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Brian Gu)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未来的5至10年可能只有不到10家公司能在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生存下来。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曾发表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到2025年底时将不会再有新造车企业,市场将在近年进行一场“32进8”的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存活。在下一个十年,主流汽车制造商只有前八名。“在这些企业里面,300万或500万销量,将是基础。”
理想汽车CEO李想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近日在个人朋友圈发文称,2023年至2025年,就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1943年至1945年(二战的最后三年)。2025年12月新车销量中NEV的占比会达到80%以上,NEV五大常任理事品牌诞生。
他表示,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已经开始,将从今年一直持续到2025年。他将这段时间形容为“这个行业最过瘾的三年”。他认为,这一时期的汽车制造商比拼的是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而且就像木桶理论不能有短板。
李想预测为期三年的竞争结束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终局初现端倪。“2025年五大头部企业的身份大概率将会保持到2030年,只不过这五家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大。”
顾宏地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想笑到最后,需要在全球出口的支持下,年销量至少达到300万辆。目前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在2022年售出了1050万辆汽车,特斯拉售出了130万辆纯电动汽车,而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
他表示,中国品牌进入美国等海外市场可能面临困难,但需要花时间研究,并找到进入市场的办法。“要想进入‘300万俱乐部’,不能只做中国玩家,必须成为全球玩家。未来销量可能有接近一半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
华福证券发布研报指出,海外市场是国内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增长点,未来全球化的布局有望成为国内汽车品牌销量除电动化外的第二大增量来源。
目前,小鹏、蔚来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销售电动汽车,而理想汽车暂时还未“出海”。在销量表现上,理想和小鹏去年分别交付13.32万、12.08万辆。今年一季度,理想和小鹏分别交付5.26万、1.82万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