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3年上半年,广州GDP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
7月24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上述数据。相比一季度1.8%的增速,第二季度有明显好转。不过整体增速仍低于全省水平5%。
广州市统计局表示,上半年广州经济延续回稳势头,但当前行业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需求端恢复快于供给端、服务业修复快于制造业。
“GDP第四城”也有了结果:广州总量上略微落后于重庆,但在增速上又险胜一局。同期,重庆GDP为14345.95亿元,增长4.6%。
三产突破万亿大关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放大。上半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314.95亿元,增长5.8%。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带来餐饮、零售等接触型消费的需求释放。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7.83亿元,同比增长8.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4%。
4月以来,历经广交会和“五一”、端午假期,全市客运规模回升迅猛。第133届广交会进馆人次创历史新高,“五一”、端午假期的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带动客运量1.42亿人次,增长70.7%;其中,航空、铁路、公路客运量分别增长1.3倍、82.4%、21.7%。
反映在交通指标上,则是领跑全国的吞吐量。1-6月,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2893.67万人次,同比增长1.3倍,领跑国内机场;广州南站发送旅客4268.06万人次,同比增长84.8%,全国排名第一。
这也使得服务业营收大幅提升。1-5月(错月指标),广州规上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5倍,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2倍,规上文体娱乐业营收增长28.6%。
不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指出,跟增长超过70%的客运量相比,消费增速为8.7%有“旺丁不旺财”的特点:“去年同期由于疫情封城基数较低,加上餐饮和旅游行业一般会有报复性反弹,这样来看消费增速并不是很明显。消费信心、消费前景都会影响消费表现。”
广州市统计局在分析中亦指出“消费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7月以来,广州进一步增加派发消费券的次数和优惠力度,并举办为期长达三个月的夜间消费节,试图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
汽车、电子产品仍为负增长
“当前行业恢复还不够均衡,供给质量也仍需提高。”广州市统计局表示。
“不够均衡”就体现在工业上。上半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87.10亿元,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下降2.8%和4.4%。
“这可能是服务业恢复引起的第二产业增长,而不是传统的规上工业带动。”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向记者分析。
例如,餐饮复苏带动了食品加工生产的产能释放,上半年全市冻肉、熟肉制品、冷冻水产品、冷冻蔬菜产量分别有19.3%至43.8%不等的增长。
而医药、电子等规上制造业仍在承压。1-5月,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1175.24亿元,下滑4.6%;下滑幅度最大的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20.3%),其次是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6.9%),这两个行业截至5月单月增速仍未回正。
同期,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347.14亿元,降幅12.2%。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下滑19.9%、17%、18.6%和15.4%。
不过部分指标正在好转。规上工业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收窄9.2个和4.5个百分点。
背后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拉动。上半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1.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2%。自2022年以来,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累计增速。
1-6月,全市新增工业投资项目429个,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比重为41%,在建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医药制造项目合计79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4个。
“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来自固定投资,但项目有滞后效应,从投入到产生效益有一个时间差,可能要下半年才能体现效益。”林江认为。
值得指出,2022年上半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63.30亿元,显然高于今年同期。广州市统计局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PPI下降,上半年总量有所下滑;而增速扣除了价格指数,因此呈现正增长。
这也反映出制造业仍面临需求萎缩、效益降低等增长压力。上半年,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1%,6月当月PPI同比下降2.7%。
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盈利。1-5月,广州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分别下滑3.1%和9.3%,亏损企业亏损额则增加了18.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