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观察
近日,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肥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
贝那鲁肽是国内首款获批减重适应症的原创新药,也是继诺和诺德研发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三款获批的GLP-1类减重新药,为超重肥胖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那么,作为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GLP-1,贝那鲁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呢?
/ 01 / 显著优势在于安全性
从药物结构来源的角度看,GLP-1类药物根据改造程度,分为“非人源、人源类似物、全人源”三种。距离人源结构差距越大,产生抗体程度也会越大。换句话说,潜在安全性问题也会更高。
例如,利拉鲁肽虽然是除贝那鲁肽外人源化程度最高的GLP-1药物,但仍有8.6%的患者会产生抗体,对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FDA在其说明书中,就以黑框警告的方式提示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
贝那鲁肽的结构与人体生理性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理论上,作为一款全人源属性的GLP-1,长期应用下产生抗体的可能性低,在安全性方面也会具有一定优势。
根据临床前小鼠的研究,贝那鲁肽不存在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毒性。
在人体的研究中,贝那鲁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恶心,不存在其它长效GLP-1药物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加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一款全人源属性的GLP-1,贝那鲁肽还拥有非人源属性GLP-1药物所不具备的生理获益。
如下图所示,天然GLP-1(7-36)被降解之后的代谢产物,包括GLP-1 (9-36)、GLP-1(28-36)等,其依然具备有价值的生物活性,包括心脑血管保护等。
非人源GLP-1或人源类似物的结构,修饰目的就在于其不易被DPP-4及中性肽酶(NEP-24.11)等降解,因此也难以产生人天然GLP-1的活性代谢产物。
而贝那鲁肽由于其全人源的结构特性,具备这一优势,即其代谢产物可以为患者带来代谢改善、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减重等方面更多的综合获益。
作为一款需长期使用的药物,GLP-1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点上,贝那鲁肽具备明确的安全性优势,由此将为其带来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 02 / 短效但不输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贝那鲁肽作为一款全人源GLP-1,在体内半衰期更短、更易被降解,但这并非意味着缩短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因为一旦其与GLP-1受体结合,即可立即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药效作用。换句话说,药物的作用时间,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但并不等同。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在GLP-1类药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脉冲式给药和持续给药对减重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持续给药的方式长期效果会更差。
所谓持续给药,指的是药物持续暴露,这或许会造成延缓胃排空的作用逐渐减弱。实际上,当前的长效GLP-1,均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延缓胃排空作用会明显减弱的现象,最终导致减重效果明显下降。
而贝那鲁肽等采取的脉冲给药,指的是短时间内给药,这种方式似乎可避免药物长期高浓度刺激带来的疗效下降。
贝那鲁肽获批上市,意味着其临床试验达到终点,能够起到不错的减肥效果。换句话说,贝那鲁肽短效但不输疗效。
/ 03 / 抢滩十年难得的大机会
毋庸置疑,GLP-1领衔的减肥药有着十年一遇的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核心在于,药物商业化的本质等同于流量变现。潜在用户体量、单个用户价值,决定了产品的想象空间;付费意愿的强弱,则决定产品的实际商业表现。
在用户体量和用户付费意愿方面,减肥药有着无可匹敌的逻辑。
首先,受众群体规模极大。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内超重率、肥胖率迅速攀升。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国内50%以上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甚至达到40%。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我国的肥胖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30年达到3.29亿人。
其次,支付意愿较强。在对健康和爱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减肥市场的用户付费意愿超出想象。根据艾媒咨询《2020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发展监测》数据,接受调查的超重或肥胖的中国成年人中,91.6%的人愿意为瘦身付费,其中57.8%愿意付费1000元以上。这一点,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受欢迎程度足以窥探一般。
最后,则是单个用户价值较大。价值一方面取决于定价,另一方面取决于用药周期。定价方面,前段已经提及,受众对价格接受度高。另一方面,减肥天然受人体内分泌调控影响,体重管理难在一朝一夕。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因为减肥药稀缺,国内药企拥有显著的机会。诺和诺德公告显示,目前国内市场GLP-1受体激动剂处方渗透率低仅为2%。换句话说,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
截至目前,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的原研新药。从先发角度来看,贝那鲁肽无疑具备一定优势;从技术角度,贝那鲁肽则是一款全人源GLP-1,具备差异化竞争的可能。
贝那鲁肽能否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