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风暴眼中的量化私募:争议与变局|回望2023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暴眼中的量化私募:争议与变局|回望2023⑦

私募行业在今年迎来一系列重磅行业法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穆玥

界面新闻编辑 | 宋烨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量化私募来说,2023年着实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里,有进步、有崛起、有没落、有争议,围绕着量化私募发生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在投资圈传播开来,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2023年,量化私募们究竟在投资圈里掀起了怎样的风雨波澜?

深陷收割A股风波

资深投资者张云(化名)今年对量化私募印象最深的是那场关于量化是否收割A股的大讨论。

由于近两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资金盈利惨淡,主打高频交易的量化资金逐渐引起市场的关注。

从管理规模上来看,量化私募是国内量化基金的主要阵地。据中信证券测算,2023Q3量化私募整体规模约1.58万亿,在证券类私募中的占比已经上升至2023Q3的约27.3%。

图:国内量化私募与量化公募规模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报、界面新闻整理

图:量化私募在证券类私募中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报、界面新闻整理

今年8月28日,A股在诸多重大利好背景下高开低走,瞬间点燃了大家积蓄已久的愤怒,不少投资者再也按捺不住,一股脑地把“炮火”对准了量化基金。

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檄文之一是自媒体“远方青木”8月28日盘后发布的《量化基金,今天砸盘的主力军》。该文指出,当日大盘“开盘即上涨5%、大量个股开盘上涨7-8%以上”的盘面,触发了量化交易系统的卖出指令,大量个股遭到卖出,压住了买入的多头,量化基金就是当天砸盘的主力军。

当日晚间,包括头部量化私募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先后在社交平台进行反驳,表示“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不是傻就是坏。”此外,聚宽投资、思勰投资、明汯投资等多家量化私募巨头也纷纷站队,声明并非是量化基金导致了市场的冲高回落。

8月30日,准星量化创始人汪沛更是宣布联合几名百亿量化创始人,向全国政协、证监会实名说明自己28日当天的实际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会执行如此大规模的激进卖出。

然而,量化私募们的再三解释在李伟等投资者看来并不具备说服力,相反,越来越多的A股投资者持续加入到讨伐量化基金的阵营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量化基金的不满。

最引人关注的一种说法是,量化基金通过融券做空实现收割目的。

李伟指出,量化基金在操作时往往会把个股快速拉升至涨停板,随后通过融券做空锁定利润,等到个股炸板以后再择机买入并完成还券操作,相当于变相实现了T+0。

界面新闻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尽管上述说法并未被有力的证据来证实,甚至还有部分券商出面否认了量化私募垄断券源的相关传闻,但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投资者持有和李伟相类似的观点。这轮大争论后,量化私募整体的口碑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随着市场对量化各种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涌到台前,监管也在不断重视和完善对量化高频交易的规范。

2月17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沪深主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以及科创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量化高频交易无形中被套上了“紧箍咒”。

828大讨论后 ,9月1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项通知。(以下通称为《两项通知》)

10月18日和12月中旬,沪深交所均发函,《两项通知》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敦促施行前已经开展股票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应当在通知施行后六十个交易日,即12月29日前向交易所进行报告。

11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对量化高频交易加强跟踪研判,完善监管举措。

业内人事变动不断引发官司

在量化私募一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抢人”一直是一项核心命题,昔日为了更好地吸引到相关人才,量化私募们不断放大招。

高额的薪水、美味的餐食、超长的假期、免费的健身房等,都已经成为了量化私募大厂招人的标配。

然而,即便福利条件愈发丰厚,量化巨头们依然时常面临着“留不住人”的窘境。

今年3月,“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多位核心投研人员集体出走”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随后被传闻所波及的千象资产、天演资本、白鹭资产等陆续回应表示,公司确实有人员离职,但是影响不大。

