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阿里重回创业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重回创业时代

阿里的战斗力仍存。

摄影:界面新闻 匡达

文|节点商业组  零度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阿里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

3个月前,阿里宣布了“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仅仅3个月时间,阿里似乎已经准备好了。

除了在业务架构上进行改变,人事上,也随之而动。原董事会主席、CEO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接替张勇出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这是一场时隔24年的再创业,通过重新归零的心态、再次活跃起来的敏捷型组织,阿里正在重塑价值体系。

阿里变革加速推进

阿里,正在推动变革加速。

日前,张勇发布了全员信,其中提及,阿里的自我变革正顺利平稳推进,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整个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态奔向未来。

今年3月,阿里宣布1+6+N组织变革,符合条件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有机会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作为“1”则转型为控股型集团。

对于阿里而言,大公司主动变小变敏捷,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领先于时代的选择。这其中最大胆的一步无疑是完全分拆阿里云。

在一个多月前,在向阿里云内部宣布完全分拆的全员信中,张勇写道:“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未来,阿里云智能集团可以更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组织和运营……我们才有机会共同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云计算作为未来所有设施的底座,这场争夺战如同水电煤一样,决定着未来方向。阿里内部对于云智能同样非常重视。从人员配置看,集团将张勇放到了掌舵者的位置,可见对这一业务的重视程度。

阿里巴巴集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同时,在5月中旬的阿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张勇表示,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集团大多数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 认为云智能可以完全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运营和组织。因此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独立后,阿里云面向的天地将更为广阔。

从技术路径看优势,阿里过去24年的积累,都是明天不断加速的原动力。

最典型的案例仍是云智能。就在此前,阿里云宣布新一轮降价,对于云智能而言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事实上,只有当客户足够多,市场占有率足够广,才能具备成本的优势,并实现降价。张勇曾提到,过去十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80%,存储成本下降近九成。未来将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最新的机遇来自AI赛道,如今这个赛道中挤满了全球顶级科技公司。不久前,阿里云发布了AI大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将接入阿里巴巴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张勇强调,所有行业都能通过AI重塑。对任何企业而言,无论过去取得多么卓越的成就,如果未来无法在AI时代持续转型,将在新技术浪潮中落伍。

今年2月,中信证券在考虑增速和盈利能力后,参考亚马逊旗下AWS估值,给阿里云计算业务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但不少人认为,这个数字低估了阿里云的前景,应该按照8到10倍的市销率去预估其价值。此后,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给出的判断是4000亿美元估值。

无论是哪一种,阿里云一旦上市,一定是高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阿里拆分后,备受瞩目的就是其项目的估值。”业内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节点财经,“很多机构想要杀进去,作为头部项目,阿里是标杆和保证。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投得进去。”

放眼全球,云计算都是一个竞争激烈又充满想象力的市场。今天,中国市场的IT渗透率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中国仅有1.3%的IT渗透率,其中云化的比重仍有5%以上的差距。在国际市场,阿里云凭借技术优势和提前布局,成为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但也面临着来自世界顶级云厂商的竞争。

从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历史看,张勇是阿里体系内最具商业化能力和前瞻视野的业务领袖,尤其具备将业务从兴起阶段送入大规模成熟运转的能力,加上他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对于今天正处在关键上升期和分拆上市阶段的阿里云而言,至关重要。

阿里重建创业战斗力

可以说,当前的阿里,集中、统一的狼性创业精神,一如24年前一样统一。

24年前,诞生于湖畔花园小区的阿里巴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千亿美元的商业巨兽,组织体系也从最一开始的“十八罗汉”变成一个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复杂、新老业务交织的超级大厂,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奇迹。

能创造这一奇迹,离不开十八罗汉最初的奋斗。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999年,蔡崇信与马云第一次见面时,他在一家瑞典风投公司——Investor AB工作;而马云刚刚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正在四处融资。见完面后,蔡崇信提出想要看看马云的创业团队,于是马云就把他领到了湖畔花园别墅,一开门,蔡崇信有些呆住了——屋里黑压压坐着20多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工作着,欢笑着。

但也就是这样的战斗力,吸引了蔡崇信放弃70万年薪的工作,每个月以500元的工资加入阿里。

经过24年奋斗,阿里的战斗力仍存。

这一次1+6+N的改革,从宣布提出,到实现改革,迅速铺开,再看也不过只有3个月时间。不仅组织形态初步形成,其中不少业务已经有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阿里的拆分是一场效率之战,更说明,阿里一直以来的变革基因仍然存在这个庞大的体系内部。

如今,这种战斗力和执行力,在体系中被唤醒。

除了组织的强大,阿里在人事方面的决断力同样惊人。

经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同意,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北京某咨询公司合伙人张桐告诉节点财经,“当前阿里的人事变动,无论是从人员梯队,还是从组织效率,以及保持未来业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安排。”张桐进一步表示,“大公司能够基业长青,合伙人的管理机制非常重要,需要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

这一变动,不仅使得组织更加扁平、高效,同时对于人员的安排也是恰到好处。“这一安排充分反映了阿里当前的决心,未来,集团重仓资本管理、战略审查、资源分配,以及在新兴技术领域找新的增长点。而各子公司则在业务上高效运营。”张桐告诉节点财经。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阿里开始了一场雷霆之变。从浅处看,这是阿里基于外部环境做出的最佳选择,而在向阿里深处看,超强的执行力、不断内省的决断力、保持创新的前瞻性、以及强大执行体系,这可能才是阿里能发展至今的根本。

如今,人事变化、组织变化,证明了阿里迈向敏捷型组织、高效型组织的决心,同时,阿里也展示出保持了24年一路坚持的创业心态。

这将是决定阿里未来的唯一指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5k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超67亿港元,阿里巴巴获净买入居前
  • 第一三共自主研发创新药德力静® 阿里健康大药房首发上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重回创业时代

