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自主性和适应性大幅提升,应用边界不断拓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机器人产业逐渐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
8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凝心聚智-全球开放合作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作出上述判断。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53.1万台,再创历史新高。北美、欧盟等地区机器人装机量快速回升,中国、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也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辛国斌表示,技术变革和应用深化驱动机器人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三个“更加”的发展特征:智能变革更加迅猛、行业应用更加多样,以及产业生态更加融合。
在智能变革方面,人工智能、融合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为代表的新技术交叉融合,推动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等方面更加智能化。
在行业应用多样化方面,辛国斌强调,工业机器人覆盖面不断拓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机器人保有量已突破100万台。
“工业机器人不仅在汽车、电子等行业继续深化应用,还在冶金、化工、食品等行业加速推广,有力支撑智能制造发展。”辛国斌称。
辛国斌还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场景应用不断拓展,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他表示,中国不仅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还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收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为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辛国斌指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辛国斌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覆盖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应用快速拓展。
近期,多地出台支持机器人发展的政策。
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未来三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
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也组织召开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与相关企业和机构交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辛国斌也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要打造共生共荣的开放式发展环境,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国外机器人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希望国内外企业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他同时提及,中国将深化国际机器人标准化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