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离职的百度副总裁,给文心一言提了个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离职的百度副总裁,给文心一言提了个醒

退潮之后,遍地都是裸泳者。

文|螺旋实验室 牧歌

编辑|坚果

伴随着原百度副总裁、“希壤”产品负责人马杰的离职,百度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战略已经岌岌可危。

时间拨回到2021年底,百度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产品被命名为“希壤”。而当初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和抢先发布的噱头,与如今的“文心一言”如出一辙。

但仅仅不到两年,“希壤”已经难以拾起昔日荣光。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显示,百度希壤团队虽然还未解散,但前途并不明朗,部分人员已经转岗或离职。

作为希壤的缔造者,马杰的离职则更是有些惋惜,他在百度任职长达8年,曾领导负责过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等明星产品,并于2021年晋升为百度副总裁。

在马杰朋友圈发布的告别长文中,他声称离开百度是“个人决定”,同时也表示,“元宇宙还需要至少五年,也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希望大家给予耐心和呵护。”

01 百度希壤食之无味

作为一款在疫情期间诞生的元宇宙项目,希壤的灵感最初来源于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会议的窘境,定位则是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

在百度工作多年的马杰被指派直接负责希壤产品,该项目于2020年启动,2021年正式对外推出。马杰个人对于元宇宙及希壤产品亦有充分信心,他曾表示,“我们认为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的方向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希壤这个平台,让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也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乐趣。”

为了给自家的元宇宙产品造势,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更是多次为其站台,2021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就选择在希壤元宇宙中召开,李彦宏亲自在元宇宙中现身并发布演讲。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度元宇宙产品却开始逐渐暴露变现难的问题。除了“开会”这一并不算刚需的场景,其他方面的商业应用乏善可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整个2022年,希壤共落成超过120项元宇宙活动和空间,但根据希壤负责人马杰的表态,这些商业项目也仅仅带来了“上亿元的商业收入”。

对比2022年百度整体1237亿元的总营收,元宇宙的收入可谓是九牛一毛。

除了现阶段变现乏力之外,元宇宙的增长空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国内外的诸多科技互联网大厂均未在此领域再取得重大突破,反倒是相关业务裁员和关停的消息不时传出。

当然,于百度而言,减少对元宇宙项目的投入也来自于业务线之间的平衡,今年ChatGPT的崛起带火了大模型赛道,百度在此领域也有多年的布局,“文心一言”发布后更是在国内广受瞩目。好不容易等到风来,百度势必要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具想象空间的大模型战场。

02 行业元宇宙普遍退潮

客观来说,不仅仅是百度,两三年前在元宇宙领域投下重注的巨头们,如今几乎都难见到预期回报,收缩业务线也几乎成为了业界的普遍现象。

曾经对于元宇宙抱有极大热情的网易,甚至差点将创始人丁磊的Title都改成了“元始天尊”,和百度一样,网易也曾推出过元宇宙虚拟活动平台“瑶台”,但在运行了一年多以后,这款产品也和希壤一样变得愈发鸡肋。

疫情褪去之后,线下展会和活动迎来了久违的回暖,瑶台、希壤这类线上会议产品虽然有元宇宙的概念噱头,但毕竟无法完全取代线下场景。加之本身的功能创意始终未能取得革命性突破,让此类产品终究只能困在会议活动展览等垂直领域的商业场景中。

而像字节跳动这样试图从硬件领域切分元宇宙蛋糕的互联网巨头,现阶段也难以探索出一条清晰的商业路径。

2021年,字节斥巨资收购了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这笔交易也被称作当时国内VR赛道最大的收购案,但是在字节入主之后,PICO随后推出的几款VR产品均未能在市场上掀起较大热潮,即便是字节动用了包括抖音在内的流量资源,都难以让PICO的产品产生出圈效应。

今年2月,PICO传出了将进行新一轮人员优化的消息。

除了上述的这些企业,国内的腾讯和快手,海外的Meta、微软等公司都在今年调整了对于元宇宙业务的投入力度,更不乏有大厂的元宇宙业务负责人调岗或离职。

而元宇宙的熄火,也给当下正在风口之上的“大模型”概念提了个醒,数年前元宇宙概念爆发之时,也和如今的大模型一样,相关概念股持续涨停,各大巨头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产品。但如今来看,退潮之后,遍地都是裸泳者。

03 文心一言会步后尘吗?

