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浙江舟山市卫生监督所官微“舟山卫生监督”发文称,其所辖岱山县某化妆品店因涉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机构及人员均被罚。
对此,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化妆品门店等生活美容机构与医疗美容机构有天壤之别。化妆品门店应当严格按照审批备案项目开展服务,不得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触碰法律‘底线’。”
门店及经营者、“专家”均被罚
据“舟山卫生监督”官微显示,2023年3月,岱山县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对某化妆品店检查时发现,该店二楼包厢内的3个黑色行李箱中,竟装有各类针头、注射器、微雕笔、碘伏、纱布等器械,包厢垃圾桶内也发现使用过的纱布、注射器、带血迹棉球等废弃物,现场还发现疑似医疗美容项目的顾客记录若干。该店因涉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当日被执法机构立案调查。
截自“舟山卫生监督”官微
经进一步调查确认,岱山县卫生监督所发现该店经营者于案发前联系了所谓的2名外地“专家”到店,由2位“专家”通过微针或者注射等方式对若干顾客开展头面部祛皱、填充等多项医疗美容项目。
最终,门店及其经营者、2名“专家”均受到处罚。对于涉事门店,岱山县卫生监督所认为,该店及其经营者存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相关规定,被处以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另外,2名“专家”存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相关规定,分别处以罚款4万元、2万元和没收医疗器械的行政处罚。
舟山市卫生监督所表示,非法医美危害众多,既没有任何保障,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一定是机构、人员均持有合法有效证书或备案凭证,爱美人士在接受医美服务前务必要擦亮双眼、谨慎选择。
也有化妆品行业人士表示,“面部是血管和神经分布最多最丰富的部位,扎的好美容,扎不好就破相了,自己是身体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医疗美容还是要找正规医疗机构。”
严打非法医疗美容
“未获得相关证件及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在化妆品店进行医美服务活动,均属于非法医疗美容。”不少化妆品行业人士向青眼表示。
近年来,医疗美容概念被大众熟知,医疗美容市场持续火爆,非法医疗美容乱象也不断滋生。比如,一些“黑医美”“假医美”为牟取利益,无相应资质非法使用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疗美容药品;以及一些不具备医疗手术资质的生活类美容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存在违规开展微创、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危害了消费者健康和权益。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提供场所需要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
那么,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需要什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具体包括5条,一是有符合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二是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医疗卫生人员;三是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四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五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也就是说,在化妆品门店,以及其它场所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首先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该证件的获得,需满足上述5个条件。
与此同时,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还对医疗美容作出明确定义: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可以说,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有着本质区别。据了解,医疗美容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常说的脱毛、嫩肤、祛斑等,都属于医疗美容;而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进行带有保养或保健性的美容护理。前者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卫生部门审批;后者需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在工商部门登记。
“其实,化妆品门店一般只能做生活美容服务,其基础项目都是面部护理,主要涵盖面部深度清洁、补水、去黑头、收缩毛孔等。”国内高端院线品牌BRX前市场部总监张蓝心向青眼表示,绝大多数化妆品门店所开设皮肤管理中心,或者说将“院线服务”导入到门店中,本质上而言均属于生活美容。
除此之外,对操作者而言,我国对医疗美容的医生,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对于美容主诊医生而言,除了要有相应专业的医学背景,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医疗美容的医生除要求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外,还需具有《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书》。
毫无资质的假“医生”缺乏基本医疗知识,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身体伤害的多重风险,使得美容变毁容。另外,在非法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手术,其产生的医疗伤害不属于医疗事故,当事人权益无法得到正常保障。
由此,非法医疗美容引起了各地卫生监督管理局的重视。据青眼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以来,超30个地区相继发布严打非法医疗美容相关政策。其中,在生活美容店开展非法医疗美容活动,成为不少地区检查重点。与此同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也强调加强生活美容行业管理,不得违法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医疗美容活动。
在各地公布的非法名单中,青眼注意到,一些化妆品门店存在违法行为。譬如,去年11月9日,奇台县市监局、卫健委在联合执法检查时,发现一家化妆品店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执业医师证》情况下,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已被查处。而在今年4月,河南郑州某化妆品门店做祛斑却将消费者致“麻子脸”,经查实,该店既没有医疗美容相应许可证明,且门店操作人员也不属于该店,同样被立案调查。
“前店后院”亟需正规化
那么,近些年以来,为何化妆品门店开展非法医疗美容服务有所增多?
“化妆品店进行美容服务,其实属于‘前店后院’模式。当前化妆品线下生意比较难做,客流少,通过这种模式,在增加服务的同时,能增加客户黏性,也能提高客单价。”碧云天化妆连锁创始人张煜东向青眼表示。 前店后院模式,即将专业线美容院和日化线专柜相结合,把试妆、化妆、美甲、美容等快捷型体验引进店面,也把客户带进店里。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提供纯自选式日化店所不能给予的服务和体验。靓点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刘嘉琦表示,“‘前店后院’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CS渠道非常重要的一种商业模式。”
根据公开资料,“前店后院”模式兴起在2000年前后,并在2008年前后风靡一时。但后来,因“后院”经营成本巨大、人员培训耗时耗力等种种原因走向衰退。而随着互联网浪潮涌起,线下实体店面临客流量下降,客流利润低迷现状,基于此,2016年以来,不少店家又纷纷拥抱“前店后院”模式。另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前店后院”模式也在CS渠道再度兴起,由此成就了不少后院服务型品牌。
无疑,“前店后院”模式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其所带来的客观收益。据刘嘉琦介绍,不同门店“后院”定位不同,收益也天壤之别,其大多数门店,“后院”营收占比达到了10%-50%之间。而从业10年的日化代理商谢卓熹则表示,其“后院”收益占到了70%。
“每个单店‘后院’销售业绩占比不尽相同,但重心在‘后院’的收益会占到50%以上,甚至更高,但对于以‘前店’快消品为主力的,自然占比就相对低一点,这取决于门店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张蓝心表示。
因此,在利益驱使下,有不少化妆品门店铤而走险。针对当下“前店后院”中存在的乱象,不少化妆品门店负责人表示,“不少化妆品门店亟需正规化。”
“对化妆品店主而言,以前提供的是产品的销售业务,而现在‘前店后院’模式下,有许多的产品与使用方法的创新。对于这些创新性方式能否使用,店主们的认知不一定完全一致,有些可能也是听厂家的‘忽悠’。由此,需要加大广大终端店主的培训与学习,明确哪些项目是可以做的,哪些项目需要审批。”鲜即品牌创始人罗云告诉青眼。
同时,张煜东也表示,作为化妆品实体店,在没有取得相关医美资质、证件前,不能给客户做一些医美项目。他建议,做了前店后院模式的化妆品店主,在不清楚哪些活动触犯法律下,可以先到当地的职能部门进行咨询。“当下,各地区对一些条款现象的监督,存在细小的差别,没有必要为了挣一些小钱,去触碰法律,这样得不偿失。”
“对于化妆品门店,主要业务是利用专业知识,给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而不是舍本逐末,开展非法医疗美容等服务,去做一些不擅长的服务。”张煜东如是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