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欢颜》是今天的中篇小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欢颜》是今天的中篇小说

文学性是审美和经历的集中体现,节奏、台词、影像、声音、观念,都蕴含其中。

文|新声Pro 陆娜

陈丹青曾经说,「美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一些作品的心理深度让他相信曾经的小说家群诞生了今天的剧作家。

好的影视作品会有文学的质地和语言,对人性和社会有着深入洞见,剧集的篇幅则能承载更具规模感、复杂感的故事。国产剧近两年也重新开始出现具有文学性价值的作品。

昨日迎来会员收官的《欢颜》就是其中之一。它从片名、人物、剧情到台词、配乐,都有一种强烈的诗意、深情和追问意义的文学气质。该剧由徐兵编剧执导,接档《漫长的季节》在腾讯视频X剧场上线。

《欢颜》片名不难让人联想到杜甫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来自男主皮夹中的那张「未婚妻」笑靥,则是主创对于这一意象更具体的注解。剧中一群小人物在新旧交替的大时代里通过革命事业走出麻木,走出自我,找到答案,共同奔赴一个更多人都能露出欢颜的新世界。

不过这并非是一部传统范式中的红色剧,其人物塑造和情节有一种荒诞感和黑色幽默。很怪,却让人好奇,对白有机锋,行为经常让人出其不意。观众能感受到不合常理出牌的人物和行为背后是时代的混乱和无序。

1、时代

「老孙是第一个让我开始对自己失望的人,之后还有四个,他们在1930年春天匆匆而过,搞得我一生无法安宁。」

这段出现在《欢颜》开篇中的自白,让人自然联想起长篇巨作《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三重时空的交叠之下,观众获得了来自未来的俯瞰视角,和徐天一同回望曾经那段成长之旅中,所遇之人为他接力注入了何种不同的精神力。

没错,又是徐天,这个几乎标志着「徐兵编剧作品」的惯用主角名又一次出现了。他最新的身份是从南洋一路北上支援苏区革命的21岁青年,要将父辈资助的三根金条送交共产国际,并与未婚妻相认。

写作《欢颜》之初,徐兵明确故事内核要围绕一个少年在一个月内的迅速成长展开。他认为革命是那个年代中最酷最有力量的事情,便让这位徐天也再次参与其中淬炼。

既然要成长,最好就不是本地人,当时南洋支持革命的人很多,徐兵便设定为主角从南洋出发前往上海,公路剧的形式也因此确定。

由廖凡饰演的老孙是组织委派的护送者,有着该剧中最符合观众想象的革命气质和实力,也是徐兵最开始设想的少年一路上的同行者。但写了两集到闽西城寨后徐兵就停了下来,「他们碰到的这些困境我也不知道他该怎么办」。

徐兵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都是一部年代戏、一部现代戏,没有提纲,一鼓作气,否则写了一二十集也就此作罢。「我写作确实没有构思,就是有感而发,像写一篇小说、散文一样。」

七八个月后,腾讯视频的制片人看到了前两集剧本,识别出了已成型的人物性格和作品独特的风格化气质,希望徐兵能接着往下写。

重新回到徐天的世界后,徐兵想让故事更加剧烈,但主角光环一直开着又会显得假,便想到老孙可以下线,让徐天途经不同地区时,每一段都会遇到不同身份的同行者接力支持。单元剧的格式随之确立。

这样的设置使得剧情推进过程中能看出各方势力格局和地域色彩,也让同一部剧集在视觉呈现上打开了极具辨识度的空间差异感。重新确定方向后,徐兵20天写完了全部剧本。

2、人文

《欢颜》的文学思考体现在人物身上,以接任老孙出现的俞亦秀为主要代表。

俞亦秀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古典文人气质的角色,也有理想主义的天真。他读万卷书思想开阔,却足不出户见识闭塞。这其中或许有某种古典知识分子的隐喻,甚至也可能包含对「桃花源」价值观的批判。

对于徐兵自身而言,俞亦秀这个人物蕴含着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他原本在这一部分有更大的叙事野心,但考虑到「说多了戏就不爽了,人物会太粘稠,所以也就两集」。

