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AI技术不会放过在线音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技术不会放过在线音乐

音乐版权生态也许又会发生重构。

文|壹娱观察 大娱乐家

AIGC带来的立竿见影变化,也已经开始影响到了音乐行业。

像是“冷门歌手”孙燕姿,现在她的歌迷们突然发现B站有一大批“AI分身”在替她营业,从单曲到演唱会,应有尽有,并且她的唱功还是不断“精进”中,大批盼望着孙燕姿开演唱会的姿迷,顿时间把“AI孙燕姿”成为了精神食粮,而这类高精度的AI翻唱作品,在过去一个月里,几乎成为了中外音乐行业的唯一热点。

随之而来则是行业内各方各不相同的应对,折射出的无疑是AIGC变革下不同利益代表面对变化的态度。

就在上个月腾讯音乐财报发布一天之后,3月22日知名音乐人陈珊妮在微博上发表长文,表示她在3月14日上线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其实是由陈珊妮的“AI模型”演唱的,就连单曲封面也是由AIGC生成而来。

《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单曲封面

显然,不论是音乐流媒体平台还是身处一线的音乐创作者,都已经明确感受到了这一次AIGC大潮的势不可挡。

只不过对于在线音乐平台和音乐人来说,双方对于这类工具的立场即便有差异但几乎不会有太大冲突,前者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AIGC尽可能将听众留在平台上并且创造更多商业收益,而音乐人在目前显然更希望透过其对AI的调教来证明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

另外,双方之间,始终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势力——音乐版权公司。

在音乐的版权世界依然还被环球、华纳、索尼三巨头瓜分时,音乐流媒体平台试图利用AIGC作为杠杆来提升话语权的行为,必然都会引起这些巨头的警惕。可以说,对在线音乐行业而言,AIGC绝非只是的效率工具,从本质上来看其很可能会掀起一场在线音乐的“革命”。

如何用AI留住听众,平台尚在尝试

相比于传统影视甚至是长视频流媒体行业,音乐流媒体对于AI的广泛使用反而可能更早,不论是Spotify,还是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更精准的AI算法推荐歌单,长期以来都是平台争相宣传的卖点,当然最终成效如何或许是见仁见智,但好歹也都有各自的技术积累。

不过来到AIGC时代,相比AI对话机器人、AI绘图或是一键生成短视频等非常直观的AIGC工具,音乐流媒体平台如何在听歌这件事上去强化AIGC工具的存在感,其实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一件事。

尤其是相比视频流媒体一直强调的理论上AIGC可以实现的降本增效,在平台定位更多是分发渠道而非创作的音乐流媒体面前也几乎不具有太多借鉴和参考价值。因此,即便当下非常着急想要进入AIGC的讨论中,音乐流媒体平台们依然还在以一种非常表层的方式进行着尝试。

比如借助AIGC工具直接生成简单歌曲、个性化播放器或乐谱,抑或是依靠Open AI的AI模型将传统推荐算法视觉化,打造出拟人化的AI DJ等等。

网易试水AI音乐创作时间较早,2020年网易云音乐就有了AI编曲小工具,去年一月网易还就推出了AI音乐创作平台网易“天音小程序”,只不过当时这个平台的出现更多还是在为网易的NFT数字藏品和区块链服务。

即便后续有了网页版,并且在今年2月迎来了改版升级,但从宣传上看,网易云依然还是将其作为一内部工具在使用,并没有在财报或是其他公开场合对该业务进行宣传。

不过,一波AIGC大潮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能够利用更好用的AIGC技术去支持独立音乐人进行创作,或许正应对了丁磊之前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的,“未来将投入重金发力自制内容”。

而另一边的腾讯音乐,就在TME发布财报的前两天,QQ音乐就上线了名为“AIGC黑胶播放器”的新功能,其也强调是国内首个运用前沿AI技术,通过文字、图片指令快速生成的播放器样式。

AI黑胶播放器

实际上,QQ音乐在去年就已经上线过类似功能,名为AI歌词海报,原理也是通过AI技术对歌曲的分析理解,提炼相应的视觉风格和绘画内容,再通过文字内容转图片的算法模型,生成相应的歌词海报。只不过当时AIGC显然并没有当下的热度,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当然,相比这些,或许去年腾讯音乐大力宣传出道的虚拟偶像鹿晓希LUCY,其诞生过程中使用的AIGC技术更值得一看。但在去年12月出道时,TME的宣传重心还放在一心想参与的元宇宙热点上,没能搭上最新一班AIGC的顺风车。

