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富质点 杜一兰
不用屠宰,只需要提取猪、牛、鸡等动物身上一小部分细胞组织,就能生成超市、菜市场售卖的猪肉、牛肉、鸡肉。这样的肉,你会吃吗?
近日,极麋生物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块100%细胞肉,即国内第一块完全不含植物支架的动物细胞培养肉产品。不同于用大豆、豌豆、小麦等植物蛋白人工制成的“素肉”,细胞肉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细胞,再将其放在生物培养基中长大的人造肉,更有肉味,更接近真实的肉,或者说本来就是肉。
2019年,以素食汉堡闻名的企业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人造肉第一股”,A股上市公司金字火腿、星巴克等紧随其后,推出植物肉相关产品。而在新加坡,已经出现了“全球第一家供应培养肉的肉店”,据《环球时报》报道,该肉店每串培养肉串标价5.5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8元,口感和普通鸡肉差不多。
如今,随着动物细胞肉的研发迈入一个新台阶,人类千年以来的饮食习惯或将面临颠覆性转变,肉类生产恐将迎来全新的变革。细胞肉真的能取代传统屠宰肉吗?
近日,一点资讯财经就相关问题和极麋生物创始人曹哲厚进行了深度对话。
这位生于1992年的年轻创始人,成长于新加坡,从小深受环保理念熏陶,热爱划船,本硕就读于帝国理工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后又于2016年进入爱丁堡大学攻读神经学博士。然而在读博期间,曹哲厚毅然选择回到中国创业,和他父亲一起在杭州成立了原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体干细胞分化技术及临床应用。
曹哲厚家学渊源,其父亲曹彤曾经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2021年,曹哲厚又独自创办了极麋生物,从事细胞培养肉的研发工作。成立至今,极麋生物已获得三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蘑菇街、梅花创投、佳沃创投、十维资本等。
曹哲厚表示,当前国内细胞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首要任务是降低成本,然后才会考虑细胞肉的口感、风味,以及大规模量产销售。
在他看来,当培养基(原材料)的成本降到1-2元每升,细胞肉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比屠宰肉便宜20%左右,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同时他也希望看到未来百分之七八十的屠宰肉都可以被取代,“不知道要多久,可能50年。”
01、初期只有一个人,两三个月后获蘑菇街投资
一点资讯财经:创立极麋生物的原因是什么?
曹哲厚:2018年我跟我父亲在杭州成立了原生生物,这家公司主要做细胞药物业务,我父亲主要负责科研工作,我就负责公司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执行方面的工作,想帮着我父亲去把他的技术平台变成一个产业化的平台。但我自己对药物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随着我父亲回国,我觉得自己需要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思索过后,就把大方向定在了消费品上,市场更大。
一点资讯财经:为什么选择细胞肉这个赛道?
曹哲厚:选择细胞培养肉,是因为我之前做细胞药物的时候就关注到细胞在食品、肉品方面的应用,当时海外已经有公司在做了,并且做得还不错。(细胞肉)能够减少屠宰,大大降低碳排放并且有机会改变一个巨大的市场,是令人激动的。
一点资讯财经:可以介绍一下极麋团队的整体情况吗?
曹哲厚:前期就我一个人,然后我组建了整个团队,基本上是从头开始,特别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技能和攻克的方向(和细胞药物)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细胞种类也不一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食品。所以我们尝试吸引新的伙伴加入我们新的赛道。
现在我们团队有将近20人,我们的两位带头人主要来自高校,一个是上海交大,一个是西湖大学。
一点资讯财经:极麋生物是如何获得蘑菇街这第一笔融资的?
曹哲厚:在遇到我之前,大概是2021年九、十月份,蘑菇街对细胞培养肉这个方向就已经非常认可了,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投资项目。后来有一个偶然的契机,我跟陈琪(蘑菇街创始人)因为划船认识了,他听了我的项目之后很感兴趣。
细胞肉这个事业其实说实话投资周期是很长的。但陈琪跟我们一样非常笃定这一定是未来,因为只有这种蛋白质获取方式对人类长远的发展来说才是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几乎是一拍即可,很快就敲定了融资。
一点资讯财经:极麋成立4个月后,研发出中国第一块人工培养牛肉。您如何评价这块人工培养牛肉?
