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飞
2022年A股年报季已落下帷幕,在房企业绩普遍下滑、甚至大幅亏损的情况下,房企董事长、董秘甚至与之紧密相关的物企高管年薪也随着行业大势有所下降。
但有的房企即便暴雷,高管仍然领取了高额年薪。在今年4月的中南建设业绩会上,二代掌门人陈昱含因为业绩亏损向投资者诚恳致歉。有些投资者却不买账,称“台上道歉,台下转眼领走了千万年薪。”
在A股房企中,中南建设董事长陈锦石的千万年薪最高,也是2022年唯一一位年薪千万的董事长。
2022年,虽然中南建设业绩层面出现下滑,净利润亏损96.30亿元,但陈锦石依然领到了1088万年薪,虽然这一金额相比2020年高点已经下降了34%。
在陈锦石之后,2022年A股房企董事长年薪在500万以上的还有华发股份董事长李光宁的721.1万元、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的560万元、招商蛇口董事长许永军的546.62万元,这三家均为国企。
整体来看,“一把手”薪酬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也有不少房企对其董事长的年薪控制在300万以下,甚至100万以下。
2020-2022这三年,随着“三道红线”出台后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房企规模收缩、盈利下降,地产高管们的年薪总体由高转低。2020年,千万年薪以上的地产董事长曾有4位,除了上面提到的陈锦石,还有万科郁亮、迪马股份罗韶颖和荣盛发展董事长耿建明。2021年,千万年薪以上地产董事长只剩下了陈锦石和宋都董事长俞建午。
2020年,500万以上年薪房企董事长有11名。2021年,500万以上年薪房企董事长有10名。
总体上,一把手的年薪跟企业效益正相关,由高转低,下降幅度不等。
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房企中年薪最高的前20名董事长平均薪酬为410万元,在“三道红线”出台的2020年,这一平均数据为627万元。也就是说,2022年A股上市房企董事长的平均薪酬相比2020年降幅高达34.6%。
具体看,年薪从顶端急转直下的董事长是万科的郁亮,2022年的年薪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68.45%,而这已经比去年的年薪高了1.54倍。
不过,也有地产公司董事长年薪连续三年呈上涨趋势,比如华发股份董事长李光宁,虽然行业深度调整,他的年薪却稳步上涨。
房企给董事长发年薪最“奇葩”的是杭州房企宋都股份。2021年,宋都一改风格,豪气向董事长俞建午发了千万年薪,达到1237.29万元。而这一年宋都动乱不断,俞建午还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处罚1.1亿元罚款。
2022年,俞建午的年薪骤降为266.51万元,相比上一年降了970.78万元。
除了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高管,其年薪也在高管中具有代表性。
以董秘为例,2022年A股房企中排名前的董秘年薪分别为保利发展黄海、万科朱旭、荣盛发展伍小峰、华夏幸福黎毓珊,其年薪分别是432万、430万、409.15万、333万。
从年薪看,朱旭曾是地产商董秘薪酬的天花板。她于2016年加入万科,这一年的年薪就达到731.5万。2017年,朱旭向“大A股”展示了什么是天花板,这一年她的年薪为812.5万,登顶A股董秘年薪王位。2022年与2021年基本持平。
根据wind数据,A股房企这几年董秘的年薪也随行业大势由高转低。前20名的房企董秘平均薪资由2020年的326万下降至250万,降幅为23.3%。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出险地产商董事长年薪呈下降趋势相比,出险地产商董秘的年薪有些还呈上升趋势。
比如华夏幸福董秘黎毓珊,由2021年的51.54万元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333.33万元。这或许与去年华夏幸福的债务进展有了明显好转有关。
另外,“河北王”荣盛发展也遭遇到资金链危机,2022年巨亏163.11亿元,但公司董秘伍小峰年薪却基本不受影响,2022年的年薪仍有409.15万元,相比2021年仅下降15%。
与地产商紧密相关的物管企业年薪也在变化,而且物企高管的贫富差距更惊人。
2022年,物业公司高管年薪最高的是宝龙商业的行政总裁陈德力,年薪高达5712.3万元。这一年,宝龙商业的营收和利润只实现个位数增长,股东应占利润约为4.43亿元,同比仅增长1.1%。
在物管行业,陈德力去年的年薪是排名第二名的融创服务曹鸿玲的三倍多,曹鸿玲的年薪为1790万元。
排在他们后面的千万年薪物企高管还有碧桂园服务李长江和世茂服务叶明杰,年薪分别是1515.9万和1152.2万。
与A股地产商华发股份形成鲜明对比,其物管公司华发物业服务董事会主席周文彬的年薪仅为10.4万,连陈德力的零头都不到。
在千万年薪物企高管的队伍中,碧桂园服务李长江的降薪幅度最大,达到1468.2万。而万科朱保全直接退出了千亿年薪队伍,降薪565.9万后,领到的年薪是683.7万元,降薪额位居第二。
房地产行业曾是著名的高薪行业,但高速发展时代落幕,高管薪酬也应回落至正常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人做得体面,有人仍“执迷不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