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芯片和其他材料供应的逐渐改善,2023年,瑞银预计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将环比增涨约4%至8580万辆。然而,根据瑞银分析师的预计,汽车公司将在产能扩充的同时面临销量挑战。瑞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预计为8100万辆。
“产能较销售高出6%,这意味着库存的大幅走高,甚至超过疫情前的库存水平。”分析师说到:“鉴于乐观的生产计划,我们认为有很高风险出现产能过剩,因而汽车的定价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此前,预测机构LMC Automotive的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全球范围来看,北美和欧洲新车价格飙升带来的整体盈利能力增涨将会成为过去。
“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供应增加可能会导致需求下降,”报告中这样写到。
其他数家机构的分析师也持有相同观点——德意志银行的Tim Rokossa在3月的大众财报电话会上对该公司雄心勃勃的2023年销量指引提出了质疑:“你能解释一下需求快速增涨的理由吗?为什么不明确优先考虑利润?。”
“历史上,许多汽车公司都曾在某一时间段给出过超出乐观的销量指引,但最终结果却一言难尽,”摩根士丹利分析师Harald Hendrikse表示:“给出过于乐观的销量指引的问题在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汽车公司最后只好折价出售新车。”
大众汽车CFO Arno Antlitz认为,芯片和原材料供应的改善,将允许所有竞争者都有能力制造更多的汽车。这意味着重心将逐渐转移至买方市场。
“可能在秋季,需求和供应将相遇,这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如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他说道。
事实上,在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汽车公司为清理库存积压而选择进行价格战的戏码,今年3月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包括奥迪和雪铁龙在内的多家汽车公司在销量处于停滞增涨状态后,纷纷加入了到了价格战行列之中。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生产远远大于整体需求,库存增加,会给厂家现金流造成很大压力,无论几折都要想办法把这些车变现。
相较整体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阴霾,新能源车领域却是另一番光景。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曾预测,2023年中国电动车产销量将达到880万台,较去年增长35%。渗透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年内达到约37%。
巩旻表示,得益于各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持续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新产品发布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加之转入电动车的消费者对身边亲友产生的示范效应,预计今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将从去年的27%左右提升到37%左右,同时也不排除超预期的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