曹哲厚:对于极麋和国内的细胞肉行业来说它可能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但是我个人觉得最终面对终端市场这个产品还不是很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长期的优化。当时主要是去验证一下我们这方面的一些能力,但是在底层技术上面还是需要很多的搭建。
一点资讯财经:近日极麋生物研发出的国内首块100%细胞肉跟之前的细胞肉有什么区别?
曹哲厚:这块细胞肉不再使用植物支架,其细胞取自杭州富阳小公鸡,可使用包括蒸、煎、炸等多种烹饪方式,从色泽、气味和风味上,与传统鸡肉差别已微乎其微,是非常成功的尝试。
一点资讯财经:在极麋之前国内已有几家细胞培养肉公司,为什么国内第一块人工培养牛肉是极麋研发出来的?
曹哲厚:主要我觉得他们也没往(牛肉)这个方向去做,他们比较专注在猪肉,我们认为牛肉在终端市场的价格区间更丰富,商业上实现的可能性更高,并且培育牛肉比猪肉更难。
02、成本是最大难点
一点资讯财经:细胞肉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曹哲厚:难点还是在于降低成本,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原材料成本,现在主要用细胞培养基作为原材料,市面上培养基的价格是2000-3000元每升,现在我们压到100元每升,但还是比较贵的。
一点资讯财经:细胞肉成本降到多少最合适?您预计何时能实现这个目标?
曹哲厚:最终销售价格应该比屠宰肉便宜20%左右,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对原材料成本要求更高,需要降到1-2元。
从实现时间上来说,我认为可能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也有可能更久,不过任何颠覆性的事情都是长期坚持的。也有可能短期内我们无法完全实现这个目标,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工业化的动物养殖应该被停止,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点资讯财经:极麋原材料成本压缩到100元每升,在业内是什么地位?为什么要努力降成本?
曹哲厚:我们目前的成本情况在国内还是比较领先的。其实降低成本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在市场上销售,这个是最重要的。作为一款新的食品,几千块钱的时候大家不会去买,价格降下来,才能提高竞争力。当然初期上市会更贵一些,就像新能源车一样,初期是更贵的选择,不过我们也希望细胞肉初期在价格上有足够的竞争力。
一点资讯财经:培养一块牛肉需要多少原材料?需要花费多久的时间?极麋目前的生产规模有多大?
曹哲厚:培养一块细胞肉差不多需要20升到50升不等的培养基,培养时间要看实际情况,一个多月能培养出一块牛肉,等生产规模扩大,产量自然会增加。
但是生产规模这部分,其实目前行业内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降低成本,我们认为抛开成本去谈规模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成本降低至合适的范围,其实搭建厂房去扩大生产规模就是很容易的。所以短时间内,降低成本一定是更高优先级,更需要集中资源和时间去做这件事。
一点资讯财经:植物肉和细胞肉有什么区别?
曹哲厚:植物肉原料是豌豆、大豆等植物蛋白,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做成了肉的口感和形态,实际上仍是素食。而细胞肉是提取的动物细胞,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制成的肉,虽然前期口感和屠宰肉不一样,但它本来就是肉。因此更容易取代屠宰肉,风味上也更加接近。
一点资讯财经:浙江省农科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畜产加工团队学科带头人陈黎洪研究员表示,“极麋用了很多低成本植物原料来代替传统培养基的关键成分。”这样算植物肉还是细胞肉?对口感有影响吗?
曹哲厚:培养基是细胞的饲料,我们是用植物的成分来饲养这些细胞,就像牛要吃草,消费者最后吃的是牛肉不是草。
传统培养基常用的都是动物来源,比如胎牛血清,或者人血的提取物来养细胞,现在我们比较好的用植物原料做了替代,对细胞肉的口感不会有影响。
一点资讯财经:细胞肉通过生物技术培育的,有没有化学添加剂?
曹哲厚:培育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化学添加剂。动物细胞是非常难培养的,动物细胞能够在我们培养的环境里茁壮生长,证明细胞本身就很健康,且环境很安全,不然这些细胞都会死亡。整个培育体系是非常娇嫩的一个系统,没有免疫系统,能够健康生长代表这个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强的。
03、细胞肉可能会取代屠宰肉,愿意和传统食品企业合作
一点资讯财经:新加坡的细胞肉已经被端上餐桌,会着急吗?
