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ChatGPT热引发年薪千万高管辞职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hatGPT热引发年薪千万高管辞职潮

一场技术天花板的创业。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李薇 

ChatGPT以及背后的GPT大模型,正在引发一场创业地震。

李开复、王慧文、王小川,不仅这些“退休”的互联网老兵加入了,在阿里巴巴、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大厂的中高层也大胆辞职,加入这波创业浪潮。

3月,阿里巴巴技术副总裁贾扬清宣布和团队一起辞职创业,创业方向为AI,公司关注包括大模型在内的AI应用。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腾讯副总裁、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信息与服务线负责人郄小虎,他也在近期离任。有消息称,郄小虎也会进行AI方向的创业。

此外,快手AI核心人物李岩2021年从快手离职,于2022年创办了元石科技,关注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李沐则可能加入一家名为Boson.ai的人工智能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Alex Smola是一位机器学习大师,也是李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中国企业家》根据公开消息,汇总了近期从互联网大公司离职创业的高层,并由此看出,他们都有强大的技术背景,与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和创新主体产品经理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一轮围绕大模型和AI的创业,门槛变得更高,燃烧的钞票也更多。

百舸争流,究竟谁能拔得头筹?

投资人看好谁

投资人钟爱有互联网大厂中高层背景的创业者。

比如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前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2月招手一喊,“要打造中国的OpenAI”,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美团创始人王兴立马力挺王慧文,宣布以个人身份参与光年之外A轮投资,并出任董事。王慧文透露,下一轮融资已有顶级VC认购2.3亿美元。目前,光年之外估值已达2亿美元。

阿里巴巴贾扬清也是这股浪潮中最受瞩目的人物之一。据悉,他们的初创公司已经获得了融资意向,并且贾扬清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创业,而是拥有一个团队。

被称为“Caffe之父”的AI大牛贾扬清,于2019年3月加入阿里,领导阿里巴巴大数据计算平台的研发工作,级别P11,仅次于阿里巴巴集团CTO的P12,被传年薪200万美元(约合1376万元人民币),外加可观股票。当时网友评价:“这是阿里技术人员级别的天花板。”

贾扬清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之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他在读博期间创立并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Caffe,先后工作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EC 美国实验室、谷歌大脑。2016 年,他加入Facebook担任研究科学家。

在阿里4年,用贾扬清自己的话总结,“带领计算平台事业部,建设了一支从研发到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团队,将大数据AI业务做到行业领先的位置”,如今,他“计划走向职业生涯的下一个挑战”。

《中国企业家》询问阿里巴巴方面未来是否会投资贾扬清,截至发稿,阿里方面并未回复。但可以想象的是,贾扬清接下来将结合自己以前多年在AI方面的工作经验,切入AI架构方向进行创业。

再来看郄小虎的简历,也是被光环围绕——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谷歌供职的12年,曾任全球技术总监、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后又担任小红书CTO、滴滴出行副总裁。2020年加入腾讯后,郄小虎的级别为公司副总裁L4,仅次于高级执行副总裁和执行副总裁。

其实,在郄小虎离职创业前,他的“前辈”,前腾讯集团副总裁、AI LAB院长姚星已经开始行动。

2021年6月,元象唯思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腾讯、高瓴创投、五源资本、高榕资本参投,该公司就是由姚星离职腾讯后创立的。从大公司离职创业,而后创业项目得到原公司投资甚至收购并不鲜见。

一位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大厂高层员工很懂技术,但大模型如果要真正发展起来还是需要产品,比如ChatGPT,还有微软的Copilo。前者就像激光枪超越并震撼了所有人,后者则像小手枪足够精准,当然实际效果还没看到。

“现在大模型缺的其实是既懂产品,又懂技术的人。如果来到产品赛道,其实现在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这位投资人说,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

王慧文正在大规模招聘产品经理。除了王慧文,目前光年之外已确认的联合创始人,一个有Infra背景,一个有算法背景,公司还正在招聘更多技术大牛,比如“用AI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

在创业圈,人脉和投资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层面上说,越是大公司出来的人,比如阿里或者腾讯、亚马逊等,更受瞩目,人才也比较容易汇聚,相对而言,快手的李岩、华为的稚晖君(彭志辉)相对艰难一些。

小冰公司CEO李笛告诉《中国企业家》,大模型背后一定要依靠生态来进行。无论是用户的使用对于模型本身优化的反馈、强化学习,还是商业回报来支撑它继续去进行大笔的投入,都依赖着生态环境。

