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链研究院
编者按:在汽车工业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与转折机遇面前,一批新晋“汽车城”正强势崛起,一批老牌“汽车重镇”正奋力转型。新发展格局下,谁能在变局中淬炼成长? 带来哪些启示?能链研究院策划推出“汽车新城”系列研究报道,今日刊发第二篇-柳州。
螺蛳粉的走红,使得柳州这座南方城市出圈,而实际上,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柳州汽车制造也在国内名列前茅,这其中,五菱汽车更是以“人民的代步车”的名号,奠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江湖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五菱宏光MINIEV自上市以来曾经连续28个月成为国内电动车销量第一,并且还曾7次成为全球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11万辆。
时间追回到2020年7月,宏光MINIEV在成都车展一上市,就开启了全国人民出行的“小时代”,创造了五菱每30秒卖一辆、月销9.7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这款车型通过产品和营销,建立了“国民神车”的消费认知,一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更是让网友们耳熟能详,柳州也拥有了“新能源之都”的竞争底气。
从一家机械厂起家,到如今的国民神车,五菱汽车做对了什么?
01、良好的产业基础
相较于上海、长春、广州等知名的汽车城,柳州的存在感并不强,但其汽车产量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柳州汽车年产量稳居全国前五。其中,在2017年其汽车产量曾高达25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三。
柳州生产的汽车不仅在国内拥有较大的销量,还出口多个国家。2022年,柳州凭借6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次于西安、上海。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约1辆来自柳州。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144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10%。
柳州的汽车工业基础,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只是柳州并非一开始造乘用车,而是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上世纪八十年代,柳州是全国最大拖拉机产地之一。
目前,柳州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分别是上汽通用的五菱宝骏基地,东风柳汽乘用车与商用车生产基地,广汽集团新能源车基地与一汽解放的柳州整车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作为重工业基地,柳州周边拥有各种金属产地与水电资源的输出地,同时又靠近珠三角,适合承接产业转移,而当地的各种产业的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而五菱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柳州机械厂,以生产拖拉机起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柳州拖拉机厂依靠丰收牌拖拉机成为全国8大拖拉机厂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工业正缺乏微车,中央农机部引进了一台日本三菱小货车进行学习,1982年,五菱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五菱”微型货车LZ110。
2002年6月4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五菱也借着上汽与通用的资金、技术等一系列资源,踏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而奠定“国民神车”基础的五菱之光,也是在这个时期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五菱之光当年以全球销量94.3万辆,被《福布斯》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2010年9月6日,五菱宏光上市,率先开启了国内紧凑型商务车全新的细分市场,其内饰也显示了五菱开始向乘用车发展的用心。
随后,五菱之光、五菱鸿途、五菱荣光等产品相继上市,为五菱在汽车行业里斩获了一席之地。
2010年,面对乘用车已成市场主力的新形势,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新乘用车品牌“宝骏汽车”,开始向轿车转型,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势,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推出的宏光MINIEV一炮而红,连续24个月蝉联中国纯电汽车销量冠军,累计销量突破85万辆。
02、从汽车生产城市到新能源汽车消费城市的“样本”
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时代,柳州只是在汽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柳州不仅在产业规模上领先,在新能源汽车消费上也实现领先。成为我国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范本”。
早在五菱宏光MINIEV爆发之前,2016-2018年间,柳州采取政企联动、市场驱动、配套先行的总体方针,联合五菱等企业,从购买上牌、行驶路权、车辆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电价优惠等方面,打通电动车购买使用过程的“痛点”,探索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柳州模式”。
数据显示,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柳州能够基本满足“十分钟”充电需求。去年底的数据显示,全市共建设公共充电站点超过1300个、充电枪1.4万支,帮助个人建设充电设施超过1.8万个。早在2021年9月底,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越加油站。
由于宝骏E100/E200的车身小巧,传统尺寸的标准车位可以停放两辆宝骏E100/E200,而且树池之间、人行道、花坛边等传统汽车无法停放的地方,宝骏E200都可以做到停放、且不影响正常交通。
