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小鹏要教大众造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鹏要教大众造车

此一时,彼一时。

文|伯虎财经  陈平安

40年前,我们试图以“市场换技术”,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合资车时代。40年后,双方的角色正在调转过来。

7月26日晚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两则重磅消息:

一是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二是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合作开发两款基于大众MEB平台的车型,新车型将搭载小鹏XPILOT软件。

消息一处,瞬间引爆了整个车圈。这个消息的意义在于,燃油车时代,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处于被外国汽车厂商统治的状态:据统计,燃油车时代,我国零部件和整车比为1:1,欧美日发达国家往往能够达到1.7:1。我国自主品牌整车采用自主品牌零部件的比例低于50%。

但在当下,国内电动车企已经对欧美厂商做到了切切实实的技术输出。

消息公布当晚,小鹏汽车在美股大涨 26.69%,涨至报 19.46 美元/股。截至发稿,小鹏最新股价为20.215美元/股。

天风汽车称,“这是属于国内汽车行业的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国内车企电动智能化能力得到行业认可”,为后续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出海打开想象空间。

同样值得探讨的是,当下,无论是大众还是小鹏,在国内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浪潮里都称不上主角。小鹏一度站到造车新势力的榜首,但囿于产品迭代交替、组织架构等问题,处境有些艰难;而大众虽然是转型最为激进的国际汽车厂商,但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力有些不足:今年一季度,大众在华交付64.4万辆,下降14.5%;纯电车型交付量为2.15万辆,同比下滑25.4%。

这场合作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在梯队区分明显的新能源市场,一个新的竞合模式正在形成。

01、为什么是大众?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对大众来说有多重要。

根据大众集团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市场贡献了145.1万辆的新车销量,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是大众所有地区市场中,唯一一个出现销量下滑的市场。为此,大众汽车下调了全年销售目标。据路透社报道,大众首席财务官 Arno Antlitz 表示,该公司将销售目标从之前的 950 万辆,下调至 900 万-950 万辆,原因是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下降。

主要原因是大众集团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碰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车的地位愈发重要。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 万辆和 37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 和 44.1%,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简单换算一下就是,每卖4辆新车,就有一辆是电车。

但这部分份额,大众几乎没能吃到。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纯电动车型在中国销量为6.2万辆,相比上一年还下降了约2%。作为对比,比亚迪上半年同期销量高达115.4万辆,增长约80%。

大众不是不知道电动车的重要性,大众中国区CEO贝瑞德曾表示:到2030年大众在中国74%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但大众没能跟上国内市场的迭代速度。

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当各家纷纷把智能化拿出来做卖点时,去年大众还在因为车机问题被车主集体投诉。作为被大众寄予厚望的ID.家族,从2021年开始,就频繁被曝出“双黑屏”、“断网”“故障码频出”等问题,甚至被网友调侃为“爱死机”。因为对ID车系的出现的某些问题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其车主甚至自发建立了维权群,进行了故障汇总,并提出了相关诉求,一举把ID.家族送上了舆论中心。

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是主要原因。虽然大众不仅单独成立了软件子公司Cariad,还以24亿欧元与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但新一代电动车平台SSP开发进度屡次推迟,计划在2026年推出。中国车企的迭代速度本就相当快,就连友商宝马、奔驰也将在2025年推出第二个纯动平台。本就落后一步,再晚一步,之后追上去就更难了。

站在国内智能化第一梯队的小鹏,无疑是最好的合作对象之一。首先,小鹏在技术上有足够的优势,两者合作的产品也会比SSP平台的进展快得多。其次,小鹏在短期内很难成为大众需要重视的对手。花旗集团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此举也是大众汽车“防止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下降”举措的一部分。

02、小鹏能拿到什么?

