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称中央深改委)通过了能源领域三大文件,强调要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并深化油气、电力体制改革。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据新华社报道,会议指出,要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能耗双控”即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旨在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
该政策于2015年10月26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部署建立。在能耗强度方面,要求“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13.5%。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电力需求高增长和能耗指标约束矛盾显现,2021年8月,多地对高耗能产业进行限电、停产限制,出现“运动式”减碳。
当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弹性。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此外,需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这意味着,转型过渡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已得到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逐渐退出,新能源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内新能源仍未能起主导作用,在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传统能源需要在释放优质产能的同时,发挥重要的能源供应基础性保底作用。
2022年10月发布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曾公开表示,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主要意义在于更加鲜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此外,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减排,有利于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今后可以更多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消费合理的增长。
“也可以说,这个转变,能源消费总量的弹性更大了,碳减排措施的精准性更强了。”李福龙称。
“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今年7月11日的会议强调,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要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中央深改委会议还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会议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今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为国家层面出台的首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文件。该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
中央深改委会议在覆盖蓝皮书涉及的新型电力系统四大特征的基础上,还强调了供需协同。近期全国高温预警频繁拉响,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加速以保证电力供需平衡。
6月,国资委两次召开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会议,要求加大电力项目投资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针对石油天然气,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要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标,针对油气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稳定可靠供应。
该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分领域监管和跨领域协同监管,规范油气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要深化油气储备体制改革,发挥好储备的应急和调节能力。
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是天然气价格改革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多地已开始试水气价联动机制改革,但国家层面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措施还尚未出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