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车预言家
《长安三万里》的爆火,让很多人回忆起了千百年前,李白失意却洒脱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放恣意时的“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但如果一定要形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那么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定最为合适,历经艰险之后的豁然开朗,使得它的存在本身蕴含了丰富而独特的意味。
但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纯电这条主流发展路线时,更不应当忽视那些小众却更显潜力的赛道。如果说以电力形式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是已经近在咫尺、只待翻越的一座山头,那么甲醇汽车则是的遥遥相望、亟待抵达的另一座山头。
在前续的文章中,我们回顾了中国新能源电车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整个阶段,并试图从历史中寻找故事缘何发生的蛛丝马迹。那么,如果仔细观察今天甲醇汽车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在电动汽车与甲醇汽车这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其实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01 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总的来看,中国新能源电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技术认可期(其技术的优越性、重要性被发觉)、试点运行期(在商用车、市政交通等领域进行先期示范运行)、市场运作期(真正以市场化、规模化的形式开始运作和发展)。 可以看到,甲醇汽车也在事实上经历这一过程。有行业专家人士表示,如果将时间退回20年前,甚至10年前,甲醇汽车与电车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甚至更接近“成熟”。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六五”时期,国家就已经开始试图将甲醇和汽车进行绑定,并开展相关研发、试点城市的示范应用。
其底层原因不言而喻。一方面,甲醇作为清洁能源,具有低碳、氧含量高、辛烷值高等先天优势,相较于燃油车清洁且高效;另一方面,和纯电动汽车受限于电池的续航里程相比,甲醇汽车的里程焦虑又很难成立。
可以说,早在纯电技术路线之前,甲醇汽车就已经迅速完成了其技术认可和第一轮主题认知。
不过,相较于更快拿到“政策准入券”的纯电汽车,甲醇在第二阶段虽然勉强跟上,但“动作”要慢上一整个节拍。
2012年,甲醇汽车正式在陕西、山西和上海三地开展试点工作,281辆甲醇轿车、客车、商用车、微型车投入运行;2014年,工信部将贵州、甘肃纳入全国甲醇汽车试点城市,在山西、陕西和上海之后扩大为“四省一市”。相较于电车在2008年第一次开展试点,甲醇要慢上将近五年。
“没政策支持、没人带头做”是这一时期甲醇没能走起来的最主要因素。此外,不同于电动汽车在锂电池、光伏、风能等相应产业链的快速跑通和应用,甲醇汽车在配套设施的搭建上也同样存在问题。
到今天,甲醇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但始终没能进一步产生市场化的涟漪。即便诸如吉利、远程、宇通客车、一汽等车企相继在甲醇汽车上下注,但必须承认,相较于纯电赛道的如火如荼,甲醇的这些“星星之火”,始终还差点意思。
02 甲醇的“春天”
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随着低碳转型、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甲醇与制氢之间微妙的“伴生关系”得到重视,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甲醇汽车要开始“迎头赶上”了。
首当其冲的,是政策层面的倾斜。
2019年,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甲醇汽车产品准入相关要求的通知》,第一次将甲醇汽车并入国家汽车产业管理范畴;2021年,甲醇汽车正式被纳入国家汽车工业统一管理范畴;2022年9月,工信部进一步明确表态,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广甲醇汽车。
此外,还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到“十五五”期间(2026年-2030年),甲醇汽车将迎来其在私人消费市场的铺开和应用。从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甲醇汽车正在经历纯电汽车此前的“政策鼓舞”,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与此同时,甲醇汽车近年来的“升温”也与以吉利为代表的主机厂的推动分不开关系。
早在2005年,吉利就开始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研发,经过十几年的深耕,吉利已经取得了200余项技术专利,开发出20余款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涵盖了甲醇直驱、混动、增城等多个动力路线,验证了甲醇汽车的市场可能性。
截至目前,吉利规模化运行的甲醇汽车数量已经突破3万辆,总运行历程近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
此外,当甲醇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产业技术也越来越趋近成熟。近年来,多个地方陆续落地了绿色甲醇项目,如兰州新区的首个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煤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的“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合作。
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助推之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使用国,甲醇资源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球的一半以上。对此,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运营官格雷戈里·多兰曾表示,在甲醇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师”。
如果说此前甲醇的发展进程还停留在试点运行的第二阶段,那么如今,当政策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一齐助力,甲醇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春天”似乎不再遥远。
03 多能源转型的“抓手”
当然,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甲醇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能源结构变革都具备着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成熟、低碳、成本低廉等优势,它不仅是交通、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战略抓手。尤其是在能源多元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对于甲醇的研究和深挖,是当下许多行业和国家层面格外关注的一条路径。
以航运业为例,甲醇被视为帮助航运业脱碳的关键解决方案。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航运业每年平均产生近10亿吨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传播污染物排放,如果应用甲醇清洁燃料的特性,这一数字将减少约60%。如今,包括马士基、法国达飞等在内的航运巨头,都在陆续开展有关甲醇燃料的研究。
而在国家的能源安全层面,甲醇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有利于解决石油的对外依赖问题,实现交通领域的脱碳、低碳,更是能源结构转型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甲醇、纯电甚至氢能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固然存在彼此争夺、抢占的现象。但回归到源头,每一种能源形式都是能源多元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各自的使命和追求。
可以预见,以甲醇燃料、甲醇汽车为中心的甲醇经济生态链正在逐步确立,它的发展和推广将会随着整个产业的成熟和高速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那时,身处其中的参与者们或许也要感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