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车预言家
5月29日,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正式启幕,阔别公众视野已久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现身。他一如往常身着经典皮肤——黑色皮夹克,面带自信的微笑,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只是,这时的他或许还没有预见到,仅仅一天后,他身后的英伟达帝国即将创造历史。
5月30日,英伟达股价开盘涨超4%,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跻身仅次于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的美股第五大科技股。
市值高光背后,是近段时间以来英伟达各项业务的遍地开花。今年一季度,英伟达实现总营收71.9亿美元,环比增长19%。
按照每月30天计算,英伟达日均收入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都对英伟达存有戒心。并且,在当前混乱的国际政治局势之下,灰天鹅带来的“万一”,比确定性的技术更难预测。 具体来看,数据中心业务创下42.8亿美元的营收记录,成为这一时期英伟达的“强力支撑”;游戏业务上,以22.4亿美元的营收稳固英伟达的另一支柱;而汽车方面,其2.96亿美元的营收也再一次达到了历史新高。
诚然,ChatGPT所引发的AI算力狂潮和游戏业务稳定的基本盘给了英伟达绝对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不断上扬的汽车业务或许才是英伟达源源不断的惊喜来源。
可以看到,尽管营收总量相对较小,但英伟达的汽车业务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而当智能化成为汽车当之无愧的“新引擎”,汽车芯片需求逐步扩大,叠加英伟达在智能汽车算力方面的相对优势,未来英伟达汽车业务的想象空间也许还要更大。
对于英伟达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信号,但对于广大的汽车企业来说,却不能算是一个好消息。
其核心原因在于,当前英伟达在汽车芯片,尤其是从智能驾驶算力领域的地位来看,暂时还很难看到对手。换句话说,未来车企们大规模布局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这在“成本为王”的汽车制造行业,显然是不乐见的。
事实上,当高通骁龙8155芯片席卷智能座舱芯片市场时,英伟达已经依靠智能驾驶算力方面长期累积的技术优势在汽车领域结交了一大波朋友。
2015年到2022年期间,英伟达先后推出了Tegra系列、Paker、Xavier、Orin等多款高算力芯片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奔驰、路虎、沃尔沃、蔚来、小鹏等均被囊括进英伟达的“朋友圈”内。
据了解,特斯拉Autopilot HW2系列自动驾驶系统、蔚来ADAM超算平台、小鹏G9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均以英伟达芯片为基础打造。此外,今年比亚迪的新车型也将采用NVIDIA DRIVE Orin方案。
与此同时,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英伟达在汽车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相对优势还在不断越阡。
去年9月,英伟达正式发布了名为“Thor(雷神)”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芯片。据介绍,Thor芯片单颗就已经达到了2000TOPS的AI算力,相当于此前发布的Atlan芯片的两倍,Orin芯片的八倍,暂居业内首位。
以强大算力为核,英伟达Thor智能驾驶芯片能够真正做到“统御全车”,实现“舱驾一体”,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驾驶员检测、车内控制等等功能仅依靠一枚芯片完成。换句话说,Thor芯片可以同时承担智能驾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的全部功能,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今年年初的CES展上,英伟达还提出了DRIVE SIM数字孪生、DRIVE Ecosystem智能电动汽车生态等概念。支持智能汽车的生产建造再到自动驾驶训练、模拟、仿真等全过程。可以看到,从硬件到软件,英伟达在汽车智能算力方面的优势迁移成果都十分突出。
总的来说,英伟达thor智能驾驶芯片系统至少在三个方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算力系统:其一,破除了以往“各自为政”的设计思路,首次将智能汽车带入中央计算模式;其二,将智能驾驶的芯片算力提升到2000TOPS级别;其三,在软件层面将智能汽车产业引领到更开放的计算生态。
这不仅仅是算力上的“碾压”,更象征着英伟达在智能汽车芯片领域向全行业发起的进攻。而与英伟达的“优势”地位相对应的,是后继者们的“力不从心”。
事实上,在如今的汽车行业中,不是没有人在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积极布局,如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厂,黑芝麻等科技型企业。但是,相比较于英伟达等芯片巨头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现阶段而言,这些企业自研之路的彼岸似乎还遥遥无期。
可以预见,伴随着汽车产业自动驾驶的落地需求,未来行业对于拥有着庞大计算需求和数据支持的智能驾驶芯片的需求,只多不少。相对应的,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当中,“供不应求”一定是常态,该情况也已经在当下的市场有所体现。
而当英伟达这一类的企业真正在汽车芯片、智能驾驶领域形成绝对的优势和壁垒,留给其他科技公司和主机厂们的利润和时间空间都将被压缩。 回过头来看,从硬件升级到软件生态,英伟达布局汽车智能驾驶的野心是什么?
对此,其汽车部门副总裁Danny Shaoiro曾这样介绍英伟达在汽车行业的定位:“英伟达不只是技术供应商,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都希望为汽车产业做更多事,让未来的汽车更安全、更节能。”
与传统汽车行业“价低者得”的供应模式不同,英伟达当前所面临的,是一个鲜有对手的市场。而它要做的,就是把握住汽车智能化的这股机遇,像博世在汽车电子元件领域的优势地位一样,在汽车芯片领域形成头部效应和壁垒,“再造”一个博世,将汽车业务从一个低速增长的业务板块拉升至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节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