俞亦秀所代表的宗族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其中既有有让人自豪的文化遗产,也有没落腐朽的部分。

这种矛盾感在俞亦秀身上同时展露无遗。他背后所代表的旧社会和制度险些要了徐天和老孙的命时,他能清醒认识到,「人人生而自由,没有谁能做得了谁的主。这个城寨,名义上是我的,祖宗传下来的锁链,把我跟大伙连在了一起。」

老孙的出现是一个契机,他是一个闯入者,带来了可触碰的大义和价值观,也突然让俞亦秀有了具体的承诺和召唤来走出房门,让他感受到真实生活可以踏入和追寻。

但当俞亦秀真的离开城寨,摆脱头人身份的桎梏,走入新世界后,他发现早已礼崩乐坏,不适感不断逼近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他对于新的规则毫无适应能力更无意愿。

致命一击来自于和抢走金条的赌徒胡蛮在卫生间里争斗。那场戏中,俞亦秀被一个小厮按在尿池里埋头胖揍,起身后他去照了眼镜子,其实就是确认自己的尊严早已体无完肤。

回到牌桌前,俞亦秀最后感慨,「族人,大难临头各自苟且;仇人,萍水相逢为我断指。错了,全都错了。」他最终求死般的赌局,在徐兵眼中是宗族社会所象征的符号的彻底消逝。

3、留白

「花怎么会落呢?」

这是俞舟第一次在面对赌局时有所迟疑,这关乎他是否还能在余生见到心爱之人。俞舟是徐天在路上遇到的第三个人,他教会了徐天理解爱情,也更加坚定找到未婚妻的信念。

这一篇章在全剧中也不过两集,在主线高密度的金条保卫战之外,提供了情感释放空间和浪漫主义气息。这是徐兵有意识的节奏控制,「写俞舟就是觉得老这么硬不好,得要软一点」。

这更类似于一种小说家的思维——允许叙事的枝桠出现。编剧的身份往往会不自觉地照看情节密度,随着设计越来越多,强度一直在爬坡,但当枝桠足够完整时,反而能释放一部分情节的压力。而几处闲笔,却让《欢颜》透露出东方意蕴和古典美学。

《欢颜》写俞舟的爱人柳如丝,几乎是完全留白的手法,观众从未见其人闻其声,却能从柳如丝妹妹的只言片语和音容笑貌中联想到她的风采,从徐天和他们的对白中拼凑出这个爱情故事的大致形状。

同时,《欢颜》在情感流露的部分都十分克制,极尽避免煽情。落花的隐喻之下,徐天与其含蓄的对白之间,俞舟明白了爱人已逝。但明明是悲情的落花瞬间,镜头一切,却呈现出柳如丝妹妹拾起落花抬眸的清亮眼神,承接起一种新鲜的生命力。

文学性是审美和经历的集中体现,节奏、台词、影像、声音、观念,都蕴含其中。徐兵称自己并非有意识地在追求文学价值,但从《欢颜》的最终呈现来看,的确继承、改造和推进了属于文学的魅力。

以下是《欢颜》总导演、编剧徐兵与《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的对话节选整理:

新声Pro:在最初的原点,您为什么想创作《欢颜》这个故事?

徐兵:一开始是先定了要写个年代戏,又确立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核。他从南洋过来,因为南洋支持革命的人多,从小没回过祖国,又要迅速成长,第一集开篇我得为他想一个事儿,所以有了带着三根金条和一张照片北上的故事。

新声Pro:从老孙到俞亦秀,酝酿不同人物出场的过程是怎样的?

徐兵:最初我就确定了要让徐天遇到四五个不同的人。但具体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都是边写边去想,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我没有一开始就想好了什么人物要出场,要表达什么,背后有什么寓意。

那个年代革命是最潮的、最有力量的、最酷的,而老孙就是一个革命者,但遇到了俞氏家族就是他的困境。我也不知道他该怎么办,那就只能去找头人。

写到了头人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可以是第二个出现的人,应该和老孙截然不同,但又不是坏人,那我就把他往这个方向去塑造。作为好人,他的困惑在哪?就像他自己的话说的,他就是一个菩萨,但社会基础都没了,这个菩萨有什么用?

