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提价不奏效,6大国际原料商陷下滑困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提价不奏效,6大国际原料商陷下滑困境

原料商通过设立高管和建厂在中国市场求增量。

图片来源:pexels-cottonbro studio

文|聚美丽 飘 飘

近日,禾大、奇华顿、科莱恩、亚什兰、巴斯夫、陶氏化学这六大日化原料商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

净利皆下滑,六大原料巨头遇困境

对比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财报,可以发现原料巨头们面临以下困境:

国际原料商净利下滑;

提价策略未扭转下滑之势;

原料价格下跌,跌价去库存影响业绩;

如禾大财报显示,上半年的销售额为8.8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81.26亿元),同比下滑21.9%;营业利润则较去年同期下跌54.9%至1.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99亿元)。

盈利能力下滑是此次6大化妆品原料商财报中呈现出的共同点,另外,梳理财报后,我们还发现了以下关键数据和信息:

禾大子公司Sederma优质活性成分在华销售额增长超30%;禾大和奇华顿香精香料业务销售额都实现增长,其中禾大增长了20%。

受全球聚乙烯需求的推动,陶氏化学Q2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净销售额增长;硅氧烷和丙烯酸单体价格下降影响了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Q2当地价格的下降。

亚什兰个护业务销售额和营利双降;化妆品成分1,4-丁二醇的销售额Q2环比下降2%。

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和科莱恩在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利润双降;巴斯夫和科莱恩在华销售分别下滑23.6%、12%。

禾大活性成分中国增长超30%

首先,从禾大的财报来看,禾大消费者护理部门上半年销售额为4.5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05亿元),同比增长0.2%;营业利润为79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30亿元),同比下滑28.58%。

图源:禾大2023上半年财报

目前,禾大消费者护理部门有美容活性产品、美容护理、香精香料、家庭护理四大业务,销售额分别占比部门销售额的20%、50%、25%、5%。

在美容活性产品业务方面,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旗下Sederma的优质活性成分销售额增长快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增长超30%。

在香精香料业务方面,由于新兴市场如今快速发展,销售额增长了20%。同时,收购伊比利亚化学公司带来的销售协同效应也继续取得良好进展。

在美容护理业务方面,销量增长快速,为四大业务中增长最多的部分。

分区域来看,上半年禾大拉丁美洲市场的销量有所增长;亚洲市场则受到了工业需求“颓势”的影响,但消费者护理部门在该地区销售额实现个位数增长;北美市场仍“疲软”,销售额和销量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订单量已从年初开始逐步改善。

陶氏化学、亚什兰化妆品相关业务销售额下降

在化妆品相关业务上,陶氏化学与亚什兰上半年销售额都下降。

其中,陶氏化学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在2023Q1和Q2净销售额皆下滑,分别为2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2.76亿元)、21.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8.34亿元),跌幅分别为25.35%、26.84%。

陶氏化学表示,Q2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的当地价格同比下降了16%,主要是由于硅氧烷(注:化妆品中作保湿剂和润滑剂)和丙烯酸单体(注:化妆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粘合剂)的下降。

此外,与化妆品相关的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Q2净销售额有所上涨。陶氏化学表示,由于全球能源和原料成本下降,所有地区的乙烯和聚乙烯(注:乙烯/乙烯共聚物在化妆品、护肤品里主要作用是柔润剂,增稠剂)价格都下降,当地价格同比下降了21%。同时受全球聚乙烯需求推动,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整体净销售额在Q2增长。

图源:陶氏化学、亚什兰2023上半年财报

而亚什兰上半年个人护理业务销售额为3.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3亿元),同比下滑4.09%;营业利润为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同比下滑40.48%。

有机中间体业务销售额为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8亿元),同比下滑11.76%;营业利润为3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4亿元),同比下滑11.90%。

其中,Q2有机中间体业务中1,4-丁二醇(简称BDO,作为保湿剂和溶剂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销售额为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较上一季度下降2%,主要是由于BDO定价较低,部分被较高的销量所抵消。

对于业绩的下滑,亚什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列尔莫·诺沃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着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原料需求下降,中国市场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困难。我们仍对前景感到担忧,如果客户的去库存持续到第三季度,我们可能会对某些产品线采取额外的库存减少行动。”

巴斯夫、科莱恩在华销售分别下滑23.6%、12%

从区域市场的表现来看,巴斯夫和科莱恩在华销售都是下滑的态势。

据财报显示,巴斯夫上半年各地区销售额都下滑,其中,在大中华地区上半年销售额下滑23.6%至47.13欧元(约合人民币372.83亿元);科莱恩上半年在亚洲市场的销售额下降2%,中国市场则下降了12 %。

图源:巴斯夫、科莱恩2023上半年财报

另外,从财报上还可以发现,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和科莱恩在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利润呈双降。