从这一方面说,从大公司出走创业,依靠原有资源优势,在某个垂类领域实现落地应用,是有可能实现突破的。

寻找中国的Sam Altman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被视作ChatGPT之父。

2019 年初,阿尔特曼辞去知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职务,接管OpenAI。他在OpenAI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盈利公司OpenAI LP,并自己担任CEO找融资。阿尔特曼多次飞去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为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现场展示OpenAI的模型。

创始人负责技术,CEO负责融资和赚钱,似乎在AI领域的创业显得特别泾渭分明。

“我们正在寻找CEO,一起打造中国的OpenAI。对CEO的期望:1.整合顶级资源的能力。2.足够的远见,坚信大模型的历史性机会。欢迎中国的‘Sam Altman’尽快联系我,时不我待。”

2月底,西湖心辰创始人蓝振忠在朋友圈发布英雄帖,这让AI创业人才之争显露出更激烈的一面——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有公司管理,一个能整合资源的CEO。

西湖心辰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创始人蓝振忠此前曾在谷歌担任研究科学家,也是轻量化大模型ALBERT的第一作者,2020年加入西湖大学担任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目前,西湖心辰已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投资人庄明浩告诉《中国企业家》,所有人(巨头、投资人、创业者、政府)对于新的AI大时代已经形成共识;在OpenAI某种程度上已经找到新大陆的基础上,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技术、产品、运营、市场、组织架构、资本,甚至政府资源等,都缺一不可。

对于这些产品大牛来说,技术可能是这次AI创业浪潮里最不具竞争力的方面,或者说,技术理念已经被验证,剩下更多的竞争体现在金钱、算力资源与应用场景上。

根据测算,OpenAI运用了2.5万张英伟达A100 GPU,人均300张,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是千万美元级别,ChatGPT每月运行成本为7500万美元,他们仅数据标注投入数千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聘用了上千名外包人员包括程序员从事数据处理,雇用了一个几十人的数据团队,用于模型强化学习阶段的人工数据标注反馈。2022年,OpenAI算力和数据支出4.16亿美元。

依靠技术图景和PPT给投资人描绘蓝图实现第一波融资之后,如何管理公司以及持续获得盈利是这轮AI创业者最大的挑战。

工程师的黄金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光环属于产品经理,比如张小龙、黄峥、张一鸣、程一笑等,他们创造了数亿人沉浸的产品,与现代人的生活深度绑定,就跟“空气、水、电”一样。

他们的成功方法论离不开“人性”二字,时刻满足人的需求。比如,张一鸣提倡,延迟满足感,充分context(语境),少量control(控制),他曾发文说,管理要尊重人性,CEO要避免理性自负。

黄峥将拼多多视为“Costco+迪士尼”的混合体,而不是一个电商公司。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人们称赞上述这些产品经理,甚至将他们捧上“神坛”。但不一定有人还记得求伯君,这个浙江绍兴人被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是金山软件的创始人之一,和雷军齐名。求伯君开发出了WPS,一人单挑微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工程师等技术人才似乎注定只是产品经理的背景板,他们是幕后人物,虽然同等重要,但大多不为人知。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分工——前端产品经理提需求,后端设计与工程师改模块、上功能。

但工程师又是重要的。有人曾问张小龙,你更愿意和一个产品经理共事还是工程师共事时,张小龙说,“我更愿意和工程师合作,而不是产品经理。”

技术的演进是非常迅速的,技术人员往往因为时代红利进阶到中层,但很难更进一步,进入到管理层往往更少。

比如张一鸣将字节跳动交给了人力资源管理出身的梁汝波,马云将阿里巴巴交给了财务出身的张勇。拼多多算是个例外,黄峥交班给陈磊,后者是研发架构工程师背景,有很深的技术背景。

技术出身的大公司中高层往往在公司中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对新技术跃跃欲试,但必须顾及用户留存、投入产出比以及公司管理层想法等,大公司提供了平台,但又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另一方面,出于对“技术神圣”的信念,他们对技术创新保持着极高的热忱。

这些技术大咖如果赶上技术浪潮,拥有人脉、资金等资源,出来独自当一把手创业,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相较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注重人性的特质,在AI与大模型狂奔的工程师们,更笃定技术大于人性。

人类诞生的标志是会用火和使用工具,如今,这些工程师掌握了这把火,他们决定了这把火有多大,以及燃向何方。

。END 。

值班编辑:姚赟 审校:张格格 制作:姜辰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6k
  • 阿里巴巴耗资约2000万美元回购161.76万股
  • 科技早报 | 低价版苹果Vision Pro量产时间推迟;阿里达摩院为姜萍事件道歉