靠着G6车型的发布,小鹏刚刚打了一个翻身仗。

小鹏G6的火热程度超乎市场的预判。7月19日,据车fans半月度统计,发现上周出现最近2个月最明显的一次新车市场进店结构波动,除小鹏G6以外20-27万级别车型整体出现进店量下滑。一个合乎逻辑的判断是,靠着极致性价比,小鹏G6在同价位几乎做到了赢家通吃。

从交付的周期来看,G6的Pro版提车时间需要6周,能够实现城市NGP领航辅助驾驶的Max版更久,要等12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还在微博po出了自己去工厂拧螺丝的照片。

G6发布后,小鹏的股价也一路坐上了火箭,截至发稿,小鹏港股股价从两个月前的30.3元每股涨到了80.7元每股,涨幅高达166%。

但小鹏G6并不强到足够解决小鹏的问题,何小鹏,也表示一家公司不能只靠一款车。当前小鹏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规模效应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无法靠着销量摊平研发成本。以技术为标榜的小鹏在研发上的投入从来都不马虎,今年一季度小鹏虽然亏损23.4亿元,但研发费用环比仍有提高,达13亿元。今年一季度,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341.2亿元,比起2022年底382.5亿元的现金储备又有缩水。

二是在供应链上处于弱势,虽然小鹏汽车当下工厂产能理论上能来到几十万,但受制于此,大量订单在积压。交付周期过长很容易让原本心有所属的用户转投他家。

而通过与大众合作,相当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些问题。首先是拥有了一份新的收入来源,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预计从与大众的交易中获得可观的经常性收入,可能比预期更早实现盈利。

其次,有了大众的背书,小鹏在供应链的话语权会更强。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时帅表示,小鹏汽车急需提升其在电动车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大众汽车的背书或可为其铺平道路,“双方各取所需。”

再次,当下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当其时,有了大众的看好,也有利于小鹏扩大海外影响力,加速出海步伐。

03、写在最后

讨论大众和小鹏的联合,当然不能忽略这件事的里程碑意义:过去我们企图用市场换技术,但事实是,市场给了,技术不仅没换到,国内汽车工业甚至有逐渐沦为组装厂的趋势。大众从师父到徒弟的转变,是过去这些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企图在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的缩影。

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更像是一种新的竞合模式:上汽的“灵魂论”言犹在耳,从频频的举动来看,把技术拿在手里才是大众想做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众也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而急需助力的小鹏也乐得参与这种尝试。

参考来源:

巨潮:马斯克,中国的钱不白赚

*伯虎财经(bohuF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鹏汽车

6.1k
  • 小鹏P7+全系标配 AI智驾,2026年实现L4级别部分场景下“无人驾驶”
  • 何小鹏谈自动驾驶落地欧洲:到2026年仍有挑战

大众

5.2k
  • 《哀牢山生态旅游共识与倡议》在昆发布
  • 传大众汽车中国高管被驱逐出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鹏要教大众造车

此一时,彼一时。

文|伯虎财经  陈平安

40年前,我们试图以“市场换技术”,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合资车时代。40年后,双方的角色正在调转过来。

7月26日晚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两则重磅消息:

一是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二是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合作开发两款基于大众MEB平台的车型,新车型将搭载小鹏XPILOT软件。

消息一处,瞬间引爆了整个车圈。这个消息的意义在于,燃油车时代,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处于被外国汽车厂商统治的状态:据统计,燃油车时代,我国零部件和整车比为1:1,欧美日发达国家往往能够达到1.7:1。我国自主品牌整车采用自主品牌零部件的比例低于50%。

但在当下,国内电动车企已经对欧美厂商做到了切切实实的技术输出。

消息公布当晚,小鹏汽车在美股大涨 26.69%,涨至报 19.46 美元/股。截至发稿,小鹏最新股价为20.215美元/股。

天风汽车称,“这是属于国内汽车行业的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国内车企电动智能化能力得到行业认可”,为后续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出海打开想象空间。

同样值得探讨的是,当下,无论是大众还是小鹏,在国内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浪潮里都称不上主角。小鹏一度站到造车新势力的榜首,但囿于产品迭代交替、组织架构等问题,处境有些艰难;而大众虽然是转型最为激进的国际汽车厂商,但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力有些不足:今年一季度,大众在华交付64.4万辆,下降14.5%;纯电车型交付量为2.15万辆,同比下滑25.4%。

这场合作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在梯队区分明显的新能源市场,一个新的竞合模式正在形成。

01、为什么是大众?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对大众来说有多重要。

根据大众集团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市场贡献了145.1万辆的新车销量,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是大众所有地区市场中,唯一一个出现销量下滑的市场。为此,大众汽车下调了全年销售目标。据路透社报道,大众首席财务官 Arno Antlitz 表示,该公司将销售目标从之前的 950 万辆,下调至 900 万-950 万辆,原因是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下降。