其中,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上半年销售额为35.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8.65亿元),同比下滑12.5%;EBIT(注:息税前利润)为1.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8亿元),同比下滑75.05%。

科莱恩上半年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为12.4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02.40亿元),同比下跌17%;EBITDA为2.61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1.45亿元),同比下滑10%。

巴斯夫方面表示,营养与护理部门销售额大幅下降与销量下降有关。其中,在Q2该部门销售业绩是由于需求下降、价格下降导致各业务领域销量和销售额、利润率都下降造成的。同时,由于降价主要影响了护理化学品业务中油类表面活性剂和醇类的销售。

科莱恩则称,长期的去库存周期继续影响着上半年护理化学品业务的关键终端市场需求。而护理化学品业务Q2业绩下滑则受到是中国经济复苏缓慢,去库存延长,与非常强劲的比较基础相比需求疲软的影响。

提价“失灵”?巨头们纷纷自救

从六家原料商2022财年业绩中发现,大盘盈利能力减弱的端倪。

2022财年,各大原料商面临着俄乌战争、成本涨价、新冠疫情等影响,纷纷采取提价措施。然而,提价举措只是保证促使营收上涨,但巨头们的盈利能力仍在减弱。同时,为去库存跌价出售也对营收和净利造成影响。

而这些困境,在2023上半年仍未解决。此外,在化妆品相关的业务上,巨头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虽在,但持续下滑的业绩也让他们囿于“吃老本”。不过,巨头在香精香料业务上的业绩仍在增长。

不过,从近年六家原料商的经营动向来看,它们都在采取措施以自救。

-加码中国市场:任命高管和建厂

当前,诸多全球原料商业务拓展到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如今年3月,亚什兰南京工厂260吨/年植物功能性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举行。

该项目采用亚什兰全球领先和独有的植物小RNA提取技术及鲜活植物萃取技术专利技术,将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性价比生物功能性原料根据中国化妆品消费者需求。

对此亚什兰个人护理品亚太区总经理及大中华区总经理赵连明表示:“集团目前最大的投入都在中国市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今年6月,陶氏化学其中国张家港生产基地启动了一项有机硅下游产品扩建项目。

在高管方面,今年3月,陶氏化学任命原中国区高管朱成怡4月1日起正式担任大中华区总裁,这是陶氏化学首位中国本土成长的总裁。

-收购、合并、出售等优化业务组合

近年,国际原料商纷纷采取收购、合并、出售业务等手段以优化业务组合,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以求更高额的盈利。

今年2月,奇华顿收购Amyris公司的三种化妆品成分:性能最高的润肤剂Neossance Squalane、植物硅胶替代品Neossance Hemisqualane和可持续防晒霜CleanScreen。

对于此次收购目的,奇华顿香水和美容总裁Maurizio Volpi表示,本次收购或能将其生物技术与Amyris专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来突破生物技术的壁垒,从而推动原料端的创新。

今年7月,禾大以2.3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1.32亿元)收购韩国高端生物技术活性成分供应商Solus Biotech。

禾大通过本次收购将实现扩充旗下美容活性成分产品组合,同时也扩大在高端美容市场的影响力。

-裁员等手段削减开支

由于盈利能力的下滑,成本上涨等原因,国际原料商在近年采取了各种手段削减开支。

去年10月,巴斯夫宣布将计划在非生产领域每年节省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42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的成本削减将在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实施。同时,其还表示将精简运营部门、服务部门、研发部门和企业中心的成本。而该次削减开支便是欧洲业务盈利疲软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在今年2月,巴斯夫还表示由于2022年盈利大幅下降以及能源危机所产生的负担,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600人。

今年1月,陶氏化学也曾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在全球裁员约2000人、关闭部分工厂、减少原材料购买并削减物流和水电成本以缩减2023财年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38亿元)开支。

-加大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在原料市场整体大盘不景气之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原料商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以在原料端有更好的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软实力。

今年4月,科莱恩位于浙江嘉兴的催化剂生产基地正式开业。这是科莱恩在华建设的第三座催化剂工厂,投资约为80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56亿元)。

今年6月,巴斯夫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化工、材料、工业智能方案等领域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

如今,国际原料商大盘面临着净利下滑、研发费减少、提价策略“失灵”和库存跌价的困境。在此局面下,巨头纷纷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看作新增长点。但是,举措连连仍为扭转大盘“颓势”。同时,成本上涨、提价策略造成库存堆积的背后也在警示着原料商在夯实技术壁垒、拓展市场求增量外,其先要做的是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巴斯夫财报、奇华顿财报、亚什兰财报、科莱恩财报、禾大财报、陶氏化学财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陶氏化学

