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香港出生率持续偏低且呈下滑趋势。
8月15日,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简称“家计会”)公布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夫妇的平均子女数目骤降至0.9名的历史新低点,无孩夫妇占比达43.2%,相较2017年增加超过一倍,取代一孩家庭(27.4%)成为香港主流。
此系列调查由1967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2022年的调查为该系列第12次,于2022年9月至12月间展开。
过去10年,香港家庭子女数量一直下降。2012年,夫妇平均子女数目跌至1.2名的新低,“一孩家庭”比例首次超越“两孩家庭”成为主流;2017年,不想生育及未决定的妇女比例大增。到了2022年,平均实际子女数目再次打破下限为0.9名,没有孩子、1个孩子和2个孩子的家庭占比分别为43.2%、27.4%和25.2%。
理想子女数目亦持续下跌。2022年,女性和男性平均理想子女数目分别为1.47名和1.45名,2012年分别为1.67名和1.65名。
家计会荣誉顾问暨研究小组委员会主席叶兆辉表示,生育率创新低与结婚人数减少、结婚年龄中位数升至30.6岁有关,亦是全世界所面对问题。他认为,平均子女数目未来2、3年会再下跌,是“难以逆转及无可避免的趋势”。
根据港府统计处数据,过去10年,香港出生人数在2016年达到6.09万人高峰后逐年下滑,2022年仅3.25万人,降幅超四成。2022年,香港总和生育率下跌至仅0.701,是30年来最低水平,也是全球最低。
港府发布的《1991年至2021年香港生育趋势》指出,香港生育率趋势与以下因素有关:迟婚、女性独身情况增加、初次生育未因迟婚提前、生育三孩或以上比例低、已婚女性生育率下跌、离婚率上升和内地女性在港产子数目减少。
调查显示,香港夫妇实际与理想子女数目的差距正在拉大。2002年,两者在近20年首次持平,均为1.6名,此后实际数目开始低于理想数目。2022年,理想数目为1.5名,实际数目为0.9名;60.3%的25-29岁女性、52.4的30-34岁女性为“实际<理想”情况。
以无孩作为理想子女数目的占比亦创下新高,女性达22.7%、男性达20.1%,相比2012年分别为7.1%和5.3%。以1名孩子为理想的占比也从2017年约32%的整体比例骤降至女性的18.6%及男性的25%。
“自己/配偶不喜欢小孩”、“养育孩子的责任太大”、“已有足够的孩子数目”依次为选择不要孩子的三大主要原因。这同样是选择只要1个孩子的三大原因,只是排列次序相反。值得指出,无孩人士呈现高学历、高收入特征,58.4%受访者为大专或以上学历,50.2%家庭每月总收入在3万港元或以上。
经济问题和生活成本直接影响香港生育率。在“如意外怀孕,选择不把孩子生下的原因”中,“经济不许可”排在首位。教养孩子的主要困难中,“责任重大”、“经济负担加重”和“教育政策令人无所适从”为三大原因。
根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在3月的调查,香港连续13年位居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2022年其住房负担比率达18.8,这意味着香港家庭需不吃不喝18.8年才能置业。经济学人智库(EIU)公布的2022年全球生活成本报告亦显示香港排名全球第四。
对于何种措施能够鼓励生育,调查显示“经济上的鼓励”为首位。超过6成受访者认为买/换楼或租屋资助、医疗资助、教育资助能够提高生孩子意愿。另外也有5成表示需要生育奖金、提高子女免税额、额外的税务宽减、托儿津贴和奶粉津贴。
港府亦期望通过发钱刺激生育率,《财政预算案》提出由2023/24年度起,提高子女及初生子女免税额至13万港元,此外还有半日制幼儿园免费、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每年2500港元津贴等鼓励措施。
叶兆辉则认为,除了钱之外,住屋困难、工作压力大及找不到托儿服务等亦会令生育意欲降低:“港府一直以‘个人决定’响应增加生育率的问题,但实际欠缺针对性鼓励措施。相反其他地区的力度及阔度更大,如有一年产假、家庭友善工作间或者育儿服务,香港有很大改善空间。”
港府统计处预计,香港生育率将维持低水平,总和生育率按推算将由2021年的772名轻微回升至2046年的938名。与此同时,人口高龄化更加明显,推算65岁及以上人口将由2021年的145万上升至2046年的274万,占比由20.5%上升至36%,即每3名港人中有超过1名是老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