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现在想追踪头部电影公司的动向可不太容易。
从前各大公司争相发布新片单、新计划,这两年却一反常态比起谁更低调。好在,头部公司们还是留下了一个让外界观察的窗口——业绩说明会。
每年一度的业绩说明会,原本是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公开平台存在,现在,除了这一层作用之外,也成了我们了解头部公司未来战略为数不多的途径。
自2022年报发布以来,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华谊兄弟、横店影视、金逸影视这七家公司都在近期陆续召开了业绩说明会。
这些头部公司,都说了点啥?
内容:多赛道深挖
做电影,就离不开内容。这是一切内容型电影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一些从神坛跌落的公司,也往往少不了内容版块的脱缰。
纵览各公司业绩说明会,几乎所有业务涉及内容创作的公司都对这部分业务做了重点介绍,信息量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版块。因此在盘点的过程中,我们将内容板块划分为内容、IP、人才三个维度。
首先看总体的内容布局。
这方面各家公司布局态度相似,都在寻求不同体量、不同题材乃至不同品类项目的多维覆盖。
在此之中,中影作为国字头一号公司,在后疫情时代承担了引领行业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内容储备数量和体量上都有明显优势。据中影透露,目前创作开发中的项目有60多个,其中原创项目超过40个。
储备项目中,目前有《志愿军》《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天才翻译家》《群星闪耀时》《我不是梵高》《我和我的春晚》《只此青绿》《非诚勿扰3》《再见了,老板》等涉及多个题材的若干项目在推进中,呈现出了深度、广度兼备的特点。
经历了前三年的波动市场,依靠单一院线内容收入维持内容板块运作难上加难,现阶段,中影已经成为头部阵营中唯一坚持院线内容单一布局的公司了。而除了中影之外,头部电影公司选择多领域内容布局补充内容营收已成为共识。
剧集市场的新入局者博纳斗志满满,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出了未来三年“三大片、三小片、三剧集”创作生产计划。
具体来看,院线电影方面,博纳计划保持优势类型创作,目前《传说》正在拍摄,《红海行动 2:虎鲸行动》即将开拍,科幻电影《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已立项,另还有两部尚未透露片名的商业作品。
此次博纳还首次将剧集提升到和电影同一高度。前两年通过《阳光之下》《不期而至》两轮成功试水后,决定加大布局,目前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上甘岭》正在拍摄中,另一部爱情悬疑剧《狩猎时刻》计划在今年内开机。
万达影视今年的内容成绩平平,但储备项目中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项目的。据万达电影透露,万达影视主投主控的《维和防暴队》《三大队》《寻她》《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影片预计将于年内择机上映,《女大佬》《误杀 3》等影片正在筹备拍摄之中。
剧集方面,万达电影旗下剧集类子公司新媒诚品已拍摄完成待播的剧集包括《最灿烂的我们》《画眉》《仙剑奇侠传四》《梦外滩》《三大队》《交错的场景》等,年内预计还有3部剧集释出。
横店影视的内容版块一直以主投+参投为主,今年计划完成每年参投10部以上优质影片的投资目标,年度主投及参投影片票房收入达到全国总票房的20%-30%。
目前横店的储备项目有《超能一家人》《志愿军:雄兵出击》《念念相忘》《不虚此行》《绑架游戏》《九龙城寨-围城》《美人鱼 2》《扫毒 3》等,项目类型多元。另外横店影视也在筹备原创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等项目,待时机成熟后开机。
华谊兄弟储备项目数量不少,透露了《志愿军:雄兵出击》《749局》《狗阵》《美人鱼2》《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前任4:英年早婚》《非诚勿扰3》《特殊的礼物》《网中人》《平行任务》《少年火箭》《超级马丽》等十余部已开机或是计划开机的影片,其中不乏头部大片及优质IP续作。
另外华谊也有部分剧集、网络电影布局,像《宣判》《警鹰》《燕山派与百花门》已完成制作,《绝顶》《兰闺喜事》等也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当下华谊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主控稀缺,目前储备项目中仅有《前任4:英年早婚》一部主控主投影片杀青待映。剧集与网络电影布局尽管能够为内容收入带来一个补充,仍然无法替代院线电影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说,主控主投项目的短缺,也是华谊今日衰落局面的一个侧面体现。
其次是同样得到很多投资者关心的IP储备。
IP与内容不分家,优质内容的存续性很大程度上是由IP决定的。特别是今年上半年,AIGC技术爆发引发全行业震动,未来优质IP的价值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2023年,IP仍然是内容战场的前线战事。
