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万玛才旦笔下的藏人不生活在神话里,生活在日常与世俗里 | 逝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万玛才旦笔下的藏人不生活在神话里,生活在日常与世俗里 | 逝者

“你通过我的文字或影像,你会觉得作为人,本质上和你们也没有多大区别。我可能更了解他们作为人的最细微的情感方式。”

万玛才旦,中信大方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董子琪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中国美术学院昨日发布讣闻,著名藏族导演万玛才旦逝世,享年53岁。万玛才旦生前的作品包括《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此外还著有小说集《乌金的牙齿》与《故事只讲了一半》。

万玛才旦作为导演的作品与小说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创作电影之前,他已经开始书写小说,其电影作品《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均改编自小说。在最后一部小说集《故事只讲了一半》出版时,万玛才旦还说,这本集子里的《水果硬糖》《特邀演员》和《一只金耳朵》将来有可能改编成电影。

“书写早期的万玛才旦,并不知道还要过二十年才会去拍电影,那时,他的夙愿是当一个作家。”在《故事只讲了一半》的序言中,同样关注藏地的画家陈丹青如此写道。刚开始拍摄电影时,万玛才旦并未意识到一些小说可以变成电影,在作者的影视意识觉醒之后,电影与文学才开始结合。万玛才旦不仅导演了质朴的美学,在汉语写作中也呈现了本色的力量,陈丹青形容万玛的小说具有一种生命力与想象力,“生动活泼地被他有限的词语建构起来”。

《故事只讲了一半》
万玛才旦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3

万玛才旦的写作中还活跃着另一种想象力,指向藏地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传统,而奇幻故事里的人物又似乎个个都活在今天的藏地。《故事只讲了一半》中收录的小说《尸说新语:枪》尤为引人注意,它借用的正是民间阴阳转世、鬼魅托尸、起死回生的老生常谈,但又采纳了“枪”这一在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新元素。《水果硬糖》是小说集里万玛才旦本人最得意的作品,故事里有一位神奇的母亲,她的头胎成长为优秀的理科生,第二位儿子竟然是位活佛。陈丹青在序言中如此评述:“我愿相信这两兄弟跨越了藏地的过去和今日,这伟大的生育如草根般真实,我也愿意将这篇小说看作万玛的又一个寓言:藏地就是那位母亲。”

上学之前的万玛才旦就听过许多民间故事,听说一则故事再转述给别人,这是一种传统。他曾在采访中说,这种传统正在消失,令人遗憾,很多小故事都能传达朴素的道理,像是释迦牟尼本传中以舍身饲虎来讲施舍的理念。他硕士读的是文学翻译专业,曾把小时候听过的、西藏最经典的民间故事《说不完的故事》翻译出来并结集出版,那些故事简洁的叙述语言给予他很深的启发。

《西藏:说不完的故事》
万玛才旦 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4-1

人们讨论万玛才旦写作时的一个关键词是“藏地”,可是对于藏地,万玛才旦却有自己的理解。在2017年与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的一次对谈里,他提到,自己与扎西达娃和马原的藏地写作不同,他的藏地更为日常与世俗,因为藏人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生活在神话里。他们一直都那样真实地生活,许多文学作品像是《尊者米拉日巴传》等对此早已有深入描写,只不过读者们——尤其是汉语世界的读者——不了解罢了。

“你通过我的文字或影像,你会觉得作为人,本质上和你们也没有多大区别。我可能更了解他们作为人的最细微的情感方式。”万玛才旦在对谈中说,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去族裔化、地域化,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客观的创作者身份,但所有创作都是带有某种制约的,他引用鲁迅的话说,“植物被压在石头下面只能弯曲地生长。”

参考资料:

《今天》124期,《万玛才旦访谈:藏区的现实与想象》

《花城》2017年1期,《万玛才旦X何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万玛才旦笔下的藏人不生活在神话里,生活在日常与世俗里 | 逝者

“你通过我的文字或影像,你会觉得作为人,本质上和你们也没有多大区别。我可能更了解他们作为人的最细微的情感方式。”

万玛才旦,中信大方供图

界面新闻记者 | 董子琪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中国美术学院昨日发布讣闻,著名藏族导演万玛才旦逝世,享年53岁。万玛才旦生前的作品包括《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此外还著有小说集《乌金的牙齿》与《故事只讲了一半》。

万玛才旦作为导演的作品与小说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创作电影之前,他已经开始书写小说,其电影作品《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均改编自小说。在最后一部小说集《故事只讲了一半》出版时,万玛才旦还说,这本集子里的《水果硬糖》《特邀演员》和《一只金耳朵》将来有可能改编成电影。

“书写早期的万玛才旦,并不知道还要过二十年才会去拍电影,那时,他的夙愿是当一个作家。”在《故事只讲了一半》的序言中,同样关注藏地的画家陈丹青如此写道。刚开始拍摄电影时,万玛才旦并未意识到一些小说可以变成电影,在作者的影视意识觉醒之后,电影与文学才开始结合。万玛才旦不仅导演了质朴的美学,在汉语写作中也呈现了本色的力量,陈丹青形容万玛的小说具有一种生命力与想象力,“生动活泼地被他有限的词语建构起来”。

《故事只讲了一半》
万玛才旦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3

万玛才旦的写作中还活跃着另一种想象力,指向藏地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传统,而奇幻故事里的人物又似乎个个都活在今天的藏地。《故事只讲了一半》中收录的小说《尸说新语:枪》尤为引人注意,它借用的正是民间阴阳转世、鬼魅托尸、起死回生的老生常谈,但又采纳了“枪”这一在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新元素。《水果硬糖》是小说集里万玛才旦本人最得意的作品,故事里有一位神奇的母亲,她的头胎成长为优秀的理科生,第二位儿子竟然是位活佛。陈丹青在序言中如此评述:“我愿相信这两兄弟跨越了藏地的过去和今日,这伟大的生育如草根般真实,我也愿意将这篇小说看作万玛的又一个寓言:藏地就是那位母亲。”

上学之前的万玛才旦就听过许多民间故事,听说一则故事再转述给别人,这是一种传统。他曾在采访中说,这种传统正在消失,令人遗憾,很多小故事都能传达朴素的道理,像是释迦牟尼本传中以舍身饲虎来讲施舍的理念。他硕士读的是文学翻译专业,曾把小时候听过的、西藏最经典的民间故事《说不完的故事》翻译出来并结集出版,那些故事简洁的叙述语言给予他很深的启发。

《西藏:说不完的故事》
万玛才旦 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4-1

人们讨论万玛才旦写作时的一个关键词是“藏地”,可是对于藏地,万玛才旦却有自己的理解。在2017年与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的一次对谈里,他提到,自己与扎西达娃和马原的藏地写作不同,他的藏地更为日常与世俗,因为藏人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生活在神话里。他们一直都那样真实地生活,许多文学作品像是《尊者米拉日巴传》等对此早已有深入描写,只不过读者们——尤其是汉语世界的读者——不了解罢了。

“你通过我的文字或影像,你会觉得作为人,本质上和你们也没有多大区别。我可能更了解他们作为人的最细微的情感方式。”万玛才旦在对谈中说,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去族裔化、地域化,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客观的创作者身份,但所有创作都是带有某种制约的,他引用鲁迅的话说,“植物被压在石头下面只能弯曲地生长。”

参考资料:

《今天》124期,《万玛才旦访谈:藏区的现实与想象》

《花城》2017年1期,《万玛才旦X何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