包括第三个俞舟,我可能觉得老这么硬不好,得要软一点,来到感情上,所以他的故事就是那样的。

新声Pro:俞亦秀离开城寨时,说过「千万里,就这样开始因果报应;千万里,醉梦一场」,现实中,行路不过百里就了结了生命。

徐兵:原本俞亦秀这一部分我们野心更大,因为他代表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宗族社会,县以下就没有政府了,他们是地方上的权威。但旧社会已经被破坏和粉碎了,所以他的死亡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的消逝。

说深一点,俞亦秀有我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想法,一些感受,就是他必须得是这样,对吧?但是你要转换到另外一个视角看,就又很难受,但这种难受比比皆是。

不过这种东西说多了戏就不爽,人物就太粘稠了,所以也就两集,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弄。

新声Pro:柔情和刚烈江湖在您塑造的人物身上同时体现,之前《红色》《新世界》都偏向其中一端,这次《欢颜》似乎更加平均,体现在不同人物和人物的不同侧面中。

徐兵:我肯定一直在变化,现在可能复杂一点。但写作确实没有构思,更多是有感而发,像写一篇小说、散文一样。

这个剧本我是去年写了两集,之后就停下来了,你们看到的两集基本上没改。停了七八个月后,腾讯视频的制片人看到了,他说「哎呦,这个很好」,想让我继续往下写。

我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老孙和徐天从头走到尾,正常的剧都这么写。但这次我想写个剧烈一点的,但是主角光环下肯定都死不了,那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够真实。

所以就有另一个选择,让不同的角色陪伴徐天走到最后。但是这种方式制作上也很困难,之前也没有过,这也意味着可能收视困难。但最后大家还是觉得要干一个新鲜的,我就开始写,20天就写完了,就是个打字的速度。

新声Pro:您从小到上学一直受到戏曲结构的影响,都是「一幕一幕的」,这次公路片、单元剧是不是更能够体现这种叙事上的影响?

徐兵:戏曲这个事的锻炼肯定有莫大的好处,包括台词和人物塑造。但我也会受这个困惑,因为我写不了那种长戏,不是体量的长,是时间跨度的。像《新世界》70集也就是讲了20来天的事。

新声Pro:您是编剧出身,也说过更嗨的是写剧本,什么样的作品是您想亲自执导的?

徐兵:如果有比我更合适的导演,我肯定就不拍,拍戏太累了,我年纪也大了。但就是找不到,要么是拍的不行,能力可以的活儿又太多了,时间很紧张。我自己来,这个剧开拍前筹备就半年。

新声Pro:合适到不合适中间的这个距离是什么?或者说您对一部剧想要从这个工作上面去呈现的是呈现到什么地步,到哪种程度,要做到什么?

徐兵:大学毕业就开始写剧本,因为一直产量多,速度快,写的也好,所以我在这个行业里头一直在做编剧。之前即使不是我自己拍,戏我也说了算的,我觉得是电视剧这个形式决定的。解答你刚才那个问题,说来一个导演合不合适,那其实就是跟他聊,看能力、审美、时间都合不合适。

新声Pro:怎么去找审美共识?

徐兵:审美的事情贼虚,说白了就是对脾气,有文化,不是说对我,是对这部戏。而且还有衡量的一点,就他跟现在这个时代是对的,现在大家观影口味几乎一年一变,相比20年前现在简直就是未来世界。所以这个人审美得是与时俱进的。这个很复杂,你其实得体会。

新声Pro:《欢颜》的影像风格怎么确定的,和各部门指导怎么沟通?

徐兵:服化道摄录美都是老班子,大家都很熟,我想干什么他们都清楚,不想干什么跟他们说一下,他们也清楚。质量好就是因为我们认真,没把这个事儿当个活儿干,都是在把这个事当自己的事干。

我并不是职业导演,就拍自己的戏,我这帮兄弟很多时候也是我不拍戏,他们也不拍。我回来8个月,我摄影指导也不接别的戏。

新声Pro:这个主创班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合作的?