美团

5.1k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1.83亿港元,美团、腾讯控股、中信证券获净买入居前
  • 美团买药上线欣妈富隆,欧加隆与美团医药健康达成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hatGPT热引发年薪千万高管辞职潮

一场技术天花板的创业。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李薇 

ChatGPT以及背后的GPT大模型,正在引发一场创业地震。

李开复、王慧文、王小川,不仅这些“退休”的互联网老兵加入了,在阿里巴巴、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大厂的中高层也大胆辞职,加入这波创业浪潮。

3月,阿里巴巴技术副总裁贾扬清宣布和团队一起辞职创业,创业方向为AI,公司关注包括大模型在内的AI应用。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腾讯副总裁、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信息与服务线负责人郄小虎,他也在近期离任。有消息称,郄小虎也会进行AI方向的创业。

此外,快手AI核心人物李岩2021年从快手离职,于2022年创办了元石科技,关注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李沐则可能加入一家名为Boson.ai的人工智能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Alex Smola是一位机器学习大师,也是李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中国企业家》根据公开消息,汇总了近期从互联网大公司离职创业的高层,并由此看出,他们都有强大的技术背景,与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和创新主体产品经理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一轮围绕大模型和AI的创业,门槛变得更高,燃烧的钞票也更多。

百舸争流,究竟谁能拔得头筹?

投资人看好谁

投资人钟爱有互联网大厂中高层背景的创业者。

比如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前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2月招手一喊,“要打造中国的OpenAI”,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美团创始人王兴立马力挺王慧文,宣布以个人身份参与光年之外A轮投资,并出任董事。王慧文透露,下一轮融资已有顶级VC认购2.3亿美元。目前,光年之外估值已达2亿美元。

阿里巴巴贾扬清也是这股浪潮中最受瞩目的人物之一。据悉,他们的初创公司已经获得了融资意向,并且贾扬清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创业,而是拥有一个团队。

被称为“Caffe之父”的AI大牛贾扬清,于2019年3月加入阿里,领导阿里巴巴大数据计算平台的研发工作,级别P11,仅次于阿里巴巴集团CTO的P12,被传年薪200万美元(约合1376万元人民币),外加可观股票。当时网友评价:“这是阿里技术人员级别的天花板。”

贾扬清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之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他在读博期间创立并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Caffe,先后工作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EC 美国实验室、谷歌大脑。2016 年,他加入Facebook担任研究科学家。

在阿里4年,用贾扬清自己的话总结,“带领计算平台事业部,建设了一支从研发到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团队,将大数据AI业务做到行业领先的位置”,如今,他“计划走向职业生涯的下一个挑战”。

《中国企业家》询问阿里巴巴方面未来是否会投资贾扬清,截至发稿,阿里方面并未回复。但可以想象的是,贾扬清接下来将结合自己以前多年在AI方面的工作经验,切入AI架构方向进行创业。

再来看郄小虎的简历,也是被光环围绕——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谷歌供职的12年,曾任全球技术总监、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后又担任小红书CTO、滴滴出行副总裁。2020年加入腾讯后,郄小虎的级别为公司副总裁L4,仅次于高级执行副总裁和执行副总裁。

其实,在郄小虎离职创业前,他的“前辈”,前腾讯集团副总裁、AI LAB院长姚星已经开始行动。

2021年6月,元象唯思获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腾讯、高瓴创投、五源资本、高榕资本参投,该公司就是由姚星离职腾讯后创立的。从大公司离职创业,而后创业项目得到原公司投资甚至收购并不鲜见。

一位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大厂高层员工很懂技术,但大模型如果要真正发展起来还是需要产品,比如ChatGPT,还有微软的Copilo。前者就像激光枪超越并震撼了所有人,后者则像小手枪足够精准,当然实际效果还没看到。

“现在大模型缺的其实是既懂产品,又懂技术的人。如果来到产品赛道,其实现在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这位投资人说,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

王慧文正在大规模招聘产品经理。除了王慧文,目前光年之外已确认的联合创始人,一个有Infra背景,一个有算法背景,公司还正在招聘更多技术大牛,比如“用AI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

在创业圈,人脉和投资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层面上说,越是大公司出来的人,比如阿里或者腾讯、亚马逊等,更受瞩目,人才也比较容易汇聚,相对而言,快手的李岩、华为的稚晖君(彭志辉)相对艰难一些。

小冰公司CEO李笛告诉《中国企业家》,大模型背后一定要依靠生态来进行。无论是用户的使用对于模型本身优化的反馈、强化学习,还是商业回报来支撑它继续去进行大笔的投入,都依赖着生态环境。