2k
  • 齐翔腾达异壬醇系列项目开工
  • 陶氏回应中国区大裁员传闻: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提价不奏效,6大国际原料商陷下滑困境

原料商通过设立高管和建厂在中国市场求增量。

图片来源:pexels-cottonbro studio

文|聚美丽 飘 飘

近日,禾大、奇华顿、科莱恩、亚什兰、巴斯夫、陶氏化学这六大日化原料商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

净利皆下滑,六大原料巨头遇困境

对比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财报,可以发现原料巨头们面临以下困境:

国际原料商净利下滑;

提价策略未扭转下滑之势;

原料价格下跌,跌价去库存影响业绩;

如禾大财报显示,上半年的销售额为8.8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81.26亿元),同比下滑21.9%;营业利润则较去年同期下跌54.9%至1.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99亿元)。

盈利能力下滑是此次6大化妆品原料商财报中呈现出的共同点,另外,梳理财报后,我们还发现了以下关键数据和信息:

禾大子公司Sederma优质活性成分在华销售额增长超30%;禾大和奇华顿香精香料业务销售额都实现增长,其中禾大增长了20%。

受全球聚乙烯需求的推动,陶氏化学Q2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净销售额增长;硅氧烷和丙烯酸单体价格下降影响了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Q2当地价格的下降。

亚什兰个护业务销售额和营利双降;化妆品成分1,4-丁二醇的销售额Q2环比下降2%。

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和科莱恩在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利润双降;巴斯夫和科莱恩在华销售分别下滑23.6%、12%。

禾大活性成分中国增长超30%

首先,从禾大的财报来看,禾大消费者护理部门上半年销售额为4.5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05亿元),同比增长0.2%;营业利润为79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30亿元),同比下滑28.58%。

图源:禾大2023上半年财报

目前,禾大消费者护理部门有美容活性产品、美容护理、香精香料、家庭护理四大业务,销售额分别占比部门销售额的20%、50%、25%、5%。

在美容活性产品业务方面,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旗下Sederma的优质活性成分销售额增长快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增长超30%。

在香精香料业务方面,由于新兴市场如今快速发展,销售额增长了20%。同时,收购伊比利亚化学公司带来的销售协同效应也继续取得良好进展。

在美容护理业务方面,销量增长快速,为四大业务中增长最多的部分。

分区域来看,上半年禾大拉丁美洲市场的销量有所增长;亚洲市场则受到了工业需求“颓势”的影响,但消费者护理部门在该地区销售额实现个位数增长;北美市场仍“疲软”,销售额和销量仍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订单量已从年初开始逐步改善。

陶氏化学、亚什兰化妆品相关业务销售额下降

在化妆品相关业务上,陶氏化学与亚什兰上半年销售额都下降。

其中,陶氏化学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在2023Q1和Q2净销售额皆下滑,分别为2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2.76亿元)、21.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8.34亿元),跌幅分别为25.35%、26.84%。

陶氏化学表示,Q2性能材料和涂料部门的当地价格同比下降了16%,主要是由于硅氧烷(注:化妆品中作保湿剂和润滑剂)和丙烯酸单体(注:化妆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粘合剂)的下降。

此外,与化妆品相关的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Q2净销售额有所上涨。陶氏化学表示,由于全球能源和原料成本下降,所有地区的乙烯和聚乙烯(注:乙烯/乙烯共聚物在化妆品、护肤品里主要作用是柔润剂,增稠剂)价格都下降,当地价格同比下降了21%。同时受全球聚乙烯需求推动,包装和专业塑料业务整体净销售额在Q2增长。

图源:陶氏化学、亚什兰2023上半年财报

而亚什兰上半年个人护理业务销售额为3.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3亿元),同比下滑4.09%;营业利润为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同比下滑40.48%。

有机中间体业务销售额为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8亿元),同比下滑11.76%;营业利润为3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4亿元),同比下滑11.90%。

其中,Q2有机中间体业务中1,4-丁二醇(简称BDO,作为保湿剂和溶剂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销售额为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较上一季度下降2%,主要是由于BDO定价较低,部分被较高的销量所抵消。

对于业绩的下滑,亚什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列尔莫·诺沃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着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原料需求下降,中国市场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困难。我们仍对前景感到担忧,如果客户的去库存持续到第三季度,我们可能会对某些产品线采取额外的库存减少行动。”

巴斯夫、科莱恩在华销售分别下滑23.6%、12%

从区域市场的表现来看,巴斯夫和科莱恩在华销售都是下滑的态势。

据财报显示,巴斯夫上半年各地区销售额都下滑,其中,在大中华地区上半年销售额下滑23.6%至47.13欧元(约合人民币372.83亿元);科莱恩上半年在亚洲市场的销售额下降2%,中国市场则下降了12 %。

