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去年动力电池大会上,产业链围绕锂价和‘谁为谁打工’争执不休,今年由于锂价整体下跌,会议氛围感觉比较平和。”
在日前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主题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镍业分会副理事长徐爱东表示。
锂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锂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由于供需错配,去年锂盐价格达到6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今年受下游需求放缓,锂价又一度跌至18万元/吨,后逐步回升至目前的30万元/吨左右,较此前趋于稳定。
赣锋锂业(002460.SZ/01772.HK)副董事长王晓申在会上表示,锂电池最快的建设周期仅需九个月,但锂资源项目平均5-8年的建设周期,在下游发生变化时,上游很难在短期作出有效反应。
但当前锂价仍处于相对高位。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仅约6万元/吨。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上述会上表示,2023年价格大概率会保持在15万-20万元/吨。
王晓申认为,2023-2026年,随着新的锂资源项目进入到市场供应体系,锂盐供给将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但也存在紧平衡的时期,有供给不确定的风险。
“锂电产业必然是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实现能源绿色化的关键环节。”宜宾天原集团董事长罗云在会上表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大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地位的电池企业。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有六家是中国企业,市场占比超过六成。
从装机量看,中国在动力电池赛道上已占据规模优势,但产业链仍有掣肘,不只存在于锂矿等上游资源环节。多位业内大咖在上述会议上表达了对国内锂电产业链存在风险的担忧。
首先是上游资源端的进口依赖。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部预测,中国的锂、钴、镍对外依存度在2030年将分别达到80%、92%、98%。
“在十年之内,资源问题仍然是产业安全的第一大的威胁和隐患。”罗云称,“十年之后,随着电池回收规模的扩大,新的替代技术发展,资源溢价会逐步减少并逐渐成为普通的工业品。”
王晓申也在会上指出:“上游锂资源是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关键所在,因为锂电池其他材料都是可以替代的,但锂作为最轻的金属目前仍无法替代。”
他进一步指出,很多国家有资源保护倾向,这对企业海外的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此外,ESG等方面的要求也给资源供给的释放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当前,诸多企业正在加大国内的资源开发进程。以赣锋锂业为例,过去两三年该公司加快了国内资源布局,包括青海盐湖、江西上饶锂云母矿等。
王晓申表示:“考虑到长期需求,过去被认为高成本的项目,现在看来也有开采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该公司此前在澳大利亚、阿根廷、爱尔兰、墨西哥等国家均有资源布局,其中,澳大利亚的Mount Marion为其锂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王晓申透露,“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年产4万吨碳酸锂项目,预计今年6月投产;马里的Goulamina明年开始投产。”
除了资源端外,中国锂电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也将趋于严峻。
罗云表示,虽然目前中国锂电产业走在世界前列,但美欧都在加速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将对中国锂电产业形成挑战。
“未来国内锂电产业可能面临‘走出去’困难、供应链不稳,乃至被‘断奶’的风险。”罗云认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也在会上表示,中国锂电产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临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要求。
此外,全球锂电产业的技术竞争依然激烈,这意味着目前谈论胜负为时尚早。
技术的先进性,是锂电产业非常重要的一环。从现有电池技术看,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技术迭代带来的冲击风险依然存在。
罗云认为,未来中国锂电技术能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充满不确定性,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布局新“赛道”,例如寻求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等。
针对中国锂电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徐爱东表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要考虑中国继续作为世界工厂这一角色的可行性。在上游锂钴镍资源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新兴矿种的储备,可以有效抑制炒作风气稳定市场价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