可以说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的AI尝试更多是没能遇上合适的风口。相比之下,瑞典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打的小算盘就显得“聪明”不少。

该平台的智能推荐算法原本就是一大产品杀手锏,很多用户都表示体验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伴随着这一波AIGC狂潮,Spotify在2月借势推出了一项新功能——AI DJ,可以说更像是直接走了一条捷径,借由AI之名,将过去隐藏在幕后的算法推荐歌单推向了前台。

Spotify AI DJ

根据Spotify在官方博客里的说法,AI DJ这项功能利用了OpenAI的AIGC技术(文章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技术名称),同时结合Spotify收购公司Sonantic打造的AI生成语音,创造出了一个时刻待命的DJ帮助用户创建其喜欢的音乐播放列表。

有行业媒体评论这个功能几乎完全复刻了传统电台的体验。

首先,AI DJ会为用户挑选歌曲,用户也可以手动跳过不喜欢的曲目——这又是传统电台做不到的——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个AI DJ越来越精准,让用户不会听到想要跳过的内容。其次、算法生成播放列表的主要吸引力在于,随着它们对用户的了解越来越多,它推荐的曲目将越来越对用户胃口,需要用户输入的内容指令也越来越少。

尽管目前AI DJ还处在只能通过实体按键交互的阶段,但从目前AIGC工具发展的速度来看,很快双方或许就能通过语音进行交互,一旦AI DJ与用户透过音乐偏好形成了某种私人情感联结,无疑对提升平台使用粘性会起到极大帮助。

谈到AIGC时,人们总是第一时间幻想未来将会有海量的各类型内容出现,图片如是、视频如是,显然音乐也在所难免。

从现实的商业版图来看,经历过盗版MP3时代的音乐版权所有者,对于音乐版权的要求明显要比其他内容所有方来的更加严格,而在音乐流媒体时代更让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就目前的行业动态来看,利用AIGC工具对明星歌手的声音进行移花接木在社交媒体上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三大音乐版权公司之一的环球音乐也已经明确要求流媒体平台限制AIGC模型,从其受版权保护的歌曲中抓取旋律和歌词,并严打AIGC音乐。

问题在于,即便最积极的监管也总是滞后于创作者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对各方来说,当下似乎更像是曾经实体唱片向在线音乐转型的2.0版本,而AI带来的创作革命对于当红歌手和流媒体平台似乎更像是突破现有创作与版权瓶颈的契机,只不过横亘在中间的版权巨头们依然还想躺赚。

AIGC制造音乐,声音版权时代即将到来

最近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掀起了利用AIGC工具打造“新歌”的风潮。

Youtube上,一个名为PluggingAI的帐号,在过去两周时间里发布了88个视频,几乎全是用AI生成说唱巨星Kanye West“唱”他人歌曲的内容。就在最近,一位名叫ghostwriter的创作者利用AI让Drake和盆栽哥的合唱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爆红,就连Drake本尊都公开表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

而在国内,除了陈珊妮通过新歌进行的AI创作实验,B站上每天都有持续进化不断精进着“唱功”的“AI孙燕姿”在翻唱着周杰伦、王菲、张韶涵那些耳熟能详的成名作,就连不同语种的《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和《好想大声说爱你》也有人在大胆尝试,动辄几十万的播放量则证明当下这场“AI音乐”实验的热闹程度。

B站截图

就连B站官方也在积极鼓励这些创作,推出了名叫“虚拟之声创作计划”的主题活动。即便Up主自己大概也明白类似作品其中涉及的版权问题,都会在视频描述里写上一段免责声明,声称仅为娱乐而非商用。

当然,环球音乐事实上已经在国外市场四处出击,一方面让TikTok和YouTube等平台四处扫荡类似作品,另一方面阻止各类音乐AIGC训练模型难以获得Spotify等平台歌曲数据用以模型训练。

一个可以通过输入提示词模仿说唱歌手Drake唱歌的网站已经主动下线,现在的主页变成对这项服务的“悼念”。环球音乐自然是大义凌然的表示其拥有道德和商业上的义务,阻止未经授权使用旗下艺人的音乐,以及要求平台停止使用侵犯他们权利的内容。

