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市值蒸发64%,这家研发“迷幻药”的生物公司怎么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值蒸发64%,这家研发“迷幻药”的生物公司怎么了?

对于biotech来说,核心使命是深入“无人区”探索。

图片来源:pexels-Anna Shvets

文|氨基观察

中世纪,西方盛行的女巫,通过使用迷幻剂使人产生幻觉,以达到控制信众的效果。

使人产生幻觉,这是大家对于迷幻剂的常规认知,然而理论上,迷幻药也可以用于特殊疾病的治疗,例如抑郁症等。也正因此,医学界对于迷幻药的研究从未停止。

1938年,瑞土巴塞尔的山德士实验室中,一种名为lysergsaurediethylamid的化合物诞生,成为迷幻剂研发历程上不可忽视的节点。

这类化合物为麦角酸二乙酰胺,英文简称LSD,因为威力极猛,日后成了臭名昭著的迷幻药,被世界各国严格管控。

不过,百年来,生物科技公司对于LSD的研发并未停止。基于LSD研究,甚至诞生了上市公司MindBio(心灵生物疗法)。

只是,这家希望给人们带来心灵疗法的企业,自身心情或许并不美丽。今年5月份以来,MindBio股价一再下挫,跌幅已经超过60%。

近年来,迷幻剂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学家、药企兴奋,但这类物质能否成为药物,仍需时间检验。

而从MindBio的表现来看,迷幻剂这种东西,似乎在科学研究中“复兴”了,但又没“复兴”。

01 迷幻药之王‍‍

有关LSD的致幻作用,在1943年得到了第一次记录,亲历者为其发明人阿尔伯特霍夫曼博士。

1943年4月16日,霍夫曼亲身体验之后发现,LSD为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服用之后,他产生了醉酒的感觉,不过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大脑异常活跃。最明显的一点是,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视觉信号。在其大脑中,每一个声音都引起色彩的幻觉,总有不停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像是万花筒一样。

霍夫曼随后记录道:“有一点让人愉快的、像在神话中的仙境的感觉”。

的确如此,事后来看,LSD是一种致幻效果特别强的化合物。其他毒品的剂量单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LSD则只需要用微克单位。

一次服用100微克,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却会造成持续6到12个小时的幻想盛宴,正如霍夫曼那样。也正因此,LSD被称之为迷幻药之王。

1950年前后,英国情报机构曾试图用LSD和麦司卡林(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出的致幻剂)作为“吐真剂”,让目标在陷入幻觉状态后说出实话。

与此同时,LSD被墨西哥毒枭利用,开始逐渐泛滥,在1960年后使用达到了顶峰。但毕竟,这是一类可以归为毒品的物质,并且有着极大的副作用。

实际上,LSD能够产生难以控制的暴力、惊人的躁动,甚至会诱发自杀和杀人。毫不意外,一场严格的管控行动开始了。

1965年-1970年期间,美国迅速收紧对迷幻剂的限制,颁布了《受管制药物与物质法令》,把LSD、裸头草碱等致幻剂,跟海洛因、大麻等没有医疗用途且极易滥用的物质纳入了“一级管控制剂”名单。换句话说,致幻剂被当成毒品——直接把致幻剂在除科研目的以外的使用定义为非法行为。LSD滥用的始作俑者墨西哥大毒枭因此入狱。

一系列的严厉打击,使得LSD需求急剧萎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以医学目的为初衷的LSD,就此走向生命终点。

02 以临床为需求的探索

毒品可以作为药物使用并不是新鲜事,许多毒品正是因为医学使用而诞生。近年来,迷幻剂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学家、药企兴奋。

LSD也在科学探索中“复兴”了。上文提到的MindBio,就是当前研发LSD的先驱。那么,在临床医学中,LSD又能有哪些潜在应用呢?

