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占地110万平方米的化工基地上,有年产12万吨的醇谜工厂、年产12万吨的组合聚醚多元醇产线,年产总和21万吨的硅氧烷装置和气相二氧化硅装置,一座世界级的气象聚乙烯催化剂工厂,以及复杂的有机硅下游产品生产线……这些陌生化学名词的最终产品,几乎遍布现代生活的所有方面。它们变身成洗护产品、地板清洁剂、冰箱保温条、汽车座椅的合成皮革、快递包装袋,甚至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幕墙上的玻璃胶。
6月下旬,陶氏公司在这块运营了20多年的化工基地上又启动了一条新生产线,这次扩建是陶氏公司与张家港保税区2020年签订的五年3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陶氏公司全球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兼环境、健康和安全 (EH&S)副总裁安诚松(Andre B. Argenton)近期走访了张家港基地,他提到中国是陶氏最大的海外市场,而张家港基地是亚太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2022年陶氏公司在全球销售额是570亿美元,其中103亿(美元)来自亚太区。这家化工巨头去年四季度的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在能源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经济环境下,欧洲市场利润下滑。
即便如此,陶氏公司近期发布的ESG综合报告坚持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目前的全球形势给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带来了挑战和一定风险。我们会保持这个承诺,因为我们相信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安诚松在界面新闻专访中表示,陶氏不会因为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修改制定的承诺和计划。
这份报告指出,至2030年,陶氏计划每年增加30多亿美元的基本收益,同时将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30%。减碳的方式包括工艺流程改造,持续采购水电、光伏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和上下游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有利于减碳或产品循环使用的解决方案。
在德克萨斯,陶氏还计划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为生产基地提供安全、清洁的核能电力和蒸汽。陶氏还在加拿大推进建设了一座采用CCUS技术的乙烯裂解和衍生物生产基地,计划通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及清洁氢能,可以实现这座工厂的净零排放。
中国的减碳计划如何展开呢。陶氏减碳策略是从全球25个占公司碳排放量比例最高的工厂入手,在中国,张家港基地有着最关键的减碳任务。安诚松称,从现有项目来看,预计张家港在范围1和2的碳减排速度会是领先的。“中国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可以加速推动转型”。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是企业ESG治理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张家港基地,陶氏投资5000万元自建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可以快速进行消防救援、工业救援、防化救援、医疗救援。在应急中心的园区地图上,可以看到标示出的重大危险源位置,旁边注释着不同产线的产品、特性、储量、消防方案。这支经过专业培训的特殊消防队,会和各工厂工艺处置队队员协同响应突发事件。
在化工企业日常运维的设备管道检查和维修环节,陶氏张家港基地已经逐渐将一部分工作交给机器人负责。爬壁机器人,可以在高空设备和管道外壁检测腐蚀变化,小型无人机则可以携带摄像头等传感器在罐体等封闭空间中四处查看内壁是否有磨损或裂纹。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来自于陶氏位于上海的亚太区数字化智能制造中心,这些新的开发已经帮陶氏在过去五年节省了大约600万美金的检修维护费用。
今年5月底至6月初,联合国政府间塑料污染谈判委员的第二次会议完成,减少塑料废弃物成为热门议题。陶氏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公司之一。这家化工巨头的态度将决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减碳进度。
陶氏的策略是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采用便于回收利用的塑料包装产品,然后推动产业协同进行产品回收,推动循环经济。比如在中国,陶氏和立白合作,用研发的创新材料做洗衣凝珠;和纳爱斯合作,采用了可回收的全塑牙膏管。到2035年,陶氏计划将用于包装应用的产品实现100%可重复使用或可再生利用。
在这次专访中,安诚松提到另一个有意思的趋势,即在陶氏的创新产品目录里,会发现来自清洁能源产业的客户需求在增长,成为中国市场最具活力的一个板块。
这家亲历了全球化工业发展历史的企业是怎么看可持续议题的?以下为采访记录,刊发经过编辑。
【备注:范围一碳排放:指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的直接排放,比如锅炉燃烧消耗的燃料;范围二:企业外购电力、能源等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员工差旅、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排放、废弃物处置等。】
界面新闻:陶氏公司在全球和在中国的碳减排计划是什么?