7月中旬,市场再度传出“知名百亿量化私募天演资本因某核心投研PM(投资经理)离职,规模出现大幅萎缩”的消息。天演资本随后回应称,公司管理规模的变动情况大体属实,但公司规模变动与近两年头部量化私募的净赎回、净值下降基本一致,与该研究员离职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除了员工频繁离职以外,量化私募与老员工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并暴露在公众面前。

今年4月一家名为南京宽辅的私募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陈红青曾在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担任上海鸣石私募研发部合伙人/CTO,同时还是上海鸣石私募的间接股东之一。

几个月后,天眼查APP更新的一则开庭信息显示,陈红青状告鸣石私募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于7月21日开庭审理,由此坐实了选择“单飞”的陈红青与鸣石私募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纠纷。

今年5月初,市场突然传出“百亿私募稳博投资合伙人唐宇因劳动纠纷一气之下离职,5月5日抖音直播吃樱桃”的消息。此后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发声扯皮。

同样是在今年5月份,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披露了天演资本前首席人力资源官李光楠与该公司的劳动合同纠纷,并意外曝光“天演资本的两位股东曾发生过争议并一度抢夺公司公章”。随后天演资本回应并否认。

除了多家私募各自麻烦不断以外,量化私募之间的关系也逾发微妙。

今年2月份开庭的一份案号为(2022)沪知民初5号的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原告为上海锐天投资,被告为杨云浩、宁波幻方量化、浙江九章资产、苗春晖、宁波积幂信息、谭渤龙等。至此,两大量化巨头上海锐天和幻方量化的矛盾浮出水面。

从各大私募纷纷豪掷重金抢人的举动上不难看出,人才对于量化私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频频出现的人事纠纷,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员流动俨然已经是摆在量化私募面前的一大隐忧。

“光鲜外表”下丑闻频出

都知道量化私募很赚钱,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赚钱!

2023年1月9日,幻方量化的一纸公告,刷新了多数人对于量化私募赚钱能力的认知。文中指出2022年度,幻方量化共计向慈善机构捐赠2.21亿元。除此以外,公司员工“一只平凡的小猪”个人向慈善机构捐赠 1.38亿元。以上合计3.59亿元均已完成打款。

“如果一个人一年捐掉1.38个亿,那得赚多少啊”,这是张云初次看到这条新闻时的反应。

8月底,“明汯裘慧明2.85亿拍得上海一处豪宅”的消息传播开来,再一次引起了市场对于量化私募赚钱能力的热烈讨论。

对此杭州某中小私募创始人孟羽凡倒是不觉得意外,“毕竟几百亿规模的量化大厂,每年光是管理费都好几个亿,更何况还有不菲的业绩提成,其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会流入老板的腰包里。”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国内百亿级量化私募已经增加至32家,比去年年底时多了4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的数量占比已经从去年年底时的25%提升至30.48%。

图:2022年底以及2023年11月底百亿量化私募数量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在造富神话持续上演的同时,业内公司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部分头部量化私募不断卷入各种各样的“丑闻”。

最具代表性的比如明汯私募的“举报门事件”。由于公司员工徐世骏和卓灵晨通过公众号“老私基”等吹捧明汯投资及其产品业绩,恶意贬低其他各类私募机构,今年5月份明汯投资被多家私募联合举报。

事情被查实以后,明汯投资也在8月底收到了来自上海证监局的罚单,上海证监局决定对明汯投资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对徐世骏和卓灵晨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9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披露了5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明汯投资及相关人员进行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三个月。

另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的“桃色新闻”给量化私募的行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幻方量化、灵均投资的高管及员工,都因为个人家庭事务惹出负面新闻,随后公司纷纷发布声明回应。

量化私募未来何去何从?