根据MindBio的管线来看,大致分为两类:精神疾病或者肿瘤患者的临床关怀。

精神类疾病中,包括烦躁症、抑郁症等。MindBio主要攻坚抑郁症领域。根据MindBio的临床设计,其主要希望在客观和主观层面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改善。

客观方面,主要是睡眠质量等指标;主观指标则是患者的情绪,包括“创造力”、“幸福感”等情绪维度。

截至目前,该临床已进入2期研究阶段。最新的数据显示,其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患者表示不那么“生气”和不那么“烦躁”了。

除了精神类疾病,MindBio还推进了针对无精神疾病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实验。在MindBio看来,晚期肿瘤患者虽然没有精神类疾病,但是会因为疾病的痛苦带来相应的症状。

这些疾病会显着影响患者的治疗,因为可能带来依从性降低、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等倾向。如何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医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根据MindBio的设想,LSD可以带来提升情绪和改善睡眠方面的效果,对于这类脆弱的患者群体非常有益。目前,该临床也已经进入2期临床。

也正是基于上述临床撑起的预期,MindBio最终在今年5月份于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对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来说,上市并不是终点,相反,挑战才刚刚开始。

03 挑战才刚刚开始

迷幻剂的迷幻价值,使得MindBio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对于MindBio来说,一方面其需要将上述早期管线真正推进到后期的临床,乃至最终上市。目前,虽然MindBio已经在多个早期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都是建立在小规模的研究上,后续还有可能遇到极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MindBio还需要在如何避免药物的滥用方面取得均衡。毕竟,其设计的药物是居家使用模式。后续在各地上市后,是否会遭遇药物滥用等问题尚不得知。

综合因素导致,MindBio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出色。截至8月20日收市,公司股价距离上市之日股价跌幅已达64%。

尽管LSD这类物质最终能否真正能否成为药物,仍需时间检验,但对于创新药行业来说,需要更多MindBio这样的公司出现。毕竟,对于biotech来说,核心使命是深入“无人区”探索。

至于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滥用时可能是毒药、毒品,科学合理应用则是有临床价值的药物。

只有越来越多这类灵感惊人的企业的出现,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向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值蒸发64%,这家研发“迷幻药”的生物公司怎么了?

对于biotech来说,核心使命是深入“无人区”探索。

图片来源:pexels-Anna Shvets

文|氨基观察

中世纪,西方盛行的女巫,通过使用迷幻剂使人产生幻觉,以达到控制信众的效果。

使人产生幻觉,这是大家对于迷幻剂的常规认知,然而理论上,迷幻药也可以用于特殊疾病的治疗,例如抑郁症等。也正因此,医学界对于迷幻药的研究从未停止。

1938年,瑞土巴塞尔的山德士实验室中,一种名为lysergsaurediethylamid的化合物诞生,成为迷幻剂研发历程上不可忽视的节点。

这类化合物为麦角酸二乙酰胺,英文简称LSD,因为威力极猛,日后成了臭名昭著的迷幻药,被世界各国严格管控。

不过,百年来,生物科技公司对于LSD的研发并未停止。基于LSD研究,甚至诞生了上市公司MindBio(心灵生物疗法)。

只是,这家希望给人们带来心灵疗法的企业,自身心情或许并不美丽。今年5月份以来,MindBio股价一再下挫,跌幅已经超过60%。

近年来,迷幻剂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学家、药企兴奋,但这类物质能否成为药物,仍需时间检验。

而从MindBio的表现来看,迷幻剂这种东西,似乎在科学研究中“复兴”了,但又没“复兴”。

01 迷幻药之王‍‍

有关LSD的致幻作用,在1943年得到了第一次记录,亲历者为其发明人阿尔伯特霍夫曼博士。

1943年4月16日,霍夫曼亲身体验之后发现,LSD为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服用之后,他产生了醉酒的感觉,不过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大脑异常活跃。最明显的一点是,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视觉信号。在其大脑中,每一个声音都引起色彩的幻觉,总有不停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像是万花筒一样。