一直自诩为技术型公司的百度,抛开公众层面的认可程度,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那就是产品落地的速度确实有一定优势。从最早发布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到今年又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百度在新技术概念面前,似乎总能占据先发优势。

但这种优势能否转化为长久的胜势,却并不是简简单单多发明一些新概念就能达成的。从希壤的前车之鉴来看,无论是百度还是国内的其他公司,想要在大模型领域取得长效发展,首先就得解决商业化的落地问题。

元宇宙兴起之初,外界普遍预测会在游戏及泛娱乐领域产生大规模应用,但从近两年的行业态势来看,由于VR等入口设备缺少粘人的交互和玩法,使得用户黏性并不高,自然也难以产生较大的商业效益。

而如今的大模型领域,虽然已经展现出了代替人工劳动的特质,但是就国内的大模型产品而言,在通用对话AI上的商业模式乏善可陈,反而在产业GPT上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而一旦涉及到B端的产业化应用,又会遭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如何与下游场景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如何平衡通用模板与定制化、核心技术是否开源等。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长期的商业模式探索需要以时间为筹码,近些年来,除了云计算和自动驾驶这样规模巨大的赛道之外,其他很少有企业愿意坚持长期投入。更多的就是如元宇宙这样“虚火”的风口,短期内很难见到回报,一旦遇到其他的新兴产业概念,企业就会立马调整重心,将更多的资源倾注到新业务之中。

坦白而言,这不是百度一家的问题,国内的诸多企业,哪怕是顶着人工智能国家队的名号,也更多扮演的是“追风者”的角色,而并非一个真正有能力造出风口的玩家。

无论是已经渐行渐远的元宇宙,还是方兴未艾的大模型,百度都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毕竟,一个宣称要在人工智能时代ALL in的企业,不能总靠着广告收入来装点门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6k
  • 李彦宏坚称不做视频生成模型,中国版Sora到底值不值得做?
  • 盘前机会前瞻| 工信部最新发声!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重大突破,这几家公司与百度、小鹏深度合作部分产品已经量产(附概念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离职的百度副总裁,给文心一言提了个醒

退潮之后,遍地都是裸泳者。

文|螺旋实验室 牧歌

编辑|坚果

伴随着原百度副总裁、“希壤”产品负责人马杰的离职,百度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战略已经岌岌可危。

时间拨回到2021年底,百度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产品被命名为“希壤”。而当初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和抢先发布的噱头,与如今的“文心一言”如出一辙。

但仅仅不到两年,“希壤”已经难以拾起昔日荣光。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显示,百度希壤团队虽然还未解散,但前途并不明朗,部分人员已经转岗或离职。

作为希壤的缔造者,马杰的离职则更是有些惋惜,他在百度任职长达8年,曾领导负责过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等明星产品,并于2021年晋升为百度副总裁。

在马杰朋友圈发布的告别长文中,他声称离开百度是“个人决定”,同时也表示,“元宇宙还需要至少五年,也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希望大家给予耐心和呵护。”

01 百度希壤食之无味

作为一款在疫情期间诞生的元宇宙项目,希壤的灵感最初来源于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会议的窘境,定位则是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

在百度工作多年的马杰被指派直接负责希壤产品,该项目于2020年启动,2021年正式对外推出。马杰个人对于元宇宙及希壤产品亦有充分信心,他曾表示,“我们认为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的方向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希壤这个平台,让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也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乐趣。”

为了给自家的元宇宙产品造势,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更是多次为其站台,2021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就选择在希壤元宇宙中召开,李彦宏亲自在元宇宙中现身并发布演讲。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度元宇宙产品却开始逐渐暴露变现难的问题。除了“开会”这一并不算刚需的场景,其他方面的商业应用乏善可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整个2022年,希壤共落成超过120项元宇宙活动和空间,但根据希壤负责人马杰的表态,这些商业项目也仅仅带来了“上亿元的商业收入”。

