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一去不复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一去不复返?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幕。

文|时代周报 周梦梅

编辑|彭岩锋

7月8日,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多家头部公募公告,自7月10日起,旗下部分产品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

当天,证监会以答记者问形式回应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称,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覆盖内容广泛多元。改革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同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证监会近日已受理以及正在受理部分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

在各项措施中,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备受瞩目,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存量产品管理费率下调预计在2023年底前完。此外,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因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也已有了明确时间表,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监管还表态,将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公募基金萌芽破土于1998年,当年6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发行了5只产品。历经25年发展,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增至156家,管理10890只产品(A、C类份额合并计算),基金规模已超27万亿元。公募基金25年发展史,也是一部降费让利史。从调降基金销售费率,到下调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从力推被动型指数基金发展,到上线基金浮动费率产品……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适应了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需要,也满足了部分基金持有人的诉求。”7月8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长远来看,基金管理费下调将倒逼公募基金转变过于依赖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基金公司更加注重基金业绩表现,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收益。

超70%主动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为1.5%

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是此次改革重点。

7月8日当天,证监会就此表态称:“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相对较高、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较大,因此,先行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充分体现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人民性。”

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相对较高,管理费率为1.5%的产品占主流。据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数据,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按更能体现实际费率水平的资产规模加权方式计算为1.32%。目前,超70%权益类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为1.5%。

近年,基民对降费的呼声不断升高,这与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管理费连连走高有关。

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以固定费率为主,在该模式下,即使基金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仍按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这导致当投资人大幅亏损时,基金公司仍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的现象屡受诟病。因二级市场波动较大,众多权益类基金产品出现亏损,许多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收取“高额”管理费不满。

据天相投顾统计2022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2022年基金管理费收入小幅增长,所有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获得管理费收入达1442.43亿元,较上年增加24.24亿元,增幅约1.71%。

Wind数据则显示,2022年A股三大指数下跌,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累计亏损1.28万亿元。仅有4.34%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剩下超过95%基金都是负收益。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受到多方肯定。“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一定程度能减少‘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现象。但基民能否赚钱还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管理费依然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最主要营收来源。此番降费或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马太效应,头部基金公司有雄厚实力保证降费的同时保障投研,中小基金公司则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

规范是25年发展关键词

公募基金发展25年,规范发展和降费让利均是关键词。

1998年是中国基金业元年,首批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从此拉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序幕。不过,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国内基金规模增长缓慢。

2001年至2011年,面向普通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发展起来,并逐步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基金销售费用的压降以及透明化。2000年,证监会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将基金的销售费用分为募集费用、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并规定基金的申购费率不得超过申购金额的5%,赎回费率不得超过赎回金额的3%。

出于对基金销售渠道的竞争,部分基金管理人针对自有渠道销售的申购费进行打折优惠,基金销售费率也曾诞生乱象。对此,证监会2004年发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推动基金销售费用的透明化,将基金的认购费和申购费分离,禁止基金在募集期间针对认购费打折。2009,证监会更是全面规范基金销售费用,禁止支付一次性销售激励,并明确规定前端收费模式的最高档费率应当低于后端收费模式的最高档费率。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开启互联网基金销售热潮,市场竞争加剧。“一折”申购费的基金纷纷出现,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同年,基金法全面修订后正式落地,证监会修订《销售费用规定》,全面放宽基金销售费用管制。基金销售机构的可用优惠折扣较大申购费吸引投资者,申购费可低至1折甚至0费率。

与此同时,管理费用更为低廉的被动型指数基金快速发展,客观也降低了投资者成本。

2008年至2011年,基金份额增长较为缓慢,指数基金是这中间的一抹亮色。2009年,指数基金数量突现井喷式增长,新成立的指数基金高达120余只。

这与监管大力支持有一定关系。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TF)联接基金审核指引》,同年8月,两只ETF联接获批成立,增加ETF的市场流动性和规模。指数基金是工具型产品,低成本、高流动性,具备较强的交易和配置属性。

2013年以来,新修订的《基金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得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调整,公募迎来繁荣发展期,基金创新业务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行业也在产品管理费的收取模式上做出探索。

首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2013年发行。该产品将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打破固定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模式。 “在浮动管理费率模式下,基金经理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表现,投资者也可更好享受投资带来的丰厚收益。”一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浮动费率基金审批一度停滞,直至2019年审批再度开闸。截至2022年年底,在超过6000只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当中,只有45只基金是浮动管理费模式,占比仅0.75%。

浮动费率也是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重点之一。证监会明确表态,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前期,证监会已受理一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近日,证监会又正式接收11只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一去不复返?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幕。