安诚松:首先在全球的减碳层面,我们承诺到2050年实现范围1,2和3排放的碳中和。
到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将范围1和2的碳排放从2020年的3,500万公吨减到3,000万公吨,大约减少15%,而且同时我们还要增长20%的产能。
中国是我们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承诺的减碳任务,在中国是同样的战略和任务。拿张家港举例,根据现有的项目来看,我们预计张家港工厂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速度在全球是领先的。
陶氏在中国的工厂关于碳排放的情况和北美或者欧洲有所不同。张家港基地范围2的碳排放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会和我们的供应商,还有第三方一起减少范围二排放,其中包括电和蒸汽。范围一则是通过工艺改进来减少排放。
界面新闻:陶氏最近发布了ESG报告,里面提到三个发力方向,分别是气候保护、循环经济、更安全的材料。能否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从这三个方面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
安诚松:您提到的第一点是气候变化,首先是刚才提到的降低范围1和2的排放,关于范围3的减排,要跟我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一同合作去解决。
我们觉得范围3很重要,因为我们有70%的排放是来自范围3,对于化工业的很多企业都是如此。我们认为,范围3排放数据的完整披露是首要考虑的事项。
到今年年底,我们和供应商合作的数量将从目前350多家增加到500家,当我们与这些供应商接触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对于减碳的承诺,然后去做出积极影响,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些和我们一样致力于减少排放的合作伙伴。
在循环经济方面一共有四步,第一步是从设计层面去考虑产品的循环,第二步是建立一个利于回收的体系,三是要做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最后一点,与我们的客户、品牌商一起实现循环经济。
要做好上述四个步骤,有几点很重要,第一是科学,第二是合作,最后一点就是速度。在中国,我们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有超过400个科学家专注于研发,我们与下游客户和上游的供应商密切合作,还有中国的飞速发展,都让我们对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充满期待。
关于更安全的材料,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成立之前,我们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毒理学实验室。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基于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的商业决策,从事毒理学研究。在中国,我们也是实施同样的标准。
界面新闻:陶氏的客户创新中心是和客户一起对接产品需求的地方,您感受到中国客户对减碳技术、减碳产品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安诚松:这方面的感触其实还蛮多的。中国的消费者在低碳产品方面有很急迫的需求,而有些客户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有的行业的低碳应用会更快一些,比如家庭和个人护理、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注重可持续发展,重视低碳产品。因此这些行业的专注程度相较于其他应用领域高一些。这也是全球的现实。
界面新闻:据说陶氏有一些和中国客户合作生产的减碳产品,已经影响到全球其他市场,是否有这样的案例?
安诚松:我们在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洗发水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品牌商在全球范围内与我们合作,加速脱碳。
有个体现循环经济同时也是降碳产品的例子,就是我们和立白集团一起合作,设计可循环的包装,采用相应的技术实现低碳。
另外在中国,很多客户正尝试发展低碳经济,我们通过材料科学在推动客户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我们的科学研发和材料,会应用到储能产业、电动汽车和风机叶片等。
界面新闻:陶氏会在“创新之书”中写下你们正在研究和将要研究的创新产品,其中与新能源行业相关的创新产品有多少?
安诚松:我们超过87%的科研创新聚焦在可持续性上。其中主要体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提到了一些例子,无论是聚氨酯化学或硅化学或聚烯烃化学,在风机叶片、储能、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行业,我们有一个完整的产品组合在支持这些应用。
在这些行业中,我们可以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性,提高设备的能源效率,对这些设备进行热管理,使这些设备轻量化,提高了机械性能。
在中国,清洁能源是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我们的科技研发重点也在这个领域。
界面新闻:去年陶氏宣布说要“stop the waste”(终止废弃物),然后扩展为“transform the waste”(变废为宝),这个目标的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
安诚松:我们想要更激进,更大胆,扩大我们的目标。具体怎么做?首先我们想要聚焦在循环解决方案上,通过提供300万吨的循环解决方案,助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我们刚才提到了立白集团。其他的例子还包括蒙牛、爱回收。要为了产品的可回收性而去做设计,这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创新中心与客户合作设计可回收包装的原因。如果包装是不可回收的,就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处理它。
当我们设计可回收的包装时,我们与价值链上的客户合作,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接受含有PCR(Post Customer Recycled,回收料)材质的包装,然后做废弃物的收集。要保证原生料和回收料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相互融合,保证透明度和强度,确保功能性。
界面新闻:全球塑料公约正在推进制定的过程中,陶氏在其中如何出力?
安诚松:陶氏在这方面非常活跃。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全世界就加速建设塑料循环的基础设施和政策达成一致。
我们参加了前两个会议,我们会继续去参与INC(全球塑料公约谈判)后面的三个会议,(议程的)对话质量非常高,大家在推动制定激励循环的政策方面是达成一致的。
界面新闻: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你们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中国市场对陶氏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安诚松:目前的全球形势给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带来了挑战和一定风险。我们会保持这个承诺,因为我们相信可持续发展是关键。这是化工行业的现实,我们不会因为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修改我们的承诺和计划。中国将继续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市场。
我相信,在现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中会胜出的公司,一定是坚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