截至去年底,柳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5.3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3.3%,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领先。柳州在不增加城市总体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了新能源车的集中化管理和使用,在各方面由企业及政府牵头,通过一系列的便利措施,将新能源车的使用积极性充分调动,建立了良性的用户生态。
2022年,五菱提出了“一二五”战略,“一个实验室”对标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两个百万”,百万纯电、百万混动规模;“五个百亿”五个百亿产业链包括能源系统、智慧电驱、电子电控、智能移动机器人和商业创新。
五菱的目标是集成研发、产业、制造、服务生态圈产业链,打造柳州成为新能源之都。到 2025 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投资 1000 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5000 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 300 万辆,整车企业实现产值超 2700 亿元;带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 2300 亿元。
03、国民神车和柳州模式的新挑战
虽然五菱的“国民神车”与“柳州模式”已经被验证可行,但对于眼下的柳州而言,支柱产业转型的压力依然十分明显。
2017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点5122.25亿元后,便逐渐下滑,2020年下滑至4143.76亿元,缩水近千亿,2021年略有回升,为4320.2亿元。
工业产值缩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产值下滑。2017年,柳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2534.92亿元,占据柳州当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49.49%)。2020年,柳州汽车制造业的产值规模缩减至1718.47亿元。
与之相应的是,柳州汽车产量在2017年253万辆的顶峰后,开始下滑,2020年下滑至170万辆,即便从2021年止跌回升,2021年的汽车产量,也较2017年的高峰少了近60万辆。
事实上,不只是柳州,几乎所有的传统汽车工业重镇,近年都面临产销规模、工业产值缩水的问题。
虽说新能源使得柳州看到了转型的生机,但柳州一直有块“心病”,那就是始终处在汽车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多次谋求向上突破均未成功。从微面大王到宝骏730再到五菱宏光MINIEV,虽然“神车”辈出,但主力产品始终集中在低端车市场,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与利润提升始终是未能突破的难题。
智能化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早在2018年年底,柳州便建成全球首个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成了全球首条具备5G、C-V2X技术,实现远程驾控、无人驾驶场景,从这些动作来看,柳州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并不算晚。但几年过去,柳州并未成为像长沙、德清那样的自动驾驶先锋城市。直到2021年年底,柳州车联网先导区项目(一期)建成,才完成50.3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及柳州车联网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无论是测试道路范围还是牌照数量上,柳州均落后于一二线城市。
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眼下越来越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前4月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上汽集团旗下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下滑15.9%。今年4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宏光MINIEV以1.8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27.4%。
随着五菱宏光MINIEV 将A0级新能源车市场带火后,竞品层出不穷,低价并不是新能源小车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最终车辆比拼的还是性价比,其中智能化、里程、质量、安全度等多方面组成的高性能也会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今年2月6日,吉利熊猫MINI宣布上市,今年3月,这款车的销量超过1万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宏光MINI的市场空间。包括奔奔EV、长安糯玉米在内,如今已有不少品牌欲在A0级市场“虎口夺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曾公开表示,中小城市有迫切的、机动化的出行需求。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相对分散,机动化需求比较高,同时不需要具备特别高的续航里程车辆。
不过,纵观入局车企,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小型车市场,低端化发展很难长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强调,将小型汽车完全等同于低端化,一度是当年该细分市场萎缩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宏光MINI EV是A0级小车的“开山鼻祖”,那么在这款车型将市场彻底带火之后,竞争者前赴后继的赶来,让市场成为了斗兽场。
这意味着,五菱产品升级面临挑战,其主力市场又面临着来自多方的竞争,以五菱汽车为动力的柳州汽车工业如何进一步延续优势,将是柳州模式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参考资料:
【1】《曾经“霸榜”的五菱小神车不香了:竞品太多还是市场退潮?》新京报 2023-5-15
【2】《将“柳州模式”打造成“全国样板”》柳州日报 2023-02-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