文|时代周报 周梦梅

编辑|彭岩锋

7月8日,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多家头部公募公告,自7月10日起,旗下部分产品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

当天,证监会以答记者问形式回应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称,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覆盖内容广泛多元。改革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同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证监会近日已受理以及正在受理部分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

在各项措施中,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备受瞩目,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存量产品管理费率下调预计在2023年底前完。此外,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因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也已有了明确时间表,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监管还表态,将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公募基金萌芽破土于1998年,当年6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发行了5只产品。历经25年发展,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增至156家,管理10890只产品(A、C类份额合并计算),基金规模已超27万亿元。公募基金25年发展史,也是一部降费让利史。从调降基金销售费率,到下调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从力推被动型指数基金发展,到上线基金浮动费率产品……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适应了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需要,也满足了部分基金持有人的诉求。”7月8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长远来看,基金管理费下调将倒逼公募基金转变过于依赖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基金公司更加注重基金业绩表现,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收益。

超70%主动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为1.5%

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是此次改革重点。

7月8日当天,证监会就此表态称:“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相对较高、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较大,因此,先行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充分体现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人民性。”

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相对较高,管理费率为1.5%的产品占主流。据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数据,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按更能体现实际费率水平的资产规模加权方式计算为1.32%。目前,超70%权益类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为1.5%。

近年,基民对降费的呼声不断升高,这与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管理费连连走高有关。

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以固定费率为主,在该模式下,即使基金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仍按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这导致当投资人大幅亏损时,基金公司仍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的现象屡受诟病。因二级市场波动较大,众多权益类基金产品出现亏损,许多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收取“高额”管理费不满。

据天相投顾统计2022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2022年基金管理费收入小幅增长,所有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获得管理费收入达1442.43亿元,较上年增加24.24亿元,增幅约1.71%。

Wind数据则显示,2022年A股三大指数下跌,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累计亏损1.28万亿元。仅有4.34%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剩下超过95%基金都是负收益。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受到多方肯定。“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一定程度能减少‘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现象。但基民能否赚钱还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管理费依然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最主要营收来源。此番降费或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马太效应,头部基金公司有雄厚实力保证降费的同时保障投研,中小基金公司则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

规范是25年发展关键词

公募基金发展25年,规范发展和降费让利均是关键词。

1998年是中国基金业元年,首批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从此拉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序幕。不过,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国内基金规模增长缓慢。

2001年至2011年,面向普通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发展起来,并逐步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基金销售费用的压降以及透明化。2000年,证监会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将基金的销售费用分为募集费用、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并规定基金的申购费率不得超过申购金额的5%,赎回费率不得超过赎回金额的3%。

出于对基金销售渠道的竞争,部分基金管理人针对自有渠道销售的申购费进行打折优惠,基金销售费率也曾诞生乱象。对此,证监会2004年发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推动基金销售费用的透明化,将基金的认购费和申购费分离,禁止基金在募集期间针对认购费打折。2009,证监会更是全面规范基金销售费用,禁止支付一次性销售激励,并明确规定前端收费模式的最高档费率应当低于后端收费模式的最高档费率。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开启互联网基金销售热潮,市场竞争加剧。“一折”申购费的基金纷纷出现,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同年,基金法全面修订后正式落地,证监会修订《销售费用规定》,全面放宽基金销售费用管制。基金销售机构的可用优惠折扣较大申购费吸引投资者,申购费可低至1折甚至0费率。

与此同时,管理费用更为低廉的被动型指数基金快速发展,客观也降低了投资者成本。

2008年至2011年,基金份额增长较为缓慢,指数基金是这中间的一抹亮色。2009年,指数基金数量突现井喷式增长,新成立的指数基金高达120余只。

这与监管大力支持有一定关系。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TF)联接基金审核指引》,同年8月,两只ETF联接获批成立,增加ETF的市场流动性和规模。指数基金是工具型产品,低成本、高流动性,具备较强的交易和配置属性。

2013年以来,新修订的《基金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得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调整,公募迎来繁荣发展期,基金创新业务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行业也在产品管理费的收取模式上做出探索。

首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2013年发行。该产品将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打破固定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模式。 “在浮动管理费率模式下,基金经理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表现,投资者也可更好享受投资带来的丰厚收益。”一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浮动费率基金审批一度停滞,直至2019年审批再度开闸。截至2022年年底,在超过6000只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当中,只有45只基金是浮动管理费模式,占比仅0.75%。

浮动费率也是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重点之一。证监会明确表态,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前期,证监会已受理一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近日,证监会又正式接收11只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挂钩两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