霍夫曼随后记录道:“有一点让人愉快的、像在神话中的仙境的感觉”。

的确如此,事后来看,LSD是一种致幻效果特别强的化合物。其他毒品的剂量单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LSD则只需要用微克单位。

一次服用100微克,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却会造成持续6到12个小时的幻想盛宴,正如霍夫曼那样。也正因此,LSD被称之为迷幻药之王。

1950年前后,英国情报机构曾试图用LSD和麦司卡林(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出的致幻剂)作为“吐真剂”,让目标在陷入幻觉状态后说出实话。

与此同时,LSD被墨西哥毒枭利用,开始逐渐泛滥,在1960年后使用达到了顶峰。但毕竟,这是一类可以归为毒品的物质,并且有着极大的副作用。

实际上,LSD能够产生难以控制的暴力、惊人的躁动,甚至会诱发自杀和杀人。毫不意外,一场严格的管控行动开始了。

1965年-1970年期间,美国迅速收紧对迷幻剂的限制,颁布了《受管制药物与物质法令》,把LSD、裸头草碱等致幻剂,跟海洛因、大麻等没有医疗用途且极易滥用的物质纳入了“一级管控制剂”名单。换句话说,致幻剂被当成毒品——直接把致幻剂在除科研目的以外的使用定义为非法行为。LSD滥用的始作俑者墨西哥大毒枭因此入狱。

一系列的严厉打击,使得LSD需求急剧萎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以医学目的为初衷的LSD,就此走向生命终点。

02 以临床为需求的探索

毒品可以作为药物使用并不是新鲜事,许多毒品正是因为医学使用而诞生。近年来,迷幻剂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令科学家、药企兴奋。

LSD也在科学探索中“复兴”了。上文提到的MindBio,就是当前研发LSD的先驱。那么,在临床医学中,LSD又能有哪些潜在应用呢?

根据MindBio的管线来看,大致分为两类:精神疾病或者肿瘤患者的临床关怀。

精神类疾病中,包括烦躁症、抑郁症等。MindBio主要攻坚抑郁症领域。根据MindBio的临床设计,其主要希望在客观和主观层面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改善。

客观方面,主要是睡眠质量等指标;主观指标则是患者的情绪,包括“创造力”、“幸福感”等情绪维度。

截至目前,该临床已进入2期研究阶段。最新的数据显示,其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患者表示不那么“生气”和不那么“烦躁”了。

除了精神类疾病,MindBio还推进了针对无精神疾病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实验。在MindBio看来,晚期肿瘤患者虽然没有精神类疾病,但是会因为疾病的痛苦带来相应的症状。

这些疾病会显着影响患者的治疗,因为可能带来依从性降低、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等倾向。如何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医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根据MindBio的设想,LSD可以带来提升情绪和改善睡眠方面的效果,对于这类脆弱的患者群体非常有益。目前,该临床也已经进入2期临床。

也正是基于上述临床撑起的预期,MindBio最终在今年5月份于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对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来说,上市并不是终点,相反,挑战才刚刚开始。

03 挑战才刚刚开始

迷幻剂的迷幻价值,使得MindBio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对于MindBio来说,一方面其需要将上述早期管线真正推进到后期的临床,乃至最终上市。目前,虽然MindBio已经在多个早期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都是建立在小规模的研究上,后续还有可能遇到极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MindBio还需要在如何避免药物的滥用方面取得均衡。毕竟,其设计的药物是居家使用模式。后续在各地上市后,是否会遭遇药物滥用等问题尚不得知。

综合因素导致,MindBio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出色。截至8月20日收市,公司股价距离上市之日股价跌幅已达64%。

尽管LSD这类物质最终能否真正能否成为药物,仍需时间检验,但对于创新药行业来说,需要更多MindBio这样的公司出现。毕竟,对于biotech来说,核心使命是深入“无人区”探索。

至于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滥用时可能是毒药、毒品,科学合理应用则是有临床价值的药物。

只有越来越多这类灵感惊人的企业的出现,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向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