今年三月,上海电影拟收购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后者拥有众多动画IP及真人影视版权,包括上半年走红全网的《中国奇谭》以及《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作品。
此举的背面是上海电影声势浩大的转型策略,即以影院和渠道运营为“第一赛道”,以电影及内容宣发为“第二赛道”,以大IP开发为“第三赛道”。在通过收购获得更多优质IP的同时,上海电影意图将IP作为新的业务抓手,计划以上影元文化作为上海电影大IP 开发的主平台和主要载体放大优质IP价值。
曾经成功打造了“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等原创系列项目的博纳影业也较重视IP开发与价值转化。目前在筹备的《红海行动2》以及立项的《智取威虎山前传》皆为IP延伸作品。接下来,博纳计划继续挑选适合的电影IP项目进行孵化,同时也会加大品牌授权和衍生品的开发力度,挖掘更大的盈利空间。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IP既是过往优势,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有力业务抓手。在业绩说明会上,华谊兄弟表示公司将继续集中优质资源贯彻“影视制作+IP运营”的轻资产商业模式,以推动公司加速回归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最后是人才储备。
今年动作最大的大概是中影宣布的“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30-50部青年电影人的原创作品,总投资规模10亿元,平均到每一部影片身上,最低能够获得约2000万元的投资,利好中小成本电影。
万达电影透露了旗下人才扶持“菁英+”计划相关动向。自2017年启动以来,目前万达电影已经签约编剧92位,签约导演8位。接下来的待映影片有《寻她》和《交错的场景》《我们四重奏》等。
博纳影业则意图培养技术型人才,希望可以在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多维结合与互动中,发掘电影科技、虚拟技术、视觉艺术、后期特效等领域的青年人才。
影院:稳速度提效
如果说内容业务是外放型发展,那么影院业务则是普遍的内收策略。
影院是电影公司业务中为数不多的重资产业务,在疫情三年间,影院端受到巨大冲击,全国内有很多影院都遭遇了关停倒闭。这种影响直至现在还未完全消退,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在映影院数量还出现了首次负增长。
体现在上市电影公司身上,则是持续的降本经营。
在过去三年间,院线龙头万达电影带头降本,一方面开放了特许经营加盟权,另一方面也放缓了直营影院的扩张计划。今年万达电影将继续优化影院发展标准,计划新建10-20家影院,同时新开业轻资产影院50-60家,以实现业务上的降本增效。
中影近几年的主要建设重心放在了CINITY影厅建设上,去年与横店影视、万达电影等多家院线公司达成合作改建影厅。不过在自营影院方面的扩张力度不算大,计划2023年拓展不少于10家自营影院。
经营体量更小的金逸影视,计划以一、二线城市为优先方向拓展市场份额,拟选择低成本、设施完善的商场入驻新增影城10家。除此以外,也准备对一些陈旧、潜力不足的项目分别进行改造升级或关停。
横店影视是目前计划数量最多的一家,计划在年内新建影院 50 家左右。
AI:风口寻机遇
迅猛的AI技术为影视行业吹来了新风,在影视生产链条中,新技术的拓展或将成为降本增效的新切口。正因如此,头部内容公司无一例外都在向AI抛出橄榄枝,而AI相关问题也成了每家内容公司都会被问及的方面。
不过在这方面,各公司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譬如未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光线传媒,不仅率先宣布海外动画制作团队已经在摸索ChatGPT相关应用,还利用AI技术制作出了动画电影《去你的岛》的首张电影宣传海报。光线传媒对AI技术的看好,昭然可见。
上海电影也是踩准风口迎浪而上的一家电影公司。上影表示,收购上影元文化后,将在渠道运营、内容宣发、广告营销和数字资产等方面通过多种合作模式探索AI与影视产业融合。另外也计划围绕试点前沿科技与电影产业的融合创新,探索 IP 与“元宇宙”、“Web3.0”、AR/VR 等体验科技结合的新产品、新体验,进而用于搭建新产品。
万达电影与博纳影业也陆续开始了AI技术的实操。前者运用于包括角色和场景的图片及视频素材在内的游戏产品广告宣传素材制作,后者在正在拍摄的古装动作片《传说》中,通过 AI 技术还原了年轻的成龙饰演的古代将军征战沙场的战争场面。
相比之下,中影和华谊兄弟的态度比较保守。中影目前还在观望AI技术的发展趋势,暂时尚未做出相关试水动作。华谊方面虽对AI技术同样表示看好,“要拥抱新科技,打破思维窠臼,探索创新科技与影视行业的融合应用”,也暂未运用到实际创作应用中。
除此之外,中影还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即将筹建“中国科幻电影乐园”。这是后疫情时代行业内屈指可数的重资产业务扩张动作。
在此前的文章中犀牛君也判断,从中影现有IP层面以及过往同行业经验角度来看,科幻电影乐园的前景并不算积极。不过,由中影来牵头这个动作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一些事了。
而随着进入6月,马上就要到来的第23届全国院线影片推介会与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必然还会释出更多行业大动作。初夏之际,电影行业暖意更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