对于国内PUGC平台来说,类似权利诉求的出现大概只是时间问题。但对版权公司来说,这种类似将头埋在沙子里的状态其实并不能持续。

暂且不去讨论所谓版权侵犯和合理使用 (Fair use)这类法律概念。当下的AIGC工具事实上是在进一步放大超级明星的价值,这些会使用AIGC工具的创作者无疑有其自身的才华,但这些AI歌曲之所以能够成为热门,核心原因还是它们以假乱真的复现了Drake和孙燕姿的音色和唱法。

这正是Drake、Kanye、孙燕姿这些歌手最终才会成为AIGC创作大赢家的原因——想象一下未来这些人只需要对外授权自己的音色,就能从任何人的AI创作中继续名利双收。

那么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机会何在?

如果平台本身既是AIGC工具的开发者天然就能够成为创作者,面对同一首《发如雪》 或《富士山下》,若用户能够在原唱之外选择孙燕姿、张学友、王菲等等各种熟悉声音重新演绎的时候,传统的听歌方式无疑就迎来了新玩法。

同时AIGC工具的泛用化,也会催生出更多有潜力的创作者,从而为像网易云这样乐于扶持独立音乐人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内容储备。

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难点自然不在技术环节,最需要攻克自然还是重新获得版权主动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里,面对AI语音合成技术发展,已经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需要对自然人声权益进行保护。随着如今AIGC的大发展,类似立法显然会加速进展,音乐版权生态又会发生重构。

在这种行业格局可能即将迎来大变革之际,国内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或许应该提前抓住机遇,即便无法完全摆脱音乐版权公司挟版权肆意妄为的局面,利用自身的平台规模与技术作为杠杆,尽可能让平台能够直接连接歌迷与那些熟悉声音。

毫不意外的是,音乐版权公司依然没有从数字音乐的转型和音乐流媒体的诞生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当新事物来临时,其下意识的反应依然还是最大化自己的权力去禁止势必会到来的变化。

对于原本就是因为音乐产业被互联网改造而出现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而言,拥抱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利用AIGC对音乐创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在提前储备好足够的技术资源的同时,敢于尝试新的创作范式,才有可能让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讲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技术不会放过在线音乐

音乐版权生态也许又会发生重构。

文|壹娱观察 大娱乐家

AIGC带来的立竿见影变化,也已经开始影响到了音乐行业。

像是“冷门歌手”孙燕姿,现在她的歌迷们突然发现B站有一大批“AI分身”在替她营业,从单曲到演唱会,应有尽有,并且她的唱功还是不断“精进”中,大批盼望着孙燕姿开演唱会的姿迷,顿时间把“AI孙燕姿”成为了精神食粮,而这类高精度的AI翻唱作品,在过去一个月里,几乎成为了中外音乐行业的唯一热点。

随之而来则是行业内各方各不相同的应对,折射出的无疑是AIGC变革下不同利益代表面对变化的态度。

就在上个月腾讯音乐财报发布一天之后,3月22日知名音乐人陈珊妮在微博上发表长文,表示她在3月14日上线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其实是由陈珊妮的“AI模型”演唱的,就连单曲封面也是由AIGC生成而来。

《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单曲封面

显然,不论是音乐流媒体平台还是身处一线的音乐创作者,都已经明确感受到了这一次AIGC大潮的势不可挡。

只不过对于在线音乐平台和音乐人来说,双方对于这类工具的立场即便有差异但几乎不会有太大冲突,前者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AIGC尽可能将听众留在平台上并且创造更多商业收益,而音乐人在目前显然更希望透过其对AI的调教来证明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

另外,双方之间,始终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势力——音乐版权公司。

在音乐的版权世界依然还被环球、华纳、索尼三巨头瓜分时,音乐流媒体平台试图利用AIGC作为杠杆来提升话语权的行为,必然都会引起这些巨头的警惕。可以说,对在线音乐行业而言,AIGC绝非只是的效率工具,从本质上来看其很可能会掀起一场在线音乐的“革命”。

如何用AI留住听众,平台尚在尝试

相比于传统影视甚至是长视频流媒体行业,音乐流媒体对于AI的广泛使用反而可能更早,不论是Spotify,还是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更精准的AI算法推荐歌单,长期以来都是平台争相宣传的卖点,当然最终成效如何或许是见仁见智,但好歹也都有各自的技术积累。

