB霜品类的市场启蒙者。品牌官方数据显示,该产品累计售出13亿支。
但同样伴随着韩流退潮,谜尚在中国市场渐显颓势。ABLE C&C财报显示,2021-2022年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分别为99.5亿韩元、104.3亿韩元,与此前相去甚远。
巨头进入“抢牌大战”,偏爱个性美妆?
事实上,此次Able C&C股权出售引发欧莱雅、雅诗兰黛、LVMH争抢,并非行业首例。
2022年5月,旗下拥有潘海利根和阿蒂仙之香的西班牙Puig集团宣布收购瑞典小众香氛品牌Byredo多数股权。而在Puig成功收购之前,有媒体报道,欧莱雅、雅诗兰黛也曾是Byredo的潜在买家。
2022年7月,Tom Ford有意寻求出售的消息传出后,多家媒体也报道称,雅诗兰黛、欧莱雅、开云集团参与竞购,后续这场收购发展一波三折,主要竞购方开云集团和雅诗兰黛历经为期三个月的拉锯战,才最终敲定由雅诗兰黛以28亿美元(约合198亿人民币)收购Tom Ford。
同样,2023年1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称,LVMH 、欧莱雅、资生堂都加入到竞购澳大利亚护肤品牌 Aesop(伊索)的行列。最近该事件有了新进展,彭博社报道称,欧莱雅和私募基金Permira进入Aesop品牌的第二轮竞购,此外,娇韵诗背后的 Courtin 家族也在通过名下投资公司 Famille C Participations 参与竞标。
加上此次竞购“谜尚母公司”,已是国际巨头们自2022年以来发起的第四次“抢牌大战”。此前国际美妆巨头虽然每年都在全球市场发掘优秀标的进行并购,但并未出现如此集中的“抢购潮”现象,而这些被“哄抢”的品牌,也呈现出一些特性:
一是品牌文化独具个性。
如Byredo和Aesop竞购大战背后,为国际巨头们所看中的正是其独特的品牌文化。Puig 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可持续官 Manuel Puig曾表示:“Byredo 形成了一种吸引客户渴望融入进来的品牌文化和社群。”Aesop同样因独特的“性冷淡”风格而在全球闻名,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店面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了美妆性冷淡风的成功典范。
“具有调性的小众品牌在美妆集团之战中非常具有优势,这一点,从近几年几大集团的收购案中早已显现,美妆巨头早已开始布局小众美妆赛道。”某进口品牌中国运营商表示。
二是在海外市场极具增长潜力。
如韩妆“Able C&C”,在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欧洲国家等47个国家开展业务。财报显示,2022年Able C&C虽然在韩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0.48%;但在日本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4.01%;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5.54%;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4.8%。
上述报道称,投资者正密切关注Able C&C的增长潜力,尤其是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和疫情干扰下,其在海外市场的业绩仍乐观增长。
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此前诸多韩妆品牌在被欧美大牌收购后业绩表现并不乐观,譬如雅诗兰黛2019年以1.3万亿韩元高价收购的韩妆品牌蒂佳婷母公司Have&Be,销售额在雅诗兰黛首度参与投资的2015年为863亿韩元,2019年暴增至6326亿韩元,2022年缩减至4762亿韩元;营业利润也从2019年的1214亿韩元在2022年缩减至890亿韩元,下滑27%。
Able C&C同样近几年业绩呈现下滑态势,但欧莱雅、雅诗兰黛们仍愿意参与竞购,其在海外市场(此处指韩国以外的市场)的增长潜力正是一个重要诱因。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巨头这一收购逻辑,此前就已在韩妆品牌身上应验。2017年联合利华收购Carver Korea(AHC母公司)前,后者有35%的营业额来自中国市场,彼时媒体报道,这是吸引联合利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透过韩国品牌,吃下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品牌是稀缺的”
“时光机理论是投资行业非常经典的一个投资逻辑模型,意思是充分地利用不同国家和行业发展中间的不平衡,将业务从成熟市场复制到一个待开发市场,仿佛坐上时光机,穿越过去和未来。”一个曾在某国际美妆巨头公司负责投资事务的高管表示。
他指出,化妆品行业同样是被时光机理论验证的一个赛道。“在Able C&C 这一竞购案中,欧美大牌收购韩妆品牌的本质逻辑没有变,只是每个阶段目标不一样。”
正如其所言。如果说此前国际巨头希望通过韩妆打入中国,那么这一轮可以理解为借助韩妆加强在北美等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2022年财报均显示,在海外市场发展乐观,爱茉莉太平洋2022年在北美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了83%。
不过巨头“抢购潮”背后,同样折射出“好标的越来越少”的现实。琢石资本合伙人彭松表示,从Byredo到谜尚,这些品牌都在美妆市场存在多年,“国际巨头购买品牌的意愿一直在,主要是看原来的品牌主什么时候决定卖,几家竞购同一标的,说明‘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品牌是相对稀缺的’。”
“优秀的品牌一旦释出(原品牌主愿意卖),愿意持续发力美妆业务又有购买力和承接力的美妆集团都会出手,以后还可能有更多这种抢购。”他补充说到。
某美妆资深投资人同样认为,可选标的越来越少,是导致国际巨头竞购同一品牌的主要原因。“加上国际巨头近几年增长压力较大,更加关注通过收购获得增长,从而也加大对优秀标的的竞争。”
修远资本合伙人王茁则强调,(国际巨头抢购)这个现象并不意外,国际化企业收购一直是核心战略之一,对于优秀的标的,投行在出售的时候会找比较多的国际企业竞标,来抬高价格。“很多国际巨头都是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对于优秀的标的,几家巨头会同时出手,都想找最好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