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晓萌
“未来十年,世界的风口在中国,而中国的风口在资本市场。”
在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长卷中,中国资本市场搭乘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了“向上生长”的旅程——它的理念和市场生态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完善创新,它的制度建设在兼顾时代性和适应性方面不断突破。行至今日,各类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渐进改革,也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敢尝试。其中,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亦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年,山东积极把握注册制改革和IPO常态化的政策机遇,新增A股上市公司21家。而这些资本市场的“新生”,多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具备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属性,代表了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3月30日,随着第二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齐鲁高峰论坛在青岛市成功举办,让全面注册制下,利用资本市场改革新机遇助推山东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了全新的期待。
山东资本市场向“新”力强
作为2023年全国两会之后山东首个资本论坛,国内政、学、研、企、媒五方权威专家学者齐聚青岛,全方位领略行业前瞻性话题,不仅展现了山东及各地市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更为山东庞大的“IPO后备军”带去最前沿的资本市场新政策、新趋势、新方向。
随着沪深交易所在1990年相继开市营业,我国正式步入资本市场的时代。
彼时的山东,在1993年凭借青岛啤酒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首次迎来了资本市场的春风。
从第一家上市公司诞生,到2019年青农商行作为省内第200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挂牌上市,山东由此进入“200时代”。
时间来到当下,2022年,山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21家。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东正在接受辅导的企业数量达137家。其中,仅2022年进行辅导备案登记的企业就超过50家。
截至2023年3月,山东上市公司总量达293家,还有48家后备军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可以看出山东企业上市有着巨大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总市值十强行业中,基础化工、生物医药、交运设备位列前三。传统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新兴企业快速崛起,是山东资本市场发展的成绩所在。
近年来,山东也逐渐意识到中小型企业所迸发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科创企业开始登陆资本市场,在上市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涵盖类型也更加多元化。
目前,山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数量居全国第二;362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被评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全国第三。同时,山东已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总规模达7.3万亿元,217家领军企业总规模达2.7万亿元。
2022年,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十强”产业持续壮大,“四新”经济逆势上扬,在政策红利与风口机遇的双重作用下,山东上市公司正踏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台阶,资本市场的山东版图也将不断扩大。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怎样的“金融力”
今年2月17日,全面注册制方案发布实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落地。据证监会表示,本次改革基于试点注册制经验对相关制度规则做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完善,主要是对试点阶段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优化和定型,统一规则表述,取消“试点”字样等。
对于全面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资本市场本身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而是应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即大国战略博弈与竞争走向的维度,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政策深意。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全面注册制改革是二十大之后首批加速落地的经济金融领域重要改革,这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打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
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变局,以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围绕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又该如何发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何德旭表示:“在应对外部冲击、完成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方面,金融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改革创新及维护安全和稳定三个点着重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对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均提出了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从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山东将聚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推动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新跃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十强产业”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
如今,作为改革探路先行者的山东省,正书写属于自己的金融业“奇迹”。2022年末,山东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47个月高于全国。全年增加21240.6亿元,同比多增408.9亿元,近四年来年度增量连续创历史新高。其中,表内融资增加12637.3亿元,表外融资增加596.4亿元,直接融资增加2934.1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增加3592.1亿元。
于山东而言,诸多国家战略的叠加无疑是外界投资山东、选择山东的基础,但在此之外,山东更需要加快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探索更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以金融赋能开放,以开放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全面注册制下企业IPO“密钥”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不断加快,资本市场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成为一个高效、多层次和开放的市场显得尤为迫切。而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加速推动更为清晰的多层次市场架构的形成。
“注册制意味着市场化程度,最终公司的价值交给市场、投资者判断,也将给拟上市公司包括中介机构带来很多的业务机会。”联储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刘亮表示。
本次注册制改革中,主板市场明确了“大盘蓝筹”定位,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诚然,主板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实现了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全面覆盖,但主板注册制仅仅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工作之一,对各板块的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交易、持续信披等全面改革,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才是本次改革的最终目的。
针对不同上市板块,改革设定了“差异性”的多元上市条件。具体来看,在上市方面,核准制下的主板上市需要满足营收、净利润、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对于上市公司要求较为严苛,主板注册制则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限制等要求,综合考虑预计市值、净利润、收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了“持续盈利”“预计市值+收入+现金流”“预计市值+收入”等多套多元包容的上市指标,进一步提升市场包容性。
至此,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在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下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上市的全覆盖。
事实上,作为推动国内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力量——上市公司群体,也承担了诸多的责任与压力。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董事总经理、工业与先进制造行业组负责人、保荐代表人于宏刚表示,“企业上市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卖利润,而是卖核心技术、卖业务、卖竞争力。”在他看来,对企业而言,战略上要坚持去上市,战术上要缓一些、稳一些去上市。
回望山东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部上下求索、锐意进取的改革史。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正式启动,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我们可以骄傲的宣称——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山东将继续以创新活水澎湃金融动能,让世界聆听来自山东的资本声浪。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