不过来到AIGC时代,相比AI对话机器人、AI绘图或是一键生成短视频等非常直观的AIGC工具,音乐流媒体平台如何在听歌这件事上去强化AIGC工具的存在感,其实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一件事。

尤其是相比视频流媒体一直强调的理论上AIGC可以实现的降本增效,在平台定位更多是分发渠道而非创作的音乐流媒体面前也几乎不具有太多借鉴和参考价值。因此,即便当下非常着急想要进入AIGC的讨论中,音乐流媒体平台们依然还在以一种非常表层的方式进行着尝试。

比如借助AIGC工具直接生成简单歌曲、个性化播放器或乐谱,抑或是依靠Open AI的AI模型将传统推荐算法视觉化,打造出拟人化的AI DJ等等。

网易试水AI音乐创作时间较早,2020年网易云音乐就有了AI编曲小工具,去年一月网易还就推出了AI音乐创作平台网易“天音小程序”,只不过当时这个平台的出现更多还是在为网易的NFT数字藏品和区块链服务。

即便后续有了网页版,并且在今年2月迎来了改版升级,但从宣传上看,网易云依然还是将其作为一内部工具在使用,并没有在财报或是其他公开场合对该业务进行宣传。

不过,一波AIGC大潮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能够利用更好用的AIGC技术去支持独立音乐人进行创作,或许正应对了丁磊之前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的,“未来将投入重金发力自制内容”。

而另一边的腾讯音乐,就在TME发布财报的前两天,QQ音乐就上线了名为“AIGC黑胶播放器”的新功能,其也强调是国内首个运用前沿AI技术,通过文字、图片指令快速生成的播放器样式。

AI黑胶播放器

实际上,QQ音乐在去年就已经上线过类似功能,名为AI歌词海报,原理也是通过AI技术对歌曲的分析理解,提炼相应的视觉风格和绘画内容,再通过文字内容转图片的算法模型,生成相应的歌词海报。只不过当时AIGC显然并没有当下的热度,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当然,相比这些,或许去年腾讯音乐大力宣传出道的虚拟偶像鹿晓希LUCY,其诞生过程中使用的AIGC技术更值得一看。但在去年12月出道时,TME的宣传重心还放在一心想参与的元宇宙热点上,没能搭上最新一班AIGC的顺风车。

可以说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的AI尝试更多是没能遇上合适的风口。相比之下,瑞典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打的小算盘就显得“聪明”不少。

该平台的智能推荐算法原本就是一大产品杀手锏,很多用户都表示体验过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伴随着这一波AIGC狂潮,Spotify在2月借势推出了一项新功能——AI DJ,可以说更像是直接走了一条捷径,借由AI之名,将过去隐藏在幕后的算法推荐歌单推向了前台。

Spotify AI DJ

根据Spotify在官方博客里的说法,AI DJ这项功能利用了OpenAI的AIGC技术(文章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技术名称),同时结合Spotify收购公司Sonantic打造的AI生成语音,创造出了一个时刻待命的DJ帮助用户创建其喜欢的音乐播放列表。

有行业媒体评论这个功能几乎完全复刻了传统电台的体验。

首先,AI DJ会为用户挑选歌曲,用户也可以手动跳过不喜欢的曲目——这又是传统电台做不到的——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个AI DJ越来越精准,让用户不会听到想要跳过的内容。其次、算法生成播放列表的主要吸引力在于,随着它们对用户的了解越来越多,它推荐的曲目将越来越对用户胃口,需要用户输入的内容指令也越来越少。

尽管目前AI DJ还处在只能通过实体按键交互的阶段,但从目前AIGC工具发展的速度来看,很快双方或许就能通过语音进行交互,一旦AI DJ与用户透过音乐偏好形成了某种私人情感联结,无疑对提升平台使用粘性会起到极大帮助。

谈到AIGC时,人们总是第一时间幻想未来将会有海量的各类型内容出现,图片如是、视频如是,显然音乐也在所难免。

从现实的商业版图来看,经历过盗版MP3时代的音乐版权所有者,对于音乐版权的要求明显要比其他内容所有方来的更加严格,而在音乐流媒体时代更让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就目前的行业动态来看,利用AIGC工具对明星歌手的声音进行移花接木在社交媒体上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三大音乐版权公司之一的环球音乐也已经明确要求流媒体平台限制AIGC模型,从其受版权保护的歌曲中抓取旋律和歌词,并严打AIGC音乐。