徐兵:一部分是从《红色》开始,摄影是从《新世界》开始。

新声Pro:写剧本的时候会想着画面吗,有哪些最终呈现是复制出了你写剧本时的想象?基于这种默契,你们在《欢颜》剧组怎么沟通?

徐兵:90%是。光是制作部分的围读就不下十次。一般的电视剧剧组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一次就不错了。

比如说我们地导演组有自己的围读,围读时候就要说每场戏演员要到什么份上,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地,同步也就开始画图了。美术、服装等部门也都会有内部的围读。

相关部分、联系紧密的,比如导演组和摄影组之间会再进行围读,看景的时候会把机位也都刷了。所以我基本上开机之前都已经非常清楚最后呈现的画面会是什么样的了。

到了现场,我的工作就是把有偏差的部分往中间调,往对的方向调。每一个镜头我都知道,每一个机位我都清楚。

新声Pro:您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文学式表达吗?

徐兵:我没有这样的野心,没想着写个电视剧还聊文学性,我在别的地方也说电视剧首先是娱乐大众,要让观众爽、高兴,在这个前提之下可能稍微有一点点絮叨,都不叫表达,就是创作者的絮叨。

说得虚一点,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不公还是会有愤恨,一些美好的东西还是想在逝去前歌颂。比如承诺越来越稀薄,我觉得特难受,像李叔同说的「悲欣交集」。我还是有嗔念,真的平静了,可能就不写东西了。

我是岁数在这儿,原来十七八岁时在工厂当工人,做得很枯燥,也不知道那个枯燥要如何宣泄,什么是丰富的东西,所以那会儿就开始写诗、写小说、散文。写得也不好,但这个行为本身能把你枯燥的东西释放掉。

现在又在靠写作生活和消遣了,就可能会把它当成和文学有关的一件事,但我扪心自问,没有把这个事当作一个诉求。可能就是我的一个本能,人就是这么成长起来了,所以和文学有点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欢颜》是今天的中篇小说

文学性是审美和经历的集中体现,节奏、台词、影像、声音、观念,都蕴含其中。

文|新声Pro 陆娜

陈丹青曾经说,「美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一些作品的心理深度让他相信曾经的小说家群诞生了今天的剧作家。

好的影视作品会有文学的质地和语言,对人性和社会有着深入洞见,剧集的篇幅则能承载更具规模感、复杂感的故事。国产剧近两年也重新开始出现具有文学性价值的作品。

昨日迎来会员收官的《欢颜》就是其中之一。它从片名、人物、剧情到台词、配乐,都有一种强烈的诗意、深情和追问意义的文学气质。该剧由徐兵编剧执导,接档《漫长的季节》在腾讯视频X剧场上线。

《欢颜》片名不难让人联想到杜甫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来自男主皮夹中的那张「未婚妻」笑靥,则是主创对于这一意象更具体的注解。剧中一群小人物在新旧交替的大时代里通过革命事业走出麻木,走出自我,找到答案,共同奔赴一个更多人都能露出欢颜的新世界。

不过这并非是一部传统范式中的红色剧,其人物塑造和情节有一种荒诞感和黑色幽默。很怪,却让人好奇,对白有机锋,行为经常让人出其不意。观众能感受到不合常理出牌的人物和行为背后是时代的混乱和无序。

1、时代

「老孙是第一个让我开始对自己失望的人,之后还有四个,他们在1930年春天匆匆而过,搞得我一生无法安宁。」

这段出现在《欢颜》开篇中的自白,让人自然联想起长篇巨作《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三重时空的交叠之下,观众获得了来自未来的俯瞰视角,和徐天一同回望曾经那段成长之旅中,所遇之人为他接力注入了何种不同的精神力。

没错,又是徐天,这个几乎标志着「徐兵编剧作品」的惯用主角名又一次出现了。他最新的身份是从南洋一路北上支援苏区革命的21岁青年,要将父辈资助的三根金条送交共产国际,并与未婚妻相认。

