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车预言家
2020年6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朋友圈po出一张与李斌、李想并排而坐的合照,照片中,李斌坐在正中间,一手搂着何小鹏,一手搂着李想。文案写到,“三个苦逼,忆苦思变”。
如今看来,整体市场情况还在忆苦思变的过程中,只不过,三个人的位置的确发生了转变。
5月10日,理想汽车发布2023第一季度财报,季度营收与交付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连续两季度盈利。财报发布后,李想汽车的股价涨13.9%,市值达到276亿美元,是小鹏的三倍,蔚来的两倍。
随着越来越理想的成绩而来的,还有越来越“骨感”的李想。近段时间以来,李想在网络上的姿态愈加肆意和性格分明,怼天怼地的形象也似乎更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在这份财报里,我们也瞥见了理想的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卖车,疯狂卖车,以及不择手段地卖车。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理想共交付新车52584辆,同比增长65.8%;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
可以看到,为了卖车,理想过去一段时间内做出了非常多的调整。
相比于去年8月之前理想one“独步天下”的局面,理想L系列的陆续发布和交付不断地刺激新的市场和需求。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理想L7的开始交付,进一步扩大了理想产品价格和家庭用户的覆盖范围。
此外,理想还在L系列三款车型的基础上设置了Air、Pro和Max三级配置,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大洋彼岸的另一头——苹果。
对此,李想并不回避,早在去年,他就曾在微博中阐述了自己对于L系列的看法。
在李想的设想中,L9、L8、L7和尚未襁褓中的L6,分别对标苹果的iPhone 15 Ultra、iPhone 15 Pro、iPhone 15 Plus和iPhone 15,同时也可以理解为180平方米大三居、120平方米三居、120平方米大两居和90平方米两居。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个性化属性。
尽管这种模式常常被人诟病为“套娃”,是不少车企弃之如敝屣的产品逻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当下的汽车市场来说,率先突围的,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个,但一定是用户们最需要的,而家庭出行的细分定位加上对于“爆款思维”的精准把握让理想符合了这一逻辑。
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销量提起来。在本次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就曾表明,接下来,理想最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市场占有率,今年二季度扩大到13%。
与此同时,利用高度复用、高度统一的产品平台,进一步摊薄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并且在管理、供应链等等方面实现成本的压缩,将对于投入效率的把控做到极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理想的研发费用为18.5亿元,销售和行政费用为16.5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相比于蔚来计划没季度30-35亿元的研发费用,和平均25亿元左右的销售和行政费用,理想的投入相当克制。
换句话说,理想要做的,就是用最少的钱,卖掉最多的车,换取更多的现金流。
为什么这么做?在企业发展的前期,速度是效率;但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时,质量是效率。当新汽车的发展越来越进入快车道和“谈生死”的阶段,李想和他的理想也感到了不安。
今年开始,理想对于纯电赛道的重视越来越显著的表现出来。
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中,理想汽车发布了其“双能战略”,宣布将在“智能”和“电能”全面发力。按照规划,到2025年,理想将形成“1款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面向20万以上的市场,全面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充电体系的布局上,理想也开始发力。据了解,理想首批25 个4C超充站将于今年 5 月底前开启试运营,年底将建成 300 座高速超级充电站;到 2025 年目标建成充电场站 3000 座以上,将覆盖全国 90% 的国家高速里程以及一二三线主要城市,以 "1000+2000" 的规模分别布局在高速与城市。
但是从增程向纯电靠拢的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战略上的实施,更关键的,是大量的资金。因此只有将销量提上去,把钱挣回来,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新的路线“输血”。
当迈过量产交付、毛利率转正、甚至扭亏为盈的关口,一个较为明显的信号是:理想正在从“创业期”向“发展期”过渡,故事的发展到了要拼耐力、拼效率、拼底气的时刻,而理想则更需要以一种更加市场化、体系化的眼光去判断和发展。
如果说上述内容只是理想在市场中的外在表现,那么反映到理想内部,其组织结构已经在跟随着这种过渡进行调整和转变。
去年12月,理想汽车发布公告,表示其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将辞任总裁并退出董事会,沈亚楠所管理的供应团队(包含供应链、制造、质量)将交由马东辉管理,商业团队(包含销售、服务、充电网络)将交给CEO李想直接管理。目前这份公告已经生效。
同一时间,理想汽车还宣布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将理想原有的垂直职能管理模式向矩阵型组织管理模式升级。
根据规划,未来3年,理想将逐步落地DSTE(从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ISC(集成供应链)、BT&IT、LTD、IFS七个一级流程,形成理想矩阵组织的最小运营闭环。
在李想看来,理想已经走过了从0-1的阶段,进入到从1-10的阶段,而想要到达更广袤的市场,李想本人和理想都需要更加独当一面。如今看来,从去年12月开始全面铺开的这场组织结构变革,确实为理想带来了一定的利好。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无论是理想“套娃式”的产品开发,还是李想的“嘴炮”及其鲜明的人格特色所带来的超越产品营销的曝光度,都被囊括进了这样一个体系当中。在这样的体系之下,理想率先走了起来。
然而,依靠增程暂时拿下造车新势力“第一把交椅”的理想,能否再次在纯电赛道拿捏住市场用户,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未来。而李想能否再造一个“理想”,还尚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