从这一方面说,从大公司出走创业,依靠原有资源优势,在某个垂类领域实现落地应用,是有可能实现突破的。

寻找中国的Sam Altman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被视作ChatGPT之父。

2019 年初,阿尔特曼辞去知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职务,接管OpenAI。他在OpenAI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盈利公司OpenAI LP,并自己担任CEO找融资。阿尔特曼多次飞去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为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现场展示OpenAI的模型。

创始人负责技术,CEO负责融资和赚钱,似乎在AI领域的创业显得特别泾渭分明。

“我们正在寻找CEO,一起打造中国的OpenAI。对CEO的期望:1.整合顶级资源的能力。2.足够的远见,坚信大模型的历史性机会。欢迎中国的‘Sam Altman’尽快联系我,时不我待。”

2月底,西湖心辰创始人蓝振忠在朋友圈发布英雄帖,这让AI创业人才之争显露出更激烈的一面——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有公司管理,一个能整合资源的CEO。

西湖心辰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创始人蓝振忠此前曾在谷歌担任研究科学家,也是轻量化大模型ALBERT的第一作者,2020年加入西湖大学担任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目前,西湖心辰已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投资人庄明浩告诉《中国企业家》,所有人(巨头、投资人、创业者、政府)对于新的AI大时代已经形成共识;在OpenAI某种程度上已经找到新大陆的基础上,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技术、产品、运营、市场、组织架构、资本,甚至政府资源等,都缺一不可。

对于这些产品大牛来说,技术可能是这次AI创业浪潮里最不具竞争力的方面,或者说,技术理念已经被验证,剩下更多的竞争体现在金钱、算力资源与应用场景上。

根据测算,OpenAI运用了2.5万张英伟达A100 GPU,人均300张,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是千万美元级别,ChatGPT每月运行成本为7500万美元,他们仅数据标注投入数千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聘用了上千名外包人员包括程序员从事数据处理,雇用了一个几十人的数据团队,用于模型强化学习阶段的人工数据标注反馈。2022年,OpenAI算力和数据支出4.16亿美元。

依靠技术图景和PPT给投资人描绘蓝图实现第一波融资之后,如何管理公司以及持续获得盈利是这轮AI创业者最大的挑战。

工程师的黄金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光环属于产品经理,比如张小龙、黄峥、张一鸣、程一笑等,他们创造了数亿人沉浸的产品,与现代人的生活深度绑定,就跟“空气、水、电”一样。

他们的成功方法论离不开“人性”二字,时刻满足人的需求。比如,张一鸣提倡,延迟满足感,充分context(语境),少量control(控制),他曾发文说,管理要尊重人性,CEO要避免理性自负。

黄峥将拼多多视为“Costco+迪士尼”的混合体,而不是一个电商公司。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人们称赞上述这些产品经理,甚至将他们捧上“神坛”。但不一定有人还记得求伯君,这个浙江绍兴人被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是金山软件的创始人之一,和雷军齐名。求伯君开发出了WPS,一人单挑微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工程师等技术人才似乎注定只是产品经理的背景板,他们是幕后人物,虽然同等重要,但大多不为人知。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分工——前端产品经理提需求,后端设计与工程师改模块、上功能。

但工程师又是重要的。有人曾问张小龙,你更愿意和一个产品经理共事还是工程师共事时,张小龙说,“我更愿意和工程师合作,而不是产品经理。”

技术的演进是非常迅速的,技术人员往往因为时代红利进阶到中层,但很难更进一步,进入到管理层往往更少。

比如张一鸣将字节跳动交给了人力资源管理出身的梁汝波,马云将阿里巴巴交给了财务出身的张勇。拼多多算是个例外,黄峥交班给陈磊,后者是研发架构工程师背景,有很深的技术背景。

技术出身的大公司中高层往往在公司中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对新技术跃跃欲试,但必须顾及用户留存、投入产出比以及公司管理层想法等,大公司提供了平台,但又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另一方面,出于对“技术神圣”的信念,他们对技术创新保持着极高的热忱。

这些技术大咖如果赶上技术浪潮,拥有人脉、资金等资源,出来独自当一把手创业,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相较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注重人性的特质,在AI与大模型狂奔的工程师们,更笃定技术大于人性。

人类诞生的标志是会用火和使用工具,如今,这些工程师掌握了这把火,他们决定了这把火有多大,以及燃向何方。

。END 。

值班编辑:姚赟 审校:张格格 制作:姜辰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