写作《欢颜》之初,徐兵明确故事内核要围绕一个少年在一个月内的迅速成长展开。他认为革命是那个年代中最酷最有力量的事情,便让这位徐天也再次参与其中淬炼。

既然要成长,最好就不是本地人,当时南洋支持革命的人很多,徐兵便设定为主角从南洋出发前往上海,公路剧的形式也因此确定。

由廖凡饰演的老孙是组织委派的护送者,有着该剧中最符合观众想象的革命气质和实力,也是徐兵最开始设想的少年一路上的同行者。但写了两集到闽西城寨后徐兵就停了下来,「他们碰到的这些困境我也不知道他该怎么办」。

徐兵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都是一部年代戏、一部现代戏,没有提纲,一鼓作气,否则写了一二十集也就此作罢。「我写作确实没有构思,就是有感而发,像写一篇小说、散文一样。」

七八个月后,腾讯视频的制片人看到了前两集剧本,识别出了已成型的人物性格和作品独特的风格化气质,希望徐兵能接着往下写。

重新回到徐天的世界后,徐兵想让故事更加剧烈,但主角光环一直开着又会显得假,便想到老孙可以下线,让徐天途经不同地区时,每一段都会遇到不同身份的同行者接力支持。单元剧的格式随之确立。

这样的设置使得剧情推进过程中能看出各方势力格局和地域色彩,也让同一部剧集在视觉呈现上打开了极具辨识度的空间差异感。重新确定方向后,徐兵20天写完了全部剧本。

2、人文

《欢颜》的文学思考体现在人物身上,以接任老孙出现的俞亦秀为主要代表。

俞亦秀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古典文人气质的角色,也有理想主义的天真。他读万卷书思想开阔,却足不出户见识闭塞。这其中或许有某种古典知识分子的隐喻,甚至也可能包含对「桃花源」价值观的批判。

对于徐兵自身而言,俞亦秀这个人物蕴含着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他原本在这一部分有更大的叙事野心,但考虑到「说多了戏就不爽了,人物会太粘稠,所以也就两集」。

俞亦秀所代表的宗族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其中既有有让人自豪的文化遗产,也有没落腐朽的部分。

这种矛盾感在俞亦秀身上同时展露无遗。他背后所代表的旧社会和制度险些要了徐天和老孙的命时,他能清醒认识到,「人人生而自由,没有谁能做得了谁的主。这个城寨,名义上是我的,祖宗传下来的锁链,把我跟大伙连在了一起。」

老孙的出现是一个契机,他是一个闯入者,带来了可触碰的大义和价值观,也突然让俞亦秀有了具体的承诺和召唤来走出房门,让他感受到真实生活可以踏入和追寻。

但当俞亦秀真的离开城寨,摆脱头人身份的桎梏,走入新世界后,他发现早已礼崩乐坏,不适感不断逼近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他对于新的规则毫无适应能力更无意愿。

致命一击来自于和抢走金条的赌徒胡蛮在卫生间里争斗。那场戏中,俞亦秀被一个小厮按在尿池里埋头胖揍,起身后他去照了眼镜子,其实就是确认自己的尊严早已体无完肤。

回到牌桌前,俞亦秀最后感慨,「族人,大难临头各自苟且;仇人,萍水相逢为我断指。错了,全都错了。」他最终求死般的赌局,在徐兵眼中是宗族社会所象征的符号的彻底消逝。

3、留白

「花怎么会落呢?」

这是俞舟第一次在面对赌局时有所迟疑,这关乎他是否还能在余生见到心爱之人。俞舟是徐天在路上遇到的第三个人,他教会了徐天理解爱情,也更加坚定找到未婚妻的信念。

这一篇章在全剧中也不过两集,在主线高密度的金条保卫战之外,提供了情感释放空间和浪漫主义气息。这是徐兵有意识的节奏控制,「写俞舟就是觉得老这么硬不好,得要软一点」。