抛开各种传闻与纠纷不谈,更为关键的是,身处漩涡中的量化私募们在业绩表现方面也开始逐步走下神坛。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有业绩显示的量化私募共有542家,平均收益为4.15%,截至11月末,中国百亿量化私募共有32家,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7.87%。

在张云看来,这样的成绩单与同期的主观私募表现相比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量化私募前几年的表现相比,明显逊色不少。

部分百亿量化私募旗下甚至有产品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以幻方量化旗下的“幻方中证新能指数增强研究精选1号”为例,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产品自2022年7月7日成立至今年12月8日累计亏损率高达42.29%。

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的业绩计提方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12月初有投资者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花100万元买了幻方量化的产品,两年多以后赎回时只剩约80万元,还要被计提3万多的业绩报酬。

孟羽凡解释,近年来部分指数持续下挫,对应的很多指增类产品也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量化指增类产品一般是以超额收益作为业绩计提标准的,所以就会出现投资者亏损,量化私募由于做出了超额收益却依然可以计提业绩报酬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打着“量化私募”名号的假私募也开始粉墨登场。11月爆发的“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以及上市公司郑煤机、横店东磁、英洛华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踩雷,损失惨重。

深圳南山区某私募基金经理陈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近几年量化火了以后,有不少私募打着量化的名号去募资,但实际上做的根本不是量化策略。

私募行业在今年迎来一系列重磅行业法规。

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其配套指引,自5月1日起施行。

4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7月9日,国务院颁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自9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的首部行政法规。

9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1-3号及配套材料清单。

12月8日,证监会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2月1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资产管理计划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等自律规则进行修订。

可以预见,作为私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量化私募,未来也必将在一条更加规范化的道路上发展向前。

事实上,经过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量化私募大厂们正在尝试在新的赛道上突围。

4月中旬幻方量化宣布将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中,成立新的独立的研究组织探索AGI的本质。随后,其关联公司北京深度求索和杭州深度求索分别于5月中旬和7月中旬成立。

11月2日晚间,幻方量化宣布公司旗下的DeepSeek已经发布第一代大模型DeepSeed Coder,免费商用,完全开源。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量化私募像幻方量化一样,在投资领域之外拓展新的边界和可能。

走过了纷繁复杂的2023年,量化私募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文中张云、李伟、孟羽凡、郑杰、陈白、郭雄等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幻方量化

1.1k
  • 幻方量化回应舍弃对冲,业内表态:不跟
  • 市场好转、中性策略承压,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宣布放弃中性策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暴眼中的量化私募:争议与变局|回望2023⑦

私募行业在今年迎来一系列重磅行业法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穆玥

界面新闻编辑 | 宋烨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量化私募来说,2023年着实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里,有进步、有崛起、有没落、有争议,围绕着量化私募发生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在投资圈传播开来,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2023年,量化私募们究竟在投资圈里掀起了怎样的风雨波澜?

深陷收割A股风波

资深投资者张云(化名)今年对量化私募印象最深的是那场关于量化是否收割A股的大讨论。

由于近两年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资金盈利惨淡,主打高频交易的量化资金逐渐引起市场的关注。

从管理规模上来看,量化私募是国内量化基金的主要阵地。据中信证券测算,2023Q3量化私募整体规模约1.58万亿,在证券类私募中的占比已经上升至2023Q3的约27.3%。

图:国内量化私募与量化公募规模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报、界面新闻整理

图:量化私募在证券类私募中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报、界面新闻整理

今年8月28日,A股在诸多重大利好背景下高开低走,瞬间点燃了大家积蓄已久的愤怒,不少投资者再也按捺不住,一股脑地把“炮火”对准了量化基金。

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的檄文之一是自媒体“远方青木”8月28日盘后发布的《量化基金,今天砸盘的主力军》。该文指出,当日大盘“开盘即上涨5%、大量个股开盘上涨7-8%以上”的盘面,触发了量化交易系统的卖出指令,大量个股遭到卖出,压住了买入的多头,量化基金就是当天砸盘的主力军。

当日晚间,包括头部量化私募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先后在社交平台进行反驳,表示“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不是傻就是坏。”此外,聚宽投资、思勰投资、明汯投资等多家量化私募巨头也纷纷站队,声明并非是量化基金导致了市场的冲高回落。

8月30日,准星量化创始人汪沛更是宣布联合几名百亿量化创始人,向全国政协、证监会实名说明自己28日当天的实际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会执行如此大规模的激进卖出。