问题在于,即便最积极的监管也总是滞后于创作者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对各方来说,当下似乎更像是曾经实体唱片向在线音乐转型的2.0版本,而AI带来的创作革命对于当红歌手和流媒体平台似乎更像是突破现有创作与版权瓶颈的契机,只不过横亘在中间的版权巨头们依然还想躺赚。

AIGC制造音乐,声音版权时代即将到来

最近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掀起了利用AIGC工具打造“新歌”的风潮。

Youtube上,一个名为PluggingAI的帐号,在过去两周时间里发布了88个视频,几乎全是用AI生成说唱巨星Kanye West“唱”他人歌曲的内容。就在最近,一位名叫ghostwriter的创作者利用AI让Drake和盆栽哥的合唱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爆红,就连Drake本尊都公开表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

而在国内,除了陈珊妮通过新歌进行的AI创作实验,B站上每天都有持续进化不断精进着“唱功”的“AI孙燕姿”在翻唱着周杰伦、王菲、张韶涵那些耳熟能详的成名作,就连不同语种的《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和《好想大声说爱你》也有人在大胆尝试,动辄几十万的播放量则证明当下这场“AI音乐”实验的热闹程度。

B站截图

就连B站官方也在积极鼓励这些创作,推出了名叫“虚拟之声创作计划”的主题活动。即便Up主自己大概也明白类似作品其中涉及的版权问题,都会在视频描述里写上一段免责声明,声称仅为娱乐而非商用。

当然,环球音乐事实上已经在国外市场四处出击,一方面让TikTok和YouTube等平台四处扫荡类似作品,另一方面阻止各类音乐AIGC训练模型难以获得Spotify等平台歌曲数据用以模型训练。

一个可以通过输入提示词模仿说唱歌手Drake唱歌的网站已经主动下线,现在的主页变成对这项服务的“悼念”。环球音乐自然是大义凌然的表示其拥有道德和商业上的义务,阻止未经授权使用旗下艺人的音乐,以及要求平台停止使用侵犯他们权利的内容。

对于国内PUGC平台来说,类似权利诉求的出现大概只是时间问题。但对版权公司来说,这种类似将头埋在沙子里的状态其实并不能持续。

暂且不去讨论所谓版权侵犯和合理使用 (Fair use)这类法律概念。当下的AIGC工具事实上是在进一步放大超级明星的价值,这些会使用AIGC工具的创作者无疑有其自身的才华,但这些AI歌曲之所以能够成为热门,核心原因还是它们以假乱真的复现了Drake和孙燕姿的音色和唱法。

这正是Drake、Kanye、孙燕姿这些歌手最终才会成为AIGC创作大赢家的原因——想象一下未来这些人只需要对外授权自己的音色,就能从任何人的AI创作中继续名利双收。

那么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机会何在?

如果平台本身既是AIGC工具的开发者天然就能够成为创作者,面对同一首《发如雪》 或《富士山下》,若用户能够在原唱之外选择孙燕姿、张学友、王菲等等各种熟悉声音重新演绎的时候,传统的听歌方式无疑就迎来了新玩法。

同时AIGC工具的泛用化,也会催生出更多有潜力的创作者,从而为像网易云这样乐于扶持独立音乐人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内容储备。

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难点自然不在技术环节,最需要攻克自然还是重新获得版权主动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里,面对AI语音合成技术发展,已经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需要对自然人声权益进行保护。随着如今AIGC的大发展,类似立法显然会加速进展,音乐版权生态又会发生重构。

在这种行业格局可能即将迎来大变革之际,国内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或许应该提前抓住机遇,即便无法完全摆脱音乐版权公司挟版权肆意妄为的局面,利用自身的平台规模与技术作为杠杆,尽可能让平台能够直接连接歌迷与那些熟悉声音。

毫不意外的是,音乐版权公司依然没有从数字音乐的转型和音乐流媒体的诞生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当新事物来临时,其下意识的反应依然还是最大化自己的权力去禁止势必会到来的变化。

对于原本就是因为音乐产业被互联网改造而出现的音乐流媒体平台而言,拥抱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利用AIGC对音乐创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在提前储备好足够的技术资源的同时,敢于尝试新的创作范式,才有可能让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讲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