对比2022年百度整体1237亿元的总营收,元宇宙的收入可谓是九牛一毛。

除了现阶段变现乏力之外,元宇宙的增长空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国内外的诸多科技互联网大厂均未在此领域再取得重大突破,反倒是相关业务裁员和关停的消息不时传出。

当然,于百度而言,减少对元宇宙项目的投入也来自于业务线之间的平衡,今年ChatGPT的崛起带火了大模型赛道,百度在此领域也有多年的布局,“文心一言”发布后更是在国内广受瞩目。好不容易等到风来,百度势必要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具想象空间的大模型战场。

02 行业元宇宙普遍退潮

客观来说,不仅仅是百度,两三年前在元宇宙领域投下重注的巨头们,如今几乎都难见到预期回报,收缩业务线也几乎成为了业界的普遍现象。

曾经对于元宇宙抱有极大热情的网易,甚至差点将创始人丁磊的Title都改成了“元始天尊”,和百度一样,网易也曾推出过元宇宙虚拟活动平台“瑶台”,但在运行了一年多以后,这款产品也和希壤一样变得愈发鸡肋。

疫情褪去之后,线下展会和活动迎来了久违的回暖,瑶台、希壤这类线上会议产品虽然有元宇宙的概念噱头,但毕竟无法完全取代线下场景。加之本身的功能创意始终未能取得革命性突破,让此类产品终究只能困在会议活动展览等垂直领域的商业场景中。

而像字节跳动这样试图从硬件领域切分元宇宙蛋糕的互联网巨头,现阶段也难以探索出一条清晰的商业路径。

2021年,字节斥巨资收购了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这笔交易也被称作当时国内VR赛道最大的收购案,但是在字节入主之后,PICO随后推出的几款VR产品均未能在市场上掀起较大热潮,即便是字节动用了包括抖音在内的流量资源,都难以让PICO的产品产生出圈效应。

今年2月,PICO传出了将进行新一轮人员优化的消息。

除了上述的这些企业,国内的腾讯和快手,海外的Meta、微软等公司都在今年调整了对于元宇宙业务的投入力度,更不乏有大厂的元宇宙业务负责人调岗或离职。

而元宇宙的熄火,也给当下正在风口之上的“大模型”概念提了个醒,数年前元宇宙概念爆发之时,也和如今的大模型一样,相关概念股持续涨停,各大巨头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产品。但如今来看,退潮之后,遍地都是裸泳者。

03 文心一言会步后尘吗?

一直自诩为技术型公司的百度,抛开公众层面的认可程度,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那就是产品落地的速度确实有一定优势。从最早发布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到今年又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百度在新技术概念面前,似乎总能占据先发优势。

但这种优势能否转化为长久的胜势,却并不是简简单单多发明一些新概念就能达成的。从希壤的前车之鉴来看,无论是百度还是国内的其他公司,想要在大模型领域取得长效发展,首先就得解决商业化的落地问题。

元宇宙兴起之初,外界普遍预测会在游戏及泛娱乐领域产生大规模应用,但从近两年的行业态势来看,由于VR等入口设备缺少粘人的交互和玩法,使得用户黏性并不高,自然也难以产生较大的商业效益。

而如今的大模型领域,虽然已经展现出了代替人工劳动的特质,但是就国内的大模型产品而言,在通用对话AI上的商业模式乏善可陈,反而在产业GPT上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而一旦涉及到B端的产业化应用,又会遭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如何与下游场景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如何平衡通用模板与定制化、核心技术是否开源等。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长期的商业模式探索需要以时间为筹码,近些年来,除了云计算和自动驾驶这样规模巨大的赛道之外,其他很少有企业愿意坚持长期投入。更多的就是如元宇宙这样“虚火”的风口,短期内很难见到回报,一旦遇到其他的新兴产业概念,企业就会立马调整重心,将更多的资源倾注到新业务之中。

坦白而言,这不是百度一家的问题,国内的诸多企业,哪怕是顶着人工智能国家队的名号,也更多扮演的是“追风者”的角色,而并非一个真正有能力造出风口的玩家。

无论是已经渐行渐远的元宇宙,还是方兴未艾的大模型,百度都需要进一步证明自己,毕竟,一个宣称要在人工智能时代ALL in的企业,不能总靠着广告收入来装点门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