然而,量化私募们的再三解释在李伟等投资者看来并不具备说服力,相反,越来越多的A股投资者持续加入到讨伐量化基金的阵营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量化基金的不满。

最引人关注的一种说法是,量化基金通过融券做空实现收割目的。

李伟指出,量化基金在操作时往往会把个股快速拉升至涨停板,随后通过融券做空锁定利润,等到个股炸板以后再择机买入并完成还券操作,相当于变相实现了T+0。

界面新闻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尽管上述说法并未被有力的证据来证实,甚至还有部分券商出面否认了量化私募垄断券源的相关传闻,但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投资者持有和李伟相类似的观点。这轮大争论后,量化私募整体的口碑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随着市场对量化各种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涌到台前,监管也在不断重视和完善对量化高频交易的规范。

2月17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沪深主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以及科创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量化高频交易无形中被套上了“紧箍咒”。

828大讨论后 ,9月1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两项通知。(以下通称为《两项通知》)

10月18日和12月中旬,沪深交所均发函,《两项通知》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敦促施行前已经开展股票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应当在通知施行后六十个交易日,即12月29日前向交易所进行报告。

11月8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对量化高频交易加强跟踪研判,完善监管举措。

业内人事变动不断引发官司

在量化私募一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抢人”一直是一项核心命题,昔日为了更好地吸引到相关人才,量化私募们不断放大招。

高额的薪水、美味的餐食、超长的假期、免费的健身房等,都已经成为了量化私募大厂招人的标配。

然而,即便福利条件愈发丰厚,量化巨头们依然时常面临着“留不住人”的窘境。

今年3月,“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多位核心投研人员集体出走”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随后被传闻所波及的千象资产、天演资本、白鹭资产等陆续回应表示,公司确实有人员离职,但是影响不大。

7月中旬,市场再度传出“知名百亿量化私募天演资本因某核心投研PM(投资经理)离职,规模出现大幅萎缩”的消息。天演资本随后回应称,公司管理规模的变动情况大体属实,但公司规模变动与近两年头部量化私募的净赎回、净值下降基本一致,与该研究员离职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除了员工频繁离职以外,量化私募与老员工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并暴露在公众面前。

今年4月一家名为南京宽辅的私募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陈红青曾在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担任上海鸣石私募研发部合伙人/CTO,同时还是上海鸣石私募的间接股东之一。

几个月后,天眼查APP更新的一则开庭信息显示,陈红青状告鸣石私募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于7月21日开庭审理,由此坐实了选择“单飞”的陈红青与鸣石私募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纠纷。

今年5月初,市场突然传出“百亿私募稳博投资合伙人唐宇因劳动纠纷一气之下离职,5月5日抖音直播吃樱桃”的消息。此后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发声扯皮。

同样是在今年5月份,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披露了天演资本前首席人力资源官李光楠与该公司的劳动合同纠纷,并意外曝光“天演资本的两位股东曾发生过争议并一度抢夺公司公章”。随后天演资本回应并否认。

除了多家私募各自麻烦不断以外,量化私募之间的关系也逾发微妙。

今年2月份开庭的一份案号为(2022)沪知民初5号的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原告为上海锐天投资,被告为杨云浩、宁波幻方量化、浙江九章资产、苗春晖、宁波积幂信息、谭渤龙等。至此,两大量化巨头上海锐天和幻方量化的矛盾浮出水面。

从各大私募纷纷豪掷重金抢人的举动上不难看出,人才对于量化私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频频出现的人事纠纷,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员流动俨然已经是摆在量化私募面前的一大隐忧。

“光鲜外表”下丑闻频出

都知道量化私募很赚钱,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赚钱!