曹哲厚:会着急,但中国起步更晚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围内让细胞肉的发展更快。细胞肉行业是非常新的,消费者的喜好也多种多样,我相信细胞肉领域还有很多价值点有待挖掘。一方面需要着急,一方面也需要认真思考,坚定研发和产品的路径。
一点资讯财经:极麋生物的竞争对手有谁?
曹哲厚:我们现在的竞争主要还是在科学上的竞争,需要突破成本的极限,尝试把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另外,其实现在我们都不能算是特别强劲的对手,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
一点资讯财经:细胞肉的技术壁垒是什么?
曹哲厚:成本是决定当前细胞肉发展的主要板块。在后期的培育过程中,细胞肉的口感、风味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都是在成本解决之后才会去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点资讯财经:资本市场对细胞肉的看法?
曹哲厚:非常好奇,非常激动,非常热情,但同时也保持谨慎。像佳沃食品也投资了极麋,他们还是坚定的相信(细胞肉)是大的未来,这对细胞肉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即便细胞肉研发周期很长,但投资人的看法跟我们是一致的,接受长期的研发、投入。
一点资讯财经:有没有做过调研,消费者对细胞肉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曹哲厚:其实现在整个行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大家都还在寻找一个把细胞肉完美展示出来的产品形式,所以细胞肉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抽象,就像十年前你让别人买一俩新能源车,接受程度可能万分之一,同样细胞肉也这样,需要持续的产品力的提升,然后逐渐让大家去尝试这个产品之后,再去判断接不接受。只要产品力足够强,自然就会有市场。所以我觉得现阶段不太需要去做市场调研。
一点资讯财经:极麋生物的细胞肉预计三年后上市,主要销售渠道是什么?目标客户是哪些群体?
曹哲厚:其实销售渠道和目标客户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产品形态,目前我们还在探索,包括大家在现在的市场上能见到的产品,也包括一些只有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做出来的独特产品,可以期待一下我们明年的试吃。
一点资讯财经:未来细胞肉会取代动物肉吗?
曹哲厚:我们希望看到未来百分之七八十的屠宰肉都可以被取代,当然这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可能是50年。如果我们的产品力足够强、成本足够低,我们跟屠宰肉会是一个竞争关系。如果达不到,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屠宰肉。
一点资讯财经:近日极麋和浙江省农科院达成战略合作,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
曹哲厚:我们在生产端也签订了合作意向。这次选择跟浙江省农科院合作,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终端产品的定型,或者说安全性的评估上比较有经验,所以跟他们更多是在后端、下游端去做一些合作。
一点资讯财经:会跟金字火腿等企业合作吗?
曹哲厚:我们非常乐意和类似金字火腿这样的企业去多沟通交流,包括合作。当然也要他们对细胞肉这个方向感兴趣,毕竟细胞肉跟植物肉不一样,植物肉相对来说技术上不需要更多的突破,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细胞肉短期内不会进入市场,需要更多的信念去相信和支持细胞培养肉行业的发展。
一点资讯财经:目前中国及全球屠宰肉市场规模有多大?每年的消费量有多少?
曹哲厚:全球的屠宰肉市场规模非常庞大,据世界畜牧业协会(World Livestock Association)估算,全球屠宰肉市场规模约为3.3万亿美元。
2021年,我国畜禽肉合计总量9645万吨,水产肉合计总量6681万吨,两项肉类食品最终总合计为16326万吨,人均占有115.57公斤,相当于人均每天占有0.63斤肉类食品。当然,115.57公斤这是理论数量。现实占有量,还要剔除浪费、宠物食品、工业等占用。
一点资讯财经:人造肉行业会否面临屠宰肉市场的压力?
曹哲厚:新的事物在一开始肯定都会有压力和阻力的,但其实目前人造肉行业,特别是细胞肉行业更多面临的是产品科研的压力。极麋的使命是推动人类向无屠宰、可持续的蛋白质生产链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无论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用细胞培养的方式代替屠宰动物的方式获取蛋白质一定是大势所趋。
一点资讯财经:目前有没有屠宰肉企业在尝试细胞肉技术?
曹哲厚:目前国外已经有屠宰肉企业入局细胞肉行业,嘉吉,AMD和JBS都通过投资和收购进入到了细胞培养肉的赛道,ADM和Believer meats还达成了战略合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