这更类似于一种小说家的思维——允许叙事的枝桠出现。编剧的身份往往会不自觉地照看情节密度,随着设计越来越多,强度一直在爬坡,但当枝桠足够完整时,反而能释放一部分情节的压力。而几处闲笔,却让《欢颜》透露出东方意蕴和古典美学。

《欢颜》写俞舟的爱人柳如丝,几乎是完全留白的手法,观众从未见其人闻其声,却能从柳如丝妹妹的只言片语和音容笑貌中联想到她的风采,从徐天和他们的对白中拼凑出这个爱情故事的大致形状。

同时,《欢颜》在情感流露的部分都十分克制,极尽避免煽情。落花的隐喻之下,徐天与其含蓄的对白之间,俞舟明白了爱人已逝。但明明是悲情的落花瞬间,镜头一切,却呈现出柳如丝妹妹拾起落花抬眸的清亮眼神,承接起一种新鲜的生命力。

文学性是审美和经历的集中体现,节奏、台词、影像、声音、观念,都蕴含其中。徐兵称自己并非有意识地在追求文学价值,但从《欢颜》的最终呈现来看,的确继承、改造和推进了属于文学的魅力。

以下是《欢颜》总导演、编剧徐兵与《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的对话节选整理:

新声Pro:在最初的原点,您为什么想创作《欢颜》这个故事?

徐兵:一开始是先定了要写个年代戏,又确立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核。他从南洋过来,因为南洋支持革命的人多,从小没回过祖国,又要迅速成长,第一集开篇我得为他想一个事儿,所以有了带着三根金条和一张照片北上的故事。

新声Pro:从老孙到俞亦秀,酝酿不同人物出场的过程是怎样的?

徐兵:最初我就确定了要让徐天遇到四五个不同的人。但具体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都是边写边去想,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我没有一开始就想好了什么人物要出场,要表达什么,背后有什么寓意。

那个年代革命是最潮的、最有力量的、最酷的,而老孙就是一个革命者,但遇到了俞氏家族就是他的困境。我也不知道他该怎么办,那就只能去找头人。

写到了头人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可以是第二个出现的人,应该和老孙截然不同,但又不是坏人,那我就把他往这个方向去塑造。作为好人,他的困惑在哪?就像他自己的话说的,他就是一个菩萨,但社会基础都没了,这个菩萨有什么用?

包括第三个俞舟,我可能觉得老这么硬不好,得要软一点,来到感情上,所以他的故事就是那样的。

新声Pro:俞亦秀离开城寨时,说过「千万里,就这样开始因果报应;千万里,醉梦一场」,现实中,行路不过百里就了结了生命。

徐兵:原本俞亦秀这一部分我们野心更大,因为他代表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宗族社会,县以下就没有政府了,他们是地方上的权威。但旧社会已经被破坏和粉碎了,所以他的死亡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的消逝。

说深一点,俞亦秀有我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想法,一些感受,就是他必须得是这样,对吧?但是你要转换到另外一个视角看,就又很难受,但这种难受比比皆是。

不过这种东西说多了戏就不爽,人物就太粘稠了,所以也就两集,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弄。

新声Pro:柔情和刚烈江湖在您塑造的人物身上同时体现,之前《红色》《新世界》都偏向其中一端,这次《欢颜》似乎更加平均,体现在不同人物和人物的不同侧面中。

徐兵:我肯定一直在变化,现在可能复杂一点。但写作确实没有构思,更多是有感而发,像写一篇小说、散文一样。

这个剧本我是去年写了两集,之后就停下来了,你们看到的两集基本上没改。停了七八个月后,腾讯视频的制片人看到了,他说「哎呦,这个很好」,想让我继续往下写。

我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老孙和徐天从头走到尾,正常的剧都这么写。但这次我想写个剧烈一点的,但是主角光环下肯定都死不了,那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够真实。

所以就有另一个选择,让不同的角色陪伴徐天走到最后。但是这种方式制作上也很困难,之前也没有过,这也意味着可能收视困难。但最后大家还是觉得要干一个新鲜的,我就开始写,20天就写完了,就是个打字的速度。

新声Pro:您从小到上学一直受到戏曲结构的影响,都是「一幕一幕的」,这次公路片、单元剧是不是更能够体现这种叙事上的影响?