2023年1月9日,幻方量化的一纸公告,刷新了多数人对于量化私募赚钱能力的认知。文中指出2022年度,幻方量化共计向慈善机构捐赠2.21亿元。除此以外,公司员工“一只平凡的小猪”个人向慈善机构捐赠 1.38亿元。以上合计3.59亿元均已完成打款。

“如果一个人一年捐掉1.38个亿,那得赚多少啊”,这是张云初次看到这条新闻时的反应。

8月底,“明汯裘慧明2.85亿拍得上海一处豪宅”的消息传播开来,再一次引起了市场对于量化私募赚钱能力的热烈讨论。

对此杭州某中小私募创始人孟羽凡倒是不觉得意外,“毕竟几百亿规模的量化大厂,每年光是管理费都好几个亿,更何况还有不菲的业绩提成,其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会流入老板的腰包里。”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国内百亿级量化私募已经增加至32家,比去年年底时多了4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的数量占比已经从去年年底时的25%提升至30.48%。

图:2022年底以及2023年11月底百亿量化私募数量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在造富神话持续上演的同时,业内公司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部分头部量化私募不断卷入各种各样的“丑闻”。

最具代表性的比如明汯私募的“举报门事件”。由于公司员工徐世骏和卓灵晨通过公众号“老私基”等吹捧明汯投资及其产品业绩,恶意贬低其他各类私募机构,今年5月份明汯投资被多家私募联合举报。

事情被查实以后,明汯投资也在8月底收到了来自上海证监局的罚单,上海证监局决定对明汯投资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对徐世骏和卓灵晨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9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披露了5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明汯投资及相关人员进行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三个月。

另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的“桃色新闻”给量化私募的行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幻方量化、灵均投资的高管及员工,都因为个人家庭事务惹出负面新闻,随后公司纷纷发布声明回应。

量化私募未来何去何从?

抛开各种传闻与纠纷不谈,更为关键的是,身处漩涡中的量化私募们在业绩表现方面也开始逐步走下神坛。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有业绩显示的量化私募共有542家,平均收益为4.15%,截至11月末,中国百亿量化私募共有32家,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7.87%。

在张云看来,这样的成绩单与同期的主观私募表现相比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和量化私募前几年的表现相比,明显逊色不少。

部分百亿量化私募旗下甚至有产品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以幻方量化旗下的“幻方中证新能指数增强研究精选1号”为例,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产品自2022年7月7日成立至今年12月8日累计亏损率高达42.29%。

在此背景下,量化私募的业绩计提方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12月初有投资者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花100万元买了幻方量化的产品,两年多以后赎回时只剩约80万元,还要被计提3万多的业绩报酬。

孟羽凡解释,近年来部分指数持续下挫,对应的很多指增类产品也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量化指增类产品一般是以超额收益作为业绩计提标准的,所以就会出现投资者亏损,量化私募由于做出了超额收益却依然可以计提业绩报酬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打着“量化私募”名号的假私募也开始粉墨登场。11月爆发的“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以及上市公司郑煤机、横店东磁、英洛华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踩雷,损失惨重。

深圳南山区某私募基金经理陈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近几年量化火了以后,有不少私募打着量化的名号去募资,但实际上做的根本不是量化策略。

私募行业在今年迎来一系列重磅行业法规。

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其配套指引,自5月1日起施行。

4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7月9日,国务院颁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自9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的首部行政法规。

9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1-3号及配套材料清单。

12月8日,证监会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2月1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资产管理计划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等自律规则进行修订。

可以预见,作为私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量化私募,未来也必将在一条更加规范化的道路上发展向前。

事实上,经过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量化私募大厂们正在尝试在新的赛道上突围。

4月中旬幻方量化宣布将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中,成立新的独立的研究组织探索AGI的本质。随后,其关联公司北京深度求索和杭州深度求索分别于5月中旬和7月中旬成立。

11月2日晚间,幻方量化宣布公司旗下的DeepSeek已经发布第一代大模型DeepSeed Coder,免费商用,完全开源。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量化私募像幻方量化一样,在投资领域之外拓展新的边界和可能。

走过了纷繁复杂的2023年,量化私募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文中张云、李伟、孟羽凡、郑杰、陈白、郭雄等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