主要原因是大众集团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碰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车的地位愈发重要。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 万辆和 37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 和 44.1%,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简单换算一下就是,每卖4辆新车,就有一辆是电车。

但这部分份额,大众几乎没能吃到。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纯电动车型在中国销量为6.2万辆,相比上一年还下降了约2%。作为对比,比亚迪上半年同期销量高达115.4万辆,增长约80%。

大众不是不知道电动车的重要性,大众中国区CEO贝瑞德曾表示:到2030年大众在中国74%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但大众没能跟上国内市场的迭代速度。

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当各家纷纷把智能化拿出来做卖点时,去年大众还在因为车机问题被车主集体投诉。作为被大众寄予厚望的ID.家族,从2021年开始,就频繁被曝出“双黑屏”、“断网”“故障码频出”等问题,甚至被网友调侃为“爱死机”。因为对ID车系的出现的某些问题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其车主甚至自发建立了维权群,进行了故障汇总,并提出了相关诉求,一举把ID.家族送上了舆论中心。

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是主要原因。虽然大众不仅单独成立了软件子公司Cariad,还以24亿欧元与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但新一代电动车平台SSP开发进度屡次推迟,计划在2026年推出。中国车企的迭代速度本就相当快,就连友商宝马、奔驰也将在2025年推出第二个纯动平台。本就落后一步,再晚一步,之后追上去就更难了。

站在国内智能化第一梯队的小鹏,无疑是最好的合作对象之一。首先,小鹏在技术上有足够的优势,两者合作的产品也会比SSP平台的进展快得多。其次,小鹏在短期内很难成为大众需要重视的对手。花旗集团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此举也是大众汽车“防止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下降”举措的一部分。

02、小鹏能拿到什么?

靠着G6车型的发布,小鹏刚刚打了一个翻身仗。

小鹏G6的火热程度超乎市场的预判。7月19日,据车fans半月度统计,发现上周出现最近2个月最明显的一次新车市场进店结构波动,除小鹏G6以外20-27万级别车型整体出现进店量下滑。一个合乎逻辑的判断是,靠着极致性价比,小鹏G6在同价位几乎做到了赢家通吃。

从交付的周期来看,G6的Pro版提车时间需要6周,能够实现城市NGP领航辅助驾驶的Max版更久,要等12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还在微博po出了自己去工厂拧螺丝的照片。

G6发布后,小鹏的股价也一路坐上了火箭,截至发稿,小鹏港股股价从两个月前的30.3元每股涨到了80.7元每股,涨幅高达166%。

但小鹏G6并不强到足够解决小鹏的问题,何小鹏,也表示一家公司不能只靠一款车。当前小鹏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规模效应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无法靠着销量摊平研发成本。以技术为标榜的小鹏在研发上的投入从来都不马虎,今年一季度小鹏虽然亏损23.4亿元,但研发费用环比仍有提高,达13亿元。今年一季度,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341.2亿元,比起2022年底382.5亿元的现金储备又有缩水。

二是在供应链上处于弱势,虽然小鹏汽车当下工厂产能理论上能来到几十万,但受制于此,大量订单在积压。交付周期过长很容易让原本心有所属的用户转投他家。

而通过与大众合作,相当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些问题。首先是拥有了一份新的收入来源,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预计从与大众的交易中获得可观的经常性收入,可能比预期更早实现盈利。

其次,有了大众的背书,小鹏在供应链的话语权会更强。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时帅表示,小鹏汽车急需提升其在电动车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大众汽车的背书或可为其铺平道路,“双方各取所需。”

再次,当下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当其时,有了大众的看好,也有利于小鹏扩大海外影响力,加速出海步伐。

03、写在最后

讨论大众和小鹏的联合,当然不能忽略这件事的里程碑意义:过去我们企图用市场换技术,但事实是,市场给了,技术不仅没换到,国内汽车工业甚至有逐渐沦为组装厂的趋势。大众从师父到徒弟的转变,是过去这些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企图在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的缩影。

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更像是一种新的竞合模式:上汽的“灵魂论”言犹在耳,从频频的举动来看,把技术拿在手里才是大众想做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众也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而急需助力的小鹏也乐得参与这种尝试。

参考来源:

巨潮:马斯克,中国的钱不白赚

*伯虎财经(bohuF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