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拥抱大模型,小米持续“裂变”,汽车能按时落地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拥抱大模型,小米持续“裂变”,汽车能按时落地吗?

不管是售价还是规模,都不允许小米有任何闪失。

文|侃见财经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还在继续,其并未因此前车企之间的“友好协商”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价格战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完全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更能促进企业更好的为产品服务,一旦坚持到最后,市场就会奖励这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进入下半年之后,造车新势力终于缓了口气,首先在销量方面,蔚来、小鹏都开始回暖,而理想也保持此前的强势。

从当下的情况判断,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而造车新势力也都找到了各自的“靠山”,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常态化。

王传福此前曾说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窗口期只剩下三到五年时间。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36.1%,所以留给新能源车企的时间可能比王传福预想的时间更短。

对于蔚来、小鹏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虽然艰难,但是已初具规模,真正压力大的则属于小米这样的企业。

目前距离雷军官宣“2024年实现量产”的计划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小米汽车仍然“神秘”,其整车也从未露过真容。

根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汽车亦庄工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工厂自产并下线了四五辆汽车,正在积极测试中。车型保密程度之高,就连厂里大多数员工都未见过车的“真面目”。

实际上,自雷军官宣造车起,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

而这两年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估值的变化。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挤泡沫”,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淘汰赛阶段。行业已经从炒概念过渡到了拼产能的阶段。

从规模上来看,特斯拉以及比亚迪都已经成功“上岸”,跑出了规模效应。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仍然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除了理想目前已经实现盈利,其余两家均还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根据理想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营收为474.4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2.23亿元,也就是说理想也已经过了盈亏的平衡点,走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未来大概率蔚来汽车以及小鹏也会在两三年里实现盈亏平衡。

所以,当下压力最大的属于尚未量产的小米。根据市场流出的配置信息来看,小米的第一款汽车将定位中高端纯电动轿跑,推测售价为26-30万元,高配售价或将超过35万元。另外,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部门现有人数已经达2500人,其中光自动驾驶的算法团队已经超过500人。

因此不管是售价还是规模,都不允许小米有任何闪失。

除此之外,8月14日,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还表示,大模型是重大技术革命,小米也必须全面拥抱,并已于今年4月组织了大模型团队,并将在业务上进行应用。

雷军还坦言,小米大模型的主力方向是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这和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路径不同。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让大模型在手机端就可以应用落地。基于此,小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将全力优化百亿级大模型。

综合而言,作为一家综合性公司,小米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而造车的落地对于未来的小米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晚一天落地它就会严重拖累小米公司的现金流,在消费电子疲软的情况下,用手机业务“养”造车业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侃见财经认为,如果未来两三年内,小米汽车没能跑出规模效应,那么其面临的局面将会非常凶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拥抱大模型,小米持续“裂变”,汽车能按时落地吗?

不管是售价还是规模,都不允许小米有任何闪失。

文|侃见财经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还在继续,其并未因此前车企之间的“友好协商”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价格战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完全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更能促进企业更好的为产品服务,一旦坚持到最后,市场就会奖励这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进入下半年之后,造车新势力终于缓了口气,首先在销量方面,蔚来、小鹏都开始回暖,而理想也保持此前的强势。

从当下的情况判断,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而造车新势力也都找到了各自的“靠山”,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常态化。

王传福此前曾说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窗口期只剩下三到五年时间。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36.1%,所以留给新能源车企的时间可能比王传福预想的时间更短。

对于蔚来、小鹏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虽然艰难,但是已初具规模,真正压力大的则属于小米这样的企业。

目前距离雷军官宣“2024年实现量产”的计划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小米汽车仍然“神秘”,其整车也从未露过真容。

根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汽车亦庄工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工厂自产并下线了四五辆汽车,正在积极测试中。车型保密程度之高,就连厂里大多数员工都未见过车的“真面目”。

实际上,自雷军官宣造车起,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

而这两年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估值的变化。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挤泡沫”,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淘汰赛阶段。行业已经从炒概念过渡到了拼产能的阶段。

从规模上来看,特斯拉以及比亚迪都已经成功“上岸”,跑出了规模效应。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仍然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除了理想目前已经实现盈利,其余两家均还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根据理想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营收为474.4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2.23亿元,也就是说理想也已经过了盈亏的平衡点,走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未来大概率蔚来汽车以及小鹏也会在两三年里实现盈亏平衡。

所以,当下压力最大的属于尚未量产的小米。根据市场流出的配置信息来看,小米的第一款汽车将定位中高端纯电动轿跑,推测售价为26-30万元,高配售价或将超过35万元。另外,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部门现有人数已经达2500人,其中光自动驾驶的算法团队已经超过500人。

因此不管是售价还是规模,都不允许小米有任何闪失。

除此之外,8月14日,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还表示,大模型是重大技术革命,小米也必须全面拥抱,并已于今年4月组织了大模型团队,并将在业务上进行应用。

雷军还坦言,小米大模型的主力方向是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这和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路径不同。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轻量化和本地部署,让大模型在手机端就可以应用落地。基于此,小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将全力优化百亿级大模型。

综合而言,作为一家综合性公司,小米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而造车的落地对于未来的小米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晚一天落地它就会严重拖累小米公司的现金流,在消费电子疲软的情况下,用手机业务“养”造车业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侃见财经认为,如果未来两三年内,小米汽车没能跑出规模效应,那么其面临的局面将会非常凶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