阿里的战斗力仍存。

摄影:界面新闻 匡达

文|节点商业组  零度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阿里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

3个月前,阿里宣布了“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仅仅3个月时间,阿里似乎已经准备好了。

除了在业务架构上进行改变,人事上,也随之而动。原董事会主席、CEO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接替张勇出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这是一场时隔24年的再创业,通过重新归零的心态、再次活跃起来的敏捷型组织,阿里正在重塑价值体系。

阿里变革加速推进

阿里,正在推动变革加速。

日前,张勇发布了全员信,其中提及,阿里的自我变革正顺利平稳推进,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整个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态奔向未来。

今年3月,阿里宣布1+6+N组织变革,符合条件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有机会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作为“1”则转型为控股型集团。

对于阿里而言,大公司主动变小变敏捷,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领先于时代的选择。这其中最大胆的一步无疑是完全分拆阿里云。

在一个多月前,在向阿里云内部宣布完全分拆的全员信中,张勇写道:“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未来,阿里云智能集团可以更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组织和运营……我们才有机会共同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云计算作为未来所有设施的底座,这场争夺战如同水电煤一样,决定着未来方向。阿里内部对于云智能同样非常重视。从人员配置看,集团将张勇放到了掌舵者的位置,可见对这一业务的重视程度。

阿里巴巴集团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同时,在5月中旬的阿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张勇表示,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集团大多数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 认为云智能可以完全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运营和组织。因此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独立后,阿里云面向的天地将更为广阔。

从技术路径看优势,阿里过去24年的积累,都是明天不断加速的原动力。

最典型的案例仍是云智能。就在此前,阿里云宣布新一轮降价,对于云智能而言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事实上,只有当客户足够多,市场占有率足够广,才能具备成本的优势,并实现降价。张勇曾提到,过去十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80%,存储成本下降近九成。未来将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最新的机遇来自AI赛道,如今这个赛道中挤满了全球顶级科技公司。不久前,阿里云发布了AI大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将接入阿里巴巴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张勇强调,所有行业都能通过AI重塑。对任何企业而言,无论过去取得多么卓越的成就,如果未来无法在AI时代持续转型,将在新技术浪潮中落伍。

今年2月,中信证券在考虑增速和盈利能力后,参考亚马逊旗下AWS估值,给阿里云计算业务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但不少人认为,这个数字低估了阿里云的前景,应该按照8到10倍的市销率去预估其价值。此后,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给出的判断是4000亿美元估值。

无论是哪一种,阿里云一旦上市,一定是高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阿里拆分后,备受瞩目的就是其项目的估值。”业内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节点财经,“很多机构想要杀进去,作为头部项目,阿里是标杆和保证。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投得进去。”

放眼全球,云计算都是一个竞争激烈又充满想象力的市场。今天,中国市场的IT渗透率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中国仅有1.3%的IT渗透率,其中云化的比重仍有5%以上的差距。在国际市场,阿里云凭借技术优势和提前布局,成为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但也面临着来自世界顶级云厂商的竞争。

从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历史看,张勇是阿里体系内最具商业化能力和前瞻视野的业务领袖,尤其具备将业务从兴起阶段送入大规模成熟运转的能力,加上他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对于今天正处在关键上升期和分拆上市阶段的阿里云而言,至关重要。

阿里重建创业战斗力

可以说,当前的阿里,集中、统一的狼性创业精神,一如24年前一样统一。

24年前,诞生于湖畔花园小区的阿里巴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千亿美元的商业巨兽,组织体系也从最一开始的“十八罗汉”变成一个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复杂、新老业务交织的超级大厂,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奇迹。

能创造这一奇迹,离不开十八罗汉最初的奋斗。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999年,蔡崇信与马云第一次见面时,他在一家瑞典风投公司——Investor AB工作;而马云刚刚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正在四处融资。见完面后,蔡崇信提出想要看看马云的创业团队,于是马云就把他领到了湖畔花园别墅,一开门,蔡崇信有些呆住了——屋里黑压压坐着20多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工作着,欢笑着。

但也就是这样的战斗力,吸引了蔡崇信放弃70万年薪的工作,每个月以500元的工资加入阿里。

经过24年奋斗,阿里的战斗力仍存。

这一次1+6+N的改革,从宣布提出,到实现改革,迅速铺开,再看也不过只有3个月时间。不仅组织形态初步形成,其中不少业务已经有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阿里的拆分是一场效率之战,更说明,阿里一直以来的变革基因仍然存在这个庞大的体系内部。

如今,这种战斗力和执行力,在体系中被唤醒。

除了组织的强大,阿里在人事方面的决断力同样惊人。

经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同意,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北京某咨询公司合伙人张桐告诉节点财经,“当前阿里的人事变动,无论是从人员梯队,还是从组织效率,以及保持未来业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安排。”张桐进一步表示,“大公司能够基业长青,合伙人的管理机制非常重要,需要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

这一变动,不仅使得组织更加扁平、高效,同时对于人员的安排也是恰到好处。“这一安排充分反映了阿里当前的决心,未来,集团重仓资本管理、战略审查、资源分配,以及在新兴技术领域找新的增长点。而各子公司则在业务上高效运营。”张桐告诉节点财经。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阿里开始了一场雷霆之变。从浅处看,这是阿里基于外部环境做出的最佳选择,而在向阿里深处看,超强的执行力、不断内省的决断力、保持创新的前瞻性、以及强大执行体系,这可能才是阿里能发展至今的根本。

如今,人事变化、组织变化,证明了阿里迈向敏捷型组织、高效型组织的决心,同时,阿里也展示出保持了24年一路坚持的创业心态。

这将是决定阿里未来的唯一指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