徐兵:戏曲这个事的锻炼肯定有莫大的好处,包括台词和人物塑造。但我也会受这个困惑,因为我写不了那种长戏,不是体量的长,是时间跨度的。像《新世界》70集也就是讲了20来天的事。

新声Pro:您是编剧出身,也说过更嗨的是写剧本,什么样的作品是您想亲自执导的?

徐兵:如果有比我更合适的导演,我肯定就不拍,拍戏太累了,我年纪也大了。但就是找不到,要么是拍的不行,能力可以的活儿又太多了,时间很紧张。我自己来,这个剧开拍前筹备就半年。

新声Pro:合适到不合适中间的这个距离是什么?或者说您对一部剧想要从这个工作上面去呈现的是呈现到什么地步,到哪种程度,要做到什么?

徐兵:大学毕业就开始写剧本,因为一直产量多,速度快,写的也好,所以我在这个行业里头一直在做编剧。之前即使不是我自己拍,戏我也说了算的,我觉得是电视剧这个形式决定的。解答你刚才那个问题,说来一个导演合不合适,那其实就是跟他聊,看能力、审美、时间都合不合适。

新声Pro:怎么去找审美共识?

徐兵:审美的事情贼虚,说白了就是对脾气,有文化,不是说对我,是对这部戏。而且还有衡量的一点,就他跟现在这个时代是对的,现在大家观影口味几乎一年一变,相比20年前现在简直就是未来世界。所以这个人审美得是与时俱进的。这个很复杂,你其实得体会。

新声Pro:《欢颜》的影像风格怎么确定的,和各部门指导怎么沟通?

徐兵:服化道摄录美都是老班子,大家都很熟,我想干什么他们都清楚,不想干什么跟他们说一下,他们也清楚。质量好就是因为我们认真,没把这个事儿当个活儿干,都是在把这个事当自己的事干。

我并不是职业导演,就拍自己的戏,我这帮兄弟很多时候也是我不拍戏,他们也不拍。我回来8个月,我摄影指导也不接别的戏。

新声Pro:这个主创班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合作的?

徐兵:一部分是从《红色》开始,摄影是从《新世界》开始。

新声Pro:写剧本的时候会想着画面吗,有哪些最终呈现是复制出了你写剧本时的想象?基于这种默契,你们在《欢颜》剧组怎么沟通?

徐兵:90%是。光是制作部分的围读就不下十次。一般的电视剧剧组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一次就不错了。

比如说我们地导演组有自己的围读,围读时候就要说每场戏演员要到什么份上,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地,同步也就开始画图了。美术、服装等部门也都会有内部的围读。

相关部分、联系紧密的,比如导演组和摄影组之间会再进行围读,看景的时候会把机位也都刷了。所以我基本上开机之前都已经非常清楚最后呈现的画面会是什么样的了。

到了现场,我的工作就是把有偏差的部分往中间调,往对的方向调。每一个镜头我都知道,每一个机位我都清楚。

新声Pro:您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文学式表达吗?

徐兵:我没有这样的野心,没想着写个电视剧还聊文学性,我在别的地方也说电视剧首先是娱乐大众,要让观众爽、高兴,在这个前提之下可能稍微有一点点絮叨,都不叫表达,就是创作者的絮叨。

说得虚一点,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不公还是会有愤恨,一些美好的东西还是想在逝去前歌颂。比如承诺越来越稀薄,我觉得特难受,像李叔同说的「悲欣交集」。我还是有嗔念,真的平静了,可能就不写东西了。

我是岁数在这儿,原来十七八岁时在工厂当工人,做得很枯燥,也不知道那个枯燥要如何宣泄,什么是丰富的东西,所以那会儿就开始写诗、写小说、散文。写得也不好,但这个行为本身能把你枯燥的东西释放掉。

现在又在靠写作生活和消遣了,就可能会把它当成和文学有关的一件事,但我扪心自问,没有把这个事当作一个诉求。可能就是我的一个本能,人就是这么成长起来了,所以和文学有点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