图源:巴斯夫、科莱恩2023上半年财报

另外,从财报上还可以发现,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和科莱恩在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利润呈双降。

其中,巴斯夫营养与护理部门上半年销售额为35.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8.65亿元),同比下滑12.5%;EBIT(注:息税前利润)为1.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8亿元),同比下滑75.05%。

科莱恩上半年护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为12.4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02.40亿元),同比下跌17%;EBITDA为2.61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1.45亿元),同比下滑10%。

巴斯夫方面表示,营养与护理部门销售额大幅下降与销量下降有关。其中,在Q2该部门销售业绩是由于需求下降、价格下降导致各业务领域销量和销售额、利润率都下降造成的。同时,由于降价主要影响了护理化学品业务中油类表面活性剂和醇类的销售。

科莱恩则称,长期的去库存周期继续影响着上半年护理化学品业务的关键终端市场需求。而护理化学品业务Q2业绩下滑则受到是中国经济复苏缓慢,去库存延长,与非常强劲的比较基础相比需求疲软的影响。

提价“失灵”?巨头们纷纷自救

从六家原料商2022财年业绩中发现,大盘盈利能力减弱的端倪。

2022财年,各大原料商面临着俄乌战争、成本涨价、新冠疫情等影响,纷纷采取提价措施。然而,提价举措只是保证促使营收上涨,但巨头们的盈利能力仍在减弱。同时,为去库存跌价出售也对营收和净利造成影响。

而这些困境,在2023上半年仍未解决。此外,在化妆品相关的业务上,巨头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虽在,但持续下滑的业绩也让他们囿于“吃老本”。不过,巨头在香精香料业务上的业绩仍在增长。

不过,从近年六家原料商的经营动向来看,它们都在采取措施以自救。

-加码中国市场:任命高管和建厂

当前,诸多全球原料商业务拓展到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如今年3月,亚什兰南京工厂260吨/年植物功能性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举行。

该项目采用亚什兰全球领先和独有的植物小RNA提取技术及鲜活植物萃取技术专利技术,将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性价比生物功能性原料根据中国化妆品消费者需求。

对此亚什兰个人护理品亚太区总经理及大中华区总经理赵连明表示:“集团目前最大的投入都在中国市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今年6月,陶氏化学其中国张家港生产基地启动了一项有机硅下游产品扩建项目。

在高管方面,今年3月,陶氏化学任命原中国区高管朱成怡4月1日起正式担任大中华区总裁,这是陶氏化学首位中国本土成长的总裁。

-收购、合并、出售等优化业务组合

近年,国际原料商纷纷采取收购、合并、出售业务等手段以优化业务组合,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以求更高额的盈利。

今年2月,奇华顿收购Amyris公司的三种化妆品成分:性能最高的润肤剂Neossance Squalane、植物硅胶替代品Neossance Hemisqualane和可持续防晒霜CleanScreen。

对于此次收购目的,奇华顿香水和美容总裁Maurizio Volpi表示,本次收购或能将其生物技术与Amyris专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来突破生物技术的壁垒,从而推动原料端的创新。

今年7月,禾大以2.3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1.32亿元)收购韩国高端生物技术活性成分供应商Solus Biotech。

禾大通过本次收购将实现扩充旗下美容活性成分产品组合,同时也扩大在高端美容市场的影响力。

-裁员等手段削减开支

由于盈利能力的下滑,成本上涨等原因,国际原料商在近年采取了各种手段削减开支。

去年10月,巴斯夫宣布将计划在非生产领域每年节省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42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的成本削减将在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实施。同时,其还表示将精简运营部门、服务部门、研发部门和企业中心的成本。而该次削减开支便是欧洲业务盈利疲软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在今年2月,巴斯夫还表示由于2022年盈利大幅下降以及能源危机所产生的负担,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600人。

今年1月,陶氏化学也曾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在全球裁员约2000人、关闭部分工厂、减少原材料购买并削减物流和水电成本以缩减2023财年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38亿元)开支。

-加大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在原料市场整体大盘不景气之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原料商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以在原料端有更好的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软实力。

今年4月,科莱恩位于浙江嘉兴的催化剂生产基地正式开业。这是科莱恩在华建设的第三座催化剂工厂,投资约为80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56亿元)。

今年6月,巴斯夫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化工、材料、工业智能方案等领域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

如今,国际原料商大盘面临着净利下滑、研发费减少、提价策略“失灵”和库存跌价的困境。在此局面下,巨头纷纷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看作新增长点。但是,举措连连仍为扭转大盘“颓势”。同时,成本上涨、提价策略造成库存堆积的背后也在警示着原料商在夯实技术壁垒、拓展市场求增量外,其先要做的是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巴斯夫财报、奇华顿财报、亚什兰财报、科莱